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4244发布日期:2020-12-01 11:2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土壤采集一般都是人工锤击取样筒进行钻土取样,这种取土方式在锤击过程中,取样筒容易偏离直线方向,达不到垂直取样的要求,取出的土也不密实,而且有时也会发生意外伤手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包括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旋转部件的底端连接有取土部件,所述取土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的内部空腔竖直连通;所述取土部件内穿设有推土部件,所述推土部件可在所述取土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内上下移动;所述旋转部件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可在所述支撑部件内竖直旋转升降;

所述旋转部件包括上下开口的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转筒的顶口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位于所述转筒的顶口上方且该圆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转筒的内径;所述盖板相对的两侧壁上各水平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把手;

所述取土部件包括上下开口的取土筒,所述取土筒外侧壁自上而下连接螺旋叶片,所述取土筒的顶口与所述转筒的底口固定对接,所述取土筒的底口采用楔形尖口;所述取土筒的内径大于所述转筒的内径;

所述推土部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从所述圆孔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转筒和所述取土筒的内部空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圆孔相配合,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置于所述圆孔外侧,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为圆形结构,所述推板的直径与所述取土筒的内径相同;在自然竖直状态下,所述推板下落至所述取土筒的楔形尖口上缘;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内螺纹与所述转筒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筒外部;所述套筒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安装有三个凸耳,每个所述凸耳上均通过螺栓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纵向上下旋转;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垫板,所述垫板的底面垂直连接有尖头定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筒与所述取土筒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圆形结构,所述盖板的直径与所述转筒的外径相同,该盖板用于封闭所述转筒的顶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旋转部件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不仅可以用于固定支撑整个土壤采集装置,而且支撑部件可使得旋转部件在其内竖直旋转升降,安装于旋转部件底端的取土部件与旋转部件同步转动进行垂直旋钻取土,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垂直取样,由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人工锤击,大大减少了意外伤手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部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演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旋转部件;101-转筒;102-外螺纹;103-盖板;1031-圆孔;104-第一把手;2-取土部件;201-取土筒;2011-楔形尖口;202-螺旋叶片;3-推土部件;301-连接杆;302-推板;303-第二把手;4-支撑部件;401-套筒;402-内螺纹;403-凸耳;404-支撑杆;405-螺栓;406-垫板;407-尖头定位件;5-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土壤采集装置,包括旋转部件1,所述旋转部件1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旋转部件1的底端连接有取土部件2,所述取土部件2与所述旋转部件1的内部空腔竖直连通;所述取土部件2内穿设有推土部件3,所述推土部件3可在所述取土部件2与所述旋转部件1内上下移动;所述旋转部件1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部件4,所述旋转部件1可在所述支撑部件4内竖直旋转升降。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1包括上下开口的转筒101,所述转筒1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02,所述转筒101的顶口固定安装有盖板103,所述盖板103上贯穿开设有圆孔1031,所述圆孔1031位于所述转筒101的顶口上方且该圆孔1031的内径小于所述转筒101的内径;所述盖板103相对的两侧壁上各水平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把手104。

所述取土部件2包括上下开口的取土筒201,所述取土筒201外侧壁自上而下连接螺旋叶片202,所述取土筒201的顶口与所述转筒101的底口固定对接,所述取土筒201的底口采用楔形尖口2011;所述取土筒201的内径大于所述转筒101的内径。

所述推土部件3包括连接杆301,所述连接杆301从所述圆孔1031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转筒101和所述取土筒201的内部空腔,所述连接杆301与所述圆孔1031相配合,所述连接杆3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303,所述第二把手303置于所述圆孔1031外侧,所述连接杆301的底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推板302,所述推板302为圆形结构,所述推板302的直径与所述取土筒201的内径相同;在自然竖直状态下,所述推板302下落至所述取土筒201的楔形尖口2011上缘。

所述支撑部件4包括套筒401,所述套筒401内设有内螺纹402,所述套筒401的内螺纹402与所述转筒101的外螺纹102相配合,所述套筒401套设在所述转筒101外部;所述套筒401的外侧壁上等间距安装有三个凸耳403,每个所述凸耳403上均通过螺栓405铰接有支撑杆404,所述支撑杆404可纵向上下旋转;所述支撑杆4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垫板406,所述垫板406的底面垂直连接有尖头定位件407。

如图1和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筒101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筒401与所述取土筒201的长度之和。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盖板103为圆形结构,所述盖板103的直径与所述转筒101的外径相同,盖板103用于封闭所述转筒101的顶口,这样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落入取土筒201内污染土壤样。

根据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支撑杆404展开,然后通过垫板406和尖头定位件407固定支撑整个装置,然后人工顺时针旋转第一把手104,使得取土筒201向下旋转移动,通过取土筒201上的螺旋叶片202和楔形尖口2011的配合,取土筒201不断旋钻入土壤5中,取土筒201内不断充满挤压密实的土壤5,土壤5逐渐将推板302向上顶起,直至将推板302顶起到转筒101的底端,然后逆时针旋转第一把手104,使得取土筒201从土壤5中旋转取出,最后人工下压第二把手303,推板302受力将取土筒201内土壤样推出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