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动态变化的监测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84871发布日期:2023-01-03 17:5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病虫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动态变化的监测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2.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可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是制约林业建设和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多发,给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森林食品安全甚至经济贸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工作监控手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要求,许多问题逐渐凸显。一是很多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疫情监控技术不成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扶桑棉粉蚧病疫情短时间难以快速下降,并随时有反弹可能。二是部分省份面临着机构改革,改革后监控检疫机构植物监控职能遗漏,省市县监控防治机构未能完全捋顺,与当前有害生物防控严峻形势要求尚有很大差距,难以担负起全面、高效、及时、准确的疫情监测、检疫和除治工作。三是林业有害生物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森防基础建设薄弱,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一些城郊建制区、新成立或整合的经济区没有森防机构,在疫情的监测、检疫和除治技术等方面难以应对。
4.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园林、蔬菜和大田作物的重要害虫。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汁液危害。扶桑绵粉蚧雌虫活体为卵圆形,浅黄色。足红色,腹脐黑色。被有薄蜡粉,在胸部可见0~2对,腹部可见3对黑色斑点。体缘有蜡突,均短粗,腹部末端4~5对较长。除去蜡粉后,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可见2条黑斑,腹部1~4节背面亚中区有2条黑斑。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隶属于同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全世界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有该虫的危害,我国也有13个省发现该虫,其危害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树、园林观赏花木以及多种杂草,寄主植物包括玉米、棉花、马铃薯、扶桑、碱蓬、蓍草、豚草、向日葵、南瓜、蓖麻、羽扇豆、蜀葵、黄花稔、酸浆、茄、马缨丹等100多种植物。该虫繁殖能力非常强、种群增长快,易暴发成灾,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外来有害生物,被列为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5.目前,对于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的动态监控多采用肉眼预估、远程摄像等技术手段,但是,其存在监测误差较大、监测结果不准确、监测成本较高等缺点,为了有效监控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的动态变化,需要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监测结果可靠的监测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旨在解决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的动态监控误差较大、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动态变化的监测预测方法,通过科学选取目标植株叶片,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能够有效促使扶桑棉粉蚧脱落的技术手段,准确有效收集叶片上
的扶桑棉粉蚧,最后通过过滤计数,来统计分析目标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数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对扶桑棉粉蚧高发季节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科学预测。
7.本发明的监测预测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普通工作人员即可操作,获得的检测预测结果准确,监测成本也比较低,并且扶桑棉粉蚧的收集方式对虫体无实质性影响,仅仅暂时降低了扶桑棉粉蚧的活动能力,这有助于最后的过滤计数,收集的扶桑棉粉蚧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可继续用于其它研究或其它用途。
8.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种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动态变化的监测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目标叶片选取:扶桑棉粉蚧高发季节,在目标森林绿地中随机选取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选取2棵目标植株,每棵目标植株随机剪取10个叶片;
