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探装置、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2.地球物理勘探(以下简称物探)包括重力、磁力、电法、地震勘探等,重力、磁力是发展最早、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两种地球物理方法。重力、磁力方法覆盖面积广、经济快速,广泛应用于油气、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区域与深部构造研究、环境与工程勘察等各个领域。
3.相关技术的物探装置大多是通过收纳箱进行收纳,并且,在使用时,通过将收纳箱打开,并将物探装置取出放置于地面上,但是,直接将物探装置放置于地面上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往往会俯身去操作物探装置或者观看物探装置上显示的数据信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会导致使用者不方便操作物探装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升使用者对物探装置的操作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探装置、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探装置,包括:收纳箱、调整机构以及物探仪,所述收纳箱用于收纳调整机构以及物探仪,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收纳箱内,用于对物探仪进行调整,所述调整机构包括用于对物探仪进行升降调整的升降组件以及用于对物探仪进行调平调整的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包括支撑板、调整件以及调平台,所述调整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所述支撑板内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且所述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分别与调平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立柱的一端与调平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三立柱与支撑板的连接点、第一穿孔以及第二穿孔呈三角形设置,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限位的限位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收纳箱可以收纳调整机构以及物探仪,方便操作者使用和携带,通过升降组件可以对物探仪进行位置调整高度调整,通过调整调平台驱动调平台相对于立柱进行滑动和转动,使第一立柱在第一穿孔中上下活动以及使第二立柱在第二穿孔中上下活动,对物探仪调整完成后,通过设置于容置槽内的限位件可以对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进行限位,从而,可以避免物探仪以及调平台随意晃动。
8.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弹簧、第二限位弹簧以及拉绳,所述第一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容置槽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容置槽侧壁,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连
接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另一端延伸出容置槽外。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拉绳,驱动第一限位块压缩第一限位弹簧以及驱动第二限位块压缩第二限位弹簧,从而,使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限位块远离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通过释放拉绳,第一限位弹簧由于反弹力驱动第一限位块顶紧第一立柱,第二限位弹簧由于反弹力驱动第二限位块顶紧第二立柱,从而可以起到对第一立柱以及第二立柱进行释放和限位的作用。
10.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内转动设置有把手,所述拉绳延伸出容置槽外的一端连接把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置槽内转动设置把手,并且,拉绳伸出容置槽外的一端连接把手,通过活动把手可以拉动拉绳,从而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方面的物探装置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预设第一通信链路,调用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并将调用的参数信息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发送至飞行单元;根据调用的物理位置参数,结合卫星定位信息以及惯性导航信息,控制飞行单元飞行至物探装置处;预设第二通信链路,基于第二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单元中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基于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所述飞行单元根据第二通信链路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存储于飞行单元;获取飞行单元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通信链路将物探装置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飞行单元,且飞行单元根据接收的物理位置参数结合卫星定位信息以及惯性导航信息飞行至物探装置处,飞行单元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将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以控制物探装置测量数据,测量完成后,飞行单元再通过第二通信链路读取测量数据,并进行存储,获取存储的测量数据,以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借助飞行单元的自主飞行和悬停功能,可以方便获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减少了人员到现场操作带来的人力浪费问题,操作便捷,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14.可选的,所述获取飞行单元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包括:判断所述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若否,则不执行动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存在异常,则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以提醒操作者,能够提升获取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6.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具体包括:判断异常是否为工作配置参数配置不恰当;
若是,则提示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配置参数,并根据操作者重新配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若否,则提示操作者对物探装置进行维护。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异常是否为工作配置参数配置不当引起的,如果是,则提示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配置参数,并将重新配置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以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从而,能够提升数据测量的效率。
