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1758发布日期:2021-08-06 12:5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性能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冲压冲击性能的高低是评价混凝土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中规定了一种混凝土弯曲冲击试验方法:在试件下表面受拉区最大应变处贴应变片,试件上部黏贴加速度计,并用导线将应变片与加速度计共同连接动态数据采集系统。试件表面几何中心点放置钢制垫板,垫板上放置空心套管。置落锤于套管上方,落锤锤头底面与套筒上沿齐平,自由落锤冲击试件。每次冲击从落锤自由下落开始,至冲击后落锤完全静止完成。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下部受拉表面产生第一条裂纹,记录下冲击次数,即初裂冲击次数。然后继续进行多次冲击,试件底部裂纹向上发展并贯穿整个界面时的冲击次数,以肉眼结合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破坏冲击次数。

上述测量方法的辅助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铁球砸到钢制垫片上以后会向迅速滚动,容易掉落;(2)铁球在准备好冲击试验前无处支撑只能放置在一旁,没有专用的能够稳定放置的地方;(3)混凝土试块下端面裂纹情况观察不方便;(4)混凝土试块被击碎掉落地面上,收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铁球砸到钢制垫板上以后能够进行位置的限定,防止其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铁球掉落后及时拿起放置到专用的支撑结构上在下次冲击时直接使用即可,便于观察混凝土试块下端面裂纹情况,对混凝土试块被击碎的部分进行及时收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立板、右侧立板、设置于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中部之间的支撑板和设置于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顶部之间的顶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混凝土试块观察孔,混凝土试块观察孔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所述顶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上固定有导向筒,导向筒的内径与试验用铁球的直径间隙配合,导向筒的上端从顶板上端面伸出,导向筒伸出顶板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前后对应的两组穿孔,两组穿孔上插入“u”型支撑件,铁球从导向筒上端放入并通过“u”型支撑件支撑;

试验前的试块准备与国标规定相同,在混凝土试块下表面受拉区最大应变处贴应变片,混凝土试块上部黏贴加速度计,并用导线将应变片与加速度计共同连接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混凝土试块表面几何中心点放置钢制垫板;上述工序准备好后将混凝土试块的左端、右端和后端插入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通过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将混凝土试块固定住即可开始进行试验,开始试验时,从穿孔中抽出“u”型支撑件,铁球沿导向筒垂直砸下,砸在钢制垫板上,铁球掉落过程中即可将“u”型支撑件复位,铁球砸在钢制垫板上后重新拿起来放到“u”型支撑件上进行支撑,从混凝土试块观察孔下方观察混凝土试块下部受拉表面是否产生第一条裂纹,若否,再次抽出“u”型支撑件,使铁球垂直砸向钢制垫板,直至观察到混凝土试块下部受拉表面产生第一条裂纹,记录下冲击次数,即初裂冲击次数,继续进行多次冲击,直至混凝土试块底部裂纹向上发展并贯穿整个界面,以肉眼结合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破坏冲击次数。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筒为伸缩筒,伸缩筒的内筒固定于圆形通孔上,伸缩筒的内筒下端面与混凝土试块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试验用铁球的直径,伸缩筒的外筒设置于内筒的下端外壁上,外筒沿内筒外壁上移或下移,导向筒的外筒能够在铁球砸到钢制垫板上时对铁球形成位置限制,防止其向周围滚动,便于及时将其拿起并放置到“u”型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板和螺栓,限位板呈“f”型结构,限位板的“f”型结构的两块横向板用于插入混凝土试块,其中一块横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均旋拧有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的螺杆末端设置有水平的推板,旋拧螺栓,推板抵触到混凝土试块上,对其产生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u”型支撑件上端面到导向筒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铁球的半径,防止放置铁球时铁球对“u”型支撑件造成较大的冲击使其产生轻微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立板及右侧立板之间还设置有碎料收集槽,碎料收集槽位于支撑板的下方,对混凝土试块上掉落的碎渣进行及时的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试块观察孔和混凝土试块均为矩形结构,混凝土试块观察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混凝土试块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导向筒的外筒能够在铁球砸到钢制垫板上时对铁球形成位置限制,防止其向周围滚动,及时将其拿起并放置到“u”型支撑件上;(2)从穿孔中抽出“u”型支撑件,铁球沿导向筒垂直砸下,砸在钢制垫板上,铁球掉落过程中即可将“u”型支撑件复位,铁球砸在钢制垫板上后重新拿起来放到“u”型支撑件上进行稳定地支撑;(3)从混凝土试块观察孔下方观察混凝土试块下部受拉表面是否产生第一条裂纹,观察方便;(4)碎料收集槽能够对混凝土试块上掉落的碎渣进行及时的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侧立板、2右侧立板、3支撑板、4顶板、5混凝土试块观察孔、6导向筒、7“u”型支撑件、8铁球、9限位板、10螺栓、11推板、12碎料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混凝土抗冲击试验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立板1、右侧立板2、设置于左侧立板1及右侧立板2中部之间的支撑板3和设置于左侧立1板及右侧立板2顶部之间的顶板4,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面开设有混凝土试块观察孔5,混凝土试块观察孔5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均设置有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所述顶板4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上固定有导向筒6,导向筒6的内径与试验用铁球的直径间隙配合,导向筒6的上端从顶板4上端面伸出,导向筒6伸出顶板4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前后对应的两组穿孔,两组穿孔上插入“u”型支撑件7,铁球8从导向筒6上端放入并通过“u”型支撑件7支撑;

