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2609发布日期:2020-08-18 18:0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温度传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测终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工业领域,而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属于其中的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目前大多数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密封性不够,特别是测高温液体温度(90度以上)时,铂电阻引脚很容易与外界环境接触,使得铂电阻两引脚间出现短路,引起温度传感器输出阻值不准确,从而导致测温等不准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520738050.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主体,固定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主体内部的铂电阻电缆组件、压帽、硅胶管及连接并用于传送传感器信号给二次仪表的连接器。所述铂电阻电缆组件包含由三芯四氟屏蔽线、铂电阻、热缩管、聚四氟乙烯带。传感器信号经由传感器的连接器接入到二次仪表的接口处从而传送给二次仪表进行处理。其通过硅胶管、环氧树脂胶以及压帽实现对温度传感器主体的密封,以避免外部高温高湿液体进入到温度传感器本体内部,实现对铂电阻的保护。

但是,压帽以及硅胶管并不具有很强的密封性,所以对温度传感器本体内部的密封主要依赖填充的环氧树脂胶。然而环铂电阻电缆组件仅竖直穿过环氧树脂胶,高温高热液体通过环氧树脂胶渗透进入温度传感器本体内部的渗透距离过短,并不适合长时间测温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能够适用于长时间测量高温高湿液体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包括顶部敞口的管状的传感器本体,由传感器本体顶部伸入到传感器本体内的屏蔽线,屏蔽线深入到传感器本体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铂电阻,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器,所述传感器本体顶部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顶部敞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附着块和压块,外壳顶部扣合后密封盖,所述附着块外表面设置有一延伸附着块底面、侧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外壳内侧壁、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压块底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组合形成供屏蔽线通过的密封通道,所述压块与密封盖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竖直的通孔,所述屏蔽线穿过两个通孔以及密封通道深入到传感器本体内部,所述附着块与外壳内壁以及附着块与压块之间均填充有环氧树脂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温度传感器时,首先将屏蔽线插入到传感器本体内,再将屏蔽线位于壳体内的部分沿第二凹槽卡在外壳底部,之后,往外壳内填充一层环氧树脂胶,在环氧树脂胶未干时,将附着块放入外壳内,将露出到附着块外部的屏蔽线沿附着块侧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一凹槽卡入附着块外表面,再次填充一层环氧树脂胶,之后将屏蔽线依次穿过压块和密封盖上的竖直通孔,并固定密封盖,完成温度传感器的封装,每次填充环氧树脂胶均满足环氧树脂胶没过嵌入凹槽的屏蔽线。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组合形成的密封通道,使得外部高温高湿液体沿屏蔽线外表面渗入传感器本体内的路径延长,同时,双层环氧树脂胶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由外壳外部到传感器本体内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传感器本体顶部设置有包裹屏蔽线的硅胶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管的设置不但在温度传感器组装时起到了对屏蔽线的初始固定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填充环氧树脂胶时,环氧树脂胶渗透进入到传感器本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压块之间填充有环氧树脂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与压块之间的环氧树脂胶不但起到了对密封盖的固定作用,同时也增加了一层环氧树脂胶形成的密封层,进一步的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传感器本体与所述外壳一体注塑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但简化了传感器本体以及外壳的生产制造,同时也避免传感器本体与外壳之间具有缝隙,进一步的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屏蔽线的两根引出线分别与铂电阻的两根引线连接,每跟引线外均包裹有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外缠绕有聚四氟乙烯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缩管的设置起到了对引出线和引线的固定作用,聚四氟乙烯带的设置可起到对引出线与引线连接位置的保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铂电阻外固定设置有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一端靠近铂电阻并内翻形成与铂电阻侧面抵接的让位棱,另一端向屏蔽线延伸并罩住所述聚四氟乙烯带,所述防护罩与所述铂电阻侧壁之间形成稳固间隙,所述防护罩内填充有无机粘合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棱与稳固间隙的设置提供了无机粘合剂的填充空间,使得无机粘合剂在铂电阻与防护罩之间形成一层密封,同时填充在防护罩内的无机粘合剂也实现了对引出线和引线的密封,使得即使有高温高热液体进入到传感器本体内部也不会形成对引出线和引线的侵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组合形成的密封通道,使得外部高温高湿液体沿屏蔽线外表面渗入传感器本体内的路径延长,三层环氧树脂胶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由外壳外部到传感器本体内的密封性,同时,填充在防护罩内的无机粘合剂也实现了对引出线和引线的密封,增强了温度传感器的在高温高湿液体温度检测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温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本体;11、硅胶管;2、外壳;21、附着块;211、第一凹槽;22、压块;221、第三凹槽;23、密封盖;24、第二凹槽;3、连接器;4、屏蔽线;5、铂电阻;6、防护罩;61、稳固间隙;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耐高温高湿温度传感器,包括顶部敞口的管状的传感器本体1,由传感器本体1顶部伸入到传感器本体1底壁的屏蔽线,屏蔽线4深入到传感器本体1内部的一端位于传感器本体1外部并连接有铂电阻5,另一端连接有用于连接二次仪表的连接器3。使用时,将传感器本体1置于待检测位置,铂电阻5感应温度变化而阻值变化,铂电阻5的阻值通过连接器3实时传输给二次仪表,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监测。

