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0242发布日期:2020-11-06 12:3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镜头组立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镜头组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镜头组立治具。



背景技术:

镜头组立试验是为了快速选出合适批次的镜片进行组立,选出合适批次的镜片后再进行小批次的试验,当良品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再进行机器组立。

传统的人工手动组装夹具可以放置10颗镜头产品,但是对于一些新型号组立试验时,通常只需要使用其中若干个位置放置镜头即可,原有的组装夹具是10个位置,这样会对组立镜头打压机的吸头造成破坏(手动组立镜头打压机吸头为十个)。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镜头组立治具,能在镜头打压机其中一些吸头不使用时对其进行保护,防止其被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组立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镜头组立治具,与镜头打压机吸头相配合进行镜头的组立打压,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阵列开设有镜头组立结构和吸头避空结构,

所述镜头组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若干镜头定位槽,所述镜头定位槽至少能容纳所述镜头打压机的吸头;

所述吸头避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不小于所述镜头打压机吸头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头定位槽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所述镜头定位槽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基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头定位槽的四周向所述基座内对称凹设有至少一组捏持避位槽,方便手动镊子夹取镜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头定位槽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分别围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第二收容空间以及第三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截面积保持不变,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三收容空间的截面积保持不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顶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截面积,所述第二收容空间的底面面积等于所述第三收容空间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8.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镜头定位槽与所述通孔水平分布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下方设有中空的中空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用于实现基座及镜头打压机之间的相对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组立治具结构简单,在镜头组立治具上分别设置有镜头组立结构以及其他吸头的避空结构,在只需使用部分镜头组立试验时无需更换打压机吸头就能进行镜头的组立试验,同时还能对镜头打压机的其他吸头进行保护,防止其他吸头被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组立治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组立治具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组立治具的x-x截面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镜头组立治具x-x截面图中镜头定位槽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左侧”、“右”、“右侧”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左侧”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右侧”。因此,示例性术语“左侧”可以囊括左侧和右侧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或结构,但是这些被描述对象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这些描述对象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侧壁可以被称为第二侧壁,并且类似地第二侧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侧壁,这并不背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立治具,与镜头打压机吸头相配合进行镜头的组立打压,包括基座1,基座1被构造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基座1上阵列开设有镜头组立结构10和吸头避空结构20,基座1的下方设有中空的中空部30,基座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40和第二定位孔50,用于实现基座及镜头打压机之间的相对固定。

参考图2和图3所示,镜头组立结构10包括依次阵列平铺于基座1上的4个镜头定位槽11,镜头定位槽11的大小至少能容纳镜头打压机的吸头,每个镜头定位槽11的底部开设有通气孔114,通气孔114贯穿基座1设置。

参考图4所示,镜头定位槽11设置于基座1的上表面,镜头定位槽11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第三侧壁113,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第三侧壁113分别围设形成第一收容空间1111、第二收容空间1121以及第三收容空间1131。

其中,第一收容空间1111为正方形,第一收容空间1111的截面积自上而下保持不变,第一收容空间1111的四个边角处分别向基座1内对称凹设有2组捏持避位槽11111,参考图2所示,方便手动镊子夹取镜头。

第二收容空间1121的截面为圆形,且其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二收容空间1121是第一收容空间1111底部部分向下凹陷而形成,第二收容空间1121的顶面面积小于第一收容空间1111的截面积。

第三收容空间1131的截面为圆形,且其截面积保持不变,第三收容空间1131是第二收容空间112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因此其截面积与第二收容空间1121的底面面积保持一致。

参考图3所示,通气孔114贯穿基座1设置,其一端连通第三收容空间1131,另一端连通基座1底部的中空部30。

吸头避空结构20包括依次阵列平铺于基座1上的6个通孔21,通孔21的截面为圆形,贯穿基座1设置,通孔21的截面积不小于镜头打压机吸头的截面积,当吸头下压时,能在通孔21内穿梭,因为镜头组立试验时,需根据不同镜片的大小进行吸头的相应调整,因此通孔21的截面积应大于吸取最大镜片的最大吸头的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的直径至少大于等于8.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21的形状还可以是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只要其能在吸头下压时容纳该吸头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定位槽11和通孔21沿直线依次水平分布于基座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镜头定位槽11和通孔21也可以呈其它形状分布于基座1上,也可以间隔分布于基座1上。

中空部30设于基座1的底部,对应设于镜头定位槽以及通孔区域的下方。

参考图3所示,第一定位孔40和第二定位孔50分别设于基座1的两短边两侧,其中第一定位孔40为一圆柱形定位孔,且其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引导面41,第二定位孔50为一椭圆柱形定位孔,其入口处设置有第二引导面51,在第一定位孔40固定住后,第二定位孔50可以进行镜头组立治具的微调,与打压机的吸头相匹配。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的镜头组立治具是针对特定镜头组立试验进行设计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尺寸及角度可以根据镜头组立试验的相关需求进行设计,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进行说明。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组立治具结构简单,在镜头组立治具上分别设置有镜头组立结构以及其他吸头的避空结构,在只需使用部分镜头组立试验时无需更换打压机吸头就能进行镜头的组立试验,同时还能对镜头打压机的其他吸头进行保护,防止其他吸头被破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