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9571发布日期:2021-05-04 11: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装配完成之后需要通过检验,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对锂电池进行续航能力的检测,一般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数据,大多需要依靠实物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不便于进行,且在将电池连接进设备时,大多依靠人工接线,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检测机构、按压机构以及检测台,所述检测机构、所述锂电池本体、所述按压机构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承载架、电池放置槽、电池导电机构以及控制器,所述承载架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所述电池放置槽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所述锂电池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所述电池导电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一端,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导电机构,使得电池导电机构导通所述锂电池本体、所述检测机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电池导电机构包括机械臂和导线压头,所述机械臂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一端,所述导线压头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自由端上,所述导线压头包括第一压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下表面的可动导柱机构,所述可动导柱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可动导柱机构用于导通所述锂电池本体、所述检测机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可动导柱机构包括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测距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所述第一导柱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以及第一导柱本体,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上,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导柱本体螺接在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二导柱部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以及第二导柱本体,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上,所述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导柱本体螺接在所述第二螺杆上,所述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别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的底部,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垫板上,并且所述散热板、第一垫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垫板,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通槽,并且所述散热通槽内设置有散热套,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槽对应的侧孔,所述散热套延伸至所述侧孔内,所述第一垫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套对应的卡槽,并且所述散热座的下端面积大于其上端面积,所述散热座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侧条,所述散热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侧条对应的限位槽,两个所述散热座之间设置有第三垫板,所述第三垫板抵顶在所述散热板、所述第一垫板之间,所述散热板设置有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储液袋,并且所述散热板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对应的第一竖直排液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垫板的两端设置有分别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垫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平置排液孔和第二竖直排液孔,所述第二竖直排液孔的上端通过第一排液管与所述第一竖直排液孔连通,所述限位块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进液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平置排液孔内,所述限位杆内设置有第二平置排液孔,所述限位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平置排液孔对应的弯曲排液孔,所述第二平置排液孔内设置有导液纤维材料,并且所述第一平置排液孔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抵顶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块内设置有挡槽,所述挡槽内设置有挡板,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挡板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承载架的下方设置有盛液箱,所述电池放置槽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弯曲排液孔对应的侧导孔,并且所述盛液箱通过第二排液管与所述侧导孔连通。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排液孔内设置有凝水层、导液槽,所述凝水层设置在所述导液槽的上方,所述导液槽内设置有导液套,所述导液套设置有第二弹簧和阻隔球,所述第二弹簧抵顶所述阻隔球。