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砂尘试验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宽风速高浓缩军标砂尘试验箱。
背景技术:2.砂尘试验箱是一种能够模拟砂尘环境的试验装配,可用于检验电器、电机、散热器、电子元器件等电工类产品在砂尘环境中的使用性能。
3.在现有技术中,砂尘试验箱多采用单风路结构设计,在对产品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向试验箱内加砂,耗费的砂量较大,尤其是在面对具有高试验标准的产品时,比如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砂尘环境中的军用产品,在试验过程中则需要持续添加更大体量的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试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封闭式宽风速高浓缩军标砂尘试验箱,以解决现有试验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砂,费砂量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封闭式宽风速高浓缩军标砂尘试验箱,其关键在于,包括:
7.循环风系统,其内部具有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上设置有产品放置工位;
8.风机,用于使所述循环风道内产生循环风;
9.加砂装置,用于向所述循环风道内加入砂;
10.以及集砂装置,用于回收所述循环风道内的砂。
11.采用上述结构,待进行砂尘实验的产品放置在产品放置工位上后,砂经加砂装置加入循环风道内,在风机的作用下,砂在循环风道内往复循环,从而对产品放置工位上的产品持续不断的进行砂尘试验,相比传统的单风路结构所需的砂量更少,成本更低,试验效率也更高。
12.作为优选:所述加砂装置包括存砂漏斗、位于所述循环风系统顶部的加砂漏斗、以及倾斜布置在存砂漏斗与加砂漏斗之间的送料机构。所述加砂漏斗的下端安装有伸入所述循环风道内部的进砂管,该进砂管的下端倾斜设置。采用上述结构,送料机构工作即可将存砂漏斗内的砂子定量输送至加砂漏斗内,进砂管下端以倾斜姿态伸入循环风道内,能够保证砂子在进入循环风道时有一个水平分力,使得砂子在循环风道内更容易流动起来,以提升砂尘试验的可靠性。
13.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道呈矩形回路结构,矩形回路结构的其中一个直角处安装有所述风机,另外三个直角处各安装有一个导流装置。矩形回路结构能够方便循环风系统的安装制造,在此基础上,导流装置和风机设置在拐角处能够提升气流在循环风道内的流畅性,有助于保证砂尘环境模拟的可靠性。
14.作为优选:所述矩形回路结构包括四段依次垂直连接的直风道,所述导流装置包
括阵列分布的导流片,各个所述导流片均为弧形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片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朝向对应的直风道。采用上述结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气流在循环风道内流动的流畅性。
15.作为优选:所述风机包括循环电机和风叶组件,其中,所述风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循环电机输出轴上的支撑圆盘,所述支撑圆盘的周向边缘上分布有起风片,所述起风片在所述支撑圆盘的前端围成一个环形腔室,该环形腔室朝向其中一个所述直风道。采用上述结构,混合有砂尘的气流能够从其中一个直风道正对的进入风叶组件的环形腔室,在风叶组件的旋转作用下,能够使砂尘在环形腔室内均匀搅拌后,再从相邻两个起风片的间隙之间流出,从而提升砂尘在循环风道竖直方向分布的均匀性,以确保试验箱具有更高的砂尘模拟质量。
16.作为优选:所述产品放置工位包括转盘和驱动转盘旋转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转盘转动安装在循环风道的内底上,驱动机构安装在循环风系统的外部底侧。采用上述结构,在进行砂尘试验过程中,通过转盘的转动,能够带动产品旋转,使得产品的四周均能够受到砂尘的冲击,保证砂尘试验的可靠性。
17.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道的底部设有集砂口,所述集砂装置包括集砂漏斗和风门,其中,所述集砂漏斗安装在集砂口的下侧,风门通过转轴翻转安装在集砂口的上侧,所述转轴的一端穿出循环风系统的外部,并在穿出端设有摆臂,所述循环风系统的外部安装有驱动摆臂转动的气缸。采用上述结构,在砂尘试验结束后,气缸通过摆臂驱动风门向上翻转打开,使集砂口暴露出来,然后循环风道内的砂即可从集砂漏斗完成回收收集。
18.作为优选:还包括加尘装置,用于向所述循环风道内加入尘。
19.作为优选:所述循环风系统在对应集砂口上方的外侧设置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上连接有除尘器。采用上述结构,砂尘试验结束后,循环风道内的砂尘经过集砂口所在位置的竖直平面时,质量相对较大的砂子从下方的集砂口回收排除,质量相对较轻的粉尘则从上方的集尘口回收排除。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相比传统的单风路结构,循环风系统采用循环风道结构设计,砂尘试验所需的砂量和尘量更少,试验成本更低。