18.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物探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方面的物探装置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参数调用模块,用于调用获取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通信链路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第二通信链路;参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通信链路将调用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飞行单元,以及,用于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单元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通信链路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存储于飞行单元;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获取飞行单元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物探装置的物理位置信息以及工作配置参数,通过参数调用模块调用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并通过参数发送模块将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飞行单元,并将发送至飞行单元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再通过控制模块根据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通过数据读取模块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存储于飞行单元中,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借助飞行单元的自主飞行和悬停功能,可以方便获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减少了人员到现场操作带来的人力浪费问题,操作便捷,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20.可选的,还包括: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判断异常是否为工作配置参数配置不恰当,若是,则提示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配置参数,并根据操作者重新配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若否,则不执行动作或提示操作者对物探装置进行维护。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数据判断模块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判断异常是否由工作配置参数不恰当导致,如果是,则提醒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参数,并将重新配置的工作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以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一方面能够提升获取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能够提升数据测量的效率。
22.第四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
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方面的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智能终端,方便使用者使用。
24.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时,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方面的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及存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物探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一。
27.图2是本技术的调整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一。
29.图4是本技术的物探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二。
30.图5是本技术的物探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三。
31.图6是本技术的限位件的整体示意图。
32.图7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3.图8是本技术的物探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四。
34.图9是本技术的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35.图10是本技术的物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模块框架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收纳箱;11、箱体;12、箱盖;13、第一滑槽;2、物探仪;3、升降组件;31、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33、第一架体;34、第二架体;35、第一铰接座;36、第二铰接座;4、调平组件;41、支撑板;411、第一穿孔;412、第二穿孔;413、容置槽;42、调整件;421、第一立柱;422、第二立柱;423、第三立柱;424、第一万向球;425、第二万向球;426、第三万向球;427、第一滑块;428、第二滑块;43、调平台;431、第二滑槽;432、第三滑槽;5、限位件;51、第一限位块;52、第二限位块;53、第一限位弹簧;54、第二限位弹簧;55、拉绳;56、把手;57、转动套;571、转动孔;572、转轴;61、参数获取模块;62、参数调用模块;63、通信链路构建模块;64、参数发送模块;65、控制模块;66、数据读取模块;67、数据处理模块;68、数据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8.物探装置顾名思义即为一种物探仪器,利用物探装置能够对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可以用于找矿、找水、找油气、构造勘探、工程勘察、环境地质调查等。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物探装置,参照图1,该物探装置包括收纳箱1、调整机构以
及物探仪2,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机构设置于收纳箱1内,用于调整物探仪2的位置,方便操作者使用。
40.其中,收纳箱1包括箱体11与箱盖12,且箱体11与箱盖12铰接设置,进而,当将物探仪2及调整机构放置于箱体11内时,将箱盖12扣合于箱体11上,从而通过收纳箱1能够收纳物探仪2与调整机构,并且,箱体11内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3。
41.其中,调整机构包括升降组件3以及调平组件4,进而,通过升降组件3可以对物探仪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整,通过调平组件4可以对物探仪2进行调平。
42.参照图2,其中,升降组件3包括驱动件、x形支架以及铰接座,并且,驱动件包括第一气缸31以及第二气缸32,x形支架包括第一架体33以及第二架体34,第一架体33的中段部位与第二架体34的中段部位铰接设置,也即,第一架体33与第二架体34相互交叉铰接设置,第一架体33可以相对于第二架体34转动,而第二架体34也可以相对于第一架体33转动,铰接座包括第一铰接座35以及第二铰接座36。
43.具体地,第一气缸31以及第二气缸32分别设置于箱体11内底部的相对两侧,第一铰接座35以及第二铰接座36分别设置于第一滑槽13的相对两端,且第一铰接座35以及第二铰接座36可以沿第一滑槽13滑动,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与第一铰接座35连接,第一架体33的一端与第一铰接座35铰接,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与第二铰接座36连接,第二架体34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36铰接,进而,通过控制第一气缸31以及第二气缸32可以驱动第一铰接座35与第二铰接座36沿第一滑槽13朝相对或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带动x形支架活动。
