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55558发布日期:2022-11-11 22: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2.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是指震源位于井中,在井中进行激发,地面接收是指检波器位于地面,在地面进行接收,与垂直地震vsp采集数据震源位于地面,在地面激发,检波器位于井中,在井中接收采集数据相反。因此,通常根据互换原理,把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震源坐标和检波器坐标互换利用vsp数据成像方法进行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通过计算机的数值模拟可以看出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共炮点道集数据的反射波的形状是双曲线形状与地面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反射波形状相同。因此,如何利用地面地震数据的成像方法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是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的必然需求。
3.在申请号:cn201210331697.1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三维ct成像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多井联合井地ct成像方法,属工程地震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野外记录单炮的初至,通过初至拾取得到野外地震旅行时,建立速度模型,正演求解出射线路径和理论旅行时,然后建立反演方程,根据旅行时残差修改速度模型,逐次迭代反演计算,最终获得高精度的介质速度场。
4.在申请号:cn201810061266.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基于对称观测的vsp缝洞绕射成像技术方法,包括:在井中垂向等间隔布置多级检波器;激发点波场从地面开始按深度采样间隔向下外推;接收点波场从最浅接收点深度开始,按深度采样间隔向下外推,每到达某个接收点深度,就把该接收点波场加入外推波场;对每个深度采样点,接收点外推波场和激发点外推波场根据成像条件进行相关成像;所有深度采样点完成偏移成像后,对井位置分开的两个成像区域分别处理,不含激发点的成像区域作为vsp绕射波成像,含激发点的成像区域作为vsp反射波成像。
5.在申请号:cn201811082843.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重建拟地面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初始地震资料,将地表某个接收点位置设为虚源位置,其余接收点位置设为虚源接收点位置;步骤2:计算虚源位置对于一个虚源接收点位置的虚源地震道;步骤3:针对每一个虚源接收点位置,重复步骤2,获得虚源位置对于每一个虚源接收点位置的虚源地震道,获得共虚源道集;步骤4:更换虚源位置,重复步骤1-3,获得重建的拟地面地震资料;步骤5:针对重建的拟地面地震资料进行成像,获得重建地震成像结果。
6.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发明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地面地震成像方法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
成像,能够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
8.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该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包括:
9.步骤1:输入数据;
10.步骤2:选取一道数据;
11.步骤3:计算共中心点号;
12.步骤4: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
13.步骤5:进行动校正处理;
14.步骤6:进行共中心点重排;
15.步骤7:进行叠加处理;
16.步骤8:输出成像剖面。
17.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18.在步骤1中,采集的声波远探测数据为有一定形态规律特征地震信号。
19.在步骤2中,选取一道数据,该数据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该道数据接收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满足
20.t是直达波旅行时,h为激发点深度,z为激发点深度,v是速度;x是炮检距;
21.反射波时距曲线满足
22.t是直达波旅行时,h为反射界面深度,z为激发点深度,v是速度,x是炮检距。
23.在步骤3中,计算共中心点号时,设定γ
max
=1,γ
min
=0,设定δγ,根据公式
24.γi=γ
min
+i
·
δγ
25.γi是计算第i共中心点号的参数
26.i=1,2,3...,n
[0027][0028]
共中心点号的计算公式为
[0029][0030]
cdpi是第i个共中心点号
[0031]
x炮检距
[0032]
共中心点号为cdpi的数据为该道数据。
[0033]
在步骤3中,将该道接收的反射波的时距曲线进行地面地震等效,具体是将反射波时距曲线中的2h-z等效为2h-z=h0,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变为反射波旅行时和炮检距满足双曲线方程,反射点号变为共中心点号。
[0034]
在步骤4中,对所有数据按照步骤3的方法计算共中心点号。
[0035]
在步骤5中,动校正处理的公式如下:
[0036][0037]
δt=t-t0[0038]
t为地震数据旅行时,x为炮检距,v为速度,δt为动校正时差;
[0039]
t0为等效深度h0对应的双程旅行时。
[0040]
在步骤6中,对所有数据按照共中心点号进行重排。
[0041]
在步骤7中,叠加处理时,叠加方法采用地面地震的叠加方法。
[0042]
本发明中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通过将反射波时距曲线中的2h-z等效为h0,将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由非双曲线转变为双曲线,将一道数据接收的反射波的反射点转换为共中心点,利用地面的动校正方法实现成像,不需要再进行vsp-cdp转换进行成像,能够实现数据的成像,利用地面地震成像方法能够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
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1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0044]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
[0045]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利用本发明处理后的数据示意图;
