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7940发布日期:2020-12-11 15:1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故障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信号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故障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铁路信号机械室中,接口架与联锁机柜之间采用多芯微机电缆连接,一般采用在二十二根芯至三十四根芯之间,微机电缆两端焊接微机电缆插头,微机电缆插头的焊接顺序通过颜色识别或线芯编号。

如图1所示,为保证微机电缆4的两端与微机电缆插头之间的焊接线实现准确的焊接,在焊接完毕后需要核对配线,否则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查找焊接线故障。

在相关技术中,核对焊接线需要两个人分别在微机插头的两端进行核对,两个人需要同时用万用表3的两只表笔2分别点触微机插头1的对应的端子,万用表用导通档位听见嘀嘀声为导通。具体地,核对三十二个焊接线。两名工人分别在两个微机插头1两侧,每人用一只表笔2,万用表3调至导通档。第一名工人用表笔2点触一个微机插头1的一号端子,同时嘴里喊一,第二名工人听到一后,用另一只表笔2点触另一个微机插头1的一号端子,当听到万用表3的蜂鸣器发出声响并确认焊接线正确,确认完成后,第一名工人将表笔2点触一个微机插头1的二号端子,同时口中喊二,第二名工人听到二后,点触另一个微机插头1的二号端子,以确认二号端子是否焊线正确。以此类推,直至三十二个端子全部导通完成。

在核对焊接线时,两个人需要不停地相互说编号和导通状态,环境嘈杂时很容易出错,两人核对的端子不一致或者导通状态误报造成核对不准确。此外,核对焊接线只能核对出焊接线的端子是否正确,不能核对不出来端子混电。而且相关技术中存在人为错误率,即使核对过也可能存在错线、混电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在核对焊接线时容易出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电路,包括主路、多个第一支路以及多个第二支路,多个第一支路与多个第二支路一一对应地设置,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支路与一个第二支路形成一个检测组,多个第一支路与主路并联,多个第二支路与主路并联,每个第一支路的自由端形成第一检测端,每个第二支路的自由端形成第二检测端;电源,设置在主路中;多个第一开关,每个第一支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多个发光元件,每个第二支路上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

进一步地,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蜂鸣器,蜂鸣器设置在主路中。

进一步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置在主路中的第二开关。

进一步地,电源为电池,第一开关为按钮开关,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主板,检测电路设置在主板上。

进一步地,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箱体和可开闭地盖设在箱体上的盖体,主板安装在箱体内。

进一步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均与主板电连接,每个第一支路的第一检测端均设置在第一插接口处,每个第二支路的第二检测端均设置在第二插接口处,待检测的微机电缆的第一插头可插接地与第一插接口配合,微机电缆的第二插头可插接地与第二插接口配合。

进一步地,箱体上还设置有电源壳和备用壳,电源安装在电源壳内。

进一步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以及连接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电源壳位于第一侧部内,备用壳位于第二侧部内,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均位于第三侧部上,盖体可枢转地连接在第四侧部上。

进一步地,箱体上还设置有供第二开关穿出的穿孔,箱体的与蜂鸣器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盖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电路、电源、多个第一开关和多个发光元件。检测电路包括主路、多个第一支路以及多个第二支路。多个第一支路与多个第二支路一一对应地设置,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支路与一个第二支路形成一个检测组。多个第一支路与主路并联,多个第二支路与主路并联。每个第一支路的自由端形成第一检测端,每个第二支路的自由端形成第二检测端。电源设置在主路中。每个第一支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每个第二支路上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检测电路用于核对微机电缆与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微机电缆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头的第二端焊接,微机电缆的第二端与第二插头的第二端焊接。每个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第一插头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检测端与第二插头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流经过发光元件时发光元件会亮,以准确找出焊接线中的故障线的位置。每个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第一插头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检测端与第二插头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这样,便于迅速找出焊接线的故障位置。在核对微机电缆与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时,依次按压第一开关,眼看与第一开关电连接的发光元件是否亮起。根据发光元件是否亮起来判断焊接线是否导通或者导通是否有误,以此来判断微机电缆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是否实现准确的焊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技术中在核对焊接线时的错误率,并且单人即可完成检测。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在核对焊接线时容易出错的问题。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省去了万用表,也节省了器材的使用,增加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使用万用表核对微机电缆的两端与微机插头之间的焊接线的结构简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故障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故障检测装置的检测电路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故障检测装置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故障检测装置的检测电路的检测原理图;

图6示出了图3的故障检测装置的微机电缆与第一插头的焊接线出现断线的原理图;

