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架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0169发布日期:2020-08-28 15: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悬浮架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浮架试验台。



背景技术:

目前,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因为具有安全、舒适、爬坡能力强、噪声低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相关技术中,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架是列车运行的关键部件,并且悬浮架的控制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磁浮列车的运行品质甚至安全,所以在列车运行前,如何模拟出悬浮架的工作状态,再对悬浮架进行测试,以验证控制算法的优劣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浮架试验台。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悬浮架试验台,包括基座、支架、连接组件和加载组件;基座用于安装磁悬浮轨道;支架设置于基座的上方,用于安装悬浮架;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支架相连接;加载组件与连接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以通过连接组件向支架施加向下的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浮架试验台,磁悬浮轨道安装于基座上,悬浮架安装于支架上,加载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向悬浮架施加向下的拉力,以模拟出列车的受力状态,即列车自身的重力和车厢内乘客的重力,进而通过测试设备测试出悬浮架的悬浮状态,对悬浮架的悬浮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实现对悬浮控制算法的优化,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并且该悬浮架试验台无需复杂的加载机构,使得悬浮架试验台的结构更加简单。

优选地,加载组件设置于基座的一侧,使得对加载组件的控制和维护更加简单、便捷。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悬浮架试验台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和拉绳;第一滑轮组件安装于支架上;第二滑轮组件安装于基座上;拉绳的一端与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加载组件相连接,且拉绳绕过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拉绳一端与基座相连接,并绕过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后与加在组件相连接,加在组件通过拉绳向支架施加拉力,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控制拉绳的延伸方向,进而实现对支架的受力方向进行控制,确保支架受力均匀稳定。

优选地,拉绳为钢丝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滑轮,至少两个滑轮分别位于第二滑轮组件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滑轮组件与支架相连接,拉绳绕过第一滑轮组件中的一个滑轮后,再绕过第二滑轮组件,然后再绕过第一滑轮组件中的另一个滑轮,进而实现对加载组件施加的加载力的放大,提升加载组件的加载能力,并且可减小加载组件的体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滑轮组件,第三滑轮组件安装于基座上,拉绳绕过第三滑轮组件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拉绳绕过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后,再次绕过第三滑轮组件,第三滑轮组件起到对拉绳进行限位的作用,控制了拉绳的延伸方向,避免拉绳与支架发生干涉,确保试验台工作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座、转轴、加载轮和扭力组件;安装座与基座相连接;转轴穿设于安装座上,可相对安装座转动;加载轮套设于转轴上;扭力组件与转轴相连接,以为转轴施加扭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座安装于基座上,转轴穿设于安装座上,加载轮套设于转轴上,拉绳缠绕于加载轮上,扭力组件在向转轴施加扭力时,加载轮转动,进而带动拉绳运动,拉绳向支架施加拉力,进而模拟列车受力状态,实现对悬浮架的车。

优选地,安装座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加载轮的两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扭力组件包括支撑部件、滑动部件和配重块;支撑部件与转轴相连接;滑动部件与支撑部件相连接,可相对支撑部件滑动;配重块设置于滑动部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件与转轴相连接,滑动部件和配重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支撑部件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支撑部件向转轴施加一个驱动转轴转动的扭力,进而实现对支架的加载;滑动部件带动配重块在支撑部件上滑动,配重块的重心至转轴的轴线的距离为与配重块自身重力相对应的力臂,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使得转轴受到的扭矩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对支架所施加的负载的改变,并且可通过控制滑块滑动的速度来调整支架的加载速度,并且可实现无级调节。配重块依靠自身重力向转轴施加扭力,无需液压缸等驱动装置,节省能源的同时,无液压油等污染物产生,使得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配重块的大小可根据加载力的大小进行更换。

优选地,滑动部件为电动滑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扭力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转轴的两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扭力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转轴的两端相连接,确保转轴受力均衡,使得向支架施加的负载更加稳定,提升测试悬浮架精度和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载轮上设置有通孔,拉绳缠绕于加载轮上,拉绳的另一端穿过通孔;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固定夹,固定夹与拉绳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拉绳穿设于通孔中,并通过固定夹固定,避免拉绳相对加载轮打滑,进一步提升负载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设置于安装座上;第二挡块设置于转轴上;其中,在转轴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相接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实现对加载轮限位,确保加载轮在预设角度内转动,避免拉绳脱落,或发生过载的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拉力传感器和吊装耳板;拉力传感器的一端与拉绳相连接;吊装耳板的一端与拉力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接,吊装耳板的另一端与基座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拉力传感器实现对加载的力进行监控,便于对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吊装耳板使得拉绳与基座的连接更加简单,便捷。