11.(2)、紫外线处理:将获取的200个叶片置于黄色收集桶中,紫外灯照射3分钟,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200-220nm;
12.(3)、超声波处理:采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对收集桶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分钟;
13.(4)、酒精浸泡:向收集桶中倒入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完全浸没叶片为止,浸泡10分钟;
14.(5)、蔗糖溶液浸泡:向收集桶中的酒精溶液中加入100-150g蔗糖,用搅拌棒沿着桶内壁小心搅拌均匀,浸泡10分钟;
15.(6)、趋避剂浸泡:向收集桶中加入扶桑棉粉蚧趋避剂100g,所采用的趋避剂配方为:按重量份计,乙酰基吡嗪5份,芦荟大黄素5份,环氧树脂5份,柠檬烯5份,石竹素2份,棕榈酸2份,食盐3份,醋酸3份,咖啡酸1份,赖氨酸1份,天冬氨酸1份,月桂酸1份,甲醛0.5份,维生素e 0.5份,檀香醇0.5份;用搅拌棒沿着桶内壁小心搅拌均匀,浸泡5分钟。
16.(7)、过滤计数:取出叶片,采用合适的滤布对收集桶中的虫液进行过滤,收集扶桑棉粉蚧,并对其进行计数;
17.(8)、每3天一次,重复上述步骤(1)-(7),统计分析目标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数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利用该数据模型,可对扶桑棉粉蚧高发季节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科学预测。
18.针对扶桑棉粉蚧的寄生特点和生活习性,本发明针对性地依次选择了紫外线处理、超声波处理、酒精浸泡、蔗糖溶液浸泡、趋避剂浸泡等处理手段,彻底有效地脱落了叶片上的扶桑棉粉蚧,监测结果准确,大大降低了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的监测成本。
19.200-220nm的紫外线和20khz的超声波都对扶桑棉粉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短时间的紫外线和超声波处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扶桑棉粉蚧从叶片脱离。低浓度的酒精对扶桑棉粉蚧的足有较大影响,可刺激扶桑棉粉蚧的足部收缩,有利于幼虫从叶片脱落。扶桑棉粉蚧的触角对蔗糖溶液较为敏感,蔗糖溶液能够减弱扶桑棉粉蚧的触角活性,减弱扶桑棉粉蚧的寄生性。
20.本发明经过大量创造性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了专门针对叶片上扶桑棉粉蚧的趋避剂,其中的乙酰基吡嗪为一般的昆虫趋避剂成分,而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柠檬烯是发明人新发现的能够有效趋避扶桑棉粉蚧化学物质,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能够相互协同作用,有效刺激叶片上的扶桑棉粉蚧,有效促进扶桑棉粉蚧从叶片脱落。同时石竹素、
棕榈酸、咖啡酸、月桂酸的添加,不仅强化了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对扶桑棉粉蚧的刺激作用,而且能够加强扶桑棉粉蚧的活动能力,促使其从叶片脱落。食盐、醋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甲醛、维生素e、檀香醇的添加,对趋避剂起到了良好的调和功能,提高了整个趋避剂的柔和性,调和了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以及棕榈酸、咖啡酸和月桂酸的趋避功能,对整个趋避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一、一种森林绿地扶桑棉粉蚧动态变化的监测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1)、目标叶片选取:扶桑棉粉蚧高发季节,在目标森林绿地中随机选取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选取2棵目标植株,每棵目标植株随机剪取10个叶片;
23.(2)、紫外线处理:将获取的200个叶片置于黄色收集桶中,紫外灯照射3分钟,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200-220nm;
24.(3)、超声波处理:采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对收集桶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2分钟;
25.(4)、酒精浸泡:向收集桶中倒入体积分数为10%的酒精,完全浸没叶片为止,浸泡10分钟;
26.(5)、蔗糖溶液浸泡:向收集桶中的酒精溶液中加入100-150g蔗糖,用搅拌棒沿着桶内壁小心搅拌均匀,浸泡10分钟;
27.(6)、趋避剂浸泡:向收集桶中加入扶桑棉粉蚧趋避剂100g,所采用的趋避剂配方为:按重量份计,乙酰基吡嗪5份,芦荟大黄素5份,环氧树脂5份,柠檬烯5份,石竹素2份,棕榈酸2份,食盐3份,醋酸3份,咖啡酸1份,赖氨酸1份,天冬氨酸1份,月桂酸1份,甲醛0.5份,维生素e 0.5份,檀香醇0.5份;用搅拌棒沿着桶内壁小心搅拌均匀,浸泡5分钟。
28.(7)、过滤计数:取出叶片,采用合适的滤布对收集桶中的虫液进行过滤,收集扶桑棉粉蚧,并对其进行计数;
29.(8)、每3天一次,重复上述步骤(1)-(7),统计分析目标森林绿地中扶桑棉粉蚧数量的变化规律,并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利用该数据模型,可对扶桑棉粉蚧高发季节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科学预测。
30.二、扶桑棉粉蚧的物理处理方式筛选
