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往往有涉及安全的器件,一旦器件受到破坏,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坏或者对使用该设备的人员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以手机举例,手机中普遍使用的锂电池,就需要安全级别很高的保护,近年来,经常有手机发生鼓包、泄露、自燃等事故发生,威胁着消费者的安全,而产生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外部机械应力对手机造成撞击而导致电池受损。
现有技术中,为了应对物理应力的冲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际工程经验在手机内设置电池仓,为电池预留足够的空间间隙,然后通过粘胶固定电池,并在与电池可能接触的固定物与电池之间增加泡棉等缓冲材料,防止电池被撞击的可能性,从而尽可能避免撞击或者挤压电池所造成的风险。其中,电池仓是在手机的中框结构上蚀刻而成,电池仓为电池提供一个凹槽状的置放空间,电池与电池仓之间通过粘胶进行连接,且其上下左右都预留一定的空间,防止电池位移造成挤压、碰撞,从而达到防撞的效果,降低电池的安全风险。
然而,上述方式不能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依然无法彻底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能够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池的故障状态,包括:传导件以及检测器件;所述传导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器件相连,所述传导件绕设在所述电池上,所述传导件用于在受到撞击时将撞击信号传递至所述检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通过传导件与检测器件相连且传导件绕设在电池上,电池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导件为金属丝。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丝的屈服强度小于1mpa。这样,能够确保冲击或挤压电池时能够将金属丝破坏,造成金属丝断裂,破坏金属丝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金属丝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器件为电压采集器件或电流采集器件。当检测器件为电压采集器件时,若传导件由于应力作用遭到破坏,检测信号会产生变化,电压采集器件可以检测破坏点的电压,反映出传导件断裂前后变化状态。当检测器件为电流采集器件时,若传导件由于应力作用遭到破坏,检测信号会产生变化,电流采集器件可以检测破坏点的电流,反映出传导件断裂前后变化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导件绕设在所述电池上,且完全包覆所述电池。这样,能够确保电池的外部全部包覆有传导件,以保证当外部物理应力对电池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较大概率上作用到传导件上,破坏传导件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导件绕设在所述电池上的部分为网状结构。这样,能够确保传导件覆盖电池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当外部应力对电池1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更大概率的作用到传导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传导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装置相连,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检测器件提供电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导件的第一端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检测器件相连,所述第二部分接地。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检测系统对地形成回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限流器件;所述限流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部分上。通过设置限流器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回路上的电流,从而能够防止回路上的电流过大导致传导件熔断的问题,进而能够确保电路畅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流器件为电阻。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所述电池防撞检测装置中的传导件绕设在所述电池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该电池防撞检测装置通过传导件与检测器件相连且传导件绕设在电池上,电池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本体以及与所述电池本体相连的电池接口;所述传导件缠绕在所述电池本体上,所述电池接口用于与电路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位于所述电池本体和所述电池接口之间;且所述保护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本体电连接,所述保护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电连接;所述电池本体的电流和电压过高或过低时,所述保护板可与所述电池接口断开连接。
通过设置保护板,能够避免过充、过放和短路等因素严重损害电池的性能,从而避免使用风险,当电池本体的电流和电压过高或过低时,保护板可与电池接口断开连接。因此,通过保护板将电池接口和电池本体进行连接,能够防止电池产生过压、过充、过流、过放等问题,对电池带来安全使用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护板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断路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后盖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之间的电路板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电池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上述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该电池防撞检测装置通过传导件与检测器件相连且传导件绕设在电池上,电池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优化电子设备的体验效果,保证了电子设备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结合附图,根据下文描述的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实施形式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但应了解,说明书和附图仅用于说明并且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的定义,详见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本申请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而且部分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得知。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方面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与电池连接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与传导件连接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与传导件连接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与传导件连接时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与电池连接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11-电池本体;12-电池接口;13-保护板;10-传导件;101-第一端;1011-第一部分;1012-第二部分;102-第二端;20-检测器件;30-供电装置;40-限流器件;100-电池组件;200-手机;21-显示屏;211-开孔;22-中框;221-金属中板;222-边框;23-电路板;24-后盖;25-前置摄像模组;26-后置摄像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电子设备中的电池是为电子设备提供电力的储能工具,例如手机电池一般用的是锂电池和镍氢电池。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容易受到外部的机械应力导致电池受损,电池受损后容易发生鼓包、泄露、自燃等不安全事故,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电池由于物理应力作用受到冲击或撞击,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中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划定电池仓,通过粘胶将电池固定在电池仓,同时还会在电池与电池仓的接触面之间增加泡棉等缓冲材料,来防止被撞击的可能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撞击或者挤压电池所造成的风险。
