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6895发布日期:2021-05-07 19:5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智能检测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工矿企业与建筑楼宇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新行业的发展需求,安全可靠、智能用电已经成为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智能小区的建设、大型商场的建筑、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都离不开用电,而且随着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用电设备的负责程度的加大,用电的安全可靠、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申请号为cn20172114791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配电智能运维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包括智能采集仪表、通讯管理机和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智能采集仪表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电量表,所述通讯管理机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通讯控制模块;所述电压表、所述电流表、所述功率表和所述电量表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和所述无线通讯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通讯控制模块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与服务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配电智能运维数据采集处理装置,由于采用了高速度、高精度的数据处理单元,数据的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同时采用手机通讯单元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传输速度快,精度高。

但是该专利涉及的一种配电智能运维数据采集处理装置,其中智能采集仪表的外壳是封闭式的,及其不便于人们对智能采集仪表内部元器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包括智能采集仪表本体,所述智能采集仪表本体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检修孔,且检修孔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两个转轴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智能采集仪表本体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顶侧与盖板的底侧相接触,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智能采集仪表本体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l型卡杆,且两个l型卡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卡槽内,l型卡杆与卡槽相适配,所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孔,两个移动孔分别与两个卡槽相连通,所述移动孔内活动安装有z型顶杆,且z型顶杆靠近转轴的一端与l型卡杆相接触,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滑动安装有按钮,所述凹槽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所述按钮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双侧齿条,且双侧齿条的底端贯穿竖孔,并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空腔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且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收线辊,两个z型顶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绳子的一端,且绳子的另一端缠绕固定连接在收线辊上。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扭簧的一端,且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盖板上。

优选的,所述智能采集仪表本体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底侧固定安装在l型卡杆上。

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移动孔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z型顶杆上。

优选的,两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且两个齿轮均与双侧齿条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通过按压按钮使其带着双侧齿条向空腔内滑动,此时两个齿轮就会在双侧齿条的带动下转动,然后转动杆上的收线辊也会随之转动,当绳子不再拉动z型顶杆时,z型顶杆就会在第二弹簧的拉动下将l型卡杆从卡槽内顶出,此时盖板就会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弹开,检修人员便能通过检修孔对智能采集仪表本体内部检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可以将盖板打开通过检修孔对智能采集仪表本体内部元器件进行检修工作,操作简单方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的b1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采集仪表本体、2检修孔、3转轴、4盖板、5扭簧、6限位块、7卡槽、8l型卡杆、9滑槽、10滑块、11第一弹簧、12空腔、13移动孔、14z型顶杆、15第二弹簧、16凹槽、17按钮、18竖孔、19双侧齿条、20转动杆、21齿轮、22收线辊、23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包括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检修孔2,且检修孔2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3,两个转轴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4,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且限位块6的顶侧与盖板4的底侧相接触,盖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7,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l型卡杆8,且两个l型卡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卡槽7内,l型卡杆8与卡槽7相适配,盖板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2,且空腔12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孔13,两个移动孔13分别与两个卡槽7相连通,移动孔13内活动安装有z型顶杆14,且z型顶杆14靠近转轴3的一端与l型卡杆8相接触,盖板4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6,且凹槽16内滑动安装有按钮17,凹槽16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18,按钮17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双侧齿条19,且双侧齿条19的底端贯穿竖孔18,并延伸至空腔12内,空腔12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20,且转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收线辊22,两个z型顶杆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绳子23的一端,且绳子23的另一端缠绕固定连接在收线辊22上。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3上固定套接有扭簧5的一端,且扭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盖板4上。

本实用新型中,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0,滑块10的底侧固定安装在l型卡杆8上,滑槽9和滑块10相互配合是为了使l型卡杆8更稳固地滑动。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滑槽9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且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0上,第一弹簧11是为了使l型卡杆8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孔13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z型顶杆14上,第二弹簧15是为了拉动z型顶杆14将l型卡杆8从卡槽7内顶出。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转动杆2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21,且两个齿轮21均与双侧齿条19相啮合,通过双侧齿条19的移动来使齿轮21带着两个收线辊22转动,进而达到收放线。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电力智能运维工程用电流和电压采集设备,包括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检修孔2,且检修孔2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3,两个转轴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盖板4,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一侧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且限位块6的顶侧与盖板4的底侧相接触,盖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7,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l型卡杆8,且两个l型卡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卡槽7内,l型卡杆8与卡槽7相适配,盖板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2,且空腔12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移动孔13,两个移动孔13分别与两个卡槽7相连通,移动孔13内活动安装有z型顶杆14,且z型顶杆14靠近转轴3的一端与l型卡杆8相接触,盖板4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6,且凹槽16内滑动安装有按钮17,凹槽16底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18,按钮17的底侧固定安装有双侧齿条19,且双侧齿条19的底端贯穿竖孔18,并延伸至空腔12内,空腔12两侧的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动杆20,且转动杆20上固定套接有收线辊22,两个z型顶杆1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绳子23的一端,且绳子23的另一端缠绕固定连接在收线辊22上。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3上固定套接有扭簧5的一端,且扭簧5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盖板4上。

本实用新型中,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顶部两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0,滑块10的底侧固定焊接在l型卡杆8上。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滑槽9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11的一端,且第一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滑块10上。

本实用新型中,移动孔13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焊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且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z型顶杆14上。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转动杆20上均固定套接有齿轮21,且两个齿轮21均与双侧齿条19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按压按钮17使其带着双侧齿条19向空腔12内滑动,此时两个齿轮21就会在双侧齿条19的带动下转动,然后转动杆20上的收线辊22也会随之转动,当绳子23不再拉动z型顶杆14时,z型顶杆14就会在第二弹簧15的拉动下将l型卡杆8从卡槽7内顶出,此时盖板4就会在扭簧5的作用下自动弹开,检修人员便能通过检修孔2对智能采集仪表本体1内部检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