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3868发布日期:2021-07-27 13:4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病毒胶体金检测卡。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牲畜病毒胶体检测时通过检测卡进行检测,由于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结构导致病毒卡不能进行收缩存放,导致检测人员在检测保存时由于量大而导致检测卡相互交叉导致检测元出现混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毒胶体金检测卡,具备可以进行收缩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病毒胶体金检测卡不能进行收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毒胶体金检测卡,包括金检测卡本体,所述金检测卡本体包括第一组合检测卡、第二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所述第一组合检测卡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的正面,所述第三组合检测卡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的背面,所述第二组合检测卡的正面和第三组合检测卡的背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t型连接杆,所述t型连接杆的内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组合检测卡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推动杆、移动板、传动杆、固定板和固定杆,所述推动杆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的顶部,所述推动杆的底部贯穿第二组合检测卡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的内部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左侧,所述传动杆的左侧贯穿第二组合检测卡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的外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左侧的顶部,所述固定杆的右侧贯穿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并延伸至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左侧与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的内部与固定杆滑动连接。

所述推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的底部贯穿推动板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的内部。

所述移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组合检测卡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槽和t型连接杆,使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与第二组合检测卡连接,再通过固定机构与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的左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的左侧连接,防止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的左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的左侧出现分离的现象,通过第一组合检测卡、第二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折叠,缩减金检测卡本体的体积,从而达到了可以进行收缩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病毒胶体金检测卡不能进行收缩的问题,该病毒胶体金检测卡,具备可以进行收缩的优点,在使用时不会由于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从而提高了病毒胶体金检测卡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对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进行固定,防止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配合槽,可以对固定杆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杆在第一组合检测卡和第三组合检测卡的内部出现晃动的现象。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动板,可以对增加推动杆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推动推动杆,通过设置定位栓,可以对推动板进行固定,防止推动板出现晃动的移动。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可以对移动板进行复位,从而方便使用。

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对移动板进行导向,防止移动板在移动时出现偏移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定位栓的正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金检测卡本体;101、第一组合检测卡;102、第二组合检测卡;103、第三组合检测卡;2、连接槽;3、t型连接杆;4、固定机构;41、推动杆;42、移动板;43、传动杆;44、固定板;45、固定杆;5、配合槽;6、推动板;7、定位栓;8、复位弹簧;9、滑块;1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金检测卡本体1,金检测卡本体1包括第一组合检测卡101、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第一组合检测卡101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正面,第三组合检测卡103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背面,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正面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的背面均开设有连接槽2,连接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t型连接杆3,t型连接杆3的内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固定连接,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4。

参考图3,固定机构4包括推动杆41、移动板42、传动杆43、固定板44和固定杆45,推动杆41设置在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顶部,推动杆41的底部贯穿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内部与移动板42固定连接,传动杆43固定连接在移动板42的左侧,传动杆43的左侧贯穿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外部与固定板44固定连接,固定杆45设置在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左侧的顶部,固定杆45的右侧贯穿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并延伸至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的内部,固定杆45的左侧与固定板44的右侧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固定机构4,可以对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进行固定,防止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参考图3,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左侧的顶部开设有配合槽5,配合槽5的内部与固定杆45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配合槽5,可以对固定杆45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杆45在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的内部出现晃动的现象。

参考图4,推动杆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6,推动板6顶部的右侧设置有定位栓7,定位栓7的底部贯穿推动板6并延伸至第二组合检测卡102的内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推动板6,可以对增加推动杆41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推动推动杆41,通过设置定位栓7,可以对推动板6进行固定,防止推动板6出现晃动的移动。

参考图3,移动板4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复位弹簧8的右侧与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复位弹簧8,可以对移动板42进行复位,从而方便使用。

参考图3,移动板4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9,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0,滑块9与滑槽10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滑块9和滑槽10,可以对移动板42进行导向,防止移动板42在移动时出现偏移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推动推动板6,推动板6带动推动杆41向左侧移动,推动杆41带动移动板42向左侧移动,移动板42带动传动杆43向左侧移动,同时拉伸复位弹簧8,传动杆43带动固定板44向左侧移动,固定板44带动固定杆45向左侧移动,再将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与第二组合检测卡102重叠,然后松开推动板6,通过复位弹簧8的收缩带动移动板42向右侧移动,移动板42带动传动杆43向右侧移动,传动杆43带动固定板44向右侧移动,固定板44带动固定杆45向右侧移动,固定杆45插入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左侧的配合槽5内部,使第二组合检测卡102与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连接,防止第一组合检测卡101和第三组合检测卡103与第二组合检测卡102分离,从而达到了可以进行收缩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