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5695发布日期:2020-10-02 08:4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漏电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漏电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户外供电设备多为金属外壳,发生漏电时不易发觉,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户外金属箱体设备上的具备漏电时给予声光报警提示的装置。既是给附近群众给予警醒,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同时给予运维人员以箱体漏电提示。以减少因漏电引起的火灾、社会人身伤害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报警装置,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报警装置,包括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电压比较控制器、直流电源模块和声光报警器;

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外壳和金属箱体内的零线上,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的输入端;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供电;

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用于将其输入端接收到的直流电压与预设电压比较大小,当输入端收到的直流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触发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的一组输出端子由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

所述一组输出端子用于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开启或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直流电源模块为ac转dc供电模块,所述ac转dc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和零线,所述ac转dc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的电源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声光报警器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的电源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和零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声光报警器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的电源端一端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另一端串联所述一组输出端子并连接至金属箱体内的零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声光报警器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的电源端一端连接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另一端串联所述一组输出端子并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负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的电压大于36v时,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2.4v;

所述预设电压等于2.4v。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等于12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报警装置,通过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和电压比较控制器能够有效监测到漏电情况,当漏电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即电压比较控制器输入端收到的直流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通过一组输出端子控制声光报警器及时开启,以提示漏电警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报警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报警装置的另一结构图。

图示说明:

金属箱体外壳10、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直流电源模块12、电压比较控制器13、声光报警器14、一组输出端子15、火线l、零线n。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漏电报警装置,包括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电压比较控制器13、直流电源模块12和声光报警器14。

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外壳10和金属箱体内的零线n上,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13的输入端。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12用于给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13供电。直流电源模块12输出电压等于12v。需要说明的是,直流电源模块12的输入交流电可以是金属箱体外壳10中的火线l和零线n,也可以是来源于其他地方的供电。

具体的,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13用于将其输入端接收到的直流电压与预设电压比较大小,当输入端收到的直流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触发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13的一组输出端子15由断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所述一组输出端子15用于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14开启或关闭。

当该一组输出端子15闭合时,声光报警器14发出声光警告,提示漏电。

其中,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有效检测电压范围为交流36v至250v。具体的,设置为当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的输入端的电压为36v时,所述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的输出端的电压为2.4v。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预设电压等于2.4v。当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的输出端的电压大于2.4v,声光报警器14启动。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直流电源模块12为ac转dc供电模块,所述ac转dc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l和零线n,所述ac转dc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控制器13的电源端,输出端的电压等于12v。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声光报警器14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14的电源端分别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l和零线n;或者所述声光报警器14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14的电源端一端连接金属箱体内的火线l,另一端串联所述一组输出端子15并连接至金属箱体内的零线n。因此,声光报警器14的电源来源可以有上述两种形式。

所述声光报警器14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所述声光报警器14的电源端一端连接直流电源模块12的输出端正极,另一端串联所述一组输出端子15并连接至所述直流电源模块12的输出端负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电报警装置,通过隔离稳压ac转dc电源模块11和电压比较控制器13能够有效监测到漏电情况,当漏电电压大于预设值时,即电压比较控制器13输入端收到的直流电压大于预设电压时,通过一组输出端子15控制声光报警器14及时开启,以提示漏电警告;并且声光报警器14可以采用交流供电也可以采用直流供电。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括(including)”和“具有(having)”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