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25087098发布日期:2021-05-18 20:2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1.本发明属于油船防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发旺盛,石油输入国与输出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扩大,油船运输能力和运量增长十分迅速,由此产生的油船运输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方面的问题也日趋复杂。众所周知,火源、可燃气体和氧气是引发爆炸的三大要素,如果能排除其中任意一项,爆炸均不会发生,因此,为防止油气爆炸,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控制:1.控制引火源的产生;2.控制油舱内可燃石油气浓度;3.控制油舱内的氧气含量。在实际操作中向油舱内充填残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和卸货时对油舱进行惰气充注,使油舱内气体氧气含量降至安全范围内,从而达到防燃、防爆的目的。故,采用惰性气体对油舱进行保护是一种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有效办法,但是输入的惰性气体氧含量具体为多少以及惰性气体输入量等需要实时精准监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实时监控输入烟气参数,对管道内输送烟气进行整流处理以解决紊流等因素导致的数据监测不精准问题,同时能够对输送的烟气进行合理处理,保证输送烟气在船舶储油仓内的正常使用。
6.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
7.输气管体,用于输送烟气,
8.烟气净化器,烟气净化器内设有喷淋管,喷淋管通过第一输水管与设置在烟气净化器外的水泵连接,输气管体与烟气净化器连通且将烟气送入至烟气净化器内底部,
9.第一烟气排管,第一烟气排管一端部与烟气净化器上部连通,另一端连接三通管,其中一管口连接第二烟气排管,第二烟气排管与船舶储油仓连通,其中另一管口连接第三烟气排管,第三烟气排管与船舶储油仓连通,第三烟气排管管体经过内置水体的水箱。
10.其中,烟气净化器进口端的输气管体和烟气净化器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烟气中氧含量的第一检测仪,第一检测仪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11.本发明采用输气管体对烟气进行输送,所使用的输气管体较佳的采用防腐材质,对于送入船舶储油仓内的烟气进行处理操作,具体采用烟气净化器对烟气进行颗粒物截留以及调控烟气温度,烟气沿输气管体进入烟气净化器内底部后,在烟气净化器上部喷淋而
下的水体以及形成的水雾作用下烟气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能被截留,这样降低进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烟气中的颗粒物,以避免颗粒物落入石油中降低石油品质,以及降低或避免颗粒物与船舶储油仓内仓壁的摩擦碰撞,以防止火源产生以及储油仓内仓壁的磨损,实现对输送的烟气进行合理处理,保证输送烟气在船舶储油仓内的正常使用,对于输入的烟气温度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的输送途径来控制输送烟气温度,同样确保了储油仓内部的安全性,而对于至关重要的烟气中氧含量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组第一检测仪的方式来确保对各传送路径上的烟气中的氧气含量浓度进行检测,实时监控输入烟气参数,对管道内输送烟气进行整流处理以解决紊流等因素导致的数据监测不精准问题。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烟气净化器底部通过排污管体与水箱连通,且排污管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利用喷淋水体的方式对烟气中的颗粒物以及硫化物等消除,降低烟气中硫化物、颗粒物的含量,而喷淋到烟气净化器底部的污水为避免其过量的堆积,通过排污管体将污水送至水箱,能够有助于水箱通过水体降低进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温度,排污管体上部的第一控制阀的设计用于控制污水排出。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烟气排管和第二烟气排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和流量计。通过控制与第二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连接上的第一控制阀的开启,如在烟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第二烟气排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进而使烟气较为集中的向第三烟气排管方向流动,这样经过第三烟气排管的烟气能够经过水箱,利用水箱内部的水体来吸收烟气温度,降低送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温度,实现烟气温度控制。
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烟气净化器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第一网板一端部与烟气净化器内腔室一侧壁面固接,另一端与腔室相对壁面间隔设置且形成间隙开口,间隙开口端的第一网板端部水平高度位置低于另一端,第一网板底面均设有锥状的网斗。输气管体设于第一网板下方,这样在烟气输入烟气净化器内部后烟气具有较大的热量其从烟气净化器内底部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网板对向上流动的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截留,特别是烟气中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颗粒物,而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能够实现烟气沿第一网板底部流动过程中烟气流动方向的适量变动实现烟气在通过第一网板时的分布量较为均匀,避免烟气充第一网板一端部持续性的通过,且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有利于截留的颗粒物沿倾斜向下方向落下,同时在烟气净化器内上部的喷淋水体以及形成的水雾作用下,烟气中的颗粒物下落其沿第一网板下落移动能通过间隙开口落入到第一网板下方的烟气净化器底部,为降低以及避免向上流动的烟气对沿第一网板下落的颗粒物造成下落阻力,通过在第一网板上开设的网斗提供较多的下落出口便于颗粒物下落至第一网板下方,同时锥状的网斗能够降低第一网板底部的烟气直接通过第一网板的几率,提升烟气处理效果。
1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网板底部的烟气净化器内底面设有出气组件,出气组件包括圆筒状的桶体,桶体上部开口设置,输气管体穿过烟气净化器并伸入桶体内,桶体的内壁环绕设有外凸的分流延伸槽,桶体中心处设有与其同轴且能够旋转的旋转轴,旋转轴侧壁环绕布设旋转叶片。输气管体延伸至烟气净化其内其直接出气将造成出气方向集中在烟气净化器内某一处,较为集中,将增大该处烟气处理量,不均匀的烟气向上分布式流动不利于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以及烟气温度的降低,通过设置出气组件的方式来实现烟气从烟气净化器内底部向上的烟气分布均匀,提升烟气处理效果和温度控制效果,具体的通过
