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伤通报方法及检伤通报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75144发布日期:2022-09-28 01:5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检伤通报方法及检伤通报系统与流程
检伤通报方法及检伤通报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检伤通报方法,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一车辆内乘员的检伤通报方法以及检伤通报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现今社会中,汽车普及率非常之高,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具备一台甚至两三台的情况,且随着资通讯与感测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出在车上安装各式感测装置以感测车辆内部或周边环境使行车更安全的技术,例如记录行车状况的行车纪录器、感测车辆车祸时受撞击的力道及方向的重力传感器及用以获取当下地理位置坐标的gps系统等等都是经常与车辆搭配的感测装置。
3.然而,虽然目前已经有相当多帮助行车安全的感测装置,但通常在发生车祸时,这些感测装置往往仅能作为记录事故的工具,无法自主地通报救助单位寻求协助(如警察单位、消防单位、医疗单位或保险单位),虽若车内驾驶与乘客还有行为能力的话,尚可自行拨打紧急电话通报救助单位,但如车内驾驶与乘客皆已失去意识或丧失行为能力,该些感测装置无法达到自行通报救助单位的功效,导致错过抢救的黄金时刻,进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一车辆且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通报救助单位有关事故的相关数据及驾驶与乘客检伤分级状况的检伤通报方法。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检伤通报方法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借由一检伤通报系统实施,该检伤通报系统适于装设于一车辆上并包含一用于感测该车辆的动态以产生一动态感测数据的动态感测单元、一用于拍摄该车辆的驾驶及乘客以产生一车内影像数据的车内影像拍摄单元、一通讯单元,及一与该动态感测单元、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及该通讯单元电连接的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接收该动态感测数据及该车内影像数据。该方法包含:当该处理单元根据该动态感测数据判断该车辆发生碰撞,该处理单元根据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拍摄的该车内影像数据进行影像辨识以评估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伤势并以此产生一伤势评估数据。当该处理单元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呈现多个预定伤势其中一者或多者,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执行一紧急通报程序。
6.优选地,该检伤通报系统还包含一用于连续拍摄该车辆外的环境以产生一车外影像数据的车外影像拍摄单元,该处理单元与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电连接并接收该车外影像数据。在该处理单元根据该动态感测数据判断该车辆发生碰撞前,该处理单元先根据该车外影像数据判断该车辆是否将发生碰撞。当该处理单元根据该车外影像数据判断该车辆将发生碰撞,该处理单元控制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开始拍摄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
7.优选地,该紧急通报程序包含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拨打一求救电话。
8.优选地,该紧急通报程序包含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传送该车内影像数据给
一救护端装置。
9.优选地,该紧急通报程序包含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传送该车辆的相关车载信息给一救护端装置。
10.优选地,该处理单元还根据该伤势评估数据及一检伤分级对应表产生一检伤分级数据,该紧急通报程序包含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将该检伤分级数据传送给一救护端装置。
11.优选地,该检伤通报系统还包含电连接于该处理单元的一扬声单元及一收音单元,该收音单元用于接收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语音以产生一收音数据;当该处理单元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皆未呈现该些预定伤势其中一者,该处理单元经由该扬声单元播放一用于询问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是否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的语音询问讯息;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收音数据指示要求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该处理单元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
12.优选地,该检伤通报系统还包含一与该处理单元电连接并供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穿戴的生理状态感测单元,该生理状态感测单元用以感测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的生理状态并产生一基础生理数据。该处理单元除了根据该车内影像数据进行影像辨识外,还同时根据该基础生理数据产生该伤势评估数据。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伤通报系统。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当该处理单元判断该车辆发生碰撞后根据该车内影像数据及该些基础生理数据产生该伤势评估数据,且当该处理单元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呈现多个预定伤势其中一者或多者后,该处理单元经由该通讯单元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从而能及时自动求救,避免错过救援黄金时刻;此外,当该处理单元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皆未呈现多个预定伤势其中一者后,该处理单元经由该扬声单元播放该语音询问讯息并借由该收音单元接收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语音以产生该收音数据,且在该处理单元判断该收音数据指示要求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后,该处理单元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从而让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也能透过语音控制检伤通报系统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
