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20199发布日期:2022-08-05 20:0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试油作业中,试油入井液的性能对试油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试油作业的安全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3.在相关技术中,工程人员对试油入井液进行性能测试时,主要测试试油入井液的密度、沉降稳定性、高温高压滤失量、腐蚀速率等参数,以实现对试油入井液的质量进行控制。
4.然而,由于不同的油井的井下环境或条件通常相差较大,对于试油入井液的质量要求也不一致,目前对试油入井液的性能测试方案对试油入井液的质量控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提供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获取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是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液,在所述目标油井的井温下对所述混合液进行第一时长的老化处理,获得老化后混合液,并测量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获得的;所述初步评价信息包括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
8.获取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常温下将所述混合液静置第二时长后获得的;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所述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
9.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所述井温下将所述老化后混合液静置第三时长后获得的;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以及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增幅是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以及高温高压滤失量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合液是将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按照至少两种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的,至少两种比例的混合液;
12.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的最大值;
13.所述目标参数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
于所述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的最大值。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
15.当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小于第一增幅阈值,且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混合液无分层且无硬性沉淀时,执行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的步骤。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增幅阈值为15%。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包括:
18.当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无硬性沉淀,且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小于第二增幅阈值,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增幅阈值为15%。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包括:
21.当所述初步评价信息中的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大于第三增幅阈值时,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不满足合格条件。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增幅阈值为15%。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包括:
24.当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混合液分层,或者,指示所述混合液有硬性沉淀,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不满足合格条件。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长为16小时;所述第二时长为72小时;所述第三时长为10天。
2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27.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是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液,在所述目标油井的井温下对所述混合液进行第一时长的老化处理,获得老化后混合液,并测量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获得的;所述初步评价信息包括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
28.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常温下将所述混合液静置第二时长后获得的;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所述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
29.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所述井温下将所述老化后混合液静置第三时长后获得的;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以及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增幅是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以及高温高压滤失
量中的至少一种;
30.配伍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
31.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由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3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3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3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5.通过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进行混合后,分别在老化、常温静置以及老化后常温静置的情况下测试获得混合液的评价信息,并通过三种情况下测试得到的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的配伍性,从而提供了一种通过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来评价试油入井工作液在目标油井中使用的性能的方案,扩展了试油入井工作液的评价标准,能够针对不同的油井,分别给出试油入井工作液的准确的质量评价,从而提高对试油入井液的质量控制效果。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8.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39.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40.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41.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装置的框图;
42.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4.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5.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9.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中的附图用以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1.试油,是将钻井、综合录井、电测所认识和评价的含油气层,通过射孔、替喷、诱喷等多种方式,使地层中的流体(包括油、气和水)进入井筒,流出地面。从而取得地层流体的性质、各种流体的产量、地层压力以及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等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地层的各种物性参数,对地层进行评价。
52.不同的井别,试油的目的通常也不同。
53.例如,对于参数井(区域探井),试油的主要目的是探明新区是否存在油、气,是否具工业价值,尽快打开找油气的形势。
54.对于予探井,试油的主要目的是查明储层的工业价值,为计算控制储量提供依据。
55.对于详探井,试油的主要目的是探明油、气、水边界,落实产能变化规律、驱动类型、压力系统为计算探明储量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依据。
56.对于开发井,试油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油、气、水产能,了解油、气、水边界变化规律。
57.对于储气库井(已开发过的油气藏),试油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产能变化规律,了解油、气、水边界变化规律,为供气方案提供依据。
58.钻井液,是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总称。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又称钻孔冲洗液。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59.在油气开采中,某些地区的油气田具有高温、高压、含硫化氢的特点,深井钻探作业中试油周期长,试油工作液在长期高温静置后容易出现固化、降解的现象,引起测试管柱堵塞、井下安全阀失效、封隔器卡埋等井下复杂情况,既增加了非生产时效成本,又伤害储层,导致井下事故频发,影响试油效率。而试油作业作为油气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井下复杂事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60.在试油过程中,试油入井液不可避免的会与钻井液混合。相关技术人员发现,试油入井工作液在入井之后会与钻井液发生混合,其质量会受到钻井液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目前的在试油入井工作液质量控制方面,技术人员主要侧重于评价入井工作液自身的性能,如密度、沉降稳定性、高温高压滤失量、腐蚀速率等,尚没有关注过钻井液对试油工作液性能影响。
61.为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避免因试油工作液和钻井液的不配伍而导致的井下堵塞的情况,减少或消除因试油工作液与钻井液不配伍带来的井下安全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评价试油工作液与钻井液配伍性的方法,该评价方法提高配伍性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兼具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作为试油工作液质量控制体系的一部分,以指导筛选试油工作液,从而提高气井试油效率。
