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汽车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2.减振器作为汽车悬架的重要组成部件,可以加速车架与车身之间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在不平坦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冲击力,保证了汽车行驶时的平顺性。减振器的工作原理为当车架与车桥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将上下移动,使得减振器腔内的油液反复地从一个腔体经过不同的空隙进入另一个腔体内,此时,孔壁与油液之间的摩擦以及油液分子之间的摩擦形成阻尼力,使汽车的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通过减振器散发到外界环境中。然而,减振器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其内部的油液会发生泄露的现象,使得减振器的减振能力衰减,从而影响汽车的驾驶体验感;因此,在出厂前均减振器需要通过试验来检测其耐久性,以保证减振器的质量。现有技术中,对减振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通常只能对减振器加载垂向力,而减振器在汽车上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因此,仅加载垂向力会而导致减振器的试验检测精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对减振器进行耐久性试验时的检测精度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
4.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包括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支架、加载板、垂向力加载件和侧向力加载件;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所述加载板上方的上安装板,所述待测减振器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加载板之间;
5.所述侧向力加载件连接待测减振器并用于对所述待测减振器施加侧向力;
6.所述垂向力加载件连接所述加载板,并用于带动所述加载板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板自下向上移动,进而自下向上对所述待测减振器施加垂向力。
7.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内循环组件和外循环组件;所述内循环组件和所述外循环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冷却箱上;所述冷却箱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加载装置的容纳空间;
8.所述内循环组件用于吸取所述容纳空间的冷却液,并将吸取的冷却液喷向安装在所述加载装置上的待测减振器;
9.所述外循环组件用于抽取所述内循环组件喷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冷却液,并在对抽取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之后将其重新输送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0.可选地,所述内循环组件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内循环驱动件以及与所述待测减振器相对设置的喷嘴;所述内循环驱动件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内循环驱动件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所述喷嘴;
11.所述内循环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吸取所述容纳空间的冷却液,并将吸取的冷却液顺次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和所述喷嘴喷向安装在所述加载装置上的待测减振器。
12.可选地,所述外循环组件包括第三冷却管、第四冷却管、外循环驱动件以及散热器;所述外循环驱动件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三冷却管连通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外循环驱动件的出口通过所述第四冷却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进口,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容纳空间;
13.所述外循环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三冷却管抽取所述内循环组件喷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冷却液,并将抽取的冷却液输入所述散热器中进行冷却之后,将已冷却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四冷却管重新输送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14.可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板和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风扇和冷却管路;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冷却箱的外壁上,所述风扇与所述冷却管路相对设置,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冷却管以及所述容纳空间连通。
15.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在所述待测减振器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待测减振器的温度的热传感器;
16.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热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待测减振器的实时温度,在检测到所述实时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内循环组件和所述外循环组件启动,以将所述待测减振器的所述实时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17.可选地,所述加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待测减振器平行设置的直线导轨;所述垂向力加载件通过所述直线导轨连接所述加载板。
18.可选地,所述侧向力加载件包括侧向力作用缸和第一万向节所述侧向力作用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连接所述待测减振器。
19.可选地,所述侧向力加载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待测减振器上的侧向力感应器;
20.在通过所述侧向力作用缸向所述待测减振器施加预设测试侧向力之后,获取所述侧向力感应器测得的实时侧向力;
21.根据所述实时侧向力和所述预设测试侧向力确定侧向补偿力,并通过所述侧向力作用缸向所述待测减振器施加侧向补偿力。
22.可选地,所述垂向力加载件包括垂向力作用缸和第二万向节;所述垂向力作用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万向节连接所述加载板。
23.本发明中,所述待测减振器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加载板之间,所述垂向力加载件连接所述加载板,并通过所述加载板带动所述待测减振器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板自下向上振动。本发明中,所述垂向力加载件通过所述加载板向所述待测减振器加载自下向上的垂向力,该垂向力使得待测减振器可以直接模拟待测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自下向上的振动(比如道路随机载荷等中高频载荷),从而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另外,所述侧向力加载件可以直接向所述待测减振器加载侧向力,再结合所述垂向力加载件向所述加载件加载的垂向力,从而可以覆盖所述待测减振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全频率覆盖其所有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另外,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9.1、加载装置;11、垂向力加载件;111、垂向力作用缸;112、第二万向节;12、侧向力加载件;121、侧向力作用缸;122、第一万向节;13、支架;131、上安装板;14、加载板;15、直线导轨;16、固定座;2、冷却装置;21、冷却箱;211、容纳空间;22、内循环组件;221、第一冷却管;222、第二冷却管;223、内循环驱动件;224、喷嘴;23、外循环组件;231、第三冷却管;232、第四冷却管;233、外循环驱动件;234、散热器;2341、安装板;2342、风扇;100、待测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32.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地展示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本发明中所指的“上”即为空间位置中的上方(也即图1中所示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上方);本发明所指的“下”即空间位置中的下方(也即图1中所示的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上方);本发明中所指的“垂向”为空间位置中的上下方向;本发明所指的“侧向”为空间位置中的水平方向。
