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2701发布日期:2021-08-03 13:0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属于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又名超声波风速风向计、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是一款基于超声波原理研发的风速风向测量仪器,利用发送的声波脉冲,测量接收端的时间或频率(多普勒变换)差别来计算风速和风向。该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风速、风向的瞬时数值。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时差法来实现风速风向的测量,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和风向上的气流速度叠加。假如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那么它的速度会加快;反之,若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那么它的速度会变慢。所以,在固定的检测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以和风速函数对应。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精确的风速和风向。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底部会设有固定底座,在进行安装工作时,通过螺栓将底座上紧在工程机器或建筑物上,实现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安装,以便超声波风速风向仪进行测量工作,但是此种固定底座不方便携带使用,在野外进行风向风速的测量时,有时不易找到适合于安装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的工程机器或建筑物,导致不方便于工作人员安装超声波风速风向仪,并且现有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仪用安装架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使用,实用性欠佳,现在急需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调节和定位,并且支撑稳定性好,方便携带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包括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铝制承载板、便于调节定位机构以及铝制稳定板,所述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下端面安装有铝制承载板,所述铝制承载板下侧焊接有铝制稳定板,所述铝制稳定板上侧设置有便于调节定位机构,所述铝制稳定板下侧设置有便于调节定位机构,所述便于调节定位机构包括铝制升降杆、蝶形固定螺丝、定位螺栓、铝制支撑套、铝制夹持座、铝制支撑杆、铝制尖头、防滑胶皮、紧固螺杆以及蝶形紧固螺母,所述铝制稳定板下端面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对称焊接有铝制夹持座,所述铝制夹持座内部下侧穿插有紧固螺杆,所述紧固螺杆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蝶形紧固螺母,所述铝制夹持座内壁左右两侧对称粘接有防滑胶皮,所述铝制夹持座内侧安装有铝制支撑杆,所述铝制支撑杆下端面焊接有铝制尖头,所述铝制稳定板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铝制支撑套,所述铝制支撑套内部套装有铝制升降杆,所述铝制升降杆内部上侧穿插有定位螺栓,所述铝制承载板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蝶形固定螺丝。

进一步地,所述铝制升降杆内部等规格开设有多组贯穿孔,且贯穿孔与定位螺栓相匹配,所述定位螺栓环形侧面左侧啮合有固定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铝制支撑套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提拉把手,所述铝制支撑套内部开设有限位行腔,且限位行腔与铝制升降杆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铝制夹持座和铝制尖头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所述紧固螺杆、铝制支撑杆和蝶形紧固螺母均等规格安装有四组,所述防滑胶皮等规格粘接有多组。

进一步地,所述铝制承载板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蝶形固定螺丝相啮合,所述蝶形固定螺丝等规格啮合有四组,所述铝制承载板内部中间位置啮合有高强度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铝制稳定板上端面等规格焊接有四组加固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铝制升降杆、蝶形固定螺丝、定位螺栓、铝制支撑套、铝制夹持座、铝制支撑杆、铝制尖头、防滑胶皮、紧固螺杆以及蝶形紧固螺母,该设计方便对超声波风速风向仪进行高低调节和定位支撑,并且便于携带使用,解决了原有安装架不方便进行高低调节和携带使用,且支撑稳定性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调节定位效果。

因铝制升降杆内部等规格开设有多组贯穿孔,且贯穿孔与定位螺栓相匹配,定位螺栓环形侧面左侧啮合有固定螺母,该设计方便对铝制升降杆进行升降调节并定位,因铝制夹持座和铝制尖头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紧固螺杆、铝制支撑杆和蝶形紧固螺母均等规格安装有四组,防滑胶皮等规格粘接有多组,该设计方便对铝制稳定板进行稳定支撑和定位,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调节和定位,并且支撑稳定性好,方便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中便于调节定位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2-铝制承载板、3-便于调节定位机构、4-铝制稳定板、31-铝制升降杆、32-蝶形固定螺丝、33-定位螺栓、331-固定螺母、34-铝制支撑套、341-提拉把手、5-铝制夹持座、36-铝制支撑杆、37-铝制尖头、38-防滑胶皮、39-紧固螺杆、311-蝶形紧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超声波风向风速仪的安装架,包括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铝制承载板2、便于调节定位机构3以及铝制稳定板4,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下端面安装有铝制承载板2,铝制承载板2下侧焊接有铝制稳定板4,铝制稳定板4上侧设置有便于调节定位机构3,铝制稳定板4下侧设置有便于调节定位机构3。