【附图说明】
15.本发明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16.图1是一硬件连接关系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检伤通报方法的一实施例适用的一检伤通报系统,该检伤通报方法借由该检伤通报系统实施;及
17.图2是本发明检伤通报方法的该实施例的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参阅图1,本发明检伤通报方法的一实施例借由一检伤通报系统100实施,该检伤通报系统100适于装设于一车辆上并与一救护端装置800通讯,在发生事故时,本发明检伤通报系统100能及时通报救护端装置800有关事故的相关数据及乘员检伤分级状况。以下说明本发明检伤通报系统100的详细内容,该检伤通报系统100包含一动态感测单元1、一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一通讯单元3、一定位单元4、一扬声单元5、一收音单元6、处理单元7、一车
外影像拍摄单元8及一生理状态感测单元9。
19.该动态感测单元1用于感测该车辆的动态以产生一动态感测数据。具体来说,该动态感测单元1可为但不限于重力传感器(g-sensor)、陀螺仪(gyro)、电子罗盘(electronic compass)或上述3者的任意组合,用以感测三维现实世界中x、y、z三轴的变动值以产生该动态感测数据,且持续将该动态感测数据传送给该处理单元7。
20.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用于拍摄该车辆的驾驶及乘客以产生一车内影像数据,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8用于连续拍摄该车辆外的环境以产生一车外影像数据。
21.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可透过一驾驶者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dms)来实施、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8可透过一行车纪录器(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来实施,但不以此为限,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与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8也可以透过一具备对车内及车外拍摄功能的行车纪录器实施。
22.该通讯单元3可透过如gsm(global system formobil communications)、无线网络、wifi等通讯方式与该救护端装置800通讯,但不以此为限。
23.该定位单元4可透过全球定位系统(gps)之卫星讯号产生一指示该车辆当前位置的定位数据。该扬声单元5可为车用喇叭,用以播放语音消息。该收音单元6(如车用麦克风)用于接收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语音以产生一收音数据。
24.该生理状态感测单元9可以是以穿戴装置(例如智能型手环或手表)实施,并用以感测穿戴之驾驶或乘客的生理状态以产生一基础生理数据(如心跳、血压、血氧浓度、体温等)。
25.该处理单元7与该动态感测单元1、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该通讯单元3、该定位单元4、该扬声单元5、该收音单元6、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8及该生理状态感测单元9电连接,并接收来自该动态感测单元1的该动态感测数据、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的该车内影像数据、该收音单元6的该收音数据、该车外影像拍摄单元8的该车外影像数据及该生理状态感测单元9的该些基础生理数据。
26.该救护端装置800举例为归属于一医疗单位、一警察单位、或一消防单位的一服务器。
27.参阅图1至图2,以下说明本实施例中该检伤通报方法所执行的步骤。首先,如步骤s01所示,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车外影像数据判断该车辆是否将发生碰撞,若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车辆将发生碰撞,则接着执行步骤s02,若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车辆并非将发生碰撞,则结束流程。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车辆是否将发生碰撞的技术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该处理单元7也可以是根据用于侦测该车辆周围环境的雷达单元的雷达感测结果判断该车辆是否将发生碰撞,也就是说,举凡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中相关于汽车防撞系统用于预防追撞或被追撞之碰撞预测技术皆为步骤s01可行的实施态样。
28.如步骤s02所示,当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车外影像数据判断该车辆将发生碰撞,该处理单元7控制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开始拍摄该车辆的驾驶及乘客,在变化的实施态样中,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并非在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车外影像数据判断该车辆将发生碰撞后开始拍摄,而是在开机后就持续拍摄该车辆的驾驶及乘客。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拍摄的该车内影像数据在该变化的实施例中是从整段影像中截取部分而得,举例来说,若已知一
车辆发生碰撞的时间点,则该车内影像数据是由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于前述时间点前后截取而得,也就是发生碰撞前到发生碰撞后的影像数据作为该车内影像数据,以避免该车内影像拍摄单元2受该处理单元7控制开启后开始拍摄乘员的时间过慢,没有拍到碰撞前影像的状况。
