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5988发布日期:2021-08-06 18:37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束丝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内,经常需要对束丝的绞合外径进行检测和校准,以获取相应的实验数据或实现对当前批次束丝的取样调查目的。单根导线外壁为光滑面,容易使用游标卡尺等进行测量,而由多根导线顺时针或逆时针绞合形成的束丝的绞合外径往往横截面极为不规则,因此难以检测。目前,如果是成品检测,一般可以用绝缘内径来代替,也即剖一个绝缘断面后再采用显微镜测绝缘内径即可。而如果是生产过程中就比较麻烦了,有些是通过游标卡尺等装置测量,但只能卡住某个点,同时由于束丝的不规则外形,往往使得测量数据偏小;也有直接在生产线上安装在线测量设备的方式进行在线测量,但会因张力的作用,导致线径测量值偏大。以上种种,均存在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从而给后期判断当前批次束丝是否合格等正常检测流程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此外,束丝是存在绞向的,正反绞向的不同,也作为实验数据和判断基准而存在,因此需要实验人员专门通过肉眼观察来进一步判断;整个判断过程费时费力不说,对于某些细小线径的束丝,更对实验人员的眼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其具备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且性价比高的特点,能基于现有束丝实现其绞合外径乃至绞向的便捷化和模式化的检测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布置于基座上的风机以及位于风机的出风路径上的轴线铅垂的束风筒,束风筒的筒腔构成用于约束风机的出风风向的风道;在束风筒内布置有绷直后线长方向与束风筒轴向一致的待测束丝;该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待测束丝的绞合外径和/或绞向的检测叶轮,所述检测叶轮的桨毂处轴向贯穿开设有可供待测束丝穿行的模孔,且模孔孔径与待测束丝的标准绞合外径一致;检测叶轮正下方布置有用于吹动检测叶轮并使得检测叶轮产生由下而上的单向自旋及上升动作的风机;所述束风筒为透明筒或筒体上开设有可观察筒内环境的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布置有“l”型的固定架,固定架的铅垂段的底端固定在基座上板面处,固定架的水平段构成用于固定束风筒的固定部;所述水平段及基座处分别布置一组卡夹,从而从待测束丝的两端夹紧和绷直待测束丝。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板面处布置有鼠笼状的底架;风机位于底架内,并通过位于底架顶端处的风孔出风;底架顶端处布置一组所述卡夹,且该卡夹的布置位置与风孔的设置位置彼此空间避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贯穿孔,从而构成束风筒的出风口。

进一步的,底架、风机、待测束丝、检测叶轮及束风筒彼此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桨毂包括彼此套轴套设的外毂体和位于外毂体内的可拆装的内模具,所述内模具与外毂体之间通过位于桨毂顶端面处的轴向定位螺钉紧固彼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解决了传统的在线测量或游标卡尺测量所带来的诸多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的束丝绞合外径的检测装置,从而能基于现有束丝实现其绞合外径乃至绞向的便捷化和模式化的检测目的。

具体而言,实际操作时,在将待测束丝绷直在束风筒内的前提下,通过风机的由下而上的吹风,使得套在待测束丝上的带有标准模具孔的检测叶轮转动,进而产生自旋上升动作,最终实现对当前待测束丝的绞合外径及绞向的便捷化判断目的。判断方式为:当绞合外径和绞向都符合标准时,检测叶轮会顺畅旋转上升。当绞合外径符合标准,而绞向不符合,检测叶轮旋转会明显的顿挫感,并缓慢上升。当绞合外径不符合标准,则检测叶轮无法上升。显然,上述整个流程通过束风筒即可全程观测,步骤清晰明了,检测效率极高,尤其利于实验室中的取样调查场合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各标号与本发明的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a-待测束丝

10-基座11-底架12-风孔

20-风机30-束风筒

40-检测叶轮41a-内模具41b-外毂体41c-轴向定位螺钉

50-固定架51-贯穿孔60-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2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构造参照图1-2所示,其主要结构包括基座10、固定架50、束风筒30、风机20、卡夹60及检测叶轮40。其中:

基座10与固定架50组合形成外固定框架,用于实现对风机20、卡夹60及束风筒30的可靠固定。实际装配时,参照图1所示的,基座10处铅垂向上的延伸有固定架50,固定架50的水平段悬吊安装有轴线铅垂布置的束风筒30。束风筒30的底部筒口正对基座10上板面处的鼠笼状的底架11。底架11内安置风机20,风机20处风扇所产生的风,会沿底架11顶端面处的风孔12进入束风筒30内,从而起到对检测叶轮40的均匀托举功能。

检测叶轮40的外形参照图2所示,其实际上就是单旋叶轮构造,包括桨毂及桨叶。工作时,桨毂分为内模具41a及外毂体41b,以便于内模具41a能根据当前待测的线束的标准绞合外径而适应性的更换。在内模具41a选择完毕后,通过如图2所示的轴向定位螺钉41c,从而将内模具41a插接和固定在外毂体41b上。

当检测叶轮40沿绷直的线束上行时,检测叶轮40自身会产生自旋;该自旋动作不仅能用于检测待测束丝a的绞向是否合理,还可在与绞向同向自旋时,同步的起到自平衡和全面化的对待测束丝a外径进行标准化检测的目的。换言之,束丝在制造时,因导线绞合后的松紧程度,导线在周向上存在不规则性,这是导致测量结果差异两极分化的主因之一;通过检测叶轮40的自旋,可周向及轴向的对待测束丝a进行无死角的测定,检测效果极佳。

检测叶轮40在实际操作时,可分为正旋叶轮和反旋叶轮,以匹配待测束丝a的s向及z向;这样,当检测叶轮40旋向与待测束丝a的绞向相逆时,自然会产生肉眼可视的顿挫感。实际上,本发明的检测叶轮40之所以采用由下而上的自旋上升,而没有采用由上而下的自重下落结构,也是考虑到尽可能的避免检测叶轮40自身重量对检测结果影响性。风机20的风力托举具备柔和、匀速且可控的特点,同时,哪怕检测叶轮40在中途出现些微卡顿也极其容易被肉眼透过束风筒30观测到;相较于重力下落的不确定性和瞬间下行所导致的难以观测性,本发明的风力托举法,实践证明其实验效率、检测准确性及操作稳定性均能满足实验所需。

此外的,无论是传统还是本发明的测量方式,其待测束丝a绷紧是必然的。本发明采用卡夹60在两端夹紧待测束丝a,并通过绷紧后再夹紧的方式保证待测束丝a在检测过程中的绷直性;卡夹60可采用市面常规的导线夹等,此处就不再赘述。

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