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2622发布日期:2021-08-31 13:5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压缩空气品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属于核安全相关系统,主要目的是在严重事故工况时为主控室人员提供可供呼吸的清洁空气并且阻止气载放射性物质进入主控室。该系统可以不依靠厂内和厂外交流电源、操作员的动作或能动部件执行通风、加压、冷却、净化等安全相关功能。该系统设置压缩空气储存罐来储存高压压缩空气以保证足够的供气能力,压缩空气储存罐需要定期执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烃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供气质量。

申请号为cn201720850485.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取样检测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主输气管、连接压缩空气主输气管的输气支管,所述压缩空气主输气管在靠近输气支管的输出管侧设置主路控制气阀,所述输气支管靠近压缩空气主输气管连接端部的管体上设置支路控制气阀和压力表,所述输气支管与微生物收集器连通,且输气支管穿过微生物收集器下端管体插入至酸碱检测瓶中,所述酸碱检测瓶的顶部输出气管与储气瓶连接。该结构的取样检测装置不适用于本申请的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压缩空气取样的装置,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装置,包括

减压阀,设有与压缩空气储存罐拆卸式连接的气体取样管;

第一气管,一管口与所述减压阀的出气口连接;

微尘过滤器,进口与所述第一气管的另一管口连接;

第二气管,一管口与所述微尘过滤器的出口连接;

气体取样袋,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管的另一管口连接。

本申请通过减压的方式实现对高压空气样品的取样,并采用微尘过滤器、气袋等简单易得的取样部件实现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压缩空气中co、co2和总烃的取样,取样装置结构简单,取样操作简单便利,且取得的样品准确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取样袋包括袋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上的两个取样头;

所述取样头包括

取样头本体,设有呈三通状设置的取样进气口、取样出气口和袋体连接口;

进气口封帽,与所述取样进气口拆卸式连接;

出气口封帽,与所述取样出气口螺纹连接;

连接胀圈,将所述袋体连接口与所述袋本体密封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取样进气口的自由端设有呈圆锥台状的进气口卡接部;所述进气口封帽设有轴向连通的第一帽筒和第二帽筒,所述第一帽筒轴向自由端设有一圈与所述进气口卡接部装配连接的限位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封帽设有轴向通孔,所述出气口封帽内部在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取样出气口轴向端之间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袋体连接口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胀圈内部轴端面卡接且呈圆锥台状设置的连接口卡接部,所述袋体连接口的外周侧设有一圈与所述连接胀圈外部轴端面相抵的凸环。

作为优选,所述凸环与所述连接胀圈之间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袋本体包括第一金属箔层和第二金属箔层,所述第一金属箔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箔层的边缘密封叠压设置,所述取样头与所述第一金属箔层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金属箔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箔层的内表面设有聚丙烯材料层、外表面设有聚酯类材料层。

作为优选,所述微尘过滤器包括圆盘状的过滤器壳体,所述过滤器壳体外部轴向端分别设有进气管连接口和出气管连接口,所述过滤器壳体内部设有气体过滤膜。

作为优选,所述减压阀配设有压力显示表和流量显示表。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减压的方式并采用微尘过滤器、气袋等简单易得的取样部件实现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压缩空气的取样,且本申请取样装置结构简单,取样操作简单便利,方便收纳整理及携带,取得的样品准确性高;本申请结构的气体取样袋使得本申请压缩空气取样装置的操作更为便利,使得取得的样品气体准确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压缩空气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气体取样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取样头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取样头的组装图;

图5为图1中微尘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的压缩空气取样装置,包括减压阀2,第一气管3,微尘过滤器4,第二气管5和气体取样袋6。所述减压阀2配设有压力显示表和流量显示表,便于气体压力及流量的调节。

减压阀2设有与压缩空气储存罐拆卸式连接的气体取样管1,第一气管3一管口与所述减压阀2的出气口连接,微尘过滤器4进口与所述第一气管3的另一管口连接,第二气管5一管口与所述微尘过滤器4的出口连接,气体取样袋6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管5的另一管口连接。减压阀2用于减压和调节气体流量,微尘过滤器4用于过滤样品气体中的尘埃粒子。