然而,上述方式只是针对电池防止应力或挤压做了一些避让和空间缓冲,一旦由于手机内部结构设计或其他不可控因素,仍然会造成电池冲击和破损,无法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则依然无法彻底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池的故障状态,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将传导件缠绕设置在电池上,传导件的一端与检测器件相连,这样,电池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被撞击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下面分别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该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该电池防撞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传导件10以及检测器件20,其中,传导件10的第一端101与检测器件20相连,且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传导件10用于在受到撞击时将撞击信号传递至检测器件20。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传导件10与检测器件20相连且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这样,电池1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10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20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1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1被撞击前(即受到应力冲击过大或受到挤压之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1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1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导件10可以绕设在电池1上且完全包覆电池1,这样,能够确保电池1的外部全部包覆有传导件10,以保证当外部物理应力对电池1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较大概率上作用到传导件10上,破坏传导件10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
而且,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网状结构,例如,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如如图2或图3所示的网状结构,或者,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具体形状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传导件10能够覆盖电池1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当外部应力对电池1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更大概率的作用到传导件10上,传导件10可以密集绕设在电池1上且完全包覆电池1。例如,如图4所示,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密集程度大于图2中所示的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密集程度。
通过在电池1上包裹的足够细密的传导件10,将电池1进行全方位或者重点方位的覆盖,一旦发生足够强度的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1安全的物理冲击,会破坏检测器件20对传导件10的检测状态,造成检测信号的变化,通过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就可以预知电池1是否产生故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导件10可以为金属丝。金属丝是以金属盘条、盘园或金属棒为原材料,通过拔丝设备、退火设备等专业设备。经过多次拉拔,退火,再拉拔,再退火等工序,加工成各类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丝(线)产品。其中,按材质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铁丝、铜丝、不锈钢丝、镍丝等;按粗细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粗丝、细丝、微丝、纤维丝等;按状态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硬态、中硬态,软态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金属丝的材质、粗细及状态并不加以限制,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为了确保冲击或挤压电池1时能够将金属丝破坏,造成金属丝断裂,破坏金属丝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金属丝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金属丝的屈服强度可以小于1mpa。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供电装置30,其中,传导件10的第二端102与供电装置30相连,供电装置30用于为检测器件20提供电源。
具体地,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直流供电模块可以包括蓄电池和直流稳压电源两种类型的直流电源,交流配电模块也可以包括电池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ups)两种类型的交流电源。
当检测器件20为交流设备时,该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交流配电模块,以为检测器件20提供交流电。当检测器件20为直流设备时,该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直流电源模块,以为检测器件20提供直流电。可以理解的是,为满足对不同类别的检测器件20的灵活需求,该供电装置30通常可以同时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可以并排设置在供电装置30内,在与检测器件20时,择一连接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器件20可以为电流采集器件,当传导件10由于应力作用遭到破坏,检测信号会产生变化,电流采集器件可以检测破坏点的电流,反映出传导件10断裂前后变化状态。
参照附图5所示,传导件10的第一端10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11和第二部分1012,其中第一部分1011与检测器件20相连,第二部分1012接地,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检测系统对地形成回路。
此外,继续参照附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限流器件40,限流器件40连接在第二部分1012上。通过设置限流器件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回路上的电流,从而能够防止回路上的电流过大导致传导件10熔断的问题,进而能够确保电路畅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限流器件40可以为电阻。
