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6175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现有技术后浇带基坑开挖过程中,都是以机械开挖至一定标高后,再以人工继续开挖到所需位置,通常在后浇带斜坡位置,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开挖出斜坡,由于人工进行斜坡开挖导致斜坡坡度角误差较大,影响后浇带的整体观感和施工质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其优点在于测量方便,且误差小,测量的精准度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外部,所述底板的四周均卡接有水平尺,所述底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校准装置,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所述校准装置相对侧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装置,所述横杆装置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勾环,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测量绳,所述测量绳的另一端和勾环固定连接,所述测量绳为乳胶材料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校准装置包括校准杆,所述校准杆远离电动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校准板,所述校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校准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依次贯穿校准杆、滑块并延伸至滑槽的内壁,所述限位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块,所述防护块和滑槽的内底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四周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和水平尺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两个所述电磁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圆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贯穿底板并与调节圆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圆板的底部设置有护垫,所述护垫为橡胶材料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均插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第一连接杆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杆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杆并延伸至通孔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接杆和勾环固定连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与水平尺结合使用,对底板进行水平矫正,避免底板出现倾斜影响测量结果,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准度,通过设置校准装置,可对测量绳的具体倾斜角度进行随时测量,将测量角度装置和整个装置结合在一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无需携带较多设备,通过设置横杆装置,可与电动推杆结合使用,可对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调节测量绳的倾斜角度,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高;

(2)通过设置限位螺栓,可将滑块固定在滑槽中,可避免使用装置时校准装置发生移动,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防护块,可对滑槽的内底壁进行保护,避免限位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对滑槽的底部造成损坏;

(3)通过设置电磁铁和条形槽,更换水平尺时更加方便,便于装置的日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水平尺和校准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板;101、滑槽;102、条形槽;103、电磁铁;2、调节装置;201、丝杆;202、调节圆板;203、护垫;3、水平尺;4、校准装置;401、校准杆;402、校准板;403、滑块;404、限位螺栓;405、防护块;5、电动推杆;6、横杆装置;601、第一连接杆;602、第二连接杆;603、通孔;604、固定栓;7、勾环;8、测量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施工用坡度测量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四角均设置有调节装置2,调节装置2贯穿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外部,底板1的四周均卡接有水平尺3,底板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校准装置4,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校准装置4相对侧的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装置6,横杆装置6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勾环7,底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测量绳8,测量绳8的另一端和勾环7固定连接,测量绳8为乳胶材料构件。

参阅图2,校准装置4包括校准杆401,校准杆401远离电动推杆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校准板402,校准杆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403,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滑槽101,滑块403位于滑槽101的内壁,通过设置校准装置4,可对测量绳8的具体倾斜角度进行随时测量,将测量角度装置和整个装置结合在一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无需携带较多设备。

参阅图2,校准杆40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404,限位螺栓404依次贯穿校准杆401、滑块403并延伸至滑槽101的内壁,限位螺栓4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块405,防护块405和滑槽101的内底壁相接触,通过设置限位螺栓404,可将滑块403固定在滑槽101中,可避免使用装置时校准装置4发生移动,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防护块405,可对滑槽101的内底壁进行保护,避免限位螺栓404在使用过程中对滑槽101的底部造成损坏。

参阅图2,底板1的四周均开设有条形槽102,条形槽102和水平尺3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03,两个电磁铁103相接触,通过设置电磁铁103和条形槽102,更换水平尺3时更加方便,便于装置的日后维护。

参阅图1或图3,调节装置2包括调节圆板202,底板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丝杆201,丝杆201贯穿底板1并与调节圆板202转动连接,调节圆板202的底部设置有护垫203,护垫203为橡胶材料构件,通过设置调节装置2,可与水平尺3结合使用,对底板1进行水平矫正,避免底板1出现倾斜影响测量结果,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参阅图1或图4,横杆装置6包括第一连接杆601,第一连接杆601和电动推杆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01的两端均插接有第二连接杆602,第二连接杆602贯穿第一连接杆601并延伸至第一连接杆601的内部,两个第二连接杆602的顶部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603,第一连接杆601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栓604,固定栓604依次贯穿第一连接杆601并延伸至通孔603的内壁,第二连接杆602和勾环7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横杆装置6,可与电动推杆5结合使用,可对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调节测量绳8的倾斜角度,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使用装置时,先利用调节装置2将装置实现水平,根据水平尺3旋转调节装置2中的丝杆201,丝杆201向下移动带动调节圆板202向下移动,护垫203直接和地面接触,实现底板1四周的水平尺3均处于水平位置时停止调节步骤,通过设置调节装置2,可与水平尺3结合使用,对底板1进行水平矫正,避免底板1出现倾斜影响测量结果,有效的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准度,根据所需测量的长度,启动电动推杆5进行调节,电动推杆5推动横杆装置6向上移动,根据所需的角度,调节横杆装置6,将固定栓604拔出,拉伸第二连接杆602,从而实现测量绳8倾斜角度的变化,通过设置横杆装置6,可与电动推杆5结合使用,可对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调节测量绳8的倾斜角度,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更高,利用校准装置4进行校准,旋转限位螺栓404,防护块405和滑槽101不在接触,通过设置防护块405,可对滑槽101的内底壁进行保护,避免限位螺栓404在使用过程中对滑槽101的底部造成损坏,推动校准杆401,校准板402随校准杆401一起移动,校准板402的底角和测量绳8重合时,即可根据校准板402判断测量绳8是否达到所需的角度,如未达到,则继续调节横杆装置6,如达到了,即可校准装置4推动至原位,并利用限位螺栓404将其锁定,通过设置限位螺栓404,可将滑块403固定在滑槽101中,可避免使用装置时校准装置4发生移动,保障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设置校准装置4,可对测量绳8的具体倾斜角度进行随时测量,将测量角度装置和整个装置结合在一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无需携带较多设备;

当水平尺3出现不准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将电磁铁103断电,将水平尺3从条形槽102中取出,更换新的水平尺3即可,通过设置电磁铁103和条形槽102,更换水平尺3时更加方便,便于装置的日后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中电磁铁103、电动推杆5等均为现有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器件,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同时电磁铁103、电动推杆5供电可为内置电源供电,也可为市电供电,具体的供电方式视情况选择,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