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3641发布日期:2021-04-09 12:5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工程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



背景技术:

砂土的三轴试样一般用承膜筒在三轴仪上直接制备,制样时将乳胶膜的一端套在压力室底座上,将承膜筒套在底座上,把乳胶膜的上端翻出,然后抽气,使乳胶膜紧贴承膜筒内壁,将按预定密度和体积计算称取的干砂分成若干等分,依次装填进乳胶膜内,分层击实成样。现有的三轴仪承膜筒的不足之处在于:①当装填最后一层干砂时,干砂容易溢出承膜筒,溅入三轴仪的压力室中;②现有的三轴仪承膜筒无法直接观测承膜筒内干砂表面高度,只能通过尺子间接测量,不仅繁琐且误差较大;③现有三轴仪承膜筒通过洗耳球抽气,使乳胶膜紧贴承膜筒内壁,常吸力不足造成乳胶膜无法紧贴承膜筒内壁。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够防止干砂溢出的、可直接观测干砂表面高度的、能使乳胶膜紧贴承膜筒内壁的新型三轴仪承膜筒。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包括漏斗、筒体、直通接头、第一连接管、快插直通阀门、第二连接管和注射器,所述漏斗套接在筒体上,筒体侧壁上依次连接直通接头、第一连接管、快插直通阀门、第二连接管和注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口部和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径比筒体的上部筒体的外径大,优选大1mm,颈部的外径与筒体的下部筒体的外径相同,颈部外侧设有上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筒体和下部筒体,所述上部筒体与下部筒体内径相同,下部筒体上设有下刻度和圆形螺孔,下刻度与漏斗上的上刻度相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通接头一端设有外螺纹接头,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外螺纹接头与筒体上的圆形螺孔相适配且二者螺纹连接,快插接口与第一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的外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快插直通阀门包括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通口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通口、第二通口以及快插接口的接管口径相同,其接管口径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外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的乳头与第二连接管相适配并插入第二连接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和筒体分别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包括漏斗、筒体、直通接头、第一连接管、快插直通阀门、第二连接管和注射器,所述漏斗套接在筒体上,筒体侧壁上依次连接直通接头、第一连接管、快插直通阀门、第二连接管和注射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三轴仪承膜筒,能够防止干砂溢出承膜筒,可通过刻度直接观测干砂表面高度,通过注射器抽气能使乳胶膜紧贴承膜筒内壁,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批量生产,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快插直通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漏斗;11-口部;12-颈部;13-上刻度;2-筒体;21-上部筒体;22-下部筒体;23-下刻度;24-圆形螺孔;3-直通接头;31-外螺纹接头;32-快插接口;4-第一连接管;5-快插直通阀门;51-第一通口;52-第二通口;53-阀门;6-第二连接管;7-注射器;71-乳头;72-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9所示,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包括漏斗1、筒体2、直通接头3、第一连接管4、快插直通阀门5、第二连接管6和注射器7,所述漏斗1套接在筒体2上,筒体2侧壁上依次连接直通接头3、第一连接管4、快插直通阀门5、第二连接管6和注射器7。

漏斗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口部11和颈部12,所述颈部12的内径比筒体2的上部筒体21的外径大,颈部12的外径与筒体2的下部筒体22的外径相同,颈部12外侧设有上刻度13。

筒体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筒体21和下部筒体22,所述上部筒体21与下部筒体22内径相同,下部筒体22上设有下刻度23和圆形螺孔24,下刻度23与漏斗1上的上刻度13相衔接。

直通接头3一端设有外螺纹接头31,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32,外螺纹接头31与筒体2上的圆形螺孔24相适配且二者螺纹连接,快插接口32与第一连接管4连接。

第一连接管4与第二连接管6的外径相同。

快插直通阀门5包括第一通口51和第二通口52,所述第一通口51与第一连接管4连接,第二通口52与第二连接管6连接。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新型三轴仪承膜筒,包括漏斗1、筒体2、直通接头3、第一连接管4、快插直通阀门5、第二连接管6和注射器7,漏斗1套接在筒体2上,筒体2侧壁上依次连接直通接头3、第一连接管4、快插直通阀门5、第二连接管6和注射器7。

参见图1-4,漏斗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口部11和颈部12,颈部12套设于上部筒体21外表面,颈部12的内径比上部筒体21的外径大1mm,颈部12的外径与下部筒体22的外径相同,颈部12外侧设有上刻度13。

参见图2和图4,筒体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部筒体21和下部筒体22,上部筒体21与下部筒体22内径相同,下部筒体22外壁设有下刻度23和圆形螺孔24,下刻度23与上刻度13相衔接,形成连续的刻度。

参见图5,直通接头3朝向筒体2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接头3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快插接口32,圆形螺孔24设置与外螺纹接头31适配的内螺纹,直通接头3的外螺纹接头31螺纹连接在筒体2侧壁的圆形螺孔24内。

参见图1和图7,快插直通阀门5包括第一通口51、第二通口52和阀门53,第一连接管4一端与直通接头3的快插接口32连接,第一连接管4相对的另一端与快插直通阀门5的第一通口51连接,第二连接管6一端与快插直通阀门5的第二通口52连接,第二连接管6相对的另一端与注射器7的乳头71相连,第一通口51、第二通口52以及快插接口32的接管口径相同,其接管口径与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6外径相同,阀门53为普通球阀,用于实现直通阀门5的开闭。

参见图1、图2、图6和图8,第一连接管4与第二连接管6的外径相同。

参见图1、图2以及图9,注射器7包括乳头71、活塞杆72和注射筒,注射器7的乳头71与第二连接管6相适配并插入第二连接管6内,活塞杆72插入注射筒内并可在注射筒内往复抽插,活塞杆72能够推进注射筒内或从注射筒内抽出。

作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漏斗1和筒体2采用有机玻璃材质。

作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管4和第二连接管6采用pa材质。

作为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注射器7采用不小于100ml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制样时将乳胶膜的一端套在压力室底座上,将筒体2套在适配的底座上,把乳胶膜的上端由筒体2内侧翻出后套在上部筒体21外侧,打开阀门53,然后向外拉活塞杆72,抽尽乳胶膜与筒体2内壁之间的空气,使乳胶膜紧贴筒体2内壁,关闭阀门53,将漏斗1套接在筒体2上,并使上刻度13与下刻度23对齐,将按预定密度和体积计算称取的干砂分成若干等分,依次装填进乳胶膜内,分层击实成样。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