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电池放置槽的槽口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弹簧,并且多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锂电池本体上,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多个制冷孔,所述制冷孔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块,并且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块对应的排出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报警槽框,所述报警槽框由四个第一槽板组成,并且所述第一槽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与相邻的报警机构滑动连接,并且所述锂电池本体设置在四个所述报警机构内,所述电池放置槽由四个第二槽板组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槽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报警器,并且该第二槽板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报警器内对应的内板,该第二槽板对应的第一槽板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槽板并延伸至抵顶所述报警机构,所述顶杆的外端穿过所述内板并抵顶所述报警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报警机构包括两个斜向杆、凸型板、第四弹簧以及两个第五弹簧,所述斜向杆的外端与所述第一槽板的内表面铰接,所述凸型板的内表面设置有燕尾槽,所述斜向杆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设置在所述燕尾槽内,所述第四弹簧设置在两个所述斜向杆内,两个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五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槽板与所述凸型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四弹簧的上下两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该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检测机构、按压机构以及检测台,以方便在实验室内对锂电池本体进行续航能力检测;同时该按压机构包括承载架、电池放置槽、电池导电机构以及控制器,操作人员只需将锂电池本体安装在电池放置槽,然后使用控制器启动电池导电机构可以将锂电池本体和检测机构连通起来,代替了人工接线,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2、本发明中提供了电池导电机构的结构,该结构的电池导电机构包括机械臂和导线压头,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机械臂、导线压头对锂电池本体进行导通,其中,导线压头内的可动导柱机构可以调节距离,以适应不同型号的锂电池,增加了该电池导电机构的使用范围。

3、本发明中提供了散热机构的结构,该结构的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其中,散热板内设计了散热套、散热座、吸热腔、储液袋等结构,这样可以将锂电池本体在续航能力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使得锂电池本体的续航能力检测可以在适合的温度下进行,降低温度对锂电池本体的续航能力检测的影响,提供了续航能力检测的准确性。

4、本发明中提供了报警槽框、第一槽板、报警机构等结构,以方便对锂电池本体发生鼓包现象进行监测,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及时知晓锂电池本体出现鼓包现象,进而停止该续航能力检测实验,提高该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的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池导电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上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图4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图4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图4的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报警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101、检测机构102、按压机构2以及检测台1,所述检测机构102、所述锂电池本体101、所述按压机构2设置在所述检测台1上,所述按压机构2包括承载架3、电池放置槽4、电池导电机构5以及控制器6,所述承载架3设置在所述检测台1上,所述电池放置槽4设置在所述承载架3上,所述锂电池本体101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4内,所述电池导电机构5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一端,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导电机构5,使得电池导电机构5导通所述锂电池本体101、所述检测机构10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该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101、检测机构102、按压机构2以及检测台1,具体而言,操作人员将锂电池本体101放置在按压机构2内,具体地,该按压机构2包括承载架3、电池放置槽4、电池导电机构5以及控制器6,电池放置槽4安装在承载架3上,操作人员将锂电池本体101安装在电池放置槽4内,使用控制器6启动电池导电机构5,电池导电机构5则将锂电池本体101导通,进而将锂电池本体101和检测机构102导通起来,使得锂电池本体101驱动检测机构102,检测机构102则记录锂电池本体101的续航时间、续航里程等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该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包括锂电池本体101、检测机构102、按压机构2以及检测台1,以方便在实验室内对锂电池本体101进行续航能力检测;同时该按压机构2包括承载架3、电池放置槽4、电池导电机构5以及控制器6,操作人员只需将锂电池本体101安装在电池放置槽4,然后使用控制器6启动电池导电机构5可