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5537发布日期:2020-12-25 08:0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

现有的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不能高效的控制冲击测试和抗剪力测试,稳定性能不足,精确度不足,不能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难以智能化的直接检测到钢筋直径,不便滑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不能高效的控制冲击测试和抗剪力测试,稳定性能不足,精确度不足,不能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难以智能化的直接检测到钢筋直径,不便滑动控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钢筋本体、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抗剪力检测装置和抗冲击力检测装置,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两侧中间均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内侧端滑动连接分布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外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滑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端固定设有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内部内侧端分别设有上感应装置和下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之间设有钢筋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顶端设有抗剪力检测装置,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的后端设有抗冲击力检测装置,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与抗冲击力检测装置的顶部经过连接杆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轨道,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电性连接有第二滑动控制装置,所述连接杆的外端焊接有弹簧架。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板的顶部粘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橡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感应装置与下感应装置为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且所述上感应装置与下感应装置分别为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的内侧端均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为棱柱尖端结构,所述抗冲击力检测装置的底端中间为弧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通过在装置本体内部顶端设置的抗剪力检测装置和抗冲击力检测装置,可高效的经过气缸带动升降控制冲击测试,通过在连接杆外端焊接的弹簧架,缓冲减震,检测效果好,精确度高,设计合理。

2、该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通过在装置本体内部两侧中间设置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便于高效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通过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部内侧端分别设置的上感应装置和下感应装置,可智能化的感应到钢筋本体的直径,通过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外侧端设置的第一滑动轨道滑动连接第一滑块,气缸顶部固定设置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轨道,方便快速的控制滑动夹持操控,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剪力结构示意图。

图中,装置本体1、钢筋本体2、第一夹持板3、第二夹持板4、抗剪力检测装置5、气缸6、上感应装置7、下感应装置8、第一滑动轨道9、第一滑块10、第一滑动控制装置11、防滑垫12、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第二滑动轨道14、第二滑块15、第二滑动控制装置16、连接杆17、弹簧架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钢筋本体2、第一夹持板3、第二夹持板4、抗剪力检测装置5和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两侧中间均设有第一滑动轨道9,所述第一滑动轨道9的内侧端滑动连接分布有第一滑块10,所述第一滑块10的外端电性连接有第一滑动控制装置11,所述第一滑块10的内侧端固定设有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所述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的内部内侧端分别设有上感应装置7和下感应装置8,所述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之间设有钢筋本体2,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顶端设有抗剪力检测装置5,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5的后端设有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5与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的顶部经过连接杆17连接有气缸6,所述气缸6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二滑块15,所述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轨道14,所述第二滑块15的顶部电性连接有第二滑动控制装置16,所述连接杆17的外端焊接有弹簧架18。

所述第二夹持板4的顶部粘接有防滑垫12,所述防滑垫12为橡胶结构,防滑耐磨,稳定可靠。

所述上感应装置7与下感应装置8为红外距离检测传感器,且所述上感应装置7与下感应装置8分别为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高精度检测到钢筋直径距离。

所述第一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4的内侧端均为弧形结构,方便直接放置钢筋本体。

所述抗剪力检测装置5为棱柱尖端结构,所述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的底端中间为弧形结构,测试抗剪力和抗冲击力较为方便。

工作原理:通过装置本体1内部顶端的抗剪力检测装置5和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经过气缸带动6升降控制抗冲击测试和抗剪力测试,通过连接杆17外端焊接的弹簧架18缓冲减震,装置本体1内部两侧中间的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高效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2,通过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内部内侧端的上感应装置7和下感应装置8智能化感应到钢筋本体2的直径,通过第一夹持板3和第二夹持板4外侧端的第一滑动轨道9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0,气缸6顶部固定的第二滑块15滑动连接第二滑动轨道14方便快速的控制滑动夹持操控,上感应装置7和下感应装置8为红外距离传感器,具有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和一个红外线接收管,当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被接收管接收到时,直接检测到钢筋本体2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体1、钢筋本体2、第一夹持板3、第二夹持板4、抗剪力检测装置5、气缸6、上感应装置7、下感应装置8、第一滑动轨道9、第一滑块10、第一滑动控制装置11、防滑垫12、抗冲击力检测装置13、第二滑动轨道14、第二滑块15、第二滑动控制装置16、连接杆17、弹簧架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建筑监测用钢筋质量检测装置不能高效的控制冲击测试和抗剪力测试,稳定性能不足,精确度不足,不能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难以智能化的直接检测到钢筋直径,不便滑动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升降控制冲击测试,缓冲减震,检测效果好,精确度高,高效稳定的夹持钢筋本体,智能化的感应到钢筋本体的直径,方便快速的控制滑动夹持操控,结构简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