传感器本体1顶部一体设置有一顶部敞口的外壳2,传感器本体1与外壳2一体注塑成型,外壳2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附着块21和压块22,外壳2顶部扣合有密封盖23。其中,附着块21外表面设置有一延伸附着块21底面、侧面以及上表面的第一凹槽211,外壳2内侧壁、内底壁设置有第二凹槽24,压块22底面设置有第三凹槽221,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24与第三凹槽221组合形成供屏蔽线4通过的密封通道,压块22和密封盖23的中间位置均设置有竖直的通孔,屏蔽线4依次穿过两个通孔和密封通道进入到传感器本体1内部。

进一步的,附着块21与外壳2内壁以及附着块21与压块22之间均填充有环氧树脂胶,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屏蔽线4连接有铂电阻5的一端伸入到传感器本体1内部,然后将屏蔽线4位于外壳2内的部分沿第二凹槽24卡入外壳2内壁,填充一层环氧树脂胶,直至环氧树脂胶没过屏蔽线4位于外壳2内底壁的部分;之后将附着块21压入外壳2内,并将屏蔽线4沿第一凹槽211卡在附着块21外表面,再次填充环氧树脂胶,直至环氧树脂胶没过卡在附着块21上的部分;最后将屏蔽线4依次穿过两个通孔,将压块22压入外壳2内后再次填充一层环氧树脂胶,再将密封盖23扣合在外壳2顶部。此处密封盖23与外壳2螺纹连接,且密封盖23固定完成后,密封盖23底部与压块22上表面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在压块22上方填充的环氧树脂胶的量应满足密封盖23旋拧扣合过程中,环氧树脂胶能够由密封盖23的通孔内壁溢出。

为了避免在初次填充环氧树脂胶的过程中环氧树脂胶进入到传感器本体1内部,在传感器本体1顶部设置有一套接屏蔽线4的硅胶管11,硅胶管11厚度稍大于屏蔽线4侧面与传感器本体1内壁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1和图2,屏蔽线4的两根引出线分别与铂电阻5的两根引线连接,没跟引线外均设置有包裹引出线与引线的保护层7,保护层7包括一层热缩管以及缠绕在热缩管外的聚四氟乙烯带。铂电阻5外侧面靠近引线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一防护罩6,防护罩6靠近铂电阻5的一端内翻形成与铂电阻5侧面抵接的让位棱,另一端向屏蔽线4延伸并罩住聚四氟乙烯带以及屏蔽线4露出的引出线,防护罩6与所述铂电阻5侧壁之间形成稳固间隙61,防护罩6内填充有无机粘合剂。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温度传感器长时间用于测量高温高湿液体温度时,由于三层环氧树脂胶的设置,延长了高温高湿液体渗入传感器本体1内部的路径,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密封性。同时,由于防护罩6以及填充在防护罩6内的无机粘合剂,实现了对两个进线和两个引出线的保护,防止渗透进入传感器本体1内部的高温高湿液体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引线或引出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