以将锂电池本体101和检测机构102连通起来,代替了人工接线,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导电机构5包括机械臂51和导线压头52,所述机械臂51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一端,所述导线压头52设置在所述机械臂51的自由端上,所述导线压头52包括第一压板5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521下表面的可动导柱机构522,所述可动导柱机构522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可动导柱机构522用于导通所述锂电池本体101、所述检测机构10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电池导电机构5的结构,该结构的电池导电机构5包括机械臂51和导线压头52,具体而言,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机械臂51,机械臂51则带动导线压头52向电池放置槽4内锂电池本体101移动,进而使得导线压头52内的第一压板521带动可动导柱机构522向锂电池本体101的正负极移动,可以理解,锂电池本体101的正负极在锂电池本体101的一端,而可动导柱机构522则可以对接到锂电池本体101的正负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电池导电机构5的结构,该结构的电池导电机构5包括机械臂51和导线压头52,方便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机械臂51、导线压头52对锂电池本体101进行导通,其中,导线压头52内的可动导柱机构522可以调节距离,以适应不同型号的锂电池,增加了该电池导电机构5的使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导柱机构522包括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测距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所述第一导柱部包括第一电机523、第一螺杆524以及第一导柱本体525,所述第一电机523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521上,所述第一螺杆524与所述第一电机523连接,所述第一导柱本体525螺接在所述第一螺杆524上,所述第二导柱部包括第二电机526、第二螺杆527以及第二导柱本体528,所述第二电机526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521上,所述第二螺杆527与所述第二电机526连接,所述第二导柱本体528螺接在所述第二螺杆527上,所述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521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523、第二电机526、测距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分别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提供了可动导柱机构522的结构,该结构的可动导柱机构522包括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测距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具体而言,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第一导柱部中的第一电机523,进而第一电机523驱动第一螺杆524转动,进而第一螺杆524转动将第一导柱本体525移动到锂电池本体101的正极上方,同理,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第二导柱部中的第二电机526,进而第二电机526驱动第二螺杆527转动,进而第二螺杆527转动将第二导柱本体528移动到锂电池本体101的负极上方,其中,可以理解,控制器具有显示屏,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通过视觉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可以看到锂电池本体101正极、负极的具体情况,进而方便操作人员启动机械臂51,并且调节第一导柱本体525、第二导柱本体528的位置;

可以理解,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器可以设定路径,这样对同一型号的锂电池本体101,只需操作人员将其固定在电池放置槽4的同一位置后,机械臂51、可动导柱机构522可以智能地移动到锂电池本体101的正极、负极上方,以此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提供了可动导柱机构522的结构,该结构的可动导柱机构522包括第一导柱部、第二导柱部、测距传感器以及视觉传感器,可以进一步代替人工进行接线,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4内设置有散热机构41,所述散热机构41包括散热板411、第一垫板412、第二垫板413,所述第一垫板412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底部,所述散热板411设置在所述第一垫板412上,并且所述散热板411、第一垫板412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垫板413,所述散热板411的下表面设置有散热通槽414,并且所述散热通槽414内设置有散热套415,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散热通槽414对应的侧孔416,所述散热套415延伸至所述侧孔416内,所述第一垫板412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座417,所述散热座417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套415对应的卡槽418,并且所述散热座417的下端面积大于其上端面积,所述散热座417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侧条419,所述散热通槽41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侧条419对应的限位槽420,两个所述散热座417之间设置有第三垫板421,所述第三垫板421抵顶在所述散热板411、所述第一垫板412之间,所述散热板411设置有吸热腔,所述吸热腔内设置有储液袋422,并且所述散热板411内设置有与所述吸热腔对应的第一竖直排液孔42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锂电池本体101的续航能力检测需要在适合的温度下进行,也就是说,要将锂电池本体101在续航能力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所以本实施例中在电池放置槽4内设