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及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53234发布日期:2021-10-16 02:3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及识别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防伪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目前防伪领域有一种特殊的隐形防伪技术,是通过将荧光材料加入油墨进行印刷而实现的防伪技术,该技术隐形效果好,需专业检测设备才能进行检测。但常用的检测设备是通过声光提示的方式来实现的,和点读技术、磁性防伪技术等容易混淆和相互模仿。
3.中国专利cn1725252a公开了一种与红外防伪技术相配套的既能对红外防伪标记进行识读同时也能对紫外防伪标识进行识读的防伪识别仪,包括箱体、摄像头、滤色片、红外激光发射器,其特征是摄像头固定在箱体中并通过传输线与计算机相连,滤色片位于摄像头的镜头前部,在正对摄像头的箱体的底部设有摄取影像的透明孔,红外激光发射器安装在透明孔上方的箱体中。该防伪识别仪能够对红外防伪标记进行识别,但该防伪识别仪具有如下缺失:其一、该防伪识别仪在使用时需要借助计算机软件控制和图像显示,使用不方便;其二、该防伪识别仪的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是直接照射在红外防伪标记之上,由于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中,往往会夹杂自然光,因而使得自然光会干扰到红外防伪标记的光线反射;与此同时,红外防伪标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也是直接经滤色片后进入摄像头,外界的自然光更会干扰到摄像头的摄像;共三、由于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防伪标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与摄像头接收到的红外光是同一种红外光,因此,对于需要受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激发后才能产生红外光的隐形防伪标识来说,这种防伪识别仪难以识别,即难以识别通过将荧光材料加入油墨进行印刷而实现的隐形防伪标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不受自然光干扰、能精准显示受特定波长红外光激发后产生红外光的隐形防伪标识的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该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的识别方法。
5.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电连接有电源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光源模块及红外相机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光源发出单元、第一滤光单元和第二滤光单元,所述光源发出单元用于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发出第一红外光,该第一红外光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照射到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上,隐形防伪标识含有红外发光材料,隐形防伪标识的红外发光材料受红外光照射后激发产生第二红外光,第二红外光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再经过第二滤光单元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光单元只允许第二红外光中的特定波段的第三红外光通过,该第三红外光进入红外相机模块;所述红外相机模块用于接收第三红外光并将第三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再控制输出模块显示和/
或播放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内容;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向主控模块输入控制命令,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供电。
6.优选地,所述光源发出单元具有两颗红外光发射器,每颗红外光发射器的功率为100mw

200mw,发出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两颗红外光发射器的第一红外光从两侧射向被检测物,两颗红外光发射器与被检测物表面的夹角分别为60

100度。
7.优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单元为红外透过滤光片,该红外透过滤光片允许红外光通过,截止波长为380nm

780nm的自然光。
8.优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单元为窄带通滤光片,只允许波长为945 nm的红外光通过,截止第一红外光。
9.优选地,所述红外相机模块包括光转换控制单元和光接收控制单元,所述光转换控制单元具有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用于将摄取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所述光接收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光转换控制单元的电信号并输送给主控模块。
10.优选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调节电路单元和存储控制单元,所述调节电路单元用于将红外相机模块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调节成输出模块显示和/或播放的信号,所述存储控制单元用于存储数据。
11.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时钟控制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输入模块包括触屏控制单元和按键控制单元,所述输出模块包括显示控制单元和声音控制单元。
12.优选地,所述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还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后侧设有一检测空腔,检测空腔的底部具有一相机摄像孔及两光源孔,两光源孔位于相机摄像孔的两侧,检测空腔的深度为20mm

30mm。所述壳体的下端具有手柄,手柄的后侧设有电池后盖,电池后盖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还设有充电口;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的上端前侧,所述触屏控制单元设置于显示控制单元的前侧;所述按键控制单元包括功能键、电源键和复位键,所述功能键设置于手柄的前侧,所述电源键和复位键设置于壳体的上端侧部;所述声音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的顶端,声音控制单元设有扬声器;所述壳体之内设有主板,所述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输入模块的按键控制单元及红外相机模块分别安装于主板之上。
13.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主控模块的控制光源模块发出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s2.第一红外光从上至下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照射到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上;s3.隐形防伪标识含有红外发光材料,隐形防伪标识的红外发光材料受第一红外光照射后激发出波长为900nm

1400nm的第二红外光;s4.第二红外光从下至上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再经过第二滤光单元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光单元只允许第二红外光中的波长为945 nm的第三红外光通过,并截止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第三红外光进入红外相机模块;s5.红外相机模块接收第三红外光并将第三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主控模块;
s6.主控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显示和/或播放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内容。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发明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电连接有电源模块、输入模块、光源模块及红外相机模块,能够通过主控模块控制光源模块工作,通过输入模块进行命令输入,通过输出模块显示和/或播放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内容,通过电源模块供电,整体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其二、本发明光源模块包括第一滤光单元和第二滤光单元,其中第一滤光单元能使照射到被检测物上第一红外光和从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上激发产生的第二红外光均能滤除掉夹杂的自然光,从而使本发明不受自然光干扰;其三、本发明的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含有红外发光材料,而本发明的光源发出单元能发出具有特定波长的第一红外光,该第一红外光能激发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产生第二红外光,第二红外光再经第二滤光单元的过滤,只允许第二红外光中的特定波段的第三红外光通过,该第三红外光进入红外相机模块,这样,使得本发明能精准显示受特定波长红外光激发后产生红外光的隐形防伪标识;其四、由于第一红外光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使得本发明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具有非常高的防伪识别性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方框图。
16.图2为光源模块及红外相机模块对被检测物进行识别检测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立体图之一。
18.图4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立体图之二。
19.图5为主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主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本发明为一种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专用于识别被检测物的含有红外发光材料的隐形防伪标识,红外发光材料含有红外荧光材料,这种隐形防伪标识是通过将红外荧光材料加入油墨进行印刷而实现的隐形防伪标识,红外荧光材料需要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进行激发才能产生另一波长的红外光。红外荧光材料的主要成份为稀土掺杂钼酸盐,红外荧光材料本身不发光,识别时用808nm波长红外光光源照射在隐形防伪标识之上,隐形防伪标识激发发出900nm