33.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包括加载装置1;所述加载装置1包括支架13、加载板14、垂向力加载件11和侧向力加载件12;所述支架13包括位于所述加载板14上方的上安装板131,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131和所述加载板14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支架13固定在测试环境中且用于支撑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其他构件(所述上安装板131作为支架13的一部分,也同样被固定在测试环境中);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131上,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加载板14上。
34.所述侧向力加载件12连接待测减振器100并用于对所述待测减振器施加侧向力;可以理解地,所述侧向力加载件12直接连接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可以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外壁上施加水平方向的力。
35.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连接所述加载板14,并用于带动所述加载板14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板131自下向上移动,进而自下向上对所述待测减振器100施加垂向力。可以理解地,由于所述上安装板131作为支架13的一部分被固定在测试环境中;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131上,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加载板14上,因此,所述垂向加载件带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至下向上移动时,待测减振器100可以随着所述加载板14的自下向上移动而产生自下向上的振动,进而准确模拟待测减振器100在汽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工作的情况。
36.本发明中,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131和所述加载板14之间,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连接所述加载板14,并通过所述加载板14带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相对于所述上安装板131自下向上振动。本发明中,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通过所述加载板14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加载自下向上的垂向力,垂向力使得待测减振器100可以直接模拟待测减振器100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自下向上的振动(比如正弦波载荷等高频载荷),从而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另外,所述侧向力加载件12可以直接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加载侧向力,再结合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向所述加载件加载的垂向力,从而可以覆盖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全频覆盖其所有的受力和全频率覆盖情况,进一步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另外,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冷却装置2,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21、内循环组件22和外循环组件23;所述内循环组件22和所述外循环23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冷却箱21上;所述冷却箱21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加载装置1的容纳空间211;可以理解地,所述加载装置1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211中,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冷却液可以启动冷却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效果。
38.所述内循环组件22用于吸取所述容纳空间211的冷却液,并将吸取的冷却液喷向安装在所述加载装置1上的待测减振器100;可以理解地,当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带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自下向上不停振动时,所述外循环组件23可以吸取所述冷却箱21体内的冷却液并喷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从而起到给所述待测减振器100降温的效果.
39.所述外循环组件23用于抽取所述内循环组件22喷入所述容纳空间211内的冷却液,并在对抽取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之后将其重新输送至所述容纳空间211内。可以理解地,当所述冷却箱21体内的冷却液由于吸收所述待测减振器100释放的热量而升温后,所述外循环组件23可对所述冷却箱21体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内循环组件22和所述外循环组件23的设计,可以控制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工作温度,从而使得待测减振器100在不同温度、不同频率下的疲劳耐久性试验,实现了待测减振器100在道路上的模拟试验,从而达到待测减振器1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复杂受力及全频率范围的覆盖情况,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
4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内循环组件22包括第一冷却管221、第二冷却管222、内循环驱动件223以及与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相对设置的喷嘴224;所述内循环驱动件223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221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11,所述内循环驱动件223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222连通所述喷嘴224。可以理解地,所述内循环驱动件223包括但不限于隔膜泵等驱动件;且所述内循环组件2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多个等(例如2个、4个等)。
41.所述内循环驱动件223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221吸取所述容纳空间211的冷却液,并将吸取的冷却液顺次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222和所述喷嘴224喷向安装在所述加载装置1上的待测减振器100。作为优选,所述内循环驱动件223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221从所述容纳空间211的底部吸取冷却液,并通过所述喷嘴224喷向发热的待测减振器100。本发明中,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4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外循环组件23包括第三冷却管231、第四冷
