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5675发布日期:2020-12-18 13:1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



背景技术:

在医疗尿检、血检化验场合,经常需要预先对检测用的玻璃片进行基础试剂涂抹,然后再将被化验物涂抹进行化验。现有技术中,采用涂片机涂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单个化验物的检测中,使用涂片机涂片操作步骤繁琐且耗费成本较高,而传统的人工涂片方法由于操作力度不易控制,制出的载玻片不均匀,从而导致涂片分析过程中得到的值不准确,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涂片过程中能方便地对载玻片进行涂片,操作简单且有效提高了手工涂片的涂片质量,大大增强了实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包括瓶体、减震体、悬挂架和按压块,所述的瓶体内部设有瓶腔,所述的瓶腔内侧下方设有隔层板,所述的隔层板中心设有多个小圆柱孔,所述的隔层板底部与小圆柱孔对应位置还设有支承体,所述的支承体为倒t形且底部设有与小圆柱孔相连通的凹槽,所述的减震体上部滑动设置在隔层板下部的瓶腔内,所述的减震体顶部设有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设置在支承体上端面与隔层板底部之间,所述的支承体凹槽与减震体内腔相对应,所述的隔层板与减震块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的减震体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硅胶球,所述的硅胶球内部还设有导流孔,所述的硅胶球下部设有均匀覆盖至边侧导流孔的亲水无纺布,所述的硅胶球预定部分保持在减震体外部,所述的悬挂架上部一体设有悬挂框,所述悬挂框上部两侧分别一体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分别铰接有夹持体,所述按压块两侧分别与夹持体铰链连接,所述的夹持体与按压块之间设有回正拉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的瓶体上设有顶部连接体,所述的顶部连接体顶部中心设有入液口以及均匀设置在入液口外侧的配合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入液口上还设有塞子。

进一步地,所述的按压块底部中心设有与入液口对应配合的瓶塞,以及与配合孔相对应配合的瓶体稳定杆。

进一步地,所述的瓶体外部设有液量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硅胶球通过上部的连接口与减震体下部的连接杆榫接,所述的亲水无纺布顶端采用粘性材料固定在硅胶球上的导流孔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体上还安装有止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震块与支承体圆柱部分有适当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孔自硅胶球顶部进流孔延伸至侧部出流孔,所述导流孔中的出流孔位于减震体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实用性高,在涂片过程中能方便地对载玻片进行涂片,且大大提高了手工涂片的涂片质量。

2、隔层板上设有小圆柱孔,在不妨碍试剂流通的同时有效地减缓了试剂的流速,防止了涂液过多,增强了涂抹的实用性。

3、层板与减震块之间安装有减震弹簧,使装置在涂抹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使受力更加均匀,有效地减小了检测误差,大大增强了实用性。

4、减震体上固定安装有硅胶球,硅胶球上还设有导流孔,且硅胶球预定部分保持在减震体外部,利用硅胶球的弹性变形对玻璃片进行按压涂抹,大大提高了涂抹效率与试剂的均匀度,有效地增强了实用性。

5、硅胶球上固定安装有亲水无纺布,亲水无纺布均匀包裹在硅胶球下部,利用水分子在亲水无纺布中的均匀分布特性以及锁水性,能更好地保证试剂在玻璃片上的均匀程度,且对环境无污染,有效地增强了实用性。

6、瓶体上固定连接有顶部连接体,顶部连接体上设有配合孔与入液口,设有配合孔使瓶体能根据需要与对应器件配合,设有入液口使试剂能更方便地被装到瓶腔内,同时减少了因摇晃而使试剂洒出的风险。

7、瓶体外部设有刻度线,更方便地记录试剂的用量及剩余量,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8、减震体上还安装有止流板,在涂抹中可根据需要装卸止流板,有效地控制试剂的流通与静止,方便使用,增强了实用性。

9、减震块与支承体圆柱部分有适当间隙,减少了减震块与支承体之间滑动的摩擦力,增强了实用性。

10、导流孔从硅胶球顶部进流孔延伸到侧部出流孔,导流孔中的出流孔在减震体外部,有效地保证了试剂不能流入到减震体内,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11、可通过按压按压块轻松实现对试剂瓶的装卸,方便实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

