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护罩、雷达组件和汽车。
背景技术:2.当前汽车领域中,雷达组件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实现的核心组件。汽车上通常前置毫米波雷达,用于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雷达组件通常安装布置在车辆中轴线,隐藏在前格栅内部,属于开放式安装,同时需要卡接上护罩,雷达除了视野fov部分的其余地方能被覆盖,保证美观。
3.前置的雷达组件在整车下线以及售后更换维修过程当中,需要对雷达进行校准。一些雷达是带有校准螺栓的,通过专用工具(校准螺栓刀)来调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校准螺栓,使雷达轴线和行驶轴线重合或在允许的偏差范围(
±
0.3度)之内,因此校准前后就得拆装护罩。
4.但现有的护罩尺寸较大,而车辆的前格栅开口空间有限,若取下整个护罩,护罩很难从前格栅开口处取出,导致调校雷达时便利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雷达护罩、雷达组件和汽车,其能够便于雷达主体进行调校。
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雷达护罩,包括护罩主体和盖板,所述护罩主体用于盖设在雷达上,所述护罩主体上设置有校准孔,所述校准孔用于露出所述雷达上的校准螺栓,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护罩主体的外侧,所述盖板覆盖所述校准孔。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护罩主体上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窗口用于露出所述雷达的感应区域;所述盖板避让所述雷达的感应区域。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设置有第二窗口,所述的第二窗口与所述第一窗口的位置对应,从而露出所述雷达的感应区域。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护罩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窗口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且面积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面积,所述校准孔设置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盖板嵌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窗口的边缘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校准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窗口的边缘与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之间。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窗口以及所述盖板均为矩形。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校准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校准孔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底部的两个对角处。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述护罩主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雷达组件,包括雷达主体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
述的雷达护罩,所述雷达护罩的护罩主体罩设于所述雷达主体,所述护罩主体上的所述校准孔与所述雷达主体上的校准螺栓位置对应。
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雷达组件。
1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护罩包括护罩主体和盖板,护罩主体用于盖设在雷达上,护罩主体上设置有校准孔,校准孔用于露出雷达上的校准螺栓,盖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护罩主体的外侧,盖板覆盖校准孔。当雷达组件设置在汽车的格栅内,又需要对进行雷达的调校时,只需将盖板取下,便能够暴露出校准孔,校准孔将校准螺栓暴露,此时再用专门的工具对校准螺栓进行调校。由于盖板只是在护罩本体上用于遮挡校准孔的部件,其具有较小的尺寸,容易从格栅中取出,因此能够方便校准进行,提高效率。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组件、汽车均包含上述的雷达护罩,因此能够为雷达校准作业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雷达护罩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雷达护罩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护罩主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护罩主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盖板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盖板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
27.图7为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
28.图8为图7中局部viii的放大图;
29.图9为图7中局部ix的放大图。
30.图标:100-雷达护罩;110-护罩主体;111-第一窗口;112-定位槽;113-校准孔;114-弹性卡扣;115-插孔;116-插槽;117-缺口;120-盖板;121-第二窗口;122-插接部;123-弹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5.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7.现有的雷达组件通常安装布置在车辆中轴线,隐藏在前格栅内部,同时需要卡接上护罩。但由于护罩尺寸较大,在整车下线以及售后更换维修过程当中,需要对雷达进行校准。一些雷达是带有校准螺栓的,通过专用工具(校准螺栓刀)来调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校准螺栓,使雷达轴线和行驶轴线重合或在允许的偏差范围(比如
±
0.3度)之内,而在调校前需要拆下护罩,暴露出校准螺栓。但现有的护罩尺寸较大,而车辆的前格栅开口空间有限,护罩取下后很难从前格栅开口处取出,导致调校雷达时便利性不佳。
38.为了提高调校雷达时的便利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护罩,通过分体式设计,使得调试人员在调校雷达时,只需要卸下雷达护罩100的一部分即可,因此方便调试,提高下线效率和售后维修效率。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雷达护罩的雷达组件,以及包含上述雷达组件的汽车。
3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雷达护罩10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雷达护罩100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雷达护罩100包括护罩主体110和盖板120。其中,护罩主体110用于罩设于雷达主体(图中未示出)上,而盖板120可拆卸地连接于护罩主体110上。在本实施例中,护罩主体110和盖板120均具有窗口,用于露出雷达主体的感应区域(视野fov部分)。