上端开口的桶体,使进入桶体内的烟气沿桶体内壁流动,这样避免送入烟气与烟气净化器内壁直接冲击,沿桶体内壁流动的烟气能够形成向上旋流,使烟气较为均匀的向上流动,同时在桶体内壁方向设计分流延伸槽的方式来使沿桶体内壁旋转流动的烟气流在经过分流延伸槽时部分烟气流入到分流延伸槽内,这样能够破坏或降低旋流速度,以解决烟气向上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烟气沿桶体内壁所形成旋流过程中,烟气中的颗粒物较为容易被甩至桶体内壁,分流延伸槽的设计能够促进颗粒物被截留在分流延伸槽内,同时颗粒物随烟气甩至分流延伸槽内的过程中,较多的颗粒物与分流延伸槽内壁的接触能够形成大量的撞击以及高频率撞击此方式能够消耗烟气中残留的氧气,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氧气含量,为降低以及避免烟气进入到出气组件内部的桶体直接撞击桶体内壁或所形成旋流效果不佳问题,通过在桶体中部设计能够旋转的旋转轴和旋转叶片对进入桶体内部的烟气进行引流,促进烟气形成旋流。
1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输气管体内设有整流套体,整流套体直径沿输气方向渐缩,整流套体外壁通过间隔布设的均流连接杆与输气管体内壁连接,整流套体外壁环绕布设有导流叶片。烟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紊流,这不利于管道长久使用以及烟气氧含量检测精准性,故通过在输气管体内部设置整流套体的方式来对管道内部流动的烟气进行整流处理,具体通过这种整流套体的方式来对流动的烟气流线进行整流,促使烟气分别从整流套体内外侧方向流动,先实现对管道内部的烟气气流分流,分流的烟气分别沿直径渐缩的整流套体的套壁流动,这样能够实现将烟气流动方向向整流套体中部聚集,
1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一烟气排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和流量计;用于获取从烟气净化器内部排出烟气的流量并且根据控制设备决策来控制第一控制阀对第一烟气排管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烟气流通。
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烟气净化器进口端的输气管体和烟气净化器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烟气温度的第二检测仪。船舶储油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传感器,通过设计的第二检测仪来获取输入值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温度,并将获取的数据反馈至控制单元来控制与第二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连接上的第一控制阀的开启,如在烟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第二烟气排管上的第一控制阀,进而使烟气较为集中的向第三烟气排管方向流动,这样经过第三烟气排管的烟气能够经过水箱,利用水箱内部的水体来吸收烟气温度,降低送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温度,实现烟气温度控制,同时根据船舶储油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来进一步确保船舶储油仓内部温度,确保防爆安全性,而船舶储油仓内部的液位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船舶内部存储石油液位进行实时监测来获取液位变化,以便于调控船舶储油仓内输入的惰性烟气量。
19.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20.‑
获取烟气净化器进口端的输气管体内部烟气检测数据,并反馈控制单元,
21.‑
经烟气净化器对烟气处理后获取烟气净化器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内烟气检测数据,反馈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调控烟气进入第二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的流量。
22.本发明利用第一检测仪来对输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测,确保输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惰性烟气氧气含量能够控制在8%以下,在监测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并控制停止输入不符合氧含量的烟气,作出应急反应,为确保较为精准的数据监测,通过在烟气净化器进出口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仪来对输送的烟气数据进行监测,能
够实现烟气监测数据精准性,以降低误报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还能够通过控制单元对输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的烟气流量调控,如调控烟气进入第二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的流量,当然,上述调控还包括控制烟气进入第三烟气排管内来对烟气温度进行控制。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输气管体对烟气进行输送,对于送入船舶储油仓内的烟气进行处理操作,具体采用烟气净化器对烟气进行颗粒物截留以及调控烟气温度,烟气沿输气管体进入烟气净化器内底部后,在烟气净化器上部喷淋而下的水体以及形成的水雾作用下烟气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能被截留,这样降低进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烟气中的颗粒物,以避免颗粒物落入石油中降低石油品质,以及降低或避免颗粒物与船舶储油仓内仓壁的摩擦碰撞,以防止火源产生以及储油仓内仓壁的磨损,实现对输送的烟气进行合理处理,保证输送烟气在船舶储油仓内的正常使用,对于输入的烟气温度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烟气排管和第三烟气排管的输送途径来控制输送烟气温度,同样确保了储油仓内部的安全性,而对于至关重要的烟气中氧含量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组第一检测仪的方式来确保对各传送路径上的烟气中的氧气含量浓度进行检测,实时监控输入烟气参数,对管道内输送烟气进行整流处理以解决紊流等因素导致的数据监测不精准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示意图;
25.图2烟气净化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第一网板示意图;
27.图4为第三烟气排气管与第二烟气排气管连接示意图;
28.图5为出气组件俯视图;
29.图6为整流套体内部示意图;
30.图7为转动主盘体示意图;
31.图8为辅助整流件示意图。
32.附图标号:100

