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13750发布日期:2021-07-02 19:3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电缆沟是变电站中不可或缺的封闭基础设施,沟内敷设着大量的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光纤等线缆,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电缆沟发生火灾,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大,极易导致事故扩大化,抢修恢复时间长,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电缆沟的定期检查维护非常重要,但以传统方式检查电缆沟中的电缆,需要打开电缆沟顶部设置的笨重的钢筋混凝土沟道盖板,再由工作人员蹲入沟道内部进行日常检查,由于沟道内部的电缆设置位置的限制,工作人员需要一直保持蹲姿检修和前进,再由于工作人员需要携带手电筒、相机、红外测温、记录本等多种仪表工器具,并需切换使用,作业便捷性极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体力耗费极高,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并且沟道内有着高度限制,因此工作人员进入电缆沟狭小空间作业,往往受沟内光线、个人视力影响,不能进行远距离观察,还存在被电缆支架撞伤或踏空跌落等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当遇到特殊情况需增加巡视次数时,将给电缆测温、日常巡视、红外特巡等工作增加工作量,导致该项巡视检查工作不彻底或未能及时开展,相关隐患难以发现或处置。如果为了彻底检修而掀开电缆沟上覆盖的所有盖板,那么需要掀开总数千余块,单重50-75kg的盖板,在检修完成后再盖回盖板,这种方式的运维成本将大大增高,作业效率更加低下。

目前常用内窥镜对电缆沟内部情况进行拍摄处理,但是工作人员还是需要打开盖板之后手持内窥镜使其探入电缆沟内部进行观察,消耗的人力仍然十分巨大,并且手持内窥镜难以保证内窥镜的稳定,其拍摄画面常常存在模糊的情况,难以用于全面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节省人力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和伸缩杆,所述内窥镜本体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端部,所述内窥镜本体包括转动机构、镜头和垫板,镜头和垫板均连接于转动机构上,所述垫板于伸缩杆带动内窥镜本体竖直探入电缆沟内部时垫设于镜头和地面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向转动组件和俯仰转动组件,所述俯仰转动组件连接于轴向转动组件上,并能绕一垂直于伸缩杆轴线的方向转动,所述轴向转动组件连接于伸缩杆上,并能绕伸缩杆的轴线转动,所述镜头连接于俯仰转动组件上,垫板连接于轴向转动组件上。

所述垫板包括板体和连杆,板体与伸缩杆的轴线垂直,所述连杆一端连接板体,另一端连接轴向转动组件。

所述板体包括两个夹板,两个夹板之间设有弹性件。

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还包括支架,所述伸缩杆的杆身挂设于支架上。

所述伸缩杆上设有可防止伸缩杆相对支架转动的挂接组件。

所述支架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横杆,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对稳定柱,一对所述稳定柱分设于伸缩杆的两侧,各稳定柱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一横杆上。