29.接着,如步骤s03所示,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动态感测数据判断该车辆是否已发生碰撞,若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车辆已发生碰撞,则接着执行步骤s04,若该处理单元7判断后确认该车辆未发生碰撞,则结束流程。
30.接着,如步骤s04所示,当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动态感测数据判断该车辆已发生碰撞,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车内影像数据进行影像辨识并搭配该些基础生理数据评估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伤势以产生一伤势评估资料,并根据该伤势评估资料及一检伤分级对应表产生一检伤分级数据。举例来说,若该处理单元7根据该车内影像评估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为中等程度的出血,则可透过搭配该些基础生理数据(如心跳、血压)确认前述评估是否正确,以减少错误率。
31.有关评估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伤势,举例来说,若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未产生任何移动的持续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判断驾驶或乘客的伤势为昏迷。再举一例来说,若比对碰撞发生前后的车内影像数据分析出碰撞后驾驶或乘客的脸部或四肢躯干呈现红色的影像面积增加超过一默认出血面积比例,则判断驾驶或乘客的伤势为大量出血,其中,前述预设出血面积比例可以是出厂时预设也可以是让使用者自行设定,再举一例来说,若比对碰撞发生前后的车内影像数据分析出碰撞后驾驶或乘客的肢体姿态呈现不自然状态,甚至分析出骨头穿刺,则判断驾驶或乘客的伤势为骨折,但判断伤势的分析方式不以上述举例的方式为限。
32.该检伤分级对应表举例如下表。该检伤分级资料指示驾驶及乘客的伤势为第一级至第五级其中一级,举例而言,若驾驶的伤势为昏迷,则该检伤分级资料指示驾驶当前伤势为第一级。补充说明的是,该检伤分级对应表与现行各大医院急诊的检伤分类分级相同,因此可协助救护人员第一时间了解驾驶或乘客当前伤势的紧急程度。
[0033][0034]
接着,如步骤s05所示,该处理单元7在产生该伤势评估数据后,该处理单元7会判
断该伤势评估数据是否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呈现多个预定伤势(例如昏迷或致死性出血等在该检伤分级对应表被归在第一级至第三级之较严重的伤势)其中一者或多者,若是,则接着执行步骤s06,若否,则接着执行步骤s07。
[0035]
如步骤s06所示,当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呈现该些预定伤势其中一者后,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通讯单元3执行一紧急通报程序。在本实施例中,该紧急通报程序包含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通讯单元3拨打一求救电话,及经由该通讯单元3传送该车内影像数据与该车辆的相关车载信息至该救护端装置800。其中,该相关车载信息包括该车辆发生碰撞时的该动态感测数据、发生碰撞时当前的该定位数据、该检伤分级数据及该车辆发生碰撞时的一车速,及根据该车辆发生碰撞时的该动态感测数据计算出一碰撞方向给该救护端装置800。借此,当驾驶或乘客伤势严重时,检伤通报系统100能及时自动求救,避免错过救援黄金时刻,还使救护端相关人员能透过该车内影像数据、该动态感测数据、该碰撞方向、该检伤分级数据、及该车速预先推测现场的状况及伤者受伤的情况与部位,进而得以事先准备因应方案,增加救援效率。
[0036]
另一方面,当该处理单元7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皆未呈现该些预定伤势其中一者,则接着在如步骤s07中,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扬声单元5播放一用于询问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是否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的语音询问讯息,并借由该收音单元6接收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语音以产生该收音数据后传送给该处理单元7。
[0037]
接着,如步骤s08所示,在接收到来自该收音单元6传送的该收音数据后,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收音数据是否指示要求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若是,则接着执行步骤s06以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若否,则结束流程。借此,若驾驶或乘客认为仍有求救的需求,仍能透过语音控制检伤通报系统100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
[0038]
值得一提的是,该紧急通报程序还包含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通讯单元3拨打一出险电话至一保险单位,及经由该通讯单元3传送该车内影像数据、该车辆发生碰撞时的该动态感测数据与当前的该定位数据给归属于该保险单位的服务器,以利后续出险事宜。
[0039]
综上所述,本发明检伤通报方法借由当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车辆发生碰撞后根据该车内影像数据及该些基础生理数据产生该伤势评估数据,且当该处理单元7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呈现多个预定伤势其中一者或多者后,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通讯单元3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从而能及时自动求救,避免错过救援黄金时刻;此外,当该处理单元7判断出该伤势评估数据指示该车辆内的驾驶或乘客皆未呈现多个预定伤势其中一者后,该处理单元7经由该扬声单元5播放该语音询问讯息并借由该收音单元6接收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的语音以产生该收音数据,且在该处理单元7判断该收音数据指示要求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后,该处理单元7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从而让该车辆内的驾驶及乘客也能透过语音控制检伤通报系统100执行该紧急通报程序。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