置有散热机构41,该散热机构41包括散热板411、第一垫板412、第二垫板413,具体而言,在散热板411的下表面开设了散热通槽414,同时在该散热通槽414内安装了散热套415,该散热套415可以采用铝合金、铜合金等材料制成,并散热套415的端部延伸到电池放置槽4的侧孔416中,散热板411吸收锂电池本体101的热量后,将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套415向外界排出,而散热板411下方则通过散热座417支撑着散热套415,具体地,该散热座417呈三角型,上端的面积小于下端面积,这样散热座417可以将热量从上向下进行散失,而两个散热座417之间设计了第三垫板421,可以防止两个散热座417相互靠近,也起到支撑散热板411的作用;而第二垫板413则在两侧支撑着散热板411;为了进一步增加该散热板411的散热能力,在散热板411内设计了吸热腔,具体地,吸热腔内设置有储液袋422,储液袋422内储存着冷却液,可以理解,为了方便获得冷却液,这里冷却液可以使用水代替,这样储液袋422在吸收热量后,储液袋422内的水会逐渐的透过储液袋422进入到吸热腔内,为了将吸热腔内的水排出,在散热板411内设置有与吸热腔对应的第一竖直排液孔423,这样水可以通过第一竖直排液孔423排出散热板411了,这样增加了散热板411的散热能力,可以理解,散热板411上设计了与吸热腔对应的注液孔,储液袋422的注液管或注液机构位于注液孔内,以方便向储液袋422内加入冷却液。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机构41的结构,该结构的散热机构41包括散热板411、第一垫板412、第二垫板413,其中,散热板411内设计了散热套415、散热座417、吸热腔、储液袋422等结构,这样可以将锂电池本体101在续航能力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排出,使得锂电池本体101的续航能力检测可以在适合的温度下进行,降低温度对锂电池本体101的续航能力检测的影响,提供了续航能力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板412的两端设置有分别有限位块424,所述第一垫板4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和第二竖直排液孔426,所述第二竖直排液孔426的上端通过第一排液管428与所述第一竖直排液孔423连通,所述限位块424内设置有限位杆427,所述限位杆427的进液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内,所述限位杆427内设置有第二平置排液孔,所述限位块424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平置排液孔对应的弯曲排液孔429,所述第二平置排液孔内设置有导液纤维材料430,并且所述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31,所述第一弹簧431抵顶所述限位杆427,所述限位块424内设置有挡槽,所述挡槽内设置有挡板432,所述限位杆427与所述挡板432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垫板412的端部安装了限位块424,以方便第一垫板412在电池放置槽4内发生移动;同时,为了将第一竖直排液孔423排出的水排出到电池放置槽4的外部,在第一垫板4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和第二竖直排液孔426,而第二竖直排液孔426通过第一排液管428连通着第一竖直排液孔423,水从第一排液孔423进入到第一排液管428内,进而进入到第二竖直排液孔426、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内,由于在限位块424内设置有限位杆427,而限位杆427的第二平置排液孔安装了导液纤维材料430可以将进入到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内的水及时排出到弯曲排液孔429内并至电池放置槽4的外部,其中,限位块424具有弹性,以此两个限位块424则可以将第一垫板412固定在电池放置槽4的底部,而限位块424通过限位杆427连接着第一垫板412,并且限位杆427内设计了第二平置排液孔,以此增加了该限位杆427的功能性,避免在限位块424上再单独设计其他的排液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限位块424、限位杆427、第一平置排液孔425和第二竖直排液孔426等结构,一方面限位块424、限位杆427将第一垫板412固定在电池放置槽4的底部,防止第一垫板412在电池放置槽4移动而影响散热板411的使用;另一方便,上述结构还可以方便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排出到电池放置槽4的外部,避免水在电池放置槽4内积聚对锂电池本体101续航能力检测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3的下方设置有盛液箱31,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弯曲排液孔429对应的侧导孔433,并且所述盛液箱31通过第二排液管与所述侧导孔433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方便收集从第一竖直排液孔423流出的水,本实施例中在承载架3的下方安装了盛液箱31,并且同时在电池放置槽4的侧壁开设了侧导孔433,通过使用第二排液管将侧导孔433和盛液箱31连接起来,这样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经过第一排液管进入到第二竖直排液孔426,而后被限位杆427内的导液纤维材料430吸引到弯曲排液孔429内,经过侧导孔433、第二排液管后进入到盛液箱31内被盛液箱31收集起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盛液箱31、侧导孔433、第二排液管的结构,可以将第一竖直排液孔423排水的水收集起来,以便于后续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设置有凝水层434、导液槽,所述凝水层434设置在所述导液槽的上方,所述导液槽内设置有导液套435,所述导液套435设置有第二弹簧436和阻隔球437,所述第二弹簧436抵顶所述阻隔球43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散热板411将锂电池本体101在续航能力检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下传递出去,而散热板411内设计的吸热腔、储液袋422的结构则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板411的散热能力,但是储液袋422内的水会逐渐的透过储液袋422向吸热腔内渗入,进而流入到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同时为了避免进入到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一滴一滴滴答到第一排液管428内,所以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设置有凝水层434、导液槽,凝水层434具有水汽的功能,水汽通过该凝水层434后凝聚成水滴,而导液槽内设计了导液套435,导液套435内安装了第二弹簧436和阻隔球437,只有当阻隔球437上方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聚集成到一定重量时,水液将阻隔球437向下压缩进而使得阻隔球437与导液套435的上部分离,此时水液则通过导液套435排出到第一排液管428内,同时,也使得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整体留在散热板411的时间增加,这样也增加了散热板411的散热能力。