储油仓;10

控制单元;11

第一检测仪;12

第一控制阀;13

流量计;14

连接线路;20

输气管体;21

第一烟气排管;23

第二烟气排管;24

第三烟气排管;25

水箱;30

烟气净化器;31

第一网板;32

网斗;40

水泵;41

第一输水管;42

喷淋管;43

间隙开口;50

出气组件;51

排污管体;52

分流延伸槽;53

旋转叶片;54

旋转轴;70

整流套体;71

均流连接杆;72

导流叶片;80

辅助整流件;81

圆锥滚珠轴承;82

第一通孔;83

第三通孔;84

转动柱主体;85

转动主盘体;86

转动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实施例1:
35.参见附图1

6所示,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
36.输气管体20,用于输送烟气,
37.烟气净化器30,烟气净化器30内设有喷淋管42,喷淋管42通过第一输水管41与设置在烟气净化器30外的水泵40连接,输气管体20与烟气净化器30连通且将烟气送入至烟气净化器30内底部,
38.第一烟气排管21,第一烟气排管21一端部与烟气净化器30上部连通,另一端连接三通管,其中一管口连接第二烟气排管23,第二烟气排管23与船舶储油仓100连通,其中另一管口连接第三烟气排管24,第三烟气排管24与船舶储油仓100连通,第三烟气排管24管体经过内置水体的水箱25。
39.其中,烟气净化器30进口端的输气管体20和烟气净化器30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21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烟气中氧含量的第一检测仪11,第一检测仪11分别与控制单元10连接。
40.本发明采用输气管体20对烟气进行输送,所使用的输气管体20较佳的采用防腐材质,对于送入船舶储油仓100内的烟气进行处理操作,具体采用烟气净化器30对烟气进行颗粒物截留以及调控烟气温度,烟气沿输气管体20进入烟气净化器30内底部后,在烟气净化器30上部喷淋而下的水体以及形成的水雾作用下烟气中的大部分颗粒物能被截留,这样降低进入船舶储油仓内部烟气中的颗粒物,以避免颗粒物落入石油中降低石油品质,以及降低或避免颗粒物与船舶储油仓100内仓壁的摩擦碰撞,以防止火源产生以及储油仓100内仓壁的磨损,实现对输送的烟气进行合理处理,保证输送烟气在船舶储油仓内的正常使用,对于输入的烟气温度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烟气排管23和第三烟气排管24的输送途径来控制输送烟气温度,同样确保了储油仓100内部的安全性,而对于至关重要的烟气中氧含量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组第一检测仪11的方式来确保对各传送路径上的烟气中的氧气含量浓度进行检测,实时监控输入烟气参数,对管道内输送烟气进行整流处理以解决紊流等因素导致的数据监测不精准问题。
41.烟气净化器30底部通过排污管体51与水箱25连通,且排污管体5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2。利用喷淋水体的方式对烟气中的颗粒物以及硫化物等消除,降低烟气中硫化物、颗粒物的含量,而喷淋到烟气净化器30底部的污水为避免其过量的堆积,通过排污管体51将污水送至水箱25,能够有助于水箱25通过水体降低进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温度,排污管体51上部的第一控制阀12的设计用于控制污水排出。
42.第二烟气排管23和第二烟气排管25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12和流量计13。通过控制与第二烟气排管23和第三烟气排管24连接上的第一控制阀12的开启,如在烟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第二烟气排管23上的第一控制阀12,进而使烟气较为集中的向第三烟气排管24方向流动,这样经过第三烟气排管的烟气24能够经过水箱25,利用水箱25内部的水体来吸收烟气温度,降低送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温度,实现烟气温度控制。