试验前的试块准备与国标规定相同,在混凝土试块下表面受拉区最大应变处贴应变片,混凝土试块上部黏贴加速度计,并用导线将应变片与加速度计共同连接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混凝土试块表面几何中心点放置钢制垫板;上述工序准备好后将混凝土试块的左端、右端和后端插入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通过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将混凝土试块固定住即可开始进行试验,开始试验时,从穿孔中抽出“u”型支撑件7,铁球8沿导向筒6垂直砸下,砸在钢制垫板上,铁球8掉落过程中即可将“u”型支撑件7复位,铁球8砸在钢制垫板上后重新拿起来放到“u”型支撑件7上进行支撑,从混凝土试块观察孔5下方观察混凝土试块下部受拉表面是否产生第一条裂纹,若否,再次抽出“u”型支撑件7,使铁球8垂直砸向钢制垫板,直至观察到混凝土试块下部受拉表面产生第一条裂纹,记录下冲击次数,即初裂冲击次数,继续进行多次冲击,直至混凝土试块底部裂纹向上发展并贯穿整个界面,以肉眼结合放大镜观察并确定破坏冲击次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筒6为伸缩筒,伸缩筒的内筒601固定于圆形通孔上,伸缩筒的内筒601下端面与混凝土试块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试验用铁球8的直径,伸缩筒的外筒602设置于内筒601的下端外壁上,外筒602沿内筒601外壁上移或下移,导向筒6的外筒602能够在铁球8砸到钢制垫板上时对铁球8形成位置限制,防止其向周围滚动,便于及时将其拿起并放置到“u”型支撑件7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试块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板9和螺栓10,限位板9呈“f”型结构,限位板9的“f”型结构的两块横向板用于插入混凝土试块,其中一块横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均旋拧有螺栓10。

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10的螺杆末端设置有水平的推板11,旋拧螺栓10,推板11抵触到混凝土试块上,对其产生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支撑件7上端面到导向筒6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铁球8的半径,防止放置铁球8时铁球8对“u”型支撑件7造成较大的冲击使其产生轻微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立板1及右侧立板2之间还设置有碎料收集槽12,碎料收集槽12位于支撑板3的下方,对混凝土试块上掉落的碎渣进行及时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试块观察孔5和混凝土试块均为矩形结构,混凝土试块观察孔5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混凝土试块的面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