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5479发布日期:2020-08-28 17:28阅读:20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水稻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从事水稻种植的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需要定期了解水稻的生长状况,这就需要对水稻植株之间的株行距和株高进行测量。现有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方法为:人为用卷尺(钢卷尺、皮卷尺、布卷尺)通过拉直进行测量。此类方法存在较明显的缺陷:1、测量过程中要经常弯腰,增加工作强度;2、测量需要2人左右才方便操作,增加人工;3、测量株行距和株高,不能一次完成,影响工作进度;4、要人为在下方固定测量起始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水稻植株测量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水稻株行距和株高测量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现有的水稻株行距和株高测量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测量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架、上翼骨和下翼骨,所述上翼骨通过上盘设置在所述杆架顶部,所述杆架底部具有尖端部,所述下翼骨设置在所述尖端部上方,所述上翼骨相对于所述杆架可压缩,所述下翼骨相对于所述杆架可压缩,所述杆架和所述上翼骨上均设有刻度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骨包括长翼骨和短翼骨,所述长翼骨与所述短翼骨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所述长翼骨可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架位于所述上翼骨下方的位置的外周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一支撑套,所述第一支撑套与所述长翼骨和所述短翼骨之间通过第一撑杆连接,以当所述第一支撑套相对于所述杆架上下滑动时,使得所述第一支撑套通过所述第一撑杆带动所述长翼骨和所述短翼骨相对于所述杆架可压缩和伸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为两个,分别将所述长翼骨与所述第一支撑套、所述短翼骨与所述第一支撑套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架位于所述下翼骨上方的位置的外周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二支撑套,所述第二支撑套与所述下翼骨之间通过第二撑杆连接,以当所述第二支撑套相对于所述杆架上下滑动时,使得所述第二支撑套通过所述第二撑杆带动所述下翼骨相对于所述杆架可压缩和伸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骨包括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撑杆包括两个,分别将所述下翼骨与所述第二支撑套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骨和所述下翼骨均由不锈钢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设置在所述杆架顶部,用于将所述上翼骨固定在所述杆架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将带刻度的圆锥形杆架沿水稻植株边插进稻田里,不需要人为固定。测量时,通过观察翼骨上的刻度就能知道株行距和株高,加大了工作效率。本装置使用方便,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测量工作,减少工作强度的同时节约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结构中未见有类似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测量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各标号为:杆架-1;上翼骨-2;下翼骨-3;尖端部-10;长翼骨-20;短翼骨-21;上盘-4;第一支撑套-5;第一撑杆-6;第二支撑套-7;第二撑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测量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装置,包括杆架1、上翼骨2和下翼骨3。上翼骨2通过上盘4设置在杆架1顶部。上盘4是用来将上翼骨2固定在杆架1上并在上翼骨2伸展到水平方向时卡住上翼骨2,以防止其进一步伸展。杆架1底部具有尖端部10。下翼骨3设置在尖端部10上方。上翼骨2相对于杆架1可压缩。下翼骨3相对于杆架1可压缩。杆架1和上翼骨2上均设有刻度线。

具体而言,上翼骨2包括长翼骨20和短翼骨21。长翼骨20与短翼骨21在水平方向上垂直。长翼骨20是可折叠的。长翼骨20的长度大于短翼骨21。杆架1位于上翼骨2下方的位置的外周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一支撑套5。第一支撑套5与长翼骨2和短翼骨3之间通过第一撑杆6连接,以当第一支撑套5相对于杆架1上下滑动时,使得第一支撑套5通过第一撑杆6带动长翼骨20和短翼骨21相对于杆架1可压缩和伸展。第一撑杆6为两个,分别将长翼骨20与第一支撑套5、短翼骨21与第一支撑套5连接在一起。杆架1位于下翼骨3上方的位置的外周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二支撑套7。第二支撑套7与下翼骨3之间通过第二撑杆8连接,以当第二支撑套7相对于杆架1上下滑动时,使得第二支撑套7通过第二撑杆8带动下翼骨3相对于杆架1可压缩和伸展。下翼骨3包括两个。第二撑杆8包括两个,分别将下翼骨3与第二支撑套7连接在一起。上翼骨2和下翼骨3均由不锈钢制成。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水稻株行距和株高的测量时,通过带刻度的圆锥形杆架1,将杆架1下方两个不锈钢方形下翼骨3撑开,将杆架1沿水稻植株边插进稻田里,只要下翼骨3贴近地面,就能确定测量起始点,不需要人为固定。本装置上方为两个带刻度的不锈钢上翼骨2,其中长翼骨20为可折叠的,短翼骨21为不可折叠的,长、短翼骨20,21夹角为90°,将杆架1上方的上翼骨2撑开,将杆架1沿水稻植株边插进稻田里,将长、短翼骨20、21拉直,通过观察翼骨上刻度就能知道株行距,加大了工作效率。本装置使用方便,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测量工作,减少工作强度的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