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注入搅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1417发布日期:2021-03-27 01:3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溶胶注入搅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注入搅匀装置。


背景技术:

2.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制药车间等设施在实验、检测、生产等操作过程中均会含有病毒、病菌,若病毒、病菌排放到大气中,将会造成生物安全隐患,因此高效过滤器的设置是确保环境生物安全的关键。
3.然而高效过滤器在运输、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微小形变或者破损的情况,为了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或者生物制药车间的气体质量以及高效过滤器的安全使用,要求高效过滤器必须能够进行原位检测,以能够使检漏装置检测出潜在的漏点。
4.通常高效过滤器安装在装置内部,在检漏时需要人工在高效过滤器上游注入气溶胶,且要求气溶胶在高效过滤器上游断面分布均匀,以此还原空气在高效过滤器上的均匀过滤。因此部分类型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装置分别安装了气溶胶注入和气溶胶搅匀装置,导致高效过滤器装置的体积增大、可能的漏点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溶胶注入搅匀装置,能够在精简设备结构的前提下,有效保证气溶胶在高效过滤器进风面的均匀度,提高检漏装置的测量精度。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注入拌匀装置,安装在高效过滤器的进风口,包括:散射管及搅匀板,
8.所述进风口的中部设置有气溶胶的注入室,所述注入室连接有注入管;
9.所述散射管呈发散状连接在注入室上,散射管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溶胶喷出的散射孔;
10.所述搅匀板上均匀布设有通孔,用以使从散射孔喷出的气溶胶通过所述通孔后均匀进入所述高效过滤器。
11.进一步,所述散射管为折弯管,折弯管的弯折方向朝向所述进风口的外侧。
12.进一步,所述散射孔包括所述散射管的末端开口。
13.进一步,所述散射孔包括开设在所述散射管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上的通孔。
14.进一步,所述散射孔包括多个或多组,每个或每组散射孔间隔均布在所述散射管上。
15.进一步,所述散射管的长度以及相邻散射管之间的夹角相同,用以构成气溶胶在所述进风口上均匀的散射面。
16.进一步,所述搅匀板由形状相同的扇形平板拼接构成,相邻扇形平板不在同一平面上。
17.进一步,所述散射管位于所述扇形平板之间的拼接处。
18.进一步,所述高效过滤器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混匀室,所述注入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搅匀板并与所述注入室相接,另一端从混匀室中伸出,并连接有气溶胶注入口。
19.进一步,所述混匀室为渐扩结构,混匀室沿空气流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
20.本实用新型中的气溶胶注入拌匀装置,通过安装在高效过滤器进风口的呈发散状排布的散射管,以及在散射管上开设的散射孔,能够使喷出的气溶胶得到初步混匀;进一步使初步混匀后的气溶胶通过均布有通孔的搅匀板,使其充分搅匀并分散至进风口的下游腔体,达到均匀进入高效过滤器的目的。
21.通过设置在进风口中部的气溶胶注入室以及连接在注入室上的注入管,能够使气溶胶持续地从外界注入,并通过与注入室连通的散射管从进风口喷入,满足在高效过滤器的进风面上持续均匀补入气溶胶的要求。
22.经过散射孔的喷出以及搅匀板的搅匀后,气溶胶能够均匀进入高效过滤器上游的腔体中,可靠保证了气溶胶在高效过滤器进风面上的均匀分布,有效提高了检漏装置的测量精度。
23.通过将散射管以及搅匀板安装在高效过滤器的进风口上,在不增加额外冗繁设备的前提下,精简了设备组成,实现了气溶胶注入、拌匀以及混合功能的高度集成,从根本上减小了高效过滤器的体积,规避在其进风面出现漏点的可能。
附图说明
24.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注入拌匀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说明:
[0029]1‑
高效过滤器,2