优选地,吊装耳板的形状为u型。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悬浮架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和加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基座,2支架,3连接组件,32第一滑轮组件,34第二滑轮组件,36拉绳,38第三滑轮组件,4加载组件,42安装座,44转轴,46加载轮,48扭力组件,482支撑部件,484滑动部件,486配重块,5拉力传感器,6吊装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悬浮架试验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架试验台,包括基座1、支架2、连接组件3和加载组件4;基座1用于安装磁悬浮轨道;支架2设置于基座1的上方,用于安装悬浮架;连接组件3的一端与支架2相连接;加载组件4与连接组件3的另一端相连接,以通过连接组件3向支架2施加向下的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浮架试验台,磁悬浮轨道安装于基座1上,悬浮架安装于支架2上,加载组件4通过连接组件3向悬浮架施加向下的拉力,以模拟出列车的受力状态,即列车自身的重力和车厢内乘客的重力,进而通过测试设备测试出悬浮架的悬浮状态,对悬浮架的悬浮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实现对悬浮控制算法的优化,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并且该悬浮架试验台无需复杂的加载机构,使得悬浮架试验台的结构更加简单。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载组件4设置于基座1的一侧,使得对加载组件4的控制和维护更加简单、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滑轮组件32、第二滑轮组件34和拉绳36;第一滑轮组件32安装于支架2上;第二滑轮组件34安装于基座1上;拉绳36的一端与基座1相连接,另一端与加载组件4相连接,且拉绳36绕过第一滑轮组件32和第二滑轮组件34。

在该实施例中,拉绳36一端与基座1相连接,并绕过第一滑轮组件32和第二滑轮组件34,后与加在组件相连接,加在组件通过拉绳36向支架2施加拉力,第一滑轮组件32和第二滑轮组件34控制拉绳36的延伸方向,进而实现对支架2的受力方向进行控制,确保支架2受力均匀稳定。

优选地,拉绳36为钢丝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滑轮组件32包括至少两个滑轮,至少两个滑轮分别位于第二滑轮组件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轮组件32与支架2相连接,拉绳36绕过第一滑轮组件32中的一个滑轮后,再绕过第二滑轮组件34,然后再绕过第一滑轮组件32中的另一个滑轮,进而实现对加载组件4施加的加载力的放大,提升加载组件4的加载能力,并且可减小加载组件4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组件3还包括第三滑轮组件38,第三滑轮组件38安装于基座1上,拉绳36绕过第三滑轮组件38的下方。

在该实施例中,拉绳36绕过第一滑轮组件32和第二滑轮组件34后,再次绕过第三滑轮组件38,第三滑轮组件38起到对拉绳36进行限位的作用,控制了拉绳36的延伸方向,避免拉绳36与支架2发生干涉,确保试验台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载组件4包括安装座42、转轴44、加载轮46和扭力组件48;安装座42与基座1相连接;转轴44穿设于安装座42上,可相对安装座42转动;加载轮46套设于转轴44上;扭力组件48与转轴44相连接,以为转轴44施加扭力。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座42安装于基座1上,转轴44穿设于安装座42上,加载轮46套设于转轴44上,拉绳36缠绕于加载轮46上,扭力组件48在向转轴44施加扭力时,加载轮46转动,进而带动拉绳36运动,拉绳36向支架2施加拉力,进而模拟列车的受力状态,实现对悬浮架的车。

优选地,安装座42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加载轮46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扭力组件48包括支撑部件482和滑动部件484和配重块486;支撑部件482与转轴44相连接;滑动部件484与支撑部件482相连接,可相对支撑部件482滑动;配重块486设置于滑动部件484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件482与转轴44相连接,滑动部件484和配重块486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支撑部件482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支撑部件482向转轴44施加一个驱动转轴44转动的扭力,进而实现对支架2的加载;滑动部件484带动配重块486在支撑部件482上滑动,配重块486的重心至转轴44的轴线的距离为与配重块486自身重力相对应的力臂,通过改变力臂的长度,使得转轴44受到的扭矩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对支架2所施加的负载的改变,并且可通过控制滑块滑动的速度来调整支架2的加载速度,并且可实现无级调节。配重块486依靠自身重力向转轴44施加扭力,无需液压缸等驱动装置,节省能源的同时,无液压油等污染物产生,使得工作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配重块486的大小可根据加载力的大小进行更换。

优选地,滑动部件484为电动滑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扭力组件4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转轴44的两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扭力组件48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转轴44的两端相连接,确保转轴44受力均衡,使得向支架2施加的负载更加稳定,提升测试悬浮架精度和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载轮46上设置有通孔,拉绳36缠绕于加载轮46上,拉绳36的另一端穿过通孔;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固定夹,固定夹与拉绳36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拉绳36穿设于通孔中,并通过固定夹固定,避免拉绳36相对加载轮46打滑,进一步提升负载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设置于安装座42上;第二挡块设置于转轴44上;其中,在转轴44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实现对加载轮46限位,确保加载轮46在预设角度内转动,避免拉绳36脱落,或发生过载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悬浮架试验台还包括拉力传感器5和吊装耳板6;拉力传感器5的一端与拉绳36相连接;吊装耳板6的一端与拉力传感器5的另一端相连接,吊装耳板6的另一端与基座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拉力传感器5实现对加载的力进行监控,便于对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吊装耳板6使得拉绳36与基座1的连接更加简单,便捷。

优选地,吊装耳板6的形状为u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