便于调节定位机构3包括铝制升降杆31、蝶形固定螺丝32、定位螺栓33、铝制支撑套34、铝制夹持座5、铝制支撑杆36、铝制尖头37、防滑胶皮38、紧固螺杆39以及蝶形紧固螺母311,铝制稳定板4下端面左右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对称焊接有铝制夹持座5,铝制夹持座5内部下侧穿插有紧固螺杆39,紧固螺杆39环形侧面右侧啮合有蝶形紧固螺母311,铝制夹持座5内壁左右两侧对称粘接有防滑胶皮38,铝制夹持座5内侧安装有铝制支撑杆36,铝制支撑杆36下端面焊接有铝制尖头37,铝制稳定板4上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铝制支撑套34,铝制支撑套34内部套装有铝制升降杆31,铝制升降杆31内部上侧穿插有定位螺栓33,铝制承载板2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蝶形固定螺丝32,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安装架不方便进行高低调节和携带使用,且支撑稳定性欠佳的问题。

铝制升降杆31内部等规格开设有多组贯穿孔,且贯穿孔与定位螺栓33相匹配,定位螺栓33环形侧面左侧啮合有固定螺母331,该设计方便对铝制升降杆31进行升降调节并定位,铝制支撑套34环形侧面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提拉把手341,铝制支撑套34内部开设有限位行腔,且限位行腔与铝制升降杆31相匹配,提拉把手341方便使用人员对铝制支撑套34进行提拉携带,而限位行腔方便铝制升降杆31在铝制支撑套34内部做升降动作。

铝制夹持座5和铝制尖头37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紧固螺杆39、铝制支撑杆36和蝶形紧固螺母311均等规格安装有四组,防滑胶皮38等规格粘接有多组,该设计方便对铝制稳定板4进行稳定支撑和定位,铝制承载板2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蝶形固定螺丝32相啮合,蝶形固定螺丝32等规格啮合有四组,铝制承载板2内部中间位置啮合有高强度螺栓,内螺纹方便蝶形固定螺丝32把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安装固定在铝制承载板2上端面,高强度螺栓方便对铝制升降杆31进行安装固定,铝制稳定板4上端面等规格焊接有四组加固片,四组加固片使铝制支撑套34支撑稳定性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因焊接有提拉把手341,方便使用人员对铝制支撑套34进行提拉携带,进而对铝制承载板2、铝制稳定板4和铝制支撑杆36进行携带,携带至所需位置后,使用人员用手分别拧松四组蝶形紧固螺母311,而后对四组铝制支撑杆36向外侧摆动至适当位置,并把四组铝制尖头37插入外界泥土中,此时再用手分别对四组蝶形紧固螺母311拧紧,使铝制夹持座5向内侧夹持,进而使防滑胶皮38与铝制支撑杆36紧密贴合,以此对铝制支撑杆36进行定位,此时四组铝制支撑杆36会对铝制稳定板4进行稳定支撑;此时便可以通过蝶形固定螺丝32将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安装固定在铝制承载板2上端面,当需要对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使用高度进行调节时,使用人员只需用手松开固定螺母331并把定位螺栓33拔出,而后便可以对铝制升降杆31进行升降调整,以此对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使用高度进行调整,调整至所需位置后再把定位螺栓33插入相对应贯穿孔中并拧紧固定螺母331,避免铝制升降杆3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回落情况,使超声波风速风向仪本体1适应不同使用习惯使用人员进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