44.更具体地,当第一铰接座35与第二铰接座36朝相对方向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架体33的一端与第二架体34的一端相互靠近,也即,可以对物探仪2进行升高操作,反之,当第一铰接座35与第二铰接座36朝相反的方向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架体33的一端与第二架体34的一端相互远离,也即,可以对物探仪2进行下降操作。
45.参照图3及图4,其中,调平组件4包括支撑板41、调整件42以及调平台43,第一架体33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架体34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板41铰接设置,支撑板41通过调整件42与调平台43连接,进而,通过支撑板41、调整件42以及调平台43可以对物探仪2进行调平操作。
46.具体地,支撑板41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本实施例中,多个穿孔以两个为例,分别为第一穿孔411以及第二穿孔412,支撑板41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413,并且,第一穿孔411以及第二穿孔412分别与容置槽413连通。
47.具体地,调整件42包括第一立柱421、第二立柱422、第三立柱423、第一万向球424、第二万向球425、第三万向球426、第一滑块427以及第二滑块428,其中,第一立柱421的一端与第一万向球424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穿孔411,第一万向球424还与第一滑块427连接,第二立柱422的一端与第二万向球425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穿孔412,第二万向球425还与第二滑块428连接,第三立柱423的一端与第三万向球426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41连接,第三万向球426还与调平台43连接。
48.参照图5及图6,其中,容置槽413中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立柱421以及第二立柱422限位的限位件5,限位件5包括第一限位块51、第二限位块52、第一限位弹簧53、第二限位弹簧54、拉绳55、把手56以及转动套57。
49.参照图7,更具体地,第一限位弹簧5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51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容置槽413侧壁上,第二限位弹簧54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块52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容置槽413
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的拉绳55呈“人”字形设置,也即,拉绳55存在三个端部,拉绳55的第一端部与第一限位块51连接,拉绳55的第二端部与第二限位块52连接,拉绳55的第三端部与把手5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拉绳55的第三端部与把手56的中段部位连接,把手56的一端通过转动套57与容置槽413侧壁连接。
50.其中,第三立柱423与支撑板41的连接点、第一穿孔411以及第二穿孔412呈三角形设置,从而,使第一立柱421、第二立柱422以及第三立柱423呈三角形设置,可以提升调平台43的稳定性。
5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把手56呈“l”形设置,也即,把手56具有一个长力臂和一个短力臂,并且,转动套57内开设有转动孔571,进而,把手56的长力臂的一端转动设置于转动孔571内,且不脱离转动孔571,转动套57上还设置有转轴572,进而,转动套57通过转轴572与容置槽413侧壁转动连接,也即,把手56可以相对于转动套57转动,而把手56和转动套57的整体可以相对于容置槽413侧壁转动,进而,可以将把手56转动出容置槽413。
52.进而,通过将把手56旋转出容置槽413,并使把手56的短力臂的一端抵接容置槽413的侧壁,可以拉动拉绳55带动第一限位块51压缩第一限位弹簧53以及带动第二限位块52压缩第二限位弹簧54,进而,使第一限位块51脱离第一立柱421以及使第二限位块52脱离第二立柱422,进而,第一立柱421可以在第一穿孔411中上下活动,第二立柱422可以在第二穿孔412中上下活动;反之,通过将把手56旋转进容置槽413,第一限位弹簧53会因为反弹力驱动第一限位块51顶紧第一立柱421,第二限位弹簧54会因为反弹力驱动第二限位块52顶紧第二立柱422,进而,以对第一立柱421以及第二立柱422进行限位。
53.参照图4及图8,具体地,调平台43上开设有第二滑槽431以及第三滑槽432,其中,第一滑块427滑动设置第二滑槽431内,第二滑块428滑动设置于第三滑槽432内,并且,第一滑块427不会脱离第二滑槽431,第二滑块428不会脱离第三滑槽432,调平台43上用于放置物探仪2。
54.进而,当对物探仪2进行调平时,可以将把手56旋转出容置槽413,并使把手56的短力臂的一端抵接容置槽413侧壁,使第一限位块51脱离第一立柱421以及使第二限位块52脱离第二立柱422,通过手动调整调平台43,使第一滑块427在第二滑槽431内滑动以及使第二滑块428在第三滑槽432内滑动,第一滑块427滑动驱动第一万向球424旋转以及驱动第一立柱421在第一穿孔411中上下活动,第二滑块428滑动驱动第二万向球425旋转以及驱动第二立柱422在第二穿孔412中上下活动,以对物探仪2进行调平操作,对物探仪2调平后,通过将把手56旋转进容置槽413,使第一限位块51顶紧第一立柱421以及使第二限位块52顶紧第二立柱422,以对第一立柱421以及第二立柱422进行限位,从而可以保证调平台43以及物探仪2不会晃动。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物探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第一气缸31以及第二气缸32可以驱动第一铰接座35以及第二铰接座36沿第一滑槽13朝相对或相反的方向滑动,进而带动x形支架活动,以对物探仪2进行升降操作,通过将把手56旋转出容置槽413,并使把手56的短力臂的一端抵接容置槽413侧壁,使第一限位块51脱离第一立柱421以及使第二限位块52脱离第二立柱422,手动调整调平台43,调平后,通过将把手56旋转进容置槽413,使第一限位块51顶紧第一立柱421以及使第二限位块52顶紧第二立柱422,从而对第一立柱421以及第二立柱422进行限位,以保证调平台43以及物探仪2不会产生晃动。
5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图9,该方法包括:s1:获取物探装置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
57.具体地,步骤s1中指出的物探装置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物探装置,而获取的属性信息即为物探装置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其中,物探装置的物理位置参数可以采用位置坐标表示,而物探装置的工作配置参数即为控制物探装置进行工作的工作参数,且可以采用gps测量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参数。
58.s2:预设第一通信链路,调用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并将调用的参数信息基于第一通信链路发送至飞行单元。
59.具体地,于步骤s2中,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可以采用无线通信链路,进而,调用获取的物探装置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可以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至飞行单元,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飞行单元可以采用飞行器。
60.s3:根据调用的物理位置参数,结合卫星定位信息以及惯性导航信息,控制飞行单元飞行至物探装置处。
61.具体地,于步骤s3中,根据调用的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信息,以及结合卫星定位信息和惯性导航信息,可以为飞行器制定飞行航线,进而,控制飞行器沿飞行航线飞行至物探装置处,从而,能够提升飞行器的控制智能化。