1400nm的不可见光。本发明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是指含有目标荧光材料的印刷图文或喷码数字。
23.如图1

图4所示,本发明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包括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1电连接有电源模块2、输入模块3、输出模块4、光源模块5及红外相机模块6;所述光源模块5包括光源发出单元51、第一滤光单元52和第二滤光单元53,所述光源发出单元51用于在主控模块1的控制下发出第一红外光r1,该第一红外光r1经过第一滤光单元52滤除自然光之后,照射到被检测物7的隐形防伪标识上,隐形防伪标识含有红外发光材料,红外发光材料是通过将荧光材料加入油墨后制成,隐形防伪标识的红外发光材料受红外光照射后激发产生第二红外光r2,第二红外光r2经过第一滤光单元52滤除自然光之后,再经过第二滤光单元53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光单元53只允许第二红外光r2中的特定波段的第三红外光r3通过,该第三
红外光r3进入红外相机模块6;所述红外相机模块6用于接收第三红外光r3并将第三红外光r3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1再控制输出模块4显示和/或播放被检测物7的隐形防伪标识内容;所述输入模块3用于向主控模块1输入控制命令,所述电源模块2用于供电。本发明的第一滤光单元能使照射到被检测物上第一红外光和从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上激发产生的第二红外光均能滤除掉夹杂的自然光,从而使本发明不受自然光干扰。
24.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光源发出单元51具有两颗红外光发射器511,每颗红外光发射器511的功率为100mw

200mw,发出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r1,两颗红外光发射器511的第一红外光r1从两侧射向被检测物7,两颗红外光发射器511与被检测物7表面的夹角分别为60

100度。本发明第一红外光r1的波长为808nm,这一波长的第一红外光能使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受激发产生第二红外光。
2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本发明所述第一滤光单元52为红外透过滤光片52,该红外透过滤光片52允许红外光通过,截止波长为380nm

780nm的自然光。所述第二滤光单元53为窄带通滤光片53,只允许波长为945 nm的红外光通过,截止第一红外光r1,945 nm的红外光是红外相机模块最佳的感光波长,截止第一红外光r1的功能,能避免红外光发射器511发出的第一红外光进行红外相机模块6。
2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红外相机模块6包括光转换控制单元和光接收控制单元,所述光转换控制单元具有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用于将摄取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所述光接收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光转换控制单元的电信号并输送给主控模块1。所述主控模块1包括调节电路单元和存储控制单元,所述调节电路单元用于将红外相机模块6传输过来的电信号调节成输出模块显示和/或播放的信号,所述存储控制单元用于存储数据。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时钟控制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输入模块3包括触屏控制单元和按键控制单元,所述输出模块4包括显示控制单元和声音控制单元。
27.如图1

图4所示,所述的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还包括壳体8,壳体8的上端后侧设有一检测空腔81,检测空腔81的底部具有一相机摄像孔811及两光源孔812,两光源孔812位于相机摄像孔811的两侧,检测空腔81的深度为20mm

30mm,检测空腔的宽度10mm,长度为20mm,检测时将检测空腔罩于被检测物上,能使红外相机模块的摄取距离控制在30mm

40mm,并能最大限度避免受外界自然光干扰。
28.如图1

图4所示,结构参考图5

图6,所述壳体8的下端具有手柄82,手柄82的后侧设有电池后盖83,电池后盖83内安装有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与电源模块2电连接,电源模块2还设有充电口21;所述显示控制单元84设置于壳体8的上端前侧,所述触屏控制单元设置于显示控制单元84的前侧;所述按键控制单元包括功能键85、电源键86和复位键87,所述功能键85设置于手柄82的前侧,所述电源键86和复位键87设置于壳体8的上端侧部;所述功能键85包括五个键,分别为菜单功能键855、返回功能键854、功率放大功能键852、功率缩小功能键853、检测功能键851;所述声音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的顶端,声音控制单元设有扬声器88;所述壳体8之内设有主板9,所述主控模块1、电源模块2、输入模块3的按键控制单元及红外相机模块6分别安装于主板1之上;主板上还设有2颗led显示灯91,以显示开机、关机、充电、低电量等信息。本发明壳体的下端采用手柄结构,方便手持防伪识别仪;显示控制单元为3英寸的显示屏,可精准显示隐形的具体图文内容,检测方便快速、安全可靠。
29.本发明所述红外隐形防伪识别仪的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主控模块的控制光源模块发出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s2.第一红外光从上至下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照射到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上;s3.隐形防伪标识含有红外发光材料,隐形防伪标识的红外发光材料受第一红外光照射后激发出波长为900nm

1400nm的第二红外光;s4.第二红外光从下至上经过第一滤光单元滤除自然光之后,再经过第二滤光单元进行二次过滤,第二滤光单元只允许第二红外光中的波长为945 nm的第三红外光通过,并截止波长为808nm的第一红外光,第三红外光进入红外相机模块;s5.红外相机模块接收第三红外光并将第三红外光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主控模块;s6.主控模块控制输出模块显示和/或播放被检测物的隐形防伪标识内容。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