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投点装置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投线仪作为一种工程用仪器,其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现有的激光投线仪一般包括壳体、激光器及分光元件。激光器及分光元件整合在壳体内,在壳体内的激光器发出单一的激光线束,经过分光元件的分光作用,会在目标物上形成水平或竖直的光线。这样,在要求水平或竖直线的场合,可以以上述光线为基准进行作业。
但是,现有的激光投线仪一般只能进行单一的水平或竖直线的投射,不能满足需同时进行多个方向激光投射的场合,若需多个方向投射,则需多个激光投线仪配合使用,增加了激光器的使用数量,进而增加使用成本,另外,多个激光器使用功耗也较高,缩短了仪器的使用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头装置,包括镜筒及固定于所述镜筒内的激光发射组件、光束整形组件、反光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用于发射出第一激光束,所述光束整形组件设置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的下游,用于将所述第一激光束转换为平直的第二激光束,所述反光组件设置于所述光束整形组件的下游,所述反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反光件,所述反光件相对第二激光束倾斜,且所述至少两个反光件之间形成光通路,所述第二激光束的中间部分通过所述光通路直接射出,形成第一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至少两个反光件反射形成至少两路方向不同的输出激光束,所述输出激光束与第一输出激光束垂直,所述镜筒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输出的第一出光孔。
优选地,所述反光组件包括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光片反射形成第二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激光束的外侧部分经所述第二反光片反射形成第三输出激光束,所述第二输出激光束和第三输出激光束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方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对称位于所述光通路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反光片和第二反光片用于反射第二激光束的一面为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与第二激光束之间呈45°倾斜角度。
优选地,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激光管座和激光管,所述激光管座固定于所述镜筒内,所述激光管固定于所述激光管座内。
优选地,所述激光发射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激光管相电连接的激光驱动板。
优选地,所述光束整形组件包括聚焦镜压圈和聚焦镜片,所述聚焦镜压圈固定于所述镜筒内,所述聚焦镜片固定于所述聚焦镜压圈上。
优选地,所述反光组件还包括与镜筒固定连接的反光镜座,所述反光件固定于所述反光镜座内。
优选地,所述反光镜座上设置有供两路所述输出激光束分别输出的第二出光孔和第三出光孔。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激光投点装置,包括上述镜头装置。
优选地,所述激光投点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镜头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分别供所述第一输出激光束和输出激光束输出的至少三个光输出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单个激光器实现了多个激光点的投射效果,减少了激光器使用的数量,因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仅使用单个激光器,所以可降低使用功耗,增加仪器的使用时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镜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镜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激光投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镜头装置,10、镜筒,11、第一出光孔,20、激光发射组件,21、激光管座,22、激光管,23、激光驱动板,30、光束整形组件,31、聚焦镜压圈,32、聚焦镜片,40、反光组件,41、第一反光片,42、第二反光片,43、第一反光镜座,431、第二出光孔,44、第二反光镜座,441、第三出光孔,45、光通路,46、螺钉,50、第一激光束,60、第二激光束,70、第一输出激光束,80、第二输出激光束,90、第三输出激光束,200、激光投点装置,300、外壳,301、光输出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镜头装置及激光投点装置,通过使用多个独立的反光片对激光分别进行多个方向的反射,使得单个激光器可同时实现多个激光点的投射效果。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镜头装置100,包括镜筒10及固定于镜筒10内的激光发射组件20、光束整形组件30、反光组件40,激光发射组件20发射第一激光束50,第一激光束50经光束整形组件30转换为平直的第二激光束60,第二激光束60的中间部分直接射出形成第一输出激光束70,外侧部分经反光组件40反射形成至少两路与第一输出激光束70相垂直的输出激光束80,9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激光发射组件20包括激光管座21、激光管22和激光驱动板23,其中,激光管座21固定于镜筒10内,且靠近镜筒10的后端设置,激光管22固定于激光管座21内,激光驱动板23与激光管22相电连接,激光管22在激光驱动板23的驱动下发射出上述第一激光束50。
光束整形组件30固定于镜筒10内,且位于激光发射组件20的下游,用于将上述第一激光束50转换为平直的第二激光束60。本实施例中,光束整形组件30具体包括聚焦镜压圈31和聚焦镜片32,其中,聚焦镜压圈31固定于镜筒10内,聚焦镜片32固定于聚焦镜压圈31上,第一激光束50经聚焦镜片32准直后转换为平行的第二激光束60。
反光组件40位于光束整形组件30的下游,且靠近镜筒10的前端设置,用于对第二激光束60进行反射。本实施例中,反光组件40具体包括第一反光片41、第二反光片42、第一反光镜座43和第二反光镜座44,其中,第一反光片41、第二反光片42分别位于第二激光束50两侧边的光路上,且第一反光片41、第二反光片42之间形成光通路45,第二激光束60的中间部分通过该光通路45直接射出,即按照原光路直接射出,形成第一输出激光束70;第二激光束60的两侧边的光线,其中一侧边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光片41反射,形成一路第二输出激光束80,另一侧边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光片42反射,形成一路第三输出激光束90,第二输出激光束80和第三输出激光束90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方向相反,且均与第一输出激光束70垂直。
第一反光片41和第二反光片42用于反射第二激光束60的一面定义为反射面,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片41的反射面与第二激光束60之间、第二反光片42的反射面与第二激光束60之间优选均呈45°的倾斜角度,这样使得第二激光束60的两侧边的光线分别经第一反光片41和第二反光片42反射后,形成同一平面上、方向相反的第二输出激光束80和第三输出激光束90,且与第一输出激光束70均垂直,如第一输出激光束70为水平方向的,第二输出激光束80为竖直向上的,第三输出激光束90为竖直向下的。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光片41和第二反光片42优选对称位于光通路45的两侧,也就是说,是关于光通路45是轴对称的。
第一反光镜座43和第二反光镜座44均固定于镜筒10上,分别用于固定第一反光片41和第二反光片42。具体地,第一反光镜座43固定于镜筒10靠近前端的上端,用于固定第一反光片41,第二反光镜座43固定于镜筒10靠近前端的下端,用于固定第二反光片42。第一反光镜座43和第二反光镜座44具体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螺钉46(如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于镜筒10的对应位置上。
在其他替换实施例中,反光片的数量、倾斜角度、设置位置等可以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所限定的,对应的激光束的输出路数、输出方向等也不限于这里所限定的。如反光片也可设置四片,四片反光片沿光通路周向均匀分布,且每片反光片相对第二激光束60的倾斜角度也均为45°,这样,四片反光片两两相对,相对的两个反光片分别将第二激光束60反射为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方向相反的两路输出激光束,最终,四片反光片将第二激光束60分为五路输出激光束输出。
另外,镜筒10的前端设置有供第一输出激光束70输出的第一出光孔11,第一反光镜座43上设置有供第二输出激光束80输出的第二出光孔431,第二反光镜座44上设置有供第三输出激光束90输出的第三出光孔44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激光投点装置200,包括上述镜头装置100和外壳300,其中,镜头装置100安装于该外壳300内,且外壳300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光输出窗口301,本实施例中,外壳300上设置了三个光输出窗口301,三个光输出窗口301在外壳300上的设置位置与镜头装置100上三个出光孔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地,外壳300上的三个光输出窗口301分别设置于外壳300的前端,上端和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