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2.测试是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即测量和试验的综合。而测试手段就是仪器仪表。由于测试和测量密切相关,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并不严格区分测试与测量。测试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以及进行必要的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从而获得与被测对象有关的信息。
3.但是现有的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使用时不能有效的调整夹持形态,使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外形不一的物体时将会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人员不能有效的测量出物体的精准数据,且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时不能有效的储存测量数据,在进行测量后不能有效观看其上次测量数据,使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将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重新测试,其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使用时不能有效的调整夹持形态,使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外形不一的物体时将会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人员不能有效的测量出物体的精准数据,且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时不能有效的储存测量数据,在进行测量后不能有效观看其上次测量数据,使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将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重新测试,其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包括主体、注油孔和数据显示器,主体一侧镶嵌连接有注油孔,主体外侧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器;
7.数据显示器表面均设有控制按钮,数据显示器上端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数据显示器表面镶嵌连接有显示屏,主体内侧活动连接有滑尺,滑尺一侧均焊接设置有凸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体与滑尺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外径测试板,主体与滑尺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夹板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夹板内侧镶嵌连接有内槽,内槽与内径测试板为相互契合设置,内径测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内径测试板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注油孔内侧为螺纹状,且注油孔外侧设有相互契合设置的封盖,并且注油孔为平行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内径测试板设有2个,且内径测试板内侧为半圆形,并且滑动板前端与内径测试板内侧为一水平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数据显示器由上下两端的固定销钉贯穿固
定,且数据显示器内部设有数据储存模块。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种现有的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使用时能有效的调整夹持形态,使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外形不一的物体时不会存在一定偏差,防止人员不能有效的测量出物体的精准数据,且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在进行测量时能有效的储存测量数据,在进行测量后能有效观看其上次测量数据,使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将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重新测试,其实用性强。
14.1、通过设置夹板、内槽、外径测试板、连接滑块、滑动板与调节栓,使人员在使用时通过前后拉扯滑尺使夹板进行活动,当夹板活动至一定开口角度时将夹板对准物体,对准后推动夹板随后进行回缩夹紧物体,而在对圆形物体进行夹持时通过转动调节栓将内侧的滑动板进行回收,当滑动板回收时两块外径测试板内侧将会呈半圆形,之后将外径测试板内侧半圆状对准圆形物体进行卡制,使得装置能有效的针对圆形物体进行测量与卡制,其他形状物体测量时通过将内侧滑动板放出与外径测试板相互平行即可测量其他形状物体尺寸数据,且本装置在未使用时通过内槽能有效的将外径测试板进行回收防止外径测试板受到伤害。
15.2、通过设置数据显示器、控制按钮与数据储存模块,使装置在测量时通过上述测量方式能有效的得出测量数据,随后通过数据显示器内部设有的数据储存模块进行数据保存,保存后人员通过控制按钮能有效的进行翻看装置之前测量数据,当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将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重新测试,通过数据储存模块的保存效果能有效避免数据丢失情况。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板与外径测试板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2、注油孔;3、数据显示器;4、控制按钮; 5、紧固螺栓;6、显示屏;7、滑尺;8、凸槽;9、刻度值;10、外径测试板;11、夹板;1101、内槽;1102、外径测试板;1103、连接滑块;1104、滑动板;12、调节栓;13、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如图1
‑
3所示,盒中袋管口尺寸测试夹具,包括主体1、注油孔2和数据显示器3,主体1一侧镶嵌连接有注油孔2,主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数据显示器3;
23.数据显示器3表面均设有控制按钮4,数据显示器3上端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5,数据显示器3表面镶嵌连接有显示屏6,主体1 内侧活动连接有滑尺7,滑尺7一侧均焊接设置有凸槽8。
24.其中,主体1与滑尺7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外径测试板10,主体 1与滑尺7下端均固定
连接有夹板11,夹板11一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栓12,主体1内侧设有滑道13;
25.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外径测试板 10能有效的测试装置外径尺寸大小,而主体1下端的夹板11起到加紧作用,当夹板11加紧物体后方能有效的进行测量,滑道13则使滑尺7能有效的在主体1内侧滑动。
26.其中,夹板11内侧镶嵌连接有内槽1101,内槽1101与内径测试板1102为相互契合设置,内径测试板110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滑块1103,内径测试板1102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动板1104;
27.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夹板11在加紧物体时通过内径测试板1102顶住物体,随后方能有效的进行测量,而内径测试板 1102的滑动板1104起到收缩作用,能使内径测试板1102进行加紧圆形物体。
28.其中,注油孔2内侧为螺纹状,且注油孔2外侧设有相互契合设置的封盖,并且注油孔2为平行设置;
29.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滑尺7在长久时用出现卡滞现行出现时,通过注油孔2注入润滑液进入主体1内,注入完毕后通过滑动滑尺7来使润滑液滑尺7滑动时更加灵活,防止滑尺7出现卡滞情况。
30.其中,内径测试板1102设有2个,且内径测试板1102内侧为半圆形,并且滑动板1104前端与内径测试板1102内侧为一水平面;
31.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人员在对圆形物体进行夹持时通过转动调节栓12将内侧的滑动板1104进行回收,当滑动板1104 回收时两块内径测试板1102内侧将会呈半圆形,之后将内径测试板 1102内侧半圆状对准圆形物体进行卡制。
32.其中,数据显示器3由上下两端的固定销钉贯穿固定,且数据显示器3内部设有数据储存模块;
33.本实施例中,通过此种设计,使数据显示器3通过固定销定的贯穿能有效的进行固定,在固定完毕后数据显示器3能更加稳定,而数据储存模块能有效的保存测量数据,使得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也能有效的保存。
34.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前先检查本装置各部件连接性是否良好,随后方能使用,本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夹板11、内槽1101、内径测试板1102、连接滑块1103、滑动板1104与调节栓12,使人员在使用时通过前后拉扯滑尺7使夹板11进行活动,当夹板11活动至一定开口角度时将夹板11对准物体,对准后推动夹板11随后进行回缩夹紧物体,而在对圆形物体进行夹持时通过转动调节栓12将内侧的滑动板1104进行回收,当滑动板1104回收时两块内径测试板1102内侧将会呈半圆形,之后将内径测试板1102内侧半圆状对准圆形物体进行卡制,使得装置能有效的针对圆形物体进行测量与卡制,其他形状物体测量时通过将内侧滑动板1104放出与内径测试板1102相互平行即可测量其他形状物体尺寸数据,且本装置在未使用时通过内槽1101能有效的将内径测试板1102进行回收防止内径测试板1102受到伤害,其次通过设置数据显示器3、控制按钮4与数据储存模块,使装置在测量时通过上述测量方式能有效的得出测量数据,随后通过数据显示器3内部设有的数据储存模块进行数据保存,保存后人员通过控制按钮4能有效的进行翻看装置之前测量数据,当人员在遗漏记录数据时将不会导致数据丢失或重新测试,通过数据储存模块的保存效果能有效避免数据丢失情况。
35.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