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0687发布日期:2020-10-09 18:2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简称交通,是指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流动和滞留,有时还包括停放车,在交通过程中,车辆以及行人会产生大量的噪音,造成噪音污染。

目前,对于交通噪音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控制,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累度,不利于实际的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包括信号灯架,所述信号灯架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一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有警报灯,所述控制器的前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有噪音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的顶部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上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螺纹杆上贯穿有挡雨板,且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垫,所述螺纹杆的顶部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安装有弧形片,且弧形片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所述第一半环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半环板,所述第一半环板通过铰链与第二半环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板远离铰链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筋,所述第二半环板远离铰链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栓,所述第二连接筋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半环板的内表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栓,所述弧形片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六角螺栓贯穿第一连接筋与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六角螺母螺纹套接在第一六角螺栓上,所述第二六角螺栓穿过第一半环板与弧形片与第二六角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雨板位于第一密封垫与第二密封垫之间,所述螺纹杆贯穿固定块、第一密封垫与第二密封垫,所述信号灯架位于第一半环板与第二半环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垫与第二密封垫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挡雨板为塑料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为plc控制器,且控制器的型号为6ed1052-1fb08-0ba0,所述噪音传感器的型号为byz06,所述警报灯与噪音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且控制器的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的顶部焊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上开设有六角孔,所述六角孔与第一六角螺栓的头部为相匹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控制器、警报灯和噪音传感器,能够在交通噪音大于一定值时控制警报灯启动,向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发出警示,提醒人们及时作出反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满足了实际的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第一密封垫、挡雨板、螺母块和第二密封垫,实现了对控制器等结构的保护,避免了雨水损坏控制器的情况发生,降低了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限位块和六角孔,能够对第一六角螺栓的位置进行限定,有效防止的第一六角螺栓的转动,从而方便了第一六角螺母的拧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交通噪音大于一定值时控制警报灯启动,向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发出警示,提醒人们及时作出反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使用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第一半环板与第二半环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实施例二中第一连接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的实施例二中限位块的俯视图。

图中:1信号灯架、2控制器、3警报灯、4噪音传感器、5螺纹杆、6固定块、7第一密封垫、8挡雨板、9螺母块、10第二密封垫、11弧形片、12第一半环板、13第二半环板、14铰链、15第一连接筋、16第二连接筋、17第一六角螺栓、18第一六角螺母、19凹槽、20第二六角螺栓、21第二六角螺母、22限位块、23六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包括信号灯架1,信号灯架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2,且控制器2的一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有警报灯3,控制器2的前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有噪音传感器4,控制器2的顶部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上焊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7,螺纹杆5上贯穿有挡雨板8,且螺纹杆5上螺纹套接有螺母块9,螺母块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0,螺纹杆5的顶部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安装有弧形片11,且弧形片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12,第一半环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半环板13,第一半环板12通过铰链14与第二半环板13活动连接,第一半环板12远离铰链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筋15,第二半环板13远离铰链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筋16,第一连接筋15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栓17,第二连接筋16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母18,第一半环板12的内表面开设有凹槽19,且凹槽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栓20,弧形片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母21。

第一六角螺栓17贯穿第一连接筋15与第二连接筋16,第一六角螺母18螺纹套接在第一六角螺栓17上,第二六角螺栓20穿过第一半环板12与弧形片11与第二六角螺母21螺纹连接,挡雨板8位于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之间,螺纹杆5贯穿固定块6、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信号灯架1位于第一半环板12与第二半环板13之间,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挡雨板8为塑料材质制成,控制器2具体为plc控制器,且控制器2的型号为6ed1052-1fb08-0ba0,噪音传感器4的型号为byz06,警报灯3与噪音传感器4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且控制器2的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交通噪音监控装置,包括信号灯架1,信号灯架1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2,且控制器2的一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有警报灯3,控制器2的前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有噪音传感器4,控制器2的顶部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有螺纹杆5,且螺纹杆5上焊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7,螺纹杆5上贯穿有挡雨板8,且螺纹杆5上螺纹套接有螺母块9,螺母块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密封垫10,螺纹杆5的顶部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安装有弧形片11,且弧形片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半环板12,第一半环板1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半环板13,第一半环板12通过铰链14与第二半环板13活动连接,第一半环板12远离铰链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筋15,第二半环板13远离铰链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筋16,第一连接筋15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栓17,第二连接筋16上设置有第一六角螺母18,第一半环板12的内表面开设有凹槽19,且凹槽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栓20,弧形片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六角螺母21。

第一六角螺栓17贯穿第一连接筋15与第二连接筋16,第一六角螺母18螺纹套接在第一六角螺栓17上,第二六角螺栓20穿过第一半环板12与弧形片11与第二六角螺母21螺纹连接,挡雨板8位于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之间,螺纹杆5贯穿固定块6、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信号灯架1位于第一半环板12与第二半环板13之间,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均为橡胶材质制成,挡雨板8为塑料材质制成,控制器2具体为plc控制器,且控制器2的型号为6ed1052-1fb08-0ba0,噪音传感器4的型号为byz06,警报灯3与噪音传感器4均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且控制器2的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筋15的顶部焊接有限位块22,且限位块22上开设有六角孔23,六角孔23与第一六角螺栓17的头部为相匹配设置。

工作原理:首先需要对该装置进行安装,具体的过程如下:利用第一螺钉将警报灯3安装到控制器2上,再利用第二螺钉将噪音传感器4安装到控制器2上,然后再利用第三螺钉将螺纹杆5安装到控制器2的顶部,再将第一密封垫7套接到螺纹杆5上,并使得第一密封垫7与固定块6相接触,然后再将挡雨板8套接到螺纹杆5上,并将第二密封垫10套接到螺纹杆5上,并使得第二密封垫10与挡雨板8相接触,然后将螺母块9拧紧到螺纹杆5上直至无法拧动,完成挡雨板8的固定,且由于第一密封垫7与第二密封垫10的存在,雨水不会沿着螺纹杆5滴落到控制器2,完成后,再利用第四螺钉将弧形片11安装到螺纹杆5的顶部,再利用第二六角螺栓20与第二六角螺母21的作用将弧形片11与第一半环板12固定安装到一起,然后利用铰链14打开与第一半环板12相铰接第二半环板13,并将第一半环板12的内弧面抵到信号灯架1上,然后再盖合第二半环板13,使得第一连接筋15与第二连接筋16尽量靠近,然后再利用第一六角螺栓17与第一六角螺母18将第一连接筋15与第二连接筋16固定连接到一起,最后再将控制器2与外接电源进行连接即可,在实际使用时,噪音传感器4可对交通噪音进行采集,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当噪音传感器4采集的噪音过大时,控制器2就会控制启动警报灯3,向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发生警示,提醒人们及时进行降噪操作,如避免鸣笛等,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通过设置的限位块22和六角孔23,能够对第一六角螺栓17的位置进行限定,有效防止的第一六角螺栓17的转动,从而方便了第一六角螺母28的拧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交通噪音大于一定值时控制警报灯3启动,向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发出警示,提醒人们及时作出反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使用成本低,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