下面,结合附图6对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检测器件20对缠绕设置电池1上的传导件10的状态进行检测时,传导件10受到外部冲击事件时,若检测器件20检测到的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异常(传导件10发生断裂,断裂处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者其他信号发生异常),则检测器件20输出报警信号,从而能够避免电池发生被撞击的风险;若检测器件20检测到的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未发生异常(传导件10未发生断裂,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者其他信号未发生异常),则继续回到检测状态,即时检测传导件10的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该电池防撞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传导件10以及检测器件20,其中,传导件10的第一端101与检测器件20相连,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传导件10用于在受到撞击时将撞击信号传递至检测器件20。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传导件10与检测器件20相连且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这样,电池1一旦受到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安全的物理应力,会破坏传导件10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器件20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可以预知电池1是否产生故障状态,从而能够在电池1被撞击前(即受到应力冲击过大或受到挤压之前)进行预警和检测,杜绝电池1被撞击的风险,提高电池1的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导件10可以绕设在电池1上且完全包覆电池1,这样,能够确保电池1的外部全部包覆有传导件10,以保证当外部物理应力对电池1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较大概率上作用到传导件10上,破坏传导件10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
而且,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网状结构,例如,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如如图2或图3所示的网状结构,或者,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可以为任意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具体形状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传导件10能够覆盖电池1足够大的面积,以保证当外部应力对电池1产生挤压或冲击时,能够更大概率的作用到传导件10上,传导件10可以密集绕设在电池1上且完全包覆电池1。例如,如图4所示,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密集程度大于图2中所示的传导件10绕设在电池1上的部分的网状结构的密集程度。
通过在电池1上包裹的足够细密的传导件10,将电池1进行全方位或者重点方位的覆盖,一旦发生足够强度的冲击、挤压或其他可能危害电池1安全的物理冲击,会破坏检测器件20对传导件10的检测状态,造成检测信号的变化,通过实时监测检测信号的状态,就可以预知电池1是否产生故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导件10可以为金属丝。金属丝是以金属盘条、盘园或金属棒为原材料,通过拔丝设备、退火设备等专业设备。经过多次拉拔,退火,再拉拔,再退火等工序,加工成各类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丝(线)产品。其中,按材质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铁丝、铜丝、不锈钢丝、镍丝等;按粗细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粗丝、细丝、微丝、纤维丝等;按状态分类,金属丝可以分为硬态、中硬态,软态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金属丝的材质、粗细及状态并不加以限制,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为了确保冲击或挤压电池1时能够将金属丝破坏,造成金属丝断裂,破坏金属丝的形态,从而使检测器件20接收到的来自金属丝的检测信号发生变化,金属丝的屈服强度可以小于1mpa。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供电装置30,其中,传导件10的第二端102与供电装置30相连,供电装置30用于为检测器件20提供电源。
具体地,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直流供电模块可以包括蓄电池和直流稳压电源两种类型的直流电源,交流配电模块也可以包括电池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ups)两种类型的交流电源。
当检测器件20为交流设备时,该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交流配电模块,以为检测器件20提供交流电。当检测器件20为直流设备时,该供电装置30可以包括直流电源模块,以为检测器件20提供直流电。可以理解的是,为满足对不同类别的检测器件20的灵活需求,该供电装置30通常可以同时包括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和交流配电模块可以并排设置在供电装置30内,在与检测器件20时,择一连接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器件20可以为电压采集器件,当传导件10由于应力作用遭到破坏,检测信号会产生变化,电压采集器件可以检测破坏点的电压,反映出传导件10断裂前后变化状态。
参照附图5所示,传导件10的第一端10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11和第二部分1012,其中第一部分1011与检测器件20相连,第二部分1012接地,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检测系统对地形成回路。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限压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限压器件可以连接在第二部分1012上。通过设置限压器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回路上的电压,从而能够防止回路上的电压过大导致传导件10损坏的问题,进而能够确保电路畅通。
下面,结合附图6对电池防撞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检测器件20对缠绕设置电池1上的传导件10的状态进行检测时,传导件10受到外部冲击事件时,若检测器件20检测到的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发生异常(传导件10发生断裂,断裂处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者其他信号发生异常),则检测器件20输出报警信号,从而能够避免电池发生被撞击的风险;若检测器件20检测到的传导件10的检测信号未发生异常(传导件10未发生断裂,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者其他信号未发生异常),则继续回到检测状态,即时检测传导件10的状态。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件100,可以包括:电池1和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电池防撞检测装置,其中,电池防撞检测装置中的传导件10可以绕设在电池1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1可以包括:电池本体11以及与电池本体11相连的电池接口12,传导件10缠绕在电池本体11上,电池接口12用于与电路板(参照图8所示)连接。
由于过充、过放和短路会严重损害电池的性能,并有可能导致使用风险,为了预防这些风险,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1还可以包括:保护板13;保护板13位于电池本体11和电池接口12之间,且保护板13的一端与电池本体11电连接,保护板13的另一端与电池接口12电连接。当电池本体11的电流和电压过高或过低时,保护板13可与电池接口12断开连接。通过保护板13将电池接口12和电池本体11进行连接,能够防止电池1产生过压、过充、过流、过放等问题,对电池1带来安全使用风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板13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断路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热敏电阻器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可以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osi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器的特点是其对温度敏感,能够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其中,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
需要说明的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又称为自恢复保险丝,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正温度系数电阻特性,因而极为适合用作过流保护器件。
