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电力、传输信息和实现电磁能量转换的重要设备;目前,在快速发展城市中,常常存在用电负荷大,且供电设施残旧老化情况较为严重,有的配电变压器运行年限甚至超过20年,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对于电力电缆的安全管理方面必不可少,监测电力电缆在运行期间的工作状态信息是否正常对电力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电力行业中有关电力线路在线监测的传感器产品及其监测方式存在很多缺陷,例如:
1.采用电池供电:传感器寿命受电池容量及寿命影响,有更换维护风险;
2.采用外部供电及有线传输方式:需要外接电源线和数据线,施工安全风险大,安装工艺繁琐,受限大;
3.采用分布式传感器方式:各个传感量均为一个单独的传感器装置,现场安装需要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占据空间大且不易施工;
4.采用穿刺型传感器:安装时通过旋转金属探针来刺穿电线电缆表皮进行电压测量,破坏电线电缆绝缘层,且施工有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力电缆在线监测产品均存在施工工艺繁琐和成本高等缺点,难以大范围推广。
因此,设计一种安装工艺简单且安全性能高的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对本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安装工艺繁琐、维护风险大以及安全性差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用于电线安全监测,其优选方案在于,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包括:
ct单元,所述ct单元用于从电线中获取电能并对电线进行电流监测;
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输入端与ct单元输出端连接,用于将ct单元获取的电能作为供电电能并为无线复合传感装置供电;
温度传感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单元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电线温度;
电压监测单元,所述电压监测单元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电压。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备用电池,所述备用电池与电源管理单元连接,用于在电线断电时为无线复合传感装置供电。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电线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上传至网关。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采用rf无线收发模块。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各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下壳体以及与下壳体可转动连接以实现开合状态的上壳体。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上壳体闭合后可通过卡扣与下壳体进行固定。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下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电线的凹槽,所述上壳体闭合并与下壳体固定后与凹槽形成通孔,以将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固定在电线上。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通孔最小内径值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电线的调节模块。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设置在上壳体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固定电线的第一固定块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块与上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块通过弹性件与上壳体活动连接。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设置在下壳体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固定电线的第二固定块以及设置在第二固定块与下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第二固定块通过弹性件与下壳体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需复合传感装置,实现了对电力电缆的实时监测,其中,通过设置集取电与电流监测为一体的ct单元,在进行电流监测的同时又可以为装置提供工作电压,其不受电池电量的影响且不需要外接电源线,不仅有效降低了装置的维护风险和安装难度,还有效减小了产品设计尺寸和设计成本,进一步地,通过引入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管理,极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现场巡查次数,进而减小了人工成本,进一步地,通过上、下壳卡扣的安装方式,使得安装简单且操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备用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无线通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的最佳实施例。
一种基于ct取电的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用于电线安全监测,参考图1和图2,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包括:
ct单元10,所述ct单元10用于从电线中获取电能并对电线进行电流监测;
电源管理单元20,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0的输入端与ct单元10输出端连接,用于将ct单元获取的电能作为供电电能并为无线复合传感装置供电;
温度传感单元30,所述温度传感单元30与电源管理单元20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电线温度;
电压监测单元40,所述电压监测单元40与电源管理单元20连接,用于实时监测电压。
具体的,通过采用集ct取电及电流监测为一体的ct单元,不仅可以为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获取工作电源又可以对电线进行电流监测,有效减少了产品的设计尺寸及设计成本;进一步地,该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结合有温度传感单元以及电压监测单元,以实现对高低压线路电线的温度值、电流值以及电压值的在线监测,并结合运维系统对过热、过流、失电等状况进行事故预警,以避免火灾隐患,并提高运维效率。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3,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备用电池50,所述备用电池50与电源管理单元20连接,用于在电线断电时为无线复合传感装置供电。
具体的,采用ct取电与后备电池结合的方案,可使得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在没有安装在线路上或者线路出现事故断电时依然可以正常工作,依然可以实时监控线路状态且及时完成数据实时采集,该后备电池仅仅作为备用电池,相对于作为主电源的电池来说,大幅度减小了电池容量和体积,以增加电池使用寿命,同时也避免电池容量和使用寿命有限所带来的更换维护问题,该方案在保证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始终能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仅可缩小产品体积,提高了产品使用寿命,还可大大减少产品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4,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60,所述无线通信单元60用于将电线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上传至网关。
其中,所述实时监测数据包括电流数据、温度数据以及电压数据等。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单元采用rf无线收发模块,所述rf无线收发模块整合了高频键控收发电路的功能,以特小的体积以及更低的成本实现数据高速传输的功能。
具体的,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线路的实时数据通过手机短信、web或者app等推送给管理者,以减少设备管理人员到现场的巡查次数,大大减少设备运维检修次数,同时,也极大减小了人工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5,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各单元的外壳70,所述外壳70包括下壳体71以及与下壳体71可转动连接以实现开合状态的上壳体72。
其中,所述上壳体72上设置有卡扣721,所述上壳体72闭合后可通过卡扣721与下壳体71进行固定;其中,所述下壳体71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电线的凹槽711,所述上壳体72闭合并与下壳体71固定后与凹槽711形成通孔,以将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固定在电线上。
具体的,将无线复合传感装置设置为采用上、下壳体卡扣固定的安装方式,实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与电线进行固定安装,既无需增加辅助固定模块,又无需破坏现有电线的绝缘层,同时还无需停电安装,使得现场安装更加简单、方便且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6,所述外壳70内设置有用于调节通孔最小内径值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电线的调节模块。
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设置在上壳体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固定电线的第一固定块731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块731与上壳体72之间的弹性件732,所述第一固定块731通过弹性件732与上壳体72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模块还包括设置在下壳体71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固定电线的第二固定块733以及设置在第二固定块733与下壳体71之间的弹性件734,所述第二固定块733通过弹性件734与下壳体71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具体的,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采用弹簧自适应调节模块可适应一定规格范围内的电缆尺寸,现场安装无需安装人员手动调节,使得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的安装更为简单快速,同时,也使得所述无线复合传感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