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凝水层434、导液槽、导液套435、第二弹簧436和阻隔球437等结构,一方面可以对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滴、水汽进行拦截,使得形成水液后再将阻隔球437压缩,进而通过导液套435排出到第一排液管428内,同时,也使得第一竖直排液孔423内的水整体留在散热板411的时间增加,这样也增加了散热板411的散热能力,这样的结构设计做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4的槽口设置有上挡板45,所述上挡板45的下表面设置有压槽451,所述压槽451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弹簧452,并且多个所述第三弹簧45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压板453,所述第二压板453位于所述锂电池本体101上,所述第二压板453上设置有多个制冷孔454,所述制冷孔454内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块456,并且所述上挡板45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导体制冷块456对应的排出孔4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了进一步将锂电池本体101固定好,本实施例在电池放置槽4的槽口设置有上挡板45,上挡板45可以将锂电池本体101较好地固定在电池放置槽4的槽口,同时为了增加该上挡板45的功能,在上挡板45的下表面设置有压槽451,具体而言,该压槽451内通过多个第三弹簧452连接着第二压板453,并且在第二压板453内设计了制冷孔454,在制冷块454内安装了半导体制冷块456,半导体制冷块456由控制器控制着,操作人员使用控制器启动半导体制冷块456,半导体制冷块456也可以将锂电池本体101在续航能力检测中产生的热量向上通过排出孔455排除到外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上挡板45、压槽451、第二压板453、半导体制冷块456的等结构,使得上挡板45将锂电池本体101固定在电池放置槽4内的同时,还可以对锂电池本体101进行散热处理,也进一步增加了该电池放置槽4功能,使得锂电池本体101可以在良好的温度环境中进行续航能力的检测。

如图8-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4内设置有报警槽框6,所述报警槽框6由四个第一槽板61组成,并且所述第一槽板61的内表面设置有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与相邻的报警机构滑动连接,并且所述锂电池本体101设置在四个所述报警机构内,所述电池放置槽4由四个第二槽板40组成,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槽板40上设置有安装槽401,所述安装槽401内设置有报警器402,并且该第二槽板4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报警器402内对应的内板404,该第二槽板40对应的第一槽板61上设置有顶杆403,所述顶杆403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槽板61并延伸至抵顶所述报警机构,所述顶杆403的外端穿过所述内板404并抵顶所述报警器40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电池放置槽4内设置有报警槽框6,具体而言,该报警槽框6由四个第一槽板61组成,每个第一槽板61的内表面安装了报警机构,可以理解,两个相对的报警机构位于另外两个相对应的报警机构之间,四个报警机构之间是联动的,所以当锂电池本体101在整个续航能力检测过程中在外围的侧壁上出现鼓包现象时,鼓包部位则压缩对应的报警机构,这样报警机构则对第一槽板61上的顶杆403进行压缩,顶杆403穿过内板404后对报警器402进行抵顶,进而启动该报警器402,可以理解,该报警器402为蜂鸣报警器、闪烁灯报警器,顶杆403被抵顶后可以启动报警器402的开关,进而报警器402启动后以方便操作人员及时知晓锂电池本体101出现鼓包现象,进而停止该续航能力检测实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报警槽框6、第一槽板61、报警机构等结构,以方便对锂电池本体101发生鼓包现象进行监测,这样操作人员可以及时知晓锂电池本体101出现鼓包现象,进而停止该续航能力检测实验,提高该锂电池续航能力检测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警机构包括两个斜向杆611、凸型板612、第四弹簧613以及两个第五弹簧614,所述斜向杆611的外端与所述第一槽板61的内表面铰接,所述凸型板612的内表面设置有燕尾槽615,所述斜向杆611的内端设置有燕尾块616,所述燕尾块616设置在所述燕尾槽615内,所述第四弹簧613设置在两个所述斜向杆611内,两个所述设置在所述第五弹簧614设置在所述第一槽板61与所述凸型板61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四弹簧613的上下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报警机构的结构,该结构的报警机构包括两个斜向杆611、凸型板612、第四弹簧613以及两个第五弹簧614,具体而言,凸型板612通过两个斜向杆611安装在第一槽板61的内表面上,由于凸型板612的内表面上开设了燕尾槽615,而斜向杆611通过燕尾块616连接着燕尾槽615,所以当锂电池本体101的侧壁出现鼓包时,则会对鼓包对的凸型板612进行挤压,使得凸型板612的凸出部向内变形,进而整个凸型板612的长度变成并且向第一槽板61靠近,也就是说,两个斜向杆611相互远离,使得第四弹簧613被拉长,两个第五弹簧614被挤压缩短,而对顶杆403对应的凸型板612也会变形进而向第一槽板61靠近,以此将顶杆403向报警器402推动,进而报警器402启动进行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报警机构的结构,该结构的报警机构包括两个斜向杆611、凸型板612、第四弹簧613以及两个第五弹簧614,可以较好地对锂电池本体101的鼓包现象进行动作报警,另外,该结构的报警机构也可以将锂电池本体101较好地固定在报警槽框6内,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