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1632发布日期:2021-10-24 05:5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2.为了响应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受限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和续航里程的短板,节能高效成为新能源汽车空调首要的考虑因素,热泵空调技术应运而生。热泵空调以电机为动力驱动压缩机的运转,利用制冷循环可逆转的特点,集制冷与制热为一体,具有紧凑、高效、环保等优点。为了提高电池使用效率、提升热使用效率,热泵空调的热循环系统管路需要监测管内液体的实时温度。
3.由于热泵空调工作温度较高,传统的包含注塑材料外壳的温度传感器无法满足热泵空调的工作环境,同时,由于管路的外侧壁为曲面,传统的温度传感器不易安装在管路上,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用以解决传统的温度传感器耐热性较低而不能适应热泵空调的工作环境以及安装过程复杂的技术问题。
5.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及管夹,所述管夹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本体固定于管路的外侧壁上,其中:
6.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金属壳体、热敏电阻及导线,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热敏电阻封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线的一端封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
7.所述管夹包括左弹片及右弹片,所述左弹片包括固定相连的左固定部及左活动部,所述右弹片包括固定相连的右固定部及右活动部,所述左固定部与所述右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固定部与所述右固定部之间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一夹持腔,所述左活动部与所述右活动部之间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二夹持腔,当所述金属壳体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腔内且所述管路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腔内时,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管路的外侧壁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封装有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用于将所述热敏电阻及所述导线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9.进一步地,所述左弹片及右弹片一体成型。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内径。
11.进一步地,所述左弹片的左活动部设置有左翻边。
12.进一步地,所述右弹片的右活动部设置有右翻边。
13.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部与所述右固定部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夹持腔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2。
14.进一步地,所述左活动部与所述右活动部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3。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壳体封装热敏电阻,一方面可提高温度传导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传感器的温度耐受性,以适应热泵空调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管夹将传感器本体与管路紧密夹持,安装过程简便,大大降低了安装工序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温度传感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主视图;
18.图3是图2中剖面a

a的剖视图;
19.图4是图1的左视图;
20.图5是图4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

传感器本体、2

管夹、3

管路、11

金属壳体、12

热敏电阻、13

导线、21

左弹片、211

左固定部、212

左活动部、2121

左翻边、22

右弹片、221

右固定部、222

右活动部、2221

右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请参照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及管夹2,所述管夹2用于将所述传感器本体1固定于管路3的外侧壁上,其中:
24.请参照图1

图3,所述传感器本体1包括金属壳体11、热敏电阻12及导线13,所述金属壳体11由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硬度较好且不易变形,所述金属壳体11具有一密闭的容纳腔,所述热敏电阻12封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线13的一端封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热敏电阻12电连接;
25.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管夹2为“八”字形,由弹性好、耐腐蚀、硬度高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管夹2包括左弹片21及右弹片22,所述左弹片21包括固定相连的左固定部211及左活动部212,所述右弹片22包括固定相连的右固定部221及右活动部222,所述左固定部211与所述右固定部221固定连接,所述左固定部211与所述右固定部221之间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一夹持腔,所述左活动部212与所述右活动部222之间形成一呈圆形的第二夹持腔,当所述金属壳体11夹持于所述第一夹持腔内且所述管路3夹持于所述第二夹持腔内时,所述金属壳体11与所述管路3的外侧壁抵接。
26.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所述容纳腔内封装有环氧树脂,所述环氧树脂用于将所述热敏电阻12及所述导线13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27.优选地,请参照图3,所述左弹片21及右弹片22一体成型。
28.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所述第一夹持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内径。
2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左弹片21的左活动部212设置有左翻边2121。所述右弹片22的右活动部222设置有右翻边2221。
30.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左固定部211与所述右固定部221的长度之和大
于所述第一夹持腔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2。
3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左活动部212与所述右活动部222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二夹持腔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3。
3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

图5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路温度传感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管夹2套设在传感器本体1上,使传感器本体1夹持于第一夹持腔内,接着再将管夹2套设在管路3上,使管路3夹持于第二夹持腔内,此时,金属壳体11与所述管路3的外侧壁抵接,管路3内的介质的热量依次通过管路3的管壁、金属壳体11及环氧树脂传导至热敏电阻12上,热敏电阻12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导线13将所述电信号输出到处理器,从而可测定管路3内的介质的温度。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壳体11封装热敏电阻12,一方面可提高温度传导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传感器的温度耐受性,以适应热泵空调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管夹2将传感器本体1与管路3紧密夹持,安装过程简便,大大降低了安装工序的人工成本。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