12、可在使用途中通过悬挂的方式放置,防止倾倒时的侧漏,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悬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涂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涂抹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连接体,11、配合孔,12、入液口,2、瓶体,21、刻度线,22、瓶腔,23、隔层板,231、小圆柱孔,232、支承体,24、减震弹簧,3、减震体,31、减震块,4、止流板,5、亲水无纺布,6、硅胶球,61、导流孔,7、悬挂架,71、悬挂框,72、安装杆,8、按压块,81、瓶塞,82、瓶体稳定杆,9、夹持体,91、回正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一种医学检验科载玻片涂装组件,包括顶部连接体1、配合孔11、入液口12、瓶体2、刻度线21、瓶腔22、隔层板23、小圆柱孔231、支承体232、减震弹簧24、减震体3、减震块31、止流板4、亲水无纺布5、硅胶球6、导流孔61、悬挂架7、悬挂框71、安装杆72、按压块8、瓶塞81、瓶体稳定杆82、夹持体9、回正拉簧91,所述的瓶体2内部设有瓶腔22,所述的瓶腔22内侧下方设有隔层板23,所述的隔层板23中心设有多个小圆柱孔231,在不妨碍试剂流通的同时有效地减缓了试剂的流速,防止了涂液过多,增强了涂抹的实用性,所述的隔层板23底部与小圆柱孔231对应位置还设有支承体232,所述的支承体232为倒t形且底部设有与小圆柱孔231相连通的凹槽。

所述的减震体3上部滑动设置在隔层板23下部的瓶腔22内,所述的减震体3顶部设有减震块31,所述的减震块31设置在支承体232上端面与隔层板23底部之间,所述的支承体232凹槽与减震体3内腔相对应,所述的隔层板23与减震块31之间还设有减震弹簧24,使装置在涂抹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使受力更加均匀,有效地减小了检测误差,大大增强了实用性,所述的减震体3底部还固定设置有硅胶球6,所述的硅胶球6内部还设有自球体顶部延伸至边侧的导流孔61,利用硅胶球6的弹性变形对玻璃片进行按压涂抹,并在按压结束后恢复,大大提高了涂抹效率与试剂的均匀度,且球形体有效减少了转动时离心力对涂抹产生的影响,所述的硅胶球6下部设有均匀覆盖至边侧导流孔61的亲水无纺布5,利用水分子在亲水无纺布5中的均匀分布特性以及锁水性,使用人员在涂抹时,能更好地保证试剂在玻璃片上的均匀程度,且对环境无污染,所述的硅胶球6预定部分保持在减震体3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亲水无纺布5与所述硅胶球6的固接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将亲水无纺布5夹持设置在所述减震体3与所述硅胶球6之间。

所述的瓶体2上设有顶部连接体1,所述的顶部连接体1顶部中心设有入液口12以及均匀设置在入液口12外侧的配合孔11,所述的悬挂架7上部设有悬挂框71,所述的悬挂框71上部两侧一体设有安装杆72,所述的安装杆72上分别铰接有一个夹持体9,所述的按压块8两侧分别与夹持体9铰链连接,所述的夹持体9与按压块8之间设有回正拉簧91,所述的按压块8底部中心设有与入液口12对应配合的瓶塞81,以及与配合孔11相对应配合的瓶体稳定杆82,降低因晃动而使试剂洒出的风险,同时可通过按压按压块8轻松实现对试剂瓶2的装卸,方便实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

所述的瓶体2外部设有液量刻度线21,使用人员能更方便地记录试剂的用量,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所述的硅胶球6通过上部的连接口与减震体3下部的连接杆榫接,所述的亲水无纺布5顶端采用粘性材料固定在硅胶球6上的导流孔61上部,所述的减震体3上还安装有止流板4,使用人员在涂抹中可根据需要装卸止流板4,即时控制试剂的流通,方便使用,所述的导流孔61自硅胶球6顶部进流孔延伸至侧部出流孔,所述导流孔61中的出流孔位于减震体3外部,保证了试剂不能流入到减震体3内,降低了试剂的浪费,该装置机械化程度高,方便使用人员操作,仅需一个动作即可实现对玻璃片的试剂涂抹,且有效地提高了涂片质量,大大增强了实用性。

该装置在使用时,将试剂或化验物从顶部连接体1的入液口12中倒入,根据瓶体2上的刻度线21来显示试剂量,瓶腔22内的试剂或化验物通过隔层板23上的小圆柱孔231缓慢流入支承体232的孔,进而流入到减震体3内,打开止流板4,试剂或化验物流入硅胶球6内,通过导流孔61的传导,被亲水无纺布5均匀吸附,取出玻璃片,将硅胶球6头部对准玻璃片中心,轻轻按压,减震体3受力向相反方向运动挤压减震弹簧24,硅胶球6在按压作用下发生形变,使亲水无纺布5与玻璃片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试剂或化验物在亲水无纺布5以及硅胶球6挤压的作用下均匀涂在玻璃片上,当增大到预定大小时,硅胶球6受按压作用所产生平面上的各个点与玻璃片接触次数相同,抬起装置,在减震弹簧24的作用下减震体3回到初始位置,可多次涂抹或将多余的试剂从入液口12倒出,清水清洗,关闭止流板4,即可。

按住按压块8,夹持体9的底端在铰链的作用下向外展开,将入液口12对准瓶塞81,将配合孔11对准瓶体稳定杆82,进而松开按压块8,在回正拉簧91的回位作用下,按压块8和夹持体9均回到初始位置,使顶部连接体1放置在夹持体9上即可,从而完成了对玻璃片的均匀涂抹,即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