[0046]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2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0047]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
[0048]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利用本发明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示意图;
[0049]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3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的流程图;
[0050]
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
[0051]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利用本发明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53]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0054]
本发明的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利用地面地震成像方法实现了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其包括的主要步骤是:
[0055]
步骤1:输入数据;输入地震数据为有一定形态规律特征地震信号。
[0056]
步骤2:选取一道数据;该数据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该道数据接收的直达波时距
曲线满足
[0057]
t是直达波旅行时,h为激发点深度,z为激发点深度,v是速度。
[0058]
反射波时距曲线满足
[0059]
t是直达波旅行时,h为反射界面深度,z为激发点深度,v是速度。
[0060]
步骤3:计算共中心点号;将该道接收的反射波的时距曲线进行地面地震等效,具体是将反射波时距曲线中的2h-z等效为2h-z=h0,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变为反射波旅行时和炮检距满足双曲线方程,反射点号变为共中心点号。
[0061]
计算共中心点号,具体是设定γ
max
=1,γ
min
=0,设定δγ,根据公式
[0062]
γi=γ
min
+i
·
δγ
[0063]
γi是计算第i共中心点号的参数
[0064]
i=1,2,3...,n
[0065][0066]
共中心点号的计算公式为
[0067][0068]
cdpi是第i个共中心点号
[0069]
x炮检距
[0070]
共中心点号为cdpi的数据为该道数据。
[0071]
步骤4: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对所有数据按照步骤3的方法计算共中心点号。
[0072]
步骤5:动校正处理;动校正处理,公式如下:
[0073][0074]
δt=t-t0[0075]
t为地震数据旅行时,x为炮检距,v为速度,δt为动校正时差;
[0076]
t0为等效深度h0对应的双程旅行时。
[0077]
步骤6:共中心点重排;共中心点重排,对所有数据按照共中心点号进行重排。
[0078]
步骤7:叠加处理;叠加处理,叠加方法采用地面地震的叠加方法。
[0079]
步骤8:输出成像剖面。
[0080]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流程图。
[0081]
步骤101,输入数据;
[0082]
步骤102,选取一道数据;
[0083]
步骤103,计算共中心点号;
[0084]
步骤104,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
[0085]
步骤105,动校正处理;
[0086]
步骤106,共中心点重排;
[0087]
步骤107,叠加处理;
[0088]
步骤108,输出成像剖面。
[0089]
利用本发明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示意图如图3所示。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处理数据实现了成像。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是正确的,由于常规vsp成像方法是根据互换假设,因此效果不理想,本方法利用等效的方法使用地面地震的成像方法实现成像,效果理想。
[0090]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2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流程图。
[0091]
步骤101,输入无噪音的数据;
[0092]
步骤102,选取一道数据;
[0093]
步骤103,计算共中心点号;
[0094]
步骤104,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
[0095]
步骤105,动校正处理;
[0096]
步骤106,共中心点重排;
[0097]
步骤107,叠加处理;
[0098]
步骤108,输出成像剖面。
[0099]
利用本发明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示意图如图6所示。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处理数据实现无噪音数据的成像。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是正确的,利用等效为地面地震使用地面地震的方法实现成像。
[0100]
在应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3中,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流程图。
[0101]
步骤101,输入噪音数据;
[0102]
步骤102,选取一道数据;
[0103]
步骤103,计算共中心点号;
[0104]
步骤104,计算所有数据的共中心点号;
[0105]
步骤105,动校正处理;
[0106]
步骤106,共中心点重排;
[0107]
步骤107,叠加处理;
[0108]
步骤108,输出成像剖面。
[0109]
利用本发明实现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示意图如图9所示。共炮点道集数据示意图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处理数据实现有噪音数据的成像。本发明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方法是正确的,利用等效为地面地震使用地面地震的方法实现成像。
[0110]
本发明实际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处理效果理想。这是由于本发明实现了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的成像,利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通过地面地震成像方法实现成像,在井中激发地面接收数据成像方法优于常规vsp成像方法。
[01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112]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