43.烟气净化器30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31,第一网板31一端部与烟气净化器30内腔室一侧壁面固接,另一端与腔室相对壁面间隔设置且形成间隙开口43,间隙开口端的第一网板31端部水平高度位置低于另一端,第一网板31底面均设有锥状的网斗32。输气管体20设于第一网板31下方,这样在烟气输入烟气净化器30内部后烟气具有较大的热量其从烟气净化器30内底部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网板31对向上流动的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截留,特别是烟气中存在燃烧不充分的颗粒物,而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31能够实现烟气沿第一网板31底部流动过程中烟气流动方向的适量变动实现烟气在通过第一网板31时的分布量较为均匀,避免烟气充第一网板31一端部持续性的通过,且倾斜设置的第一网板31有利于截留的颗粒物沿倾斜向下方向落下,同时在烟气净化器30内上部的喷淋水体以及形成的水雾作用下,烟气中的颗粒物下落其沿第一网板31下落移动能通过间隙开口
43落入到第一网板31下方的烟气净化器30底部,为降低以及避免向上流动的烟气对沿第一网板31下落的颗粒物造成下落阻力,通过在第一网板31上开设的网斗32提供较多的下落出口便于颗粒物下落至第一网板31下方,同时锥状的网斗32能够降低第一网板31底部的烟气直接通过第一网板31的几率,提升烟气处理效果。
44.第一网板31底部的烟气净化器30内底面设有出气组件50,出气组件50包括圆筒状的桶体,桶体上部开口设置,输气管体20穿过烟气净化器30并伸入桶体内,桶体的内壁环绕设有外凸的分流延伸槽52,桶体中心处设有与其同轴且能够旋转的旋转轴54,旋转轴54侧壁环绕布设旋转叶片53。输气管体20延伸至烟气净化其30内其直接出气将造成出气方向集中在烟气净化器30内某一处,较为集中,将增大该处烟气处理量,不均匀的烟气向上分布式流动不利于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以及烟气温度的降低,通过设置出气组件50的方式来实现烟气从烟气净化器30内底部向上的烟气分布均匀,提升烟气处理效果和温度控制效果,具体的通过上端开口的桶体,使进入桶体内的烟气沿桶体内壁流动,这样避免送入烟气与烟气净化器30内壁直接冲击,沿桶体内壁流动的烟气能够形成向上旋流,使烟气较为均匀的向上流动,同时在桶体内壁方向设计分流延伸槽52的方式来使沿桶体内壁旋转流动的烟气流在经过分流延伸槽52时部分烟气流入到分流延伸槽52内,这样能够破坏或降低旋流速度,以解决烟气向上流动速度过快的问题,烟气沿桶体内壁所形成旋流过程中,烟气中的颗粒物较为容易被甩至桶体内壁,分流延伸槽52的设计能够促进颗粒物被截留在分流延伸槽52内,同时颗粒物随烟气甩至分流延伸槽52内的过程中,较多的颗粒物与分流延伸槽52内壁的接触能够形成大量的撞击以及高频率撞击此方式能够消耗烟气中残留的氧气,进一步降低烟气中的氧气含量,为降低以及避免烟气进入到出气组件50内部的桶体直接撞击桶体内壁或所形成旋流效果不佳问题,通过在桶体中部设计能够旋转的旋转轴54和旋转叶片53对进入桶体内部的烟气进行引流,促进烟气形成旋流。
45.输气管体20内设有整流套体70,整流套体70直径沿输气方向渐缩,整流套体70外壁通过间隔布设的均流连接杆71与输气管体20内壁连接,整流套体70外壁环绕布设有导流叶片72。烟气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紊流,这不利于管道长久使用以及烟气氧含量检测精准性,故通过在输气管体20内部设置整流套体70的方式来对管道内部流动的烟气进行整流处理,具体通过这种整流套体70的方式来对流动的烟气流线进行整流,促使烟气分别从整流套体70内外侧方向流动,先实现对管道内部的烟气气流分流,分流的烟气分别沿直径渐缩的整流套体70的套壁流动,这样能够实现将烟气流动方向向整流套体70中部聚集,实现烟气在贯通20内部的整流,并烟气在输气管体20内相对聚集在管道中部流动,由于提高烟气流速以及避免烟气中的颗粒物与管壁之间的摩擦损伤,同时在整流套体70外壁上设置的导流叶片72能够较佳的对烟气进行导流促进沿整流套体70外壁流动的烟气形成螺旋流动轨迹,有利于其与整流套体70中部的烟气汇流。