两根所述横杆间隔有允许内窥镜本体或挂接组件通过的间距,横杆上均布有多组凹槽,一对所述稳定柱放置于一组凹槽内,使伸缩杆挂设于两根横杆之间。

所述挂接组件还包括可相对伸缩杆上下调整紧固位置的夹持件,所述稳定柱固定于夹持件上。

所述支架还包括多个支腿,支腿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和伸缩杆,内窥镜本体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的端部,内窥镜本体包括转动机构、镜头和垫板,镜头和垫板均连接于转动机构上,垫板于伸缩杆带动内窥镜本体竖直探入电缆沟内部时垫设于镜头和地面之间。在使用时,由于垫板的存在,工作人员可以手持伸缩杆将内窥镜本体竖直的探入电缆沟内部,因此进入电缆沟所需要的开口极小,无需掀开电缆沟盖板,只需要通过电缆沟盖板上的孔洞即可进行探入检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成本。并且垫板还能避免镜头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镜头磨损等影响拍摄的情形,延长了镜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中内窥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内窥镜本体;11、转动机构;111、轴向转动组件;112、俯仰转动组件;12、镜头;13、垫板;131、板体;132、连杆;2、伸缩杆;21、挂接组件;211、稳定柱;212、夹持件;3、支架;31、横杆;311、凹槽;32、支腿;321、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1和伸缩杆2,内窥镜本体1固定连接于伸缩杆2的端部,内窥镜本体1包括转动机构11、镜头12和垫板13,镜头12和垫板13均连接于转动机构11上,垫板13于伸缩杆2带动内窥镜本体1竖直探入电缆沟内部时垫设于镜头12和地面之间。在使用时,由于垫板13的存在,工作人员可以手持伸缩杆2将内窥镜本体1竖直的探入电缆沟内部,因此进入电缆沟所需要的开口极小,无需掀开电缆沟盖板,只需要通过电缆沟盖板上的孔洞即可进行探入检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成本。并且垫板13还能避免镜头12直接与地面接触,防止镜头12磨损等影响拍摄的情形,延长了镜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1包括轴向转动组件111和俯仰转动组件112,俯仰转动组件112连接于轴向转动组件111上,并能绕一垂直于伸缩杆2轴线的方向转动,轴向转动组件111连接于伸缩杆2上,并能绕伸缩杆2的轴线转动。镜头12连接于俯仰转动组件112上,因此不仅可以随着俯仰转动组件112绕垂直于伸缩杆2轴线的方向转动,还能在轴向转动组件111的驱使下绕伸缩杆2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转动,拍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垫板13连接于轴向转动组件111上,在轴向转动组件111驱使下,能够与俯仰转动组件112同步绕伸缩杆2的轴线转动,在对镜头12起到良好防护作用的前提下避免连接之处遮挡镜头12。

本实施例中,垫板13包括板体131和连杆132,板体131与伸缩杆2的轴线垂直,连杆132一端连接板体131,另一端连接轴向转动组件111。其中,板体131包括两个夹板,两个夹板之间设有弹性件,在位于外侧的夹板接触地面后,手持伸缩杆2的工作人员会有所感应,停止下放内窥镜本体1,而弹性件可以抵消工作人员反应时间内施加的挤压力,避免垫板13被直接压溃,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检测变电站电缆沟的内窥镜还包括支架3,伸缩杆2的杆身挂设于支架3上。在使用时,由于伸缩杆2与支架3挂接,这种设置方式即便不采用人力也能使内窥镜本体1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于设定的位置,还能避免人工手持所带来的抖动以及风力等外力因素造成的内窥镜本体1的不稳定状态,提高了内窥镜本体1的稳定性,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和质量,加快了内窥镜本体1对电缆沟的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中,伸缩杆2上设有可防止伸缩杆2相对支架3转动的挂接组件21。使伸缩杆2的移动和转动自由度都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内窥镜本体1的稳定性,保证拍摄效果,提高作业质量。

本实施例中,支架3设有两根平行布置的横杆31,挂接组件21包括一对稳定柱211,一对稳定柱211分设于伸缩杆2的两侧,各稳定柱211的两端分别支撑于一横杆31上。使得伸缩杆2的两侧均有支撑基础提供支撑力,相比于单侧支撑来说,伸缩杆2不会绕支撑点摆动,稳定支撑的效果更好。两根横杆31间隔有允许内窥镜本体1或挂接组件21通过的间距,方便操作。横杆31上均布有多组凹槽311,一对稳定柱211放置于一组凹槽311内,使伸缩杆2挂设于两根横杆31之间。这种设置方式使伸缩杆2可以调整沿横杆31轴向方向的位置,方便内窥镜本体1对准下部电缆沟孔洞。

本实施例中,挂接组件21还包括可相对伸缩杆2上下调整紧固位置的夹持件212,稳定柱211固定于夹持件212上,方便调节内窥镜本体1的探入深度,适用于不同电缆沟的检测工作。

本实施例中,支架3还包括多个支腿32,支腿32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调节旋钮321,通过调节旋钮321可以调节支腿32的长度从而使横杆31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处于水平位置。还可以在横杆31上设置水平仪,以对水平程度进行度量。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旋钮321为现有常用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