62.s4:预设第二通信链路,基于第二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单元中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基于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
63.具体地,于步骤s4中,预设的第二通信链路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链路,进而,可以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器中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并根据物探装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测量数据,其中,本实施例中测量的数据可以为地层岩性及/或地质构造等。
64.s5:所述飞行单元根据第二通信链路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存储于飞行单元。
65.具体地,于步骤s5中,根据无线通信链路,飞行器可以直接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将读取的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存储于飞行器中,方便后续的调取使用;具体实施时,飞行器中设置有具有读取功能的功能单元,进而,可以借助此功能单元直接读取测量数据。
66.s6:获取飞行单元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7.具体地,通过数据获取装置获取飞行器中存储的测量数据,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68.其中,于步骤s6中,获取飞行器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若否,则不执行动作。
69.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异常可以包括传感器或连接器未连接,进而,当传感器或连接器未连接时,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
7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若是,则执行相应的报警提示,具体可以包括:判断异常是否为工作配置参数配置不恰当;若是,则提示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配置参数,并根据操作者重新配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
7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gps定位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并获取物探装置的工作配置参数,调用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和工作配置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调用的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和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飞行器,根据物探装置的位置坐标,以及结合卫星定位信息和惯性导航信息,为飞行器制定飞行航线,进而,可以控制飞行器沿着飞行航线飞行至物探装置处,并且,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器中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根据物探装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测量地层岩性及/或地质构造,飞行器内设置有数据读取单元,进而,通过数据读取单元可以读取物探装置所测量的数据,并将测量的数据存储于飞行器中,然后获取飞行器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借助飞行单元的自主飞行和悬停功能,可以方便获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减少了人员到现场操作带来的人力浪费问题,操作便捷,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7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物探测量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相对应,参照图10,该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上述实施例的物探装置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可以包括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参数调用模块62,用于调用获取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通信链路构建模块63,用于构建第一通信链路以及第二通信链路;参数发送模块64,用于根据第一通信链路将调用的物理位置参数以及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飞行器,以及用于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将发送至飞行器的工作配置参数发送至物探装置;控制模块65,用于根据接收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读取模块66,用于根据第二通信链路读取物探装置的测量数据,并存储于飞行器中;数据处理模块67,用于获取飞行器中存储的测量数据,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7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判断模块68,用于判断测量数据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判断异常是否为工作配置参数配置不恰当,若是,则提示操作者重新配置工作配置参数,并根据操作者重新配置的工作配置参数控制物探装置进行数据测量,若否,则不执行动作或提示操作者对物探装置进行维护。
7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加载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
75.其中,智能终端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并且,智能终
端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智能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76.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77.其中,存储器可以为智能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智能终端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智能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智能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智能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智能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78.其中,通过本智能终端,将上述实施例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存储于智能终端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智能终端的处理器上,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7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时,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
80.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81.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的物探数据处理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物探数据处理方法的存储及应用。
8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