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9176发布日期:2021-02-20 20:0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测量工具对施工环境进行各项数据的测量,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0003]
在实际测量是需要进行长度和垂直等多种数据的测量,但现有的建筑工程测量工具大多功能单一,导致随身要携带多个工具,导致测量工作较为繁重,降低了测量的效率,而且单独工具在使用过后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具有多功能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包括测量箱和盖板,所述测量箱内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节推杆,所述多节推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和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设置有测量仪,所述第二腔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
[0006]
所述第二腔体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出线孔,所述第二腔体内壁的右侧开设有出尺孔和限位槽,所述第二转杆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第三转杆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表面缠绕有细线,所述第二腔体内固定连接有线筒和卷尺筒,所述细线的一端穿过线筒与出线孔并固定连接有铅锤,所述细线与转轮的表面搭接,所述第三转杆一端穿过测量箱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把,所述第一转杆表面转动连接有绕尺盘,所述绕尺盘表面缠绕有卷尺,所述卷尺的一端穿过卷尺筒与出尺孔并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卡接,所述第一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把手。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置物框。
[0008]
优选的,所述盖板表面设置有锁扣,所述测量箱通过锁扣与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盖板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连接有把手。
[0009]
优选的,所述测量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内穿设有固定锥。
[0010]
优选的,所述测量箱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置有刹车片。
[0011]
优选的,所述电机、电动推杆和多节推杆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多节推杆工作,多节推杆伸长,带动测量仪向上移动,可以
进行测量工作,多节推杆缩短,带动测量仪向下移动,能够将测量仪收回第一腔体内进行存放,通过控制电机工作,在滑轮在滑轨上滑动的配合下,带动第一安装板上的测量仪转动,方便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测量仪的使用角度,通过拉动铅锤,在转轮和第三转杆的转动配合下,使细线伸出测量箱,从而对建筑进行长度和垂直的测量,通过拉动圆环,使卷尺伸出测量箱,从而可以通过卷尺测量物品的长度或间距,并在测量结束后,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手将卷尺重新收入测量箱的内部,通过控制电动推杆工作,电动推杆伸长,带动第一支撑板和固定锥向下移动,能够将测量箱固定到地面上,从而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测量。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2中卷尺筒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1中测量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测量箱;2、固定板;3、电动推杆;4、固定锥;5、第一支撑板;6、第一腔体;7、多节推杆;8、第二支撑板;9、滑轨;10、滑轮;11、测量仪;12、第一安装板;13、电机;14、第一转杆;15、卷尺;16、第一转动把手;17、绕尺盘;18、出尺孔;19、圆环;20、限位块;21、限位槽;22、转轮;23、第二转杆;24、细线;25、铅锤;26、出线孔;27、置物框;28、第二转动把手;29、第三转杆;30、绕线盘;31、第二腔体;32、盖板;33、锁扣;34、凹槽;35、把手;36、滚轮;37、刹车片;38、线筒;39、卷尺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设工程用多功能测量工具,包括测量箱1和盖板32,所述测量箱1内开设有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31,所述第一腔体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节推杆7,通过控制多节推杆7工作,多节推杆7伸长,带动测量仪11向上移动,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多节推杆7缩短,带动测量仪11向下移动,能够将测量仪11收回第一腔体6内进行存放,所述多节推杆7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二支撑板8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9和电机13,通过控制电机13工作,在滑轮10在滑轨9上滑动的配合下,带动第一安装板12上的测量仪11转动,方便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测量仪11的使用角度,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2,所述第一安装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10,所述滑轮10与滑轨9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2顶部设置有测量仪11,所述第二腔体3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14、第二转杆23和第三转杆29。
[0023]
所述第二腔体31内壁的左侧开设有出线孔26,所述第二腔体31内壁的右侧开设有
出尺孔18和限位槽21,所述第二转杆23表面转动连接有转轮22,所述第三转杆29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盘30,所述绕线盘30表面缠绕有细线24,所述第二腔体31内固定连接有线筒38和卷尺筒39,所述细线24的一端穿过线筒38与出线孔26并固定连接有铅锤25,所述细线24与转轮22的表面搭接,通过拉动铅锤25,在转轮22和第三转杆29的转动配合下,使细线24伸出测量箱1,从而对建筑进行长度和垂直的测量,所述第三转杆29一端穿过测量箱1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把28,所述第一转杆14表面转动连接有绕尺盘17,所述绕尺盘17表面缠绕有卷尺15,所述卷尺15的一端穿过卷尺筒39与出尺孔18并固定连接有圆环19,通过拉动圆环19,使卷尺15伸出测量箱1,从而可以通过卷尺15测量物品的长度或间距,并在测量结束后,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手16将卷尺15重新收入测量箱1的内部,所述圆环1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所述限位块20与限位槽21卡接,所述第一转杆1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把手16。
[0024]
具体的,所述第二腔体31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置物框27,通过设置置物框27,能够将铅锤25进行存放。
[0025]
具体的,所述盖板32表面设置有锁扣33,所述测量箱1通过锁扣33与盖板32固定连接,所述盖板32表面开设有凹槽34,所述凹槽34内活动连接有把手35,通过拉动把手35,方便携带测量箱1。
[0026]
具体的,所述测量箱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通过控制电动推杆3工作,电动推杆3伸长,带动第一支撑板5和固定锥4向下移动,能够将测量箱1固定到地面上,从而方便使用人员进行测量,所述电动推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内穿设有固定锥4。
[0027]
具体的,所述测量箱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滚轮36,所述滚轮36上设置有刹车片37。
[0028]
具体的,所述电机13、电动推杆3和多节推杆7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通过拉动把手35,将测量箱1移动至合适位置,当需要测量长度时,通过拉动圆环19,在第一转杆14的转动配合下,使卷尺15伸出测量箱1,根据使用需要使卷尺15伸出合适足够的长度,测量完毕后,转动第一转动把手16将卷尺15缠绕到绕尺盘17上,使限位块20与限位槽21卡接,将圆环19固定到测量箱1的外侧,当需要测量垂直时,将铅锤25从置物框27内取出,拉动铅锤25来拉出细线24,使绕线盘30向右转动,细线24拉出足够的长度后进行垂直的测量观察,测量完毕后,转动第二转动把手28将细线24重新缠绕在绕线盘30上,然后将铅锤25放进置物框27中进行存放,当需要使用测量仪11时,通过锁扣33将盖板32取下,然后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3开始工作,电动推杆3伸长,带动第一支撑板5向下移动支撑到地面上,然后通过将固定锥4固定到地面上,将箱体固定停放,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多节推杆7开始工作,多节推杆7伸长带动测量仪11向上移动至合适高度,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电机13开始工作,在滑轮10在滑轨9上转动的配合下,带动测量仪11转动,对不同的方位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后,控制多节推杆7缩短带动测量仪11向下移动收回第一腔体6内即可。
[003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