62.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系统的示意图。该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系统中包括油井110、油井采样设备120、实验测试设备130。
63.其中,油井采样设备120设置在油井110的井口处,用于对油井110进行各种数据和样本的采样,比如,采集油井110的井温,以及,采集油井110中的钻井液样本。
64.实验测试设备130用于在人工操作或者自动操作下,对试油入井工作液与钻井液之间的配伍性进行测试。
6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包括计算机设备140,该计算机设备140用于收集实验测试设备130的实验数据,并基于实验数据自动输出试油入井工作液与钻井液之间的配伍性的测试结果,和/或,对试油入井工作液与钻井液之间的配伍性的测试结果进行存储等管理。
66.其中,计算机设备140中可以安装有用于进行计算试油入井工作液与钻井液之间的配伍性的计算机程序/软件。
67.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8.步骤201,获取初步评价信息,该初步评价信息是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液,在该目标油井的井温下对该混合液进行第一时长的老化处理,获得老化后混合液,并测量该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获得的;该初步评价信息包括第一表观粘度增幅,该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该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该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
69.步骤202,获取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常温下将该混合液静置第二时长后获得的;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该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该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
70.步骤203,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该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该井温下将该老化后混合液静置第三时长后获得的;该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该目标参数增幅是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该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该目标参数包括表观粘度、终切力、以及高温高压滤失量中的至少一种。
71.步骤204,根据该初步评价信息、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该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
72.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通过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进行混合后,分别在老化、常温静置以及老化后常温静置的情况下测试获得混合液的评价信息,并通过三种情况下测试得到的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的配伍性,从而提供了一种通过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来评价试油入井工作液在目标油井中使用的性能的方案,扩展了试油入井工作液的评价标准,能够针对不同的油井,分别给出试油入井工作液的准确的质量评价,从而提高对试油入井液的质量控制效果。
7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4.步骤301,获取初步评价信息,该初步评价信息是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液,在该目标油井的井温下对该混合液进行第一时长的老化处理,获得老化后混合液,并测量该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获得的;该初步评价信息包括第一表观粘度增幅,该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该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该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
7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混合液是将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按照至少两种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的,至少两种比例的混合液。
7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该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该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的最大值。
7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时长为16小时。
7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人员可以取试油入井工作液和现场在用钻井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比如1:0、9:1、8:2和7:3等)高搅后倒入老化罐中,在井温下,在变频式滚子加热炉中老化16h后,利用电子六速粘度计检测样品表观粘度,并计算混合液相对试油工作液的
表观粘度增幅。
79.其中,技术人员可以将计算得到的表观粘度,并填入纸质或电子表格。
80.或者,技术人员也可以分别检测老化前后的混合液的表观粘度增幅,并填入纸质或电子表格。
81.步骤302,当该初步评价信息中的该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大于第三增幅阈值时,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不满足合格条件。
8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增幅阈值为15%。
8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上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大于15%时,即可以判断出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不配伍。
84.或者,上述第三增幅阈值也可以是其它数值,比如20%,10%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于上述第三增幅阈值不做限定。
85.步骤303,获取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常温下将该混合液静置第二时长后获得的;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该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该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
8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时长为72小时。
8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上述步骤301得到的混合液倒入量筒中,常温放置72h后观察是否有分层,是否有硬性沉淀。
88.其中,是否有分层和是否有硬性沉淀,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比如由技术人员目视观察)确定;或者,上述是否有分层,也可以通过测量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中的上下层密度差来确定。
89.步骤304,当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该混合液分层,或者,指示该混合液有硬性沉淀,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不满足合格条件。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果在常温下静置72小时之后,混合液出现分层或者硬性沉淀,则说明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不配伍。
91.步骤305,当该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小于第一增幅阈值,且该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该混合液无分层且无硬性沉淀时,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该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该井温下将该老化后混合液静置第三时长后获得的;该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以及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该目标参数增幅是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该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该目标参数包括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以及高温高压滤失量中的至少一种。
9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参数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该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的最大值。
9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时长为10天。
94.若试油工作液在经过步骤301老化之后,表观粘度增幅大于20%,且经过步骤303处理后不出现分层和硬性沉淀,便进行井温下长期静置稳定性评价:取某型号试油入井工作液(比如a井用改性聚磺试油工作液)和某油井的钻井液(b井用聚磺钻井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1:0、9:1、8:2和7:3等)高搅后倒入老化罐中,120℃(井温)下在变频式滚子加热炉中老化16h后在,120℃下静置10d,然后测定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及高温高压滤失量,计算混合液相对试油工作液这些性质的增幅。
95.其中,技术人员可以将观察到的有无硬性沉淀情况,以及计算得到的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及高温高压滤失量等目标参数的增幅填入纸质或电子表格。
96.或者,技术人员也可以分别检测老化及静置前后的混合液的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及高温高压滤失量等目标参数,并填入纸质或电子表格。
97.步骤306,当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无硬性沉淀,且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小于第二增幅阈值,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9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增幅阈值为15%。