进风口,3

散射管,4

搅匀板,41

扇形平板,42

通孔,5

注入室,6

注入管,7

散射孔,8

混匀室,9

气溶胶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0032]
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注入拌匀装置,安装在高效过滤器1的
进风口2,包括散射管3及搅匀板4,所述进风口2的中部设置有气溶胶的注入室5,所述注入室5连接有注入管6;所述散射管3呈发散状连接在注入室5上,散射管3上开设有用于供气溶胶喷出的散射孔7;所述搅匀板4上均匀布设有通孔42,用以使从散射孔7喷出的气溶胶通过所述通孔42后均匀进入所述高效过滤器1。
[0033]
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的注入搅匀,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其中散射管3作为气溶胶的注入喷射机构,兼具初步搅匀的功能。气溶胶通过在散射管3上开设的散射孔7,进入高效过滤器1进风口2内侧的腔体中,散射管3呈发散状排布的方式,能够使气溶胶从进风口2处均匀喷射,并均匀分散在进风口2的不同径向方向,达到初步混匀的目的。
[0034]
气溶胶在从散射孔7中喷出后,经过在搅匀板4上均布的通孔42,达到二次搅匀的目的,在进风口2不同径向方向上的气溶胶,通过在搅匀板4上的通孔42,构成均匀分筛效应,使气溶胶在经过搅匀板4后,能够均匀的进入进风口2内侧的腔体中,使腔体空间中即高效过滤器1上游的进风面上,气溶胶分散的更加均匀,确保气溶胶发散至过滤器上游时每个点位的气溶胶含量保持在
±
20%的偏差内。
[0035]
本实施例中的散射管3为折弯管,散射管3朝进风口2的外侧弯折,且散射孔均设置在散射管3朝向进风口2的外侧侧壁上。该种设置方式,气溶胶从进风口2的迎风方向喷出,使气溶胶的喷出方向逆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能够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扩大气溶胶的分散范围。
[0036]
设置在散射管3上的散射孔具体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直接将散射管3延伸末端的开口作为喷射气溶胶的散射孔,另外一种是将在散射管3朝向进风口2的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作为散射孔。上述设置方式可依据进风口2不同的尺寸实际调整,当进风口2的尺寸较小时,即散射管3的延伸长度较短时,通过其末端的开口即能满足气溶胶在散射时初步混匀的技术目的;当进风口2的尺寸较大时,即散射管3的延伸长度较长时,仅在其末端的开口不能满足气溶胶初步混匀时,需要在散射管3朝向进风口2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气溶胶通过开设的通孔从散射管3中喷出,达到初步混匀的技术效果。
[0037]
为了提高气溶胶在散射过程中初步混匀的均匀度,本实施例将散射孔间隔均布在散射管3上,同时散射孔可以为在散射管3侧壁上开设的呈列排布的多个通孔,也可以为多组布设的通孔,每组通孔包括间隔排布的多个,多组散射孔间隔均布在散射管3上。通过该种设置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气溶胶的散射需求,拓宽气溶胶注入搅匀装置的使用范围。
[0038]
本实施例中呈发散状分布的散射管3的长度相同,且相邻散射管3之间的夹角相同,用以构成气溶胶在进风口2上均匀的散射面,通过呈均匀发散排布的散射管3,以及每根散射管3上相同位置设置的散射孔7,在使气溶胶散射喷出的同时,能够在进风口2的迎风面上构成初步混匀的散射面,气溶胶与进风口2的空气相向逆流,在空气的流动作用下进入进风口2内部的腔体中。
[0039]
气溶胶从散射管3中喷出并初步混匀后,经过搅匀板4上的通孔42进行搅匀。本实施例中的搅匀板4安装在进风口2内侧的端面上,由形状相同的扇形平板41拼接组成,相邻扇形平板41不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间设置有夹角,即多个扇形平板41在圆周方向构成了内外交错的分布状态,该种设置方式有效增强了携带气溶胶的空气在搅匀板4表面的扰流状态,再空气携带气溶胶通过在扇形平板41上的通孔42后,能够保证气溶胶在进风口2内部
腔体的均匀度。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相邻扇形平板41之间拼接夹角的角度大小,在不同工况下可进行实际调整,以满足使携带气溶胶的空气在拼接处构成扰流状态的技术要求。
[0040]
本实用新型中的散射管3分布在相邻扇形平板41的拼接处,且散射管3沿扇形平板41的拼接线径向延伸,气溶胶在向外散射时,能够在空气的向内流动作用下,以散射管3为中轴线向两侧的扇形平板41分散,同时空气携带气溶胶在相邻扇形平板41之间构成扰流,促进空气与气溶胶之间的混匀,当混有气溶胶的空气经过在搅匀板4上均布的通孔42后,最终构成气溶胶在高效过滤器1上游的均匀分散的状态。
[0041]
在高效过滤器1与进风口2之间设置有混匀室8,混匀室8具体设置在搅匀板4与高效过滤器1的进风面之间,为了使经过搅匀板4后空气中的气溶胶保持良好的混匀度,本实施例中的混匀室8为横向布置的渐扩结构,其沿空气流动方向的尺寸逐渐增大,即混匀室8与进风口2的连接端部尺寸小于混匀室8与高效过滤器1的连接端部尺寸,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空气在流经混匀室8时,能够逐渐增大气溶胶在混匀室8的分散面积,使空气在到达高效过滤器1的进风口2时,达到最优的均匀度。
[0042]
本实用新型中散射管3位于搅匀板4的外侧,即位于搅匀板4的前端,气溶胶注入管6的一端穿过搅匀板4与注入室5相接,另一端从混匀室8中伸出,并与气溶胶注入口9连接。气溶胶注入口9作为气溶胶的注入机构,具体为设置在注入拌匀装置外部的快接接头,同时该快接接头可与气溶胶的输送软管端部的快接接头快速连接(图中未示出),能够有效提高气溶胶的注入效率。
[0043]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通过将散射管以及搅匀板安装在高效过滤器的进风口上,以及在高效过滤部与进风口之间连接的混匀室,实现了气溶胶注入、拌匀以及混合功能的高度集成,从根本上减小了高效过滤器的体积,规避在其进风面出现漏点的可能。
[004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