31.根据扶桑棉粉蚧的寄生特点和生活习性,一些物理处理方式会影响其寄生,实验人员剪取寄生有扶桑棉粉蚧的植物叶片和枝条,试验了多种物理手段对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了影响较为明显的紫外线和超声波,筛选试验表明:短时间的紫外线和超声波处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扶桑棉粉蚧从叶片和枝条脱离。
32.对于所采用紫外线的波长和照射时间的优化,实验人员做了多组对比实验,对于扶桑棉粉蚧寄生量相当的叶片和枝条,分别设置了180-200、200-220、220-240、240-260、260-280、280-300nm的波长梯度和1、2、3、4、5、6、7、8、9、10分钟的照射时间梯度,根据实验结果,最终选出了对扶桑棉粉蚧寄生影响最大的波长200-220nm照射3分钟。
33.对于所采用超声波的频率和处理时间的优化,实验人员做了多组对比实验,对于扶桑棉粉蚧寄生量相当的叶片和枝条,分别设置了10、20、30、40、50、60khz的频率梯度和1、2、3、4、5、6、7、8、9、10分钟的处理时间梯度,根据实验结果,最终选出了对扶桑棉粉蚧寄生
影响最大的频率20khz处理2分钟。
34.三、扶桑棉粉蚧的化学处理方式筛选
35.同时根据扶桑棉粉蚧的寄生特点和生活习性,一些化学处理方式会影响其足、触角等部位,从而影响其寄生,实验人员剪取寄生有扶桑棉粉蚧的植物叶片和枝条,试验了多种化学试剂对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了影响较为明显的酒精和蔗糖,筛选试验表明:低浓度的酒精和蔗糖能够有效地促进扶桑棉粉蚧从叶片和枝条脱离。
36.对于所采用酒精浓度和浸泡时间的优化,实验人员做了多组对比实验,对于扶桑棉粉蚧寄生量相当的叶片和枝条,分别设置了体积分数为5%、10%、20%、30%、40%、50%、60%的浓度梯度和5、10、15、20、25、30分钟的浸泡时间梯度,根据实验结果,最终选出了对扶桑棉粉蚧寄生影响最大的10%酒精浸泡10分钟。
37.对于所采用蔗糖浓度和浸泡时间的优化,实验人员做了多组对比实验,对于扶桑棉粉蚧寄生量相当的叶片和枝条,分别设置了10g/l、20g/l、40g/l、60g/l、80g/l、100g/l的浓度梯度和5、10、15、20、25、30分钟的浸泡时间梯度,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溶液的不同浓度对其寄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性优于空白对照组;而浸泡时间对扶桑棉粉蚧的寄生影响较大,其中浸泡10分钟对其影响最大。
38.同时,实验人员研究发现,若将酒精和蔗糖溶液先混合,再浸泡寄生有扶桑棉粉蚧的叶片和枝条,其影响效果明显不如先酒精后蔗糖的浸泡方式。酒精和蔗糖溶液的提前混合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对扶桑棉粉蚧足部和触角的影响。因而最终选择了先酒精溶液浸泡10分钟,再加蔗糖溶液浸泡10分钟的处理方式。同时实验人员还研究发现如果将酒精和蔗糖直接加入到趋避剂中,和趋避剂一起浸泡的话,其对扶桑棉粉蚧寄生的影响也远不如依次浸泡,可能趋避剂中的一些成分会弱化酒精和蔗糖对扶桑棉粉蚧的影响作用。
39.四、扶桑棉粉蚧趋避剂的筛选
40.本发明经过大量创造性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了能够有效趋避扶桑棉粉蚧的化学物质: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柠檬烯,同时研究表明,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能够相互协同作用,对扶桑棉粉蚧的影响比单种试剂明显要大,能够有效刺激叶片和枝条上的扶桑棉粉蚧,有效促进扶桑棉粉蚧从叶片和枝条脱落。因而实验人员初步确定了以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以及常规昆虫趋避剂乙酰基吡嗪为核心的扶桑棉粉蚧趋避剂,同时为了强化该趋避剂的趋避作用,又通过大量筛选试验,筛选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添加剂:石竹素、棕榈酸、咖啡酸、月桂酸,以上四种添加剂的加入,不仅强化了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对扶桑棉粉蚧的刺激作用,而且能够加强扶桑棉粉蚧的活动能力,促使其从叶片或枝条脱落,同时研究也表明,同时添加以上四种添加剂对扶桑棉粉蚧的影响明显优于单种添加剂。
41.由于最终收集的扶桑棉粉蚧还要用于其它研究或其它用途,因此收集的扶桑棉粉蚧需要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因而实验人员在以上趋避剂成分的基础上,又经过大量有效的实验,筛选了有效的调和剂:食盐、醋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甲醛、维生素e、檀香醇,上述调和剂对趋避剂起到了良好的调和功能,提高了整个趋避剂的柔和性,调和了芦荟大黄素、环氧树脂和柠檬烯、以及石竹素、棕榈酸、咖啡酸和月桂酸的趋避功能,对整个趋避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保证了整个趋避剂对扶桑棉粉蚧的有效趋避作用,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趋避剂对扶桑棉粉蚧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扶桑棉粉蚧过滤计数后的再利
用。研究人员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确定了上述扶桑棉粉蚧专用趋避剂的成分,至于其配比的优化,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配比对比试验,根据最优的趋避效果确定了扶桑棉粉蚧专用趋避剂的最佳配方,即:按重量份计,乙酰基吡嗪5份,芦荟大黄素5份,环氧树脂5份,柠檬烯5份,石竹素2份,棕榈酸2份,食盐3份,醋酸3份,咖啡酸1份,赖氨酸1份,天冬氨酸1份,月桂酸1份,甲醛0.5份,维生素e 0.5份,檀香醇0.5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