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7306发布日期:2021-09-04 11: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取样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变换分析前级处理因换热用的循环水进出口差压较小,水垢较多,使前处理换热效果差(温度达到130℃,正常不允许超80℃),同时工艺管道内粗煤气中含水量大,无法投用快速回路进行有效的减温、减压和除水,样品气通过分析预处理会再次冷凝大量得水,使样品气中含水量多,同时分析表气室存在进水的可能性,导致分析表测量存在滞后、偏差,影响工艺人员对分析氢碳比得把控,可能会造成生产出不合格甲醇。
3.因此,解决变换分析前级处理换热问题极为重要,实现变换分析前级处理符合标准减温减压、除水,以达到变换分析仪表的正常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气体分析时存在的降温难、干燥难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包括进气组件、降温冷凝组件、干燥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集气盒,所述集气盒为矩形盒状,且所述进气管贯通连接集气盒的前端;在进气组件的后端设置有降温冷凝组件;所述降温冷凝组件包括多根分流管、循环降温器和水泵,其中多根分流管分别平行贯通连接于集气盒的后端,所述循环降温器套设包覆在多根分流管上,所述循环降温器的底部设有输出管,输出管的出口连接有所述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的出口与循环降温器上的进液管连通;
7.在多根分流管的后端连通有集液盒,集液盒的底部设有导流盒,所述导流盒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所述集液盒的后端上设有输气管;
8.所述干燥组件设在所述输气管的后端,干燥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矩形盒状,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的外壳前端连通,在外壳内设有若干块干燥板,在所述的外壳后端设有气体输出管。
9.优选的,所述循环降温器外部为椭圆形的空壳状,在每相邻两根分流管之间的相对循环降温器的壳体之间连通有冷凝通道,冷凝通道的外壁与对应的分流管壁接触。
10.优选的,所述集液盒底部的导流盒为锥形台状,且导流盒内部的两端均为斜面,且两斜面的底端与所述的排液管内端口对应。
11.优选的,所述进液管的上端口向上伸出、并与第二输液管连接设置,且进液管的上端口处螺旋盖设有盖帽。
12.优选的,所述多根分流管的两端均架设在两块支撑板上,所述两块支撑板的底部横向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
侧壁上。
13.优选的,所述干燥板的中部分布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铺设有吸水绵。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盖章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上设有用于配合分流管穿过的通孔,且密封罩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进液管穿出的第二通孔。
15.优选的,所述密封罩由下部的围板与上方的下部敞口的矩形罩盖组成,下部的围板相对两侧板上均分布有第一半圆缺口,罩盖底部分布有与第一半圆缺口对应的第二半圆缺口,且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第一半圆缺口与第二半圆缺口形成的圆形通孔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端的接口,在接口后端设计有分流管,将接收到的气体进行分流进行处理,提高了处理效率,使得处理的质量较好;
18.2、本实用新型在分流管外部包覆有循环降温器,且循环降温器对分流管进行包覆降温,同时由于分流管对总进气的分流,使得能有效对气体进行降温,满足使用要求;
19.3、本实用新型在降温器后端仍设计有干燥组件,进一步对气体水分进行去除,避免对后续分析造成影响。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前期处理增加降温换热器,改善换热效果;将冷却水汇流一路进行排放,节约材料;将改造后的循环水排放到一体化循环水池回收利用,节能降耗;能进行有效的减温、除水,使分析预处理水量减少,消除了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i;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iii;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降温器与分流管位置示意图。
26.图中序号:进气管1、集气盒2、分流管3、密封罩31、循环降温器4、冷凝通道41、进液管5、第二输液管6、水泵7、集液盒8、排液管81、导流盒82、外壳9、干燥板91、气体输出管92。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为实现对分析气体的热量交换以及对冷却水的回收利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换气体成分分析取样装置,参见图1

4,包括进气组件、降温冷凝组件、干燥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1、集气盒2,所述集气盒2为矩形盒状,且所述进气管1贯通连接集气盒2的前端;在进气组件的后端设置有降温冷凝组件;所述降温冷凝组件包括多根分流管3、循环降温器4和水泵7,其中多根分流管分别平行贯通连接于集气盒2的后端,所述循环降温器4 套设包覆在多根分流管3上,所述循环降温器的底部设有输出管,输出管的出口连接有所述
的水泵7,水泵7采用常用的循环冷却水泵即可,也可采用isg低温冷却循环水泵,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输液管6,所述第二输液管6的出口与循环降温器上的进液管5连通;
29.在多根分流管3的后端连通有集液盒8,集液盒8的底部设有导流盒82,所述导流盒82 的底部连接有排液管81,所述集液盒8的后端上设有输气管;
30.所述干燥组件设在所述输气管的后端,干燥组件包括外壳9,所述外壳9为矩形盒状,所述输气管与所述的外壳9前端连通,在外壳内设有若干块干燥板91,在所述的外壳9后端设有气体输出管92。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降温器4外部为椭圆形的空壳状,在每相邻两根分流管3之间的相对循环降温器4的壳体之间连通有冷凝通道41,冷凝通道41的外壁与对应的分流管3 壁接触,实现对分流管的有效降温冷却;具体的,所述多根分流管3的两端均架设在两块支撑板上,所述两块支撑板的底部横向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水泵7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侧壁上。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液盒8底部的导流盒82为锥形台状,且导流盒82内部的两端均为斜面,且两斜面的底端与所述的排液管内端口对应,便于冷凝水在导流盒内的向外流出。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5的上端口向上伸出、并与第二输液管6连接设置,且进液管5的上端口处螺旋盖设有盖帽,伸出端口便于冷却液的加注,且盖帽能很好的对管内冷却液实现防护。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板的中部分布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铺设有吸水绵,进一步实现对其他的除水。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上盖章有密封罩31,所述密封罩31上设有用于配合分流管穿过的通孔,且密封罩31的上部开设有用于进液管5穿出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罩31由下部的围板与上方的下部敞口的矩形罩盖组成,下部的围板相对两侧板上均分布有第一半圆缺口,罩盖底部分布有与第一半圆缺口对应的第二半圆缺口,且分流管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第一半圆缺口与第二半圆缺口形成的圆形通孔内;密封罩31便于防尘,同时便于冷却液与分流管的热量交换有效性,避免了过大空间的冷却液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导致本实用新型与分流管的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出气位置与本申请的进气管1连接,将气体导入至集气盒,在集气盒后经分流管进行分流;此时,水泵与电源连接,开启水泵,使得降温器内的冷却液经水泵抽取实现循环,热交换后的热量将排水管壁进行散;第二输液管时通过弯管接头与水泵出水端连接;当冷却液不足时,可通过进液管5进行加注;当需更换冷却液时,可将第二输液管拆卸后,由水泵将冷却水抽出,后再将第二输液管与弯管接头安装后,由进液管5注入冷却液进行使用;
37.当降温冷却后,分流管内冷凝水沿管道流入集液盒中,再经导流盒内的斜面导流至排液管中,排液管可将水流排至统一的水池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经降温后的气体经过干燥组件内的吸水棉,进一步除水,后经气体输出管92与分析仪器进气口连接,实现降温、除水后的气体分析。
38.本实用新型在前期处理增加降温换热器,改善换热效果;将冷却水汇流一路进行排放,节约材料;将改造后的循环水排放到一体化循环水池回收利用,节能降耗;能进行有
效的减温、除水,使分析预处理水量减少,消除了对后续分析的影响。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