当电路正常工作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温度与室温相近、电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不会阻碍电流通过;而当电路因故障而出现过电流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由于发热功率增加导致温度上升,当温度超过开关温度时,电阻瞬间会剧增,回路中的电流迅速减小到安全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动作后,电路中电流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而且,由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可设计性好,可通过改变自身的开关温度来调节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因而可同时起到过温保护和过流保护两种作用。
断路器(circuitbreaker)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其中,一般将3kv以上的称为高压高压断路器。断路器的作用是切断和接通负荷电路,以及切断故障电路,防止事故扩大,保证安全运行。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当一个足够大的电位差施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时,电场会在氧化层下方的半导体表面形成感应电荷,而这时就会形成"反转沟道"(inversionchannel)。反转沟道的极性与其漏极(drain)与源极相同,假设漏极和源极是n型,那么沟道也会是n型。沟道形成后,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即可让电流通过,而依据施于栅极的电压值不同,可由金氧半场效晶体管的沟道流过的电流大小亦会受其控制而改变。
通过在电池1中设置保护板13且保护板13可以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断路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能够实现对电池1的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充保护以及过放保护等。当一旦发生故障,保护板13会启动保护动作,断开与电池本体11的物理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池1的保护。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of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上述电池组件10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200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手机200至少可以包括:显示屏21、后盖24以及位于显示屏21和后盖24之间的电路板23和上述实施例三中的电池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平面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手机200的整体结构和拆分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200的显示屏21可以为水滴屏、刘海屏、全面屏或者挖孔屏(参见图7所示),下述描述以挖孔屏为例进行说明。
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后盖24以及位于显示屏21和后盖24之间的电路板2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8所示,手机200还可以包括中框22,其中,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例如,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后盖24的一面上(如图8所示),或者电路板23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显示屏21和后盖24分别位于中框22的两侧。电池组件100可以设在中框22朝向后盖24的一面上(如图8所示),或者电池组件100可以设置在中框22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例如中框22朝向后盖24的一面可以具有电池仓(图中未示出),电池组件100安装在电池仓中。
其中,电池组件10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23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组件100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1、摄像模组以及通信模块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组件100容量,电池组件100循环次数,电池组件100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23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当手机200为平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当手机200为曲面屏手机时,显示屏21可以为oled显示屏。
继续参照图8,中框22可以包括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边框222围绕金属中板221的外周设置一周。一般地,边框222可以包括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222。其中,金属中板22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板、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钛合金或镁合金等。边框222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还可以为玻璃边框。当边框222为金属边框时,金属边框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铝合金、不锈钢、钢铝复合压铸板或钛合金等。其中,金属中板221和边框222之间可以卡接、焊接、粘合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板221与边框222之间可以通过注塑固定相连。
后盖24可以为金属后盖24,也可以为玻璃后盖24,还可以为塑料后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后盖24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手机200的后盖24可以与边框222相连形成一体成型(unibody)后盖,例如手机200可以包括:显示屏21、金属中板221和电池盖,电池盖可以为边框222和后盖24一体成型(unibody)形成的后盖,这样电路板23和电池组件100位于金属中板221和电池盖围成的空间中。
其中,由于手机200的顶部和底部处会设置元器件,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路板23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或者引线进行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电路板可以位于中框22的上部分,第二电路板可以位于中框22的下部分,这样可以实现手机200顶端和底端开设的接口与电路板23的电连接。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电路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例如还可以只包括第一电路板,或者只包括第二电路板。
其中,为了实现拍摄功能,手机200还可以包括:摄像模组,继续参照图8所示,摄像模组可以包括前置摄像模组25和后置摄像模组26。其中,后置摄像模组26可以设置在金属中板221朝向后盖24的一面上,显示屏21上开设有开孔211,后置摄像模组26的镜头与开孔211相对应。后盖24上可以开设可供后置摄像模组26的部分区域安装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当然,后置摄像模组26也可以安装在后盖24朝向金属中板221的一面上。前置摄像模组25可以设在金属中板221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25可以设在金属中板221朝向后盖24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25还可以设在后盖24朝向显示屏21的一面上,金属中板221上开设可供前置摄像模组25的镜头端裸露的开口。
本申请实施例中,前置摄像模组25和后置摄像模组26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描述。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200内设置的前置摄像模组25和后置摄像模组26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n个,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