图7示出了图6的故障检测装置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的故障检测装置的微机电缆与第一插头的焊接线出现交叉连接的原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故障检测装置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2的故障检测装置的微机电缆与第一插头的焊接线出现混接的原理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10的故障检测装置的d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微机插头;2、表笔;3、万用表;4、微机电缆;5、主路;6、第一支路;7、第二支路;10、微机电缆;21、第一插头;22、第二插头;30、电源;41、第一开关;42、第二开关;50、发光元件;60、蜂鸣器;70、主板;80、箱体;81、第一插接口;82、第二插接口;83、电源壳;84、穿孔;85、透气孔;90、盖体;91、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2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故障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电路、电源30、多个第一开关41和多个发光元件50。检测电路包括主路5、多个第一支路6以及多个第二支路7。多个第一支路6与多个第二支路7一一对应地设置,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支路6与一个第二支路7形成一个检测组。多个第一支路6与主路5并联,多个第二支路7与主路5并联。每个第一支路6的自由端形成第一检测端,每个第二支路7的自由端形成第二检测端。电源30设置在主路5中。每个第一支路6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41。每个第二支路7上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5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多个第一支路6与多个第二支路7一一对应地设置,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支路6与一个第二支路7形成一个检测组。多个第一支路6与主路5并联,多个第二支路7与主路5并联。每个第一支路6的自由端形成第一检测端,每个第二支路7的自由端形成第二检测端。电源30设置在主路5中。每个第一支路6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41。每个第二支路7上设置有一个发光元件50。检测组能够核对微机电缆10与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插头包括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微机电缆10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头21的第二端焊接,微机电缆10的第二端与第二插头22的第二端焊接。每个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第一插头21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检测端与第二插头22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电流经过发光元件50时发光元件50会亮,以准确找出焊接线中的故障线的位置。每个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第一插头21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检测端与第二插头22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这样,便于迅速找出焊接线的故障位置。在核对微机电缆10与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时,依次按压第一开关41,眼看与第一开关41电连接的发光元件50是否亮起。根据发光元件50是否亮起来判断焊接线是否导通或者导通是否有误,以此来判断微机电缆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头之间的焊接线是否实现准确的焊接,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技术中在核对焊接线时的错误率,并且单人即可完成检测。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在核对焊接线时容易出错的问题。此外,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省去了万用表,也节省了器材的使用,增加了施工效率。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蜂鸣器60,蜂鸣器60设置在主路5中。蜂鸣器60是否响起来判断焊接线是否导通或者是否有误,进而能够更加便捷地察觉到微机电缆是否导通,由于既设置了发光元件50又增加了蜂鸣器60,这样具有视觉和听觉双重保险。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电路还包括设置在主路5中的第二开关42。打开第二开关42后便可以开始对检测电路进行测试。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30为电池,第一开关41为按钮开关,发光元件50为发光二极管。上述的结构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主板70,检测电路设置在主板70上。主板70的设置便于检测电路布线,电连接容易。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故障检测装置还包括箱体80和可开闭地盖设在箱体80上的盖体90。主板70安装在箱体80内。箱体80的设置便于容纳主板70,盖体90的设置能够盖住箱体80,防止触碰主板70上的电源30、多个第一开关41和多个发光元件50,用于保护电源30、多个第一开关41、多个发光元件50、第二开关42以及蜂鸣器60。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80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均与主板70电连接。每个第一支路6的第一检测端均设置在第一插接口81处。每个第二支路7的第二检测端均设置在第二插接口82处。待检测的微机电缆10的第一插头21可插接地与第一插接口81配合。微机电缆10的第二插头22可插接地与第二插接口82配合。第一插接口81的设置便于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微机电缆10的第一插头21实现电连接,第二插接口82的设置便于第二检测端与待检测的微机电缆10的第二插头22实现电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80上还设置有电源壳83和备用壳,电源30安装在电源壳83内。电源壳83的设置便于箱体80收纳电源30。故障检测装置需定期进行检测,若发现元件损坏时应该及时更换,本实施例的备用壳内可以存放若干备用元件和电池,需要时可自行更换。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8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以及连接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电源壳83位于第一侧部内。备用壳位于第二侧部内。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均位于第三侧部上。盖体90可枢转地连接在第四侧部上。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均位于第三侧部上,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位于箱体80的同一侧,这样,在检测时,便于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进行插接操作。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箱体80上还设置有供第二开关42穿出的穿孔84。这样,箱体80能够避让第二开关42,以使第二开关42露在箱体80的外侧,便于操作。箱体80的与蜂鸣器60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85。透气孔85的设置便于蜂鸣器60能够尽可能大的将声音向箱体80的外侧传递。盖体90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部91。安装部91的位置可以贴上说明书,在核对人员打盖体90时,方便核对人员阅读说明书。

如图2至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三十二个第一开关依次用s1至s32表示,三十二个发光元件依次用l1至l32表示,电源30用e表示,蜂鸣器60用f表示,第二开关42用s表示,本实施例的故障检测装置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1)每个第一检测端与待检测的第一插头21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每个第二检测端与第二插头22的各根导体的第一端电连接构成回路。

(2)以微机电缆10中的任意两根导体与该两根导体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一开关41以及与该两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的两个发光元件50为例,其中,一个第一开关为s1,另一个第一开关s2,一个发光元件为l1,另一个发光元件为l2。微机电缆的第二插头22的焊接线出厂时就连接在一起,所以默认微机电缆的第二插头22的焊接线是没有故障的。对第一插头21的焊接线故障查找及核查原理如下:

如图6和图7所示,当微机电缆10与第一插头21的焊接线出现断线时,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1构成回路后,l1亮起,可判断s1和l1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正常。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2构成回路后,回路不能闭合,l2不亮,蜂鸣器60不响,由此可以判断s2和l2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不导通,进而可以推测是否漏焊这根线或者焊点断线,打开第一插头21查找问题。

如图8和图9所示,当微机电缆10与第一插头21的焊接线出现交叉连接时,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1构成回路后,l1不亮,l2亮起,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2构成回路后,l1亮起,l2不亮,闭合s1和s2的对应的l1和l2亮起情况相反。由此可以推断s1和l1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与s2和l2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的端子焊反了。打开第一插头21查找问题。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微机电缆10与第一插头21的焊接线出现混接时,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1构成回路后,l1和l2同时亮起,闭合第二开关42后和s2构成回路后,l1和l2同时亮起。即可判断s1和l1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与s2和l2这条回路中的焊接线混接在一起。一般焊接线间的混接多为焊锡漏滴所致,所以打开第一插头21找到错误。

(3)当微机电缆10长度不足时,应使用延长转接线接在微机电缆10上,延长转接线采用三十二芯制作而成的微机电缆,微机电缆的两端分别是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或者一个是第一插头21,另一个是插座,延长转接线长度为20米左右。这样即使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都被固定了也可以核对。

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在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分别插入第一插接口81和第二插接口82中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微机电缆10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头21的第二端焊接的所有的端子的核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