46.第一烟气排管2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2和流量计13;用于获取从烟气净化器30内部排出烟气的流量并且根据控制设备决策来控制第一控制阀12对第一烟气排管21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烟气流通。
47.烟气净化器30进口端的输气管体20和烟气净化器30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21上分别设有用于检测烟气温度的第二检测仪。船舶储油仓10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以及液位传感器,通过设计的第二检测仪来获取输入值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温度,并将获取的数
据反馈至控制单元10来控制与第二烟气排管23和第三烟气排管24连接上的第一控制阀12的开启,如在烟气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关闭第二烟气排管23上的第一控制阀12,进而使烟气较为集中的向第三烟气排管24方向流动,这样经过第三烟气排管的烟气24能够经过水箱25,利用水箱25内部的水体来吸收烟气温度,降低送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温度,实现烟气温度控制,同时根据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来进一步确保船舶储油仓100内部温度,确保防爆安全性,而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液位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船舶内部存储石油液位进行实时监测来获取液位变化,以便于调控船舶储油仓100内输入的惰性烟气量。
48.一种新型油船烟气惰性系统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49.‑
获取烟气净化器30进口端的输气管体20内部烟气检测数据,并反馈控制单元10,
50.‑
经烟气净化器30对烟气处理后获取烟气净化器30出口端的第一烟气排管21内烟气检测数据,反馈控制单元10,控制单元10调控烟气进入第二烟气排管23和第三烟气排管24的流量。
51.本发明利用第一检测仪11来对输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中的氧气含量进行监测,确保输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惰性烟气氧气含量能够控制在8%以下,在监测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报警并控制停止输入不符合氧含量的烟气,作出应急反应,为确保较为精准的数据监测,通过在烟气净化器30进出口端分别设置第一检测仪11来对输送的烟气数据进行监测,能够实现烟气监测数据精准性,以降低误报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中,还能够通过控制单元10对输入船舶储油仓100内部的烟气流量调控,如调控烟气进入第二烟气排管23和第三烟气排管24的流量,当然,上述调控还包括控制烟气进入第三烟气排管24内来对烟气温度进行控制。
52.实施例2:
5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参见附图7、8所示,整流套体70内还设有同轴的辅助整流件80,辅助整流件80包括与整流套体70内壁连接的圆锥滚珠轴承81,圆锥滚珠轴承81内圈连接与其同轴设置的转动主盘体85,转动主盘体85的盘面分别开设环绕设置且贯通的第一通孔82和第三通孔83,转动主盘体85中部连接有能够旋转的转动柱体84,转动柱体84的柱体侧面设有转动叶片86,转动柱体84两端部能够分别连接转动主盘体85。本发明通过在整流套体70内部设置的辅助整流件80的方案用于实现对经过整流套体70内侧的烟气形成螺旋轨迹流动,具体烟气在通过转动主盘体85的过程中能够驱使其相对圆锥滚珠轴承81旋转并且转动叶片86也能够相对旋转,这样经过整流套体70的烟气流线能够得到改变,与整流套体70外壁的气流较佳的汇流。
5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