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8732发布日期:2021-03-19 10:5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样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技术,具体涉及取样工具。



背景技术:

检测人员对淡水或海水取样时,淡水面或海水面与驳岸具有高度差,检测人员手持容器,难以直接从淡水或海水中取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便于检测人员在驳岸上从淡水或海水中取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样工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枢接在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一轮子、枢接在第二轴承座上的第二轮子,第一轮子上缠绕第一拉线,第二轮子上缠绕第二拉线;第一轮子的中心线与第二轮子的中心线重合;第一轮子的中心设有多边形孔,多边形孔中插设有多边形轴,多边形轴的一端设有第一离合结构,第二轮子的中心设有能够与第一离合结构配合的第二离合结构。

第一拉线连接取样容器的尾端,取样容器的尾端封闭,第二拉线连接取样容器的首端,取样容器的首端开口。初始,取样容器的首端低于尾端,第一离合结构和第二离合结构配合,检测人员正向转动第一轮子或第二轮子,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同步转动,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同步下降,取样容器下降入淡水或海水中。之后,检测人员轴向拔动多边形轴,多边形轴相对第一轮子轴向位移,第一离合结构脱离第二离合结构。之后,检测人员反向转动第二轮子,第二轮子缠绕第二拉线,容器的首端被拉起而尾端保持不动,首端高于尾端,样品保留在容器中。之后,检测人员使多边形轴复位,第一离合结构与第二离合结构配合,转动第一轮子或第二轮子,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同步转动,第一接线和第二拉线同步上升,将载有样品的容器收回驳岸。

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样工具,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能够同步转动,也能够彼此独立转动,其中,彼此独立转动,能够调节容器首尾两端的高度差,使容器的开口首先扎入淡水或海水中,而收回容器时,使容器的开口朝上,顺利取回样品。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质量较小的容器在浮力较大或水面不平静的淡水或海水中取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俯视本实用新型所述取样工具所得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多边形轴31的断面图;

图4为图2中a向观察取样容器所得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离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右视图;

图7为第二离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底座;11、第一豁口;12、第二豁口;

21、第一轴承座;22、第二轴承座;

30、第一轮子;31、多边形轴;32、第一离合结构;321、锥形凸部;322、第一齿形结构;33、第一轮轴;34、轴套;35、第一手柄;

40、第二轮子;41、第二离合结构;411、锥形凹腔;412、第二齿形结构;42、第二轮轴;43、第二手柄;

51、第一拉线;52、第二拉线;

60、取样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一种取样工具,包括底座10、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22、枢接在第一轴承座上的第一轮子30、枢接在第二轴承座上的第二轮子40,第一轮子上缠绕第一拉线51,第二轮子上缠绕第二拉线52;第一轮子的中心线与第二轮子的中心线重合;第一轮子的中心设有多边形孔,多边形孔中插设有多边形轴31,多边形轴的一端设有第一离合结构32,第二轮子的中心设有能够与第一离合结构配合的第二离合结构41。

实际操作中,参考图2、图4,取样容器60为试管,第一拉线51连接取样容器的尾端,取样容器的尾端封闭,第二拉线52连接取样容器的首端,取样容器的首端开口。

检测人员在驳岸上,检测人员轴向拔动多边形轴31,多边形轴相对第一轮子30轴向位移,第一离合结构32脱离第二离合结构41。检测人员正向转动第二轮子40,第二轮子释放第二拉线52,取样容器的首端下降而尾端保持不动。之后,检测人员使多边形轴31复位,第一离合结构32和第二离合结构41配合,正向转动第一轮子或第二轮子,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同步转动,第一拉线51和第二拉线52同步下降,取样容器保持首端低于尾端的姿态下降入淡水或海水中。由于取样容器的首端低于尾端,取样容器的开口首先扎入淡水或海水中,不会因质量小而浮于淡水或海水面上。

检测人员轴向拔动多边形轴31,多边形轴相对第一轮子30轴向位移,第一离合结构32脱离第二离合结构41。之后,检测人员反向转动第二轮子40,第二轮子缠绕第二拉线52,容器的首端被拉起而尾端保持不动,首端高于尾端,样品保留在容器中。之后,检测人员使多边形轴31复位,第一离合结构32与第二离合结构41配合,转动第一轮子或第二轮子,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同步转动,第一接线和第二拉线同步上升,将载有样品的容器收回驳岸。

如图1,第一轮子30位于第二轮子40的右侧,第一轮子设有第一轮轴33,第一轮轴枢接在第一轴承座21上,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一轮子的右侧;所述多边形孔轴向贯穿第一轮轴和第一轮子的中心,多边形孔中配合有轴套34,所述多边形轴31配合在轴套中,多边形轴能够相对轴套轴向位移;所述第一离合结构32设置在多边形轴的左端,多边形轴的右端设置第一手柄35。其中,第一轮轴33与第一轮子30为一体结构。多边形孔,指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孔,所述多边形可以是六边形。多边形轴,指横截面呈多边形的轴。相应地,轴套34也为横截面呈多边形的轴套。轴套有利于多边形轴31相对第一轮子30轴向位移,且不损伤多边形孔。

第二轮子40设有第二轮轴42,第二轮轴枢接在第二轴承座22上,第二轴承座位于第二轮子的左侧;所述第二离合结构41设置在第二轮轴的右端,第二轮轴的左端设置第二手柄43。其中,第二轮轴42为第二轮子40的组成部分,第二轮轴与第二轮子固定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例如铸造。第二手柄43的作用相同于第一手柄35,方便检测人员转动第二轮子40、第一轮子30。在第一离合结构32和第二离合结构41配合时,检测人员动作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均能使第一轮子和第二轮子同步转动。

结合图5、图6,第一离合结构32包括位于多边形轴31一端的锥形凸部321、设置在锥形凸部上的若干第一齿形结构322,若干第一齿形结构沿锥形凸部的圆周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结构形成第一谷形结构。其中,任一第一齿形结构32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结合图7、图8,第二离合结构41包括锥形凹腔411、设置在锥形凹腔内侧壁上的若干第二齿形结构412,若干第二齿形结构沿锥形凹腔的内侧壁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二齿形结构形成第二谷形结构。

由于第一离合结构32设置锥形凸部321,第一离合结构容易配合入第二离合结构41的锥形凹腔411内。由于第一齿形结构322和第二齿形结构412的设计,在多边形轴31轴向位移的情况下,第一齿形结构容易配合入第二谷形结构,而第二齿形结构容易配合入第一谷形结构,实现第一离合结构和第二离合结构的配合。

如图1,底座10的前方开设第一豁口11和第二豁口12,缠绕在第一轮子30上的第一拉线51经过第一豁口,缠绕在第二轮子40上的第二拉线52经过第二豁口。

如图2,底座10的底部呈凸状,方便检测人员握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