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1774发布日期:2020-08-18 18:0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



背景技术:

在化工及石化等领域存在诸多在使用中易发生相变的流体,如酸性气中的气态硫,尿素溶液中的尿素,己内酰胺等流体,在流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温度不断下降,最后中间易发生相变的成分出现凝结或者结晶,从气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体变为固态,甚至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凝结在流量计测量头表面,破坏流量计测量头内部结构,导致流量计无法产生正常使用,导致测量失败。

传统夹套结构:只有外层运输管路外层设有加热夹套,仅仅加热流通运输管外表面。运输管路由于不锈钢材质传热较差,通过夹套传给其内部介质与测量头处的热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测量头处于流速高的区域,流体对其产生强烈的散热作用,带来运输管路表面温度较高,但是测量头内的温度较低,极端情况下可能产生高达300度的温差。即使管道内壁没有粘附,测量头处仍无法避免出现凝结或者结晶,同样导致无法测量,最终导致测量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量中间易发生相变的成分时有效避免出现凝结或者结晶现象,确保整个检测过程持续有效顺利进行、可适用范围广的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其包括测量头管体和引压管,测量头管体的上部横向依次设有两个与引压管相连通的引压口,测量头管体外侧壁上还连接设有与其贴合匹配固定连接的管状套体;位于管状套体内部的、测量头管体外侧壁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蒸汽加热通道,位于两个引压口的外侧与测量头管体两侧边缘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和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位于两个引压口之间的测量头管体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位于测量头管体外侧壁的底部还设有连通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和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的第四横向气流加热通道;

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的上部的管状套体上设有加热蒸汽进口,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的上部的管状套体还设有加热蒸汽出口,加热蒸汽在测量头管体外侧壁从加热蒸汽进口、经蒸汽加热通道、到加热蒸汽出口的密闭流通,从而实现对测量头管体的整体加热。

优选的,位于测量头管体外侧壁的上部、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和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之间还连通设有第五横向气流加热通道。

优选的,测量头管体外侧壁及其蒸汽加热通道通过不锈钢材料铸造成型。

优选的,位于测量头管体内部的测量腔内、还连接设有上部与测量腔上侧壁贴合固定的楔形节流体。

优选的,楔形节流体的横切面为直角三角形,其第一直角边设于前后两个引压口之间且与测量腔上侧壁贴合固定,其第二直角边在后边的引压口处竖直向下设置。

优选的,在后边的引压口处连接的引压管伸入到测量腔内,且短于第二直角边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结构简单、测量中间易发生相变的成分时,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凝结或者结晶现象,确保整个检测过程持续有效顺利进行;插入式结构进一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满足现有技术的需求,可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去掉管状套体);

图3是图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横切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带蒸汽运输线路);

图6是图2的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带蒸汽运输线路)。

图中标记:1.测量头管体,2.引压管,3.引压口,4.管状套体,5.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6.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7.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8.第四横向气流加热通道,9.加热蒸汽进口,10.加热蒸汽出口,11.第五横向气流加热通道,12.楔形节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其包括测量头管体1和引压管2,测量头管体1的上部横向依次设有两个与引压管2相连通的引压口3,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上还连接设有与其贴合匹配固定连接的管状套体4;位于管状套体4内部的、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上设有相互连通的蒸汽加热通道,位于两个引压口3的外侧与测量头管体1两侧边缘之间分别设有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5和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6;位于两个引压口3之间的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7;位于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的底部还设有连通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5、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6和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7的第四横向气流加热通道8;

第一纵向进气加热通道5的上部的管状套体4上设有加热蒸汽进口9,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6的上部的管状套体4还设有加热蒸汽出口10,加热蒸汽在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从加热蒸汽进口9、经蒸汽加热通道、到加热蒸汽出口10的密闭流通,从而实现对测量头管体1的整体加热,结构简单巧妙,使蒸汽加热效果显著提高,有效避免检测过程中出现结晶等现象,影响流量计的检测性能,确保整个检测过程持久顺利进行。

如图5-图6所示,位于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的上部、第三纵向气流加热通道7和第二纵向出气加热通道6之间还连通设有第五横向气流加热通道11,进一步确保加热蒸汽进入蒸汽加热通道内流通更顺畅、且无死角、全面覆盖,使其对整个测量头的加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

测量头管体1外侧壁及其蒸汽加热通道通过不锈钢材料铸造成型,结构坚固耐用,且便于批量化制造,满足社会需求。

位于测量头管体1内部的测量腔内、还连接设有上部与测量腔上侧壁贴合固定的楔形节流体12。楔形节流体12的横切面为直角三角形,其第一直角边设于前后两个引压口之间且与测量腔上侧壁贴合固定,其第二直角边在后边的引压口3处竖直向下设置。在后边的引压口3处连接的引压管2伸入到测量腔内,且短于第二直角边的长度,此种测量头内部结构与蒸汽加热通道相互配合,进一步确保整个检测过程中蒸汽加热保温的有效性,防止测量头内发生结晶等现象,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伴热型插入式楔形流量计,结构简单巧妙,测量中间易发生相变的成分时,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凝结或者结晶现象,确保整个检测过程持续有效顺利进行;插入式结构进一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满足现有技术的需求,可适用范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前”、“后”、“内”、“外”、“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