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3166发布日期:2021-02-20 16:5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力仪表。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仪表为电力参数测量、电能质量监视和分析、电气设备控制提供解决方案的电力测量及控制设备。
[0003]
因现有的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是由多个电子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所组成的,使得现有的电力仪表本体在工作过程中,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本身易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电力仪表本体对散热的处理方式仅是通过散热风扇对其进行散热,此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此外,当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上的热量过高时,易造成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因承受不住过高的热量,极易出现损坏,进而易影响电力仪表本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现有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此外,当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上的热量过高时,易造成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因承受不住过高的热量,极易出现损坏,进而易影响电力仪表本体的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力仪表。
[000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力仪表,包括电力仪表本体,所述电力仪表本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路板控制本体,所述电力仪表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包括有第一导热层,所述电力仪表本体的内壁与第一导热层的外表面固定粘接。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碳纳米管,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二导热层,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
[000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配合使用,从而快速将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热量导出。
[0008]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材质为铝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芯片和驱动马达,所述第二导热层靠近驱动马达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后内壁贯通并延伸至电力仪表本体的背面;
[000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由铝材料制成,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0010]
优选地,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型号为tec1-12715,所述驱动马达的型号为gy6,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所述电力仪表本体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的外表面与散热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防尘盖的固定套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活性炭过滤网;
[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尘盖和多个活性炭过滤网对散热孔进行防尘的作用,避免有灰尘和杂质进入电力仪表本体内部。
[0012]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扇叶,所述制冷芯片的制冷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喇叭罩,所述喇叭罩的内壁固定涂接有导冷涂层;
[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轴对扇叶起到固定的效果,从而便于驱动扇叶工作。
[0014]
优选地,所述导冷涂层的内部设置有银,所述导冷涂层的内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透风孔;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冷涂层对透风孔起到定位和固定的效果。
[0016]
优选地,所述透风孔的内顶壁均贯通并延伸至喇叭罩的外表面,所述喇叭罩的下表面与支撑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和驱动马达、电力仪表本体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蓄电池起到提供动力源的作用。
[0018]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9]
通过设置电力仪表本体的内壁设置有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包括有第一导热层,电力仪表本体的内壁与第一导热层的外表面固定粘接,达到了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芯片和驱动马达对电路板控制本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佳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此外,当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上的热量过高时,易造成电力仪表本体内部的控制元件因承受不住过高的热量,极易出现损坏,进而易影响电力仪表本体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电力仪表本体结构剖视图;
[0022]
图3为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3]
图4为一种新型电力仪表的图2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4]
图中:1、电力仪表本体;2、电路板控制本体;3、第一导热层;31、第二导热层;32、支撑块;33、半导体制冷芯片;34、驱动马达;35、散热孔;36、传动轴;37、防尘盖;38、活性炭过滤网;39、扇叶;310、喇叭罩;311、导冷涂层;312、透风孔;31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
参照图1-4,一种新型电力仪表,包括电力仪表本体1,电力仪表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电路板控制本体2,电力仪表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包括有第一导热层3,电力仪表本体1的内壁与第一导热层3的外表面固定粘接。
[0027]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3的内部设置有碳纳米管,第一导热层3的内壁固定粘接有第二导热层31,第二导热层31的内部设置有石墨烯;
[0028]
进一步地,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31配合使用,从而快速将电力仪表本体1内部的热量导出。
[0029]
进一步地,导热层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32,支撑块32的材质为铝材料制成,
支撑块32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半导体制冷芯片33和驱动马达34,第二导热层31靠近驱动马达34的背面开设有散热孔35,散热孔35的后内壁贯通并延伸至电力仪表本体1的背面;
[0030]
进一步地,支撑块32由铝材料制成,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0031]
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芯片33的型号为智创微电子牌tec1-12715,驱动马达34的型号为lazx牌gy6,驱动马达3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传动轴36,电力仪表本体1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尘盖37,防尘盖37的外表面与散热孔35的内壁螺纹连接,防尘盖37的固定套接有呈对称分布的活性炭过滤网38;
[0032]
进一步地,设置防尘盖37和多个活性炭过滤网38对散热孔35进行防尘的作用,避免有灰尘和杂质进入电力仪表本体1内部。
[0033]
进一步地,传动轴36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扇叶39,制冷芯片的制冷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喇叭罩310,喇叭罩310的内壁固定涂接有导冷涂层311;
[0034]
进一步地,传动轴36对扇叶39起到固定的效果,从而便于驱动扇叶39工作。
[0035]
进一步地,导冷涂层311的内部设置有银,导冷涂层311的内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透风孔312;
[0036]
进一步地,导冷涂层311对透风孔312起到定位和固定的效果。
[0037]
进一步地,透风孔312的内顶壁均贯通并延伸至喇叭罩310的外表面,喇叭罩310的下表面与支撑块32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32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13,半导体制冷芯片33和驱动马达34、电力仪表本体1均与蓄电池313电性连接;
[0038]
进一步地,蓄电池313起到提供动力源的作用。
[0039]
通过设置电力仪表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散热装置,且散热装置包括有第一导热层3,电力仪表本体1的内壁与第一导热层3的外表面固定粘接,达到了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芯片33和驱动马达34对电路板控制本体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佳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散热效率较低,此外,当电力仪表本体1内部的控制元件上的热量过高时,易造成电力仪表本体1内部的控制元件因承受不住过高的热量,极易出现损坏,进而易影响电力仪表本体1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0040]
工作原理:电力仪表本体1使用的同时,控制驱动马达34和半导体制冷芯片33开始工作,半导体制冷芯片33制冷端工作产生的冷气通过喇叭罩310和导冷层对电路板控制本体2表面进行冷却散热,驱动马达34工作驱动传动轴36带动扇叶39做旋转运动,扇叶39旋转产生的风力一边对半导体制冷芯片33制热端进行散热,一边加速半导体制冷芯片33制冷端对电路板控制本体2表面的冷却散热效率,设置防尘盖37和多个活性炭过滤网38对散热孔35进行防尘的作用,避免有灰尘和杂质进入电力仪表本体1内部。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