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表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
背景技术:2.随着生活水平逐步上升,因此压力表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压力表多数用于测量并指示压力的仪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通过检索可知,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8525701u所公开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压力表,包括壳体,压力表安装时,旋转套直接套设在外界的螺纹管上,通过转动旋转套即可达到压力表的底座与外界螺纹管快速连接的目的,无需转动整个压力表,适合在狭窄空间内安装,但是该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固定压力表时,需要手动转动螺纹杆,使第二螺纹杆支撑到外面的支撑面,这种手动转动的操作方法费时费力。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包括压力表主体,所述压力表主体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压力表主体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两侧皆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皆套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相对一侧焊接有套筒,所述转槽内壁皆对向开设有两组辅助槽,所述转动块外壁皆焊接有扭力套簧,所述扭力套簧两端皆内嵌在辅助槽内,所述套筒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皆套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皆焊接有防滑块,所述压力表主体外壁设置有锁定装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槽、转槽、转动块、套筒、辅助槽、扭力套簧、第二活动槽、限位杆、防滑块、凹槽、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和拉杆,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底端皆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皆内嵌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凹槽相背离一侧皆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相背离一侧皆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皆套设在第一限位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端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规格与防滑块的规格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呈
“”
字形,所述第一限位槽的间距大小与拉杆的宽度大小相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块外壁与第一限位块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凹槽的活动距离大小大于防滑块的高度大小。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第一弹簧、限位孔、第二弹簧、固定块和顶块,所述限位杆上端皆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
限位槽内皆套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皆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形成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槽上端相背离一侧皆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皆内嵌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限位杆皆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活动槽内壁形成弹性连接,所述压力表主体外壁两侧皆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端外壁皆焊接有顶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第二限位块相背离一侧皆呈圆弧状设计,两组所述限位孔相对一侧的高度大小与第二限位槽的间距大小相同。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套筒旋转90度后限位孔的水平位置与顶块的水平位置重合,且限位孔的间距大小大于顶块的宽度大小。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装置设置有转槽、套筒、扭力套簧、凹槽、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和拉杆,使用时通过转槽、套筒、扭力套簧、凹槽、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和拉杆的相互配合,将拉杆向上拉动后向转动至第一限位槽前端后向下拉动,此时第一限位块沿凹槽向下活动使第一限位块离开防滑块,使套筒在两组扭力套簧的作用下沿转槽转动至固定块处,此时套筒在固定块的作用下形成90度,使防滑块与外界的支撑面接触,从而避免了需要手动转动螺纹杆,提高了装置的易用性。
16.2、该装置设置有第二活动槽、限位杆、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和顶块,使用时通过第二活动槽、限位杆、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块和顶块的相互配合,当外界支撑面与压力表主体的间距大于防滑块与套筒的两端长度时,此时顶块进入限位孔推动第二限位块沿第二限位槽向内运动,使第二限位块解除对限位杆的限位作用,此时第二弹簧推动限位杆沿第二活动槽向外滑动,从而使防滑块与外界的支撑面相接触,从而避免了支撑杆长度不够导致无法固定压力表主体,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的使用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中12的局部俯视剖面图。
21.图5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中13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22.图6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中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中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中图6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压力表主体;2、第一活动槽;3、转槽;4、转动块;5、套筒;6、辅助槽;7、扭力套簧;8、第二活动槽;9、限位杆;10、防滑块;11、凹槽;12、第一限位块;13、第一限位槽;14、拉杆;15、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块;17、第一弹簧;18、限位孔;19、第二弹簧;20、固定块;21、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
‑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固定的压力表,包括压力表主体1,压力表主体1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装置,压力表主体1两侧皆开设有第一活动槽2,第一活动槽2两侧皆开设有转槽3,转槽3内皆套设有转动块4,转动块4相对一侧焊接有套筒5,转槽3内壁皆对向开设有两组辅助槽6,转动块4外壁皆焊接有扭力套簧7,扭力套簧7两端皆内嵌在辅助槽6内,套筒5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第二活动槽8,第二活动槽8内皆套设有限位杆9,限位杆9底端皆焊接有防滑块10,压力表主体1外壁设置有锁定装置。
28.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槽2、转槽3、转动块4、套筒5、辅助槽6、扭力套簧7、第二活动槽8、限位杆9、防滑块10、凹槽11、第一限位块12、第一限位槽13和拉杆14,第一活动槽2内壁底端皆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皆内嵌有第一限位块12,凹槽11相背离一侧皆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块12相背离一侧皆焊接有拉杆14,拉杆14皆套设在第一限位槽13内。
2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限位块12上端设置有放置槽,放置槽的规格与防滑块10的规格相同,通过该设计,确保了防滑块10能够完全嵌入第一限位块12的放置槽内。
3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限位槽13呈“7”字形,第一限位槽13的间距大小与拉杆14的宽度大小相同,通过该设计,当拉杆14运动至第一限位槽13后端时,避免了拉杆14在第一限位槽13内晃动,确保了第一限位块12始终对防滑块10形成限位作用。
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滑块10外壁与第一限位块12内壁之间有间隙,凹槽11的活动距离大小大于防滑块10的高度大小,通过该设计,确保拉杆14能够向上抬动,同时使拉杆14运动至第一限位槽13前端,使第一限位块12沿凹槽11向下滑落,使第一限位块12解除对防滑块10的限位作用。
3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锁定装置包括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块16、第一弹簧17、限位孔18、第二弹簧19、固定块20和顶块21,限位杆9上端皆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5内皆套设有第二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16皆通过第一弹簧17与第二限位槽15的内壁形成弹性连接,第二活动槽8上端相背离一侧皆开设有限位孔18,限位孔18皆内嵌有第二限位块16,限位杆9皆通过第二弹簧19与第二活动槽8内壁形成弹性连接,压力表主体1外壁两侧皆焊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底端外壁皆焊接有顶块21。
3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组第二限位块16相背离一侧皆呈圆弧状设计,两组限位孔18相对一侧的高度大小与第二限位槽15的间距大小相同,通过该设计,当限位杆9受到第二弹簧19的作用力向外弹出,通过第二限位块16的圆弧状外观确保了第二限位块16能够快速离开限位孔18内,确保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3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套筒5旋转90度后限位孔18的水平位置与顶块21的水平位置重合,且限位孔18的间距大小大于顶块21的宽度大小,通过该设计,套筒5转动90度时,确保了顶块21能够进入限位孔18内,使第二限位块16沿第二限位槽15向内收缩,此时第二限位块16解除对限位杆9的限位作用。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固定压力表主体1时,先将一侧的拉杆14向上拉动后向转动至第一限位槽13前端,此时第一限位槽13解除对第一限位块12的限位作用,将拉杆14向下拉动,此时第一限位块12沿凹槽11向下活动使第一限位块12离开防滑块10,此
时第一限位块12解除了对限位杆9的限位作用,使套筒5在两组扭力套簧7的作用下沿转槽3转动至固定块20处,此时固定块20形成了对套筒5向上的限位作用,同时顶块21进入限位孔18推动第二限位块16沿第二限位槽15向内运动,使第二限位块16解除对限位杆9的限位作用,当外界支撑面与压力表主体1的间距大于防滑块10与套筒5的两端长度时,此时第二弹簧19推动限位杆9沿第二活动槽8向外滑动,使防滑块10与外界的支撑面相接触,将另一侧重复上述操作,至此操作结束。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