22.2、砂尘能够在直角拐弯处平滑的流过,气流在循环风道内流动的平顺性好,循环性好,试验箱具有更高的砂尘模拟质量,试验效率和准确度更高。
附图说明
23.图1为砂尘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展现试验箱循环风道布置结构的剖视图;
25.图3为展现集砂装置和产品放置工位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6.图4为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7为展现集砂装置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1.如图1至3所示,一种封闭式宽风速高浓缩军标砂尘试验箱,该试验箱涉及的主要部分有:循环风系统1、风机2、加砂装置3、集砂装置5、加尘装置6、除尘器7,其中,循环风系统1的内部设有循环风道a,循环风道a上设置有产品放置工位4。
32.如图3所示,加砂装置3包括存砂漏斗3a、位于循环风系统1顶部的加砂漏斗3b、以及倾斜布置在存砂漏斗3a与加砂漏斗3b之间的送料机构3c,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3c优选采用螺旋上料机构,加砂漏斗3b的下端安装有伸入循环风道a内部的进砂管3d,砂子预装在存砂漏斗3a内,产品进行砂尘实验室时,送料机构3c工作即可将砂子输送至加砂漏斗3b中,然后经进砂管3d送入循环风道a内。
33.如图1、2所示,循环风系统1的顶部设有加尘口6a,加尘装置6采用传统的加尘车,加尘车的送尘管路连接在加尘口6a上,产品进行砂尘实验室时,加尘车工作即可将粉尘输送至循环风道a内。
34.如图2和3所示,产品放置工位4包括转盘4a和驱动转盘4a旋转的驱动机构4b,其中,转盘4a转动安装在循环风道a的内底上,驱动机构4b安装在循环风系统1的外部底侧,循环风系统1在对应产品放置工位4的位置还设有开闭门4c,对产品进行砂尘试验室时,将产品从开闭门4c放置在转盘4a上,然后风机2、加砂装置3和加尘装置6同步启动,砂子经加砂装置3加入循环风道a内,粉尘经加尘装置6加入循环风道a内,在风机2的作用下,砂尘在循环风道a内往复循环,从而对产品放置工位4上的产品持续不断的进行砂尘试验。由于循环风道a为环状封闭结构,所以只需按照试验要求的砂尘浓度加入定量的砂尘即可,相比传统的单风路结构所需的砂尘量更少。加砂装置3和加尘装置6独立设置,可以同时进行砂尘试验,也可以单独进行砂子试验和粉尘试验。
35.同时,在进行砂尘试验的过程中,驱动机构4b驱动转盘4a旋转,可使得产品的四周均能够直接受到砂尘的冲击,有利于保证砂尘试验的可靠性。
36.再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砂管3d的下端以倾斜姿态伸入循环风道a内,砂子在进入循环风道a内时,砂子除了重力之外,还具有一个水平分力,这样能够使得砂子在循环风道a内更容易受气流流动起来,有助于提升砂尘试验的可靠性。
37.如图6、7所示,为方便回收试验后的砂尘,循环风道a的底部设有集砂口b,集砂装置5包括集砂漏斗5a和风门5b,集砂漏斗5a安装在集砂口b的下侧,风门5b通过转轴5c翻转安装在集砂口b的上侧,转轴5c的一端穿出循环风系统1的外部,并在穿出端设有摆臂5d,循环风系统1的外部安装有驱动摆臂5d转动的气缸5e。循环风系统1在对应集砂口b上方的外侧设置有集尘口c,集尘口c上设有控制阀门e,集尘口c上连接有除尘器7,除尘器7可以采用旋风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
38.在砂尘试验结束后,气缸5e通过摆臂5d驱动转轴5c转动,风门5b向上翻转打开,使集砂口b暴露出来,与此同时,集尘口c上的控制阀门e打开,随着循环风道a内气流的进一步循环流动,砂尘经过集砂口b所在位置的竖直平面时,质量相对较大的砂子从下方的集砂口b回收排除,质量相对较轻的粉尘则从上方的集尘口c回收排除。
39.再如图2和5所示,为方便循环风系统1的安装与制造,循环风系统1由依次连接的风机室1a、工作室1b、集砂室1c和调温室1d组成,风机室1a、工作室1b、集砂室1c和调温室1d
内部均具有直风道a,四个直风道a依次连通形成矩形回路结构,即循环风系统1内部的循环风道a。为了保证气流在循环风道a内顺畅、平稳的流动,风机2安装在矩形回路结构的其中一个直角处,矩形回路结构的另外三个直角处各安装有一个导流装置8,导流装置8包括七块阵列分布的导流片8a,每个导流片8a均为弧形结构,相邻两个导流片8a之间形成导流通道8b,导流通道8b的两端分别朝向对应的直风道a,气流经过矩形回路结构的拐角处时,能够平顺的从一个直风道a进入下一个直风道a。
40.再如图2和4所示,风机2包括循环电机2a和风叶组件2b,风叶组件2b包括固定连接在循环电机2a输出轴2a1上的支撑圆盘2b1,支撑圆盘2b1的周向边缘上分布有起风片2b2,各个起风片2b2在支撑圆盘2b1的前端围成一个环形腔室2b3,风机2装配在循环风系统1上后,循环电机2a位于循环风系统1外部,风叶组件2b位于风机室1a和调温室1d拐角处,并且风叶组件2b前端的环形腔室2b3朝向调温室1d的直风道a,如此布局,能够使混合有砂尘的气流正对的进入环形腔室2b3,然后在风叶组件2b的旋转作用下,使砂尘在环形腔室2b3内均匀搅拌后,再从相邻两个起风片2b2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提升砂尘在循环风道a内分布的均匀性,保证试验箱具有更高的砂尘模拟质量。
41.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