9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无硬性沉淀,且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小于第二增幅阈值,且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处于指定范围时,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10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该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有硬性沉淀、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小于第二增幅阈值、以及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处于指定范围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时,可以确定该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10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上述试验获得的评价信息,可以得到对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的评价结论:当初步配伍性评价实验中表观粘度增幅《15%;常温稳定性评价实验中无分层、无硬性沉淀;并且井温下长期静置稳定性评价实验中无硬性沉淀,表观粘度《150mpa.s,终切力《30pa,高温高压滤失量《20ml,混合液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及高温高压滤失量相对试油工作液的增幅《15%,此时,可以确定试油入井工作液与该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10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评价数据及评价结论可以被填入纸质或电子报告书中。
103.本公开提供的试油工作液与钻井液配伍性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的评价步骤,可操作性强,给出了配伍性评价报告书,对配伍性的好坏评判一目了然,能够提高气井的试油效率和开采期。
10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105.一、a井用改性聚磺试油工作液与b井用聚磺钻井液配伍性评价步骤如下:
106.s1,初步配伍性评价。
107.取a井用改性聚磺试油工作液和b井用聚磺钻井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1:0、9:1、8:2和7:3)高搅后倒入老化罐中,120℃下在变频式滚子加热炉中老化16h后利用电子六速粘度计检测样品表观粘度,并计算混合体系相对试油工作液的表观粘度增幅。
108.s2,常温稳定性评价。
109.将步骤s1中的混合体系倒入量筒中,常温放置72h后观察是否有分层,是否有硬性沉淀。
110.s3,井温下长期静置稳定性评价。
111.若试油工作液在经过步骤s1的评价后表观粘度增幅大于20%,且经过步骤s2不出现分层和硬性沉淀,便进行井温下长期静置稳定性评价:取高石001-h39井用改性聚磺试油
工作液和双探18井用聚磺钻井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1:0、9:1、8:2和7:3)高搅后倒入老化罐中,120℃下在变频式滚子加热炉中老化16h后在120℃下静置10d,然后测定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及高温高压滤失量,计算混合体系相对试油工作液这些性质的增幅。
112.s4,填写试油工作液与钻井液配伍性评价报告书,通过报告书的数据对两者配伍性好坏做出评价。
113.a井用改性聚磺试油工作液与b井用聚磺钻井液配伍性评价报告书如下表1所示:
114.表1
115.[0116][0117]
二、c井试油工作液与d井用聚磺钻井液配伍性评价报告书如下表2所示:
[0118]
表2
[0119]
[0120][0121]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通过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进行混合后,分别在老化、常温静置以及老化后常温静置的情况下测试获得混合液的评价信息,并通过三种情况下测试得到的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的配伍性,从而提供了一种通过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来评价试油入井工作液在目标油井中使用的性能的方案,扩展了试油入井工作液的评价标准,能够针对不同的油井,分别给出试油入井工作液的准确的质量评价,从而提高对试油入井液的质量控制效果。
[0122]
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中,通过评价信息确定配伍性的过程可以由计算机设备执行。例如,技术人员通过测试得到上述各项评价信息后,将评价信息输入至计算机设备,由计算机设备根据这些评价信息自动计算得到配伍性的评价。
[0123]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装置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为计算机设备中的全部或者部分,以执行图2或图3对应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该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装置可以包括:
[0124]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是将试油入井工作液与目标油井中的钻井液按照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混合液,在所述目标油井的井温下对所述混合液进行第一时长的老化处理,获得老化后混合液,并测量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获得的;所述初步评价信息包括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
[0125]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常温下将所述混合液静置第二时长后获得的;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混合液是否分层,以及,所述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
[0126]
第三获取模块403,用于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是在所述井温下将所述老化后混合液静置第三时长后获得的;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包括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是否有硬性沉淀,以及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增幅是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所述目标参数包括上下层密度差、表观粘度、终切力、以及高温高压滤失量中的至少一种;
[0127]
配伍性确定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初步评价信息、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以及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
[012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混合液是将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按照至少两种指定比例进行混合获得的,至少两种比例的混合液;
[0129]
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所述老化后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表观粘度的增幅的最大值;
[0130]
所述目标参数增幅是至少两种比例的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相对于所述混合液的目标参数的增幅的最大值。
[013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获取模块403,用于当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小于第一增幅阈值,且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混合液无分层且无硬性沉淀时,执行获取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的步骤。
[013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增幅阈值为15%。
[013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伍性确定模块404,用于当所述井温静置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无硬性沉淀,且所述静置的老化后混合液的目标参数增幅小于第二增幅阈值,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满足合格条件。
[013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增幅阈值为15%。
[013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伍性确定模块404,用于当所述初步评价信息中的所述第一表观粘度增幅大于第三增幅阈值时,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所述钻井液的配伍性不满足合格条件。
[013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增幅阈值为15%。
[013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伍性确定模块404,用于当所述常温稳定性评价信息指示所述混合液分层,或者,指示所述混合液有硬性沉淀,确定所述试油入井工作液与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cd-rom、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5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507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0146]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述计算机设备5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设备运行。也即计算机设备5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5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511连接到网络512,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511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设备系统(未示出)。
[0147]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中央处理器501通过执行该一个或一个以上程序来实现图2或图3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
[0148]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设备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设备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设备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设备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设备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0149]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0150]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0151]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试油入井工作液的性能测试方法。
[0152]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153]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