却管232、外循环驱动件233以及散热器234;所述外循环驱动件233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三冷却管231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11,所述外循环驱动件233的出口通过所述第四冷却管232连通所述散热器234的进口,所述散热器234的出口连通所述容纳空间211。可以理解地,所述外循环驱动件233包括但不限于隔膜泵等。
43.所述外循环驱动件233通过所述第三冷却管231抽取所述内循环组件22喷入所述容纳空间211内的冷却液,并将抽取的冷却液输入所述散热器234中进行冷却之后,将已冷却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四冷却管232重新输送至所述容纳空间211内。作为优选,所述外循环驱动件233通过所述第三冷却管231从所述容纳空间211的底部吸取冷却液,并通过第四冷却管232输送至所述散热器234,并由所述散热器234降温后,再流向所述容纳空间211的上方;从而所述内循环组件22先从所述容纳空间211的下方抽取冷却液,所述外循环组件23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容纳空间211的上方,加速了所述容纳空间211中冷却液的循环和热对流,进一步提升了所述容纳空间211中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44.综上,所述外循环组件23将所述容纳空间211内的冷却液喷向发热的待测减振器100,冷却液吸收待测减振器100散发的热量后落入所述容纳空间211中,所述外循环组件23从所述容纳空间211被被吸取升温后的冷却液并冷却后,再次流入所述容纳空间211中。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器234包括安装板2341和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341上的风扇2342和冷却管路(图未示);所述安装板2341安装在所述冷却箱21的外壁上,所述风扇2342与所述冷却管路相对设置,所述冷却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冷却管232以及所述容纳空间211连通。可以理解地,所述冷却管路可以围绕所述风扇2342设计或者与风扇2342相对设置,所述风扇2342的转动可以提高所述冷却管路中冷却液与外界空切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所述外循环组件23对所述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4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上并用于检测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温度的热传感器(图未示);可以理解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plc控制器等;所述热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热电偶传感器等。
47.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热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待测减振器的实时温度,在检测到所述实时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所述内循环组件22和所述外循环组件23启动,以将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所述实时温度调节至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具体地,当所述热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内循环组件22将所述容纳空间211内的冷却液喷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起到给所述待测减振器100降温的效果;同时控制所述外循环组件23给升温后的冷却液降温。本发明中,通过所述热传感器和所述冷却装置2的设计,可以控制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提高了待测减振器100的检测精度,
4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加载装置1还包括与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平行设置的直线导轨15;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通过所述直线导轨15连接所述加载板14。可以理解地,所述直线导轨15沿上下的方向设置再所述加载装置1中;具体地,所述直线导轨1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柱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柱上端的连接板;所述垂向加载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所述加载板14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柱的下端。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可通过所述加载板14带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自下向上振动,增加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试验精度。
4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加载装置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加载板14上的固定座16;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下端通过所述固定座16安装在所述加载板14上。可以理解地,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131上,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6上;本发明中,通过所述固定座16的设计,方便了待测减振器100的安装。
5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侧向力加载件12包括侧向力作用缸121和第一万向节122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122连接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可以理解地,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节122的设计,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可以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加载不同的侧向力,而至于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与所述待测减振器100之间出现卡死的现象。
51.在一实施例中,侧向力加载件1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上的侧向力感应器(图未示)。可以理解地,所述侧向力感应器可以安装在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外壁上,亦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二万向节112和所述待测减振器100之间。
52.在通过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施加预设测试侧向力之后,获取所述侧向力感应器测得的实时侧向力;可以理解地,所述侧向力感应器可以实时地检测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侧向力。
53.根据所述实时侧向力和所述预设测试侧向力确定侧向补偿力,并通过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施加侧向补偿力。可以理解地,通过所述侧向力作用缸121实时的向所述待测减振器100施加的补偿力,从而将所述待测减振器100的侧向力维持在所述预设测试侧向力;从而使得所述侧向力加载件适时调整并产生稳定的侧向力,从而提高了该减振器耐久性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
5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垂向力加载件11包括垂向力作用缸111和第二万向节112;所述垂向力作用缸11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万向节112连接所述加载板14。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万向节112的设计,可以保证所述垂向力加载装置1向所述加载板14加载不同频率和不同方向的垂向力,且可以保证所述加载板14运动过程中,所述垂向力作用缸111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55.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