具体使用时,先将减压阀2自带的金属气体取样管1与压缩空气储存罐的取样口连接,此时需要确认减压阀2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将第一气管3的一管口与减压阀2的出气口连接,打开并调节减压阀2进行扫气,扫气时间根据系统管路长度计算得到,吹扫体积不少于3倍的管路体积。扫气时间到,调节减压阀2至取样的流量大小,并在第一气管3的另一管口依次安装微尘过滤器4、第二气管5和气体取样袋6。接着对气体取样袋6进行充排气3至5次。最后对气体取样袋6进行取样,取样结束后关闭减压阀2,并拆除一次性使用的第一气管3、微尘过滤器4和第二气管5。

本申请通过减压的方式实现对高压空气样品的取样,并采用气袋等简单易得的取样部件实现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系统压缩空气中co、co2和总烃的取样,取样装置结构简单,取样操作简单便利,且取得的样品准确性高。

如图2至4所示,所述气体取样袋6包括袋本体61和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上的两个取样头62。一个取样头62与气体取样袋6的进气口连接,用于对气体取样袋6进行充气,另一个取样头62与气体取样袋6的排气口连接,用于对气体取样袋6进行排气。

所述取样头62包括取样头本体,进气口封帽62-4,出气口封帽62-5和连接胀圈62-6。取样头本体设有呈三通状设置的取样进气口62-1、取样出气口62-2和袋体连接口62-3。进气口封帽62-4与所述取样进气口62-1拆卸式连接,出气口封帽62-5与所述取样出气口62-2螺纹连接,连接胀圈62-6将所述袋体连接口62-3与所述袋本体61密封卡接。

所述取样进气口62-1的自由端设有呈圆锥台状的进气口卡接部,所述进气口封帽62-4设有轴向连通的第一帽筒和第二帽筒,所述第一帽筒轴向自由端设有一圈与所述进气口卡接部装配连接的限位凸起。所述出气口封帽62-5设有轴向通孔,所述出气口封帽62-5内部在所述轴向通孔与所述取样出气口62-2轴向端之间设有密封垫62-7。

所述袋体连接口62-3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连接胀圈62-6内部轴端面卡接且呈圆锥台状设置的连接口卡接部,所述袋体连接口62-3的外周侧设有一圈与所述连接胀圈62-6外部轴端面相抵的凸环62-8。所述凸环62-8与所述连接胀圈62-6之间设有密封圈62-9。袋体连接口62-3与袋本体61连接时,只需要将连接口卡接部依次穿过袋本体61的进气口或排气口、密封圈62-9和连接胀圈62-6,使得连接口卡接部与连接胀圈62-6内部轴端面卡接即可。

当需要充气时,将其中一个取样头62的进气口封帽62-4从取样进气口62-1上取下,然后将乳胶材质的第二气管5套在取样进气口62-1上以对袋本体61充气。当需要进行排气时,可将取样进气口62-1上的乳胶管折弯,然后将进气口封帽62-4套在带有乳胶管的取样进气口62-1上,再将另一个取样头62上的进气口封帽62-4从取样进气口62-1上取下以对袋本体61排气。当袋本体61取样完成时,只需要将取样进气口62-1上的乳胶管折弯,然后将进气口封帽62-4套在带有乳胶管的取样进气口62-1上,并将第二气管5的其余部分剪除。当需要对气体取样袋6中的气体进行检测时,只需要通过注射器从任意一个取样头62的出气口封帽62-5的轴向通孔中抽取气体即可。

通过该结构的气体取样袋6使得本申请压缩空气取样装置的操作非常便利,使得取得的样品气体检测准确性高。

所述袋本体61包括第一金属箔层和第二金属箔层,所述第一金属箔层与所述第二金属箔层的边缘密封叠压设置以形成本申请的袋本体61,所述取样头62与所述第一金属箔层连接。第一金属箔层和第二金属箔层可以是铝箔、铜泊等。所述第一金属箔层及所述第二金属箔层的内表面设有聚丙烯材料层、外表面设有聚酯类材料层。聚丙烯材料层用于提高袋本体61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申请装置的气体取样准确性。聚酯类材料层用于保护高袋本体61,提高其使用性能。

如图5所示,所述微尘过滤器4包括圆盘状的过滤器壳体41,所述过滤器壳体41外部轴向端分别设有进气管连接口42和出气管连接口43,所述过滤器壳体41内部设有气体过滤膜44。本申请的微尘过滤器4能够对样品气体起到一定的过滤效果,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作为一次性过滤部件使用。各乳胶管及微尘过滤器4在取样结束后可直接丢弃,方便本申请装置的收纳整理及携带。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