4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护罩主体11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护罩主体110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护罩主体110大致为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圆形、梯形等其他形状,护罩主体110的形状应当与要保护的雷达主体匹配。
41.图3展示了护罩主体110外侧的形貌,在本实施例中,护罩主体110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槽112,该定位槽112可供盖板120嵌入,便于盖板120定位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12形状大致为矩形,四个角部具有圆角。
42.护罩主体110上开设有第一窗口111,第一窗口111用于露出雷达主体的感应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口111的形状为矩形,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窗口111的形状也可以选择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第一窗口111的形状应当与雷达主体的感应区域形状匹配。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口111设置于定位槽112的底部且面积小于定位槽112的底部面积。两个校准孔113也设置于定位槽112的底部,使得盖板120在嵌设于定位槽112时,能够覆盖校准孔113,从而遮挡雷达主体上的校准螺栓,保护校准螺栓的同时也增加美观度。
具体的,第一窗口111的边缘与定位槽112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校准孔113设置于第一窗口111的边缘与定位槽112的侧壁之间。
44.进一步的,两个校准孔113分别位于定位槽112的底部的两个对角处。其中一个校准孔113用于暴露水平校准的校准螺栓,另一个校准孔113用于暴露竖直校准的校准螺栓。当然,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校准孔113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定位槽112的其他位置,只要与雷达主体的校准螺栓的位置对应即可。
45.在本实施例中,护罩主体110的内侧可设置弹性卡扣114,来实现固定安装。弹性卡扣114可以与雷达主体实现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用于与汽车的其他部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其目的在于将雷达护罩100保持在罩设雷达主体的姿态。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114的数量为四个,在第一窗口111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各有两个,四个弹性卡扣114均向护罩主体110的背侧延伸。当然,弹性卡扣114的设置方式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护罩主体110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与雷达主体保持固定,比如采用螺栓等紧固件来固定。
46.定位槽112内还设置有插槽116和插孔115,用于与盖板120配合,从而实现与盖板120可拆卸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16和插孔115设置在定位槽112内,且分别位于定位槽112相对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插槽116数量为两个,插孔115数量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0上的弹扣123(见图5至图8)从插槽116插入到护罩主体110内侧实现锁定,护罩主体110的侧面还设置有缺口117,通过缺口117可以按压盖板120伸入至护罩主体110内侧的弹扣123,从而解除盖板120与护罩主体110的锁定。
47.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盖板120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盖板120在第二视角下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盖板120为矩形,与定位槽112形状匹配。盖板120的中部开设有第二窗口121,盖板120的第二窗口121与护罩主体110的第一窗口111对应,从而避让(露出)雷达的感应区域。
48.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0与护罩主体11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通过卡扣结构与护罩主体110可拆卸的连接。卡扣结构包括插接部122和弹扣123,插接部122用于护罩主体110上的插孔115插接配合。弹扣123能够利用自身弹性变形插入到护罩主体110的插槽116中,并锁定自身的位置,从而将盖板120固定在护罩主体110上。
49.在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两个弹扣123和一个插接部122。插接部122与弹扣123分别位于盖板120的相对两侧。相应的,护罩主体110上的插槽116、插孔115应与弹扣123、插接部122的数量对应,插槽116、插孔115分别设置在定位槽112内相对的两侧。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中,弹扣123、插接部122、插槽116、插孔11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50.图7为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局部viii的放大图;图9为图7中局部ix的放大图。图7至图9展示了盖板120与护罩主体110通过卡扣结构配合的方式,第一窗口111、第二窗口121水平朝向的情况下,插接部122竖直地插入到插孔115中,而弹扣123水平地插入到插槽116中,并且弹扣123的末端钩部勾住护罩主体110避免盖板120向外脱落。
51.在安装盖板120时,可首先将插接部122插入到护罩主体110的插孔115中,然后将盖板120设置有弹扣123的一侧推向护罩主体110,令弹扣123插入到护罩主体110的插槽116中实现锁定。当需要拆除盖板120时,可用手或其他工具通过护罩主体110的缺口117伸入到护罩主体110的内侧,按压弹扣123使其变形,从而解除锁定,再将盖板120取下。取下盖板
120后,雷达主体的校准螺栓通过校准孔113暴露,调试人员可以利用工具对校准螺栓进行调校。调校完成后再通过上述的安装方法将盖板120安上。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组件(图中未示出)包括雷达主体和上述的雷达护罩100,雷达护罩100的护罩主体110罩设于雷达主体,护罩主体110上的校准孔113与雷达主体上的校准螺栓位置对应。雷达主体可以是毫米波雷达。
53.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图中未示出),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组件。雷达组件可前置,设置在汽车前端的格栅内侧。
54.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护罩100、雷达组件和汽车。雷达护罩100包括护罩主体110和盖板120,护罩主体110用于盖设在雷达上,护罩主体110上设置有校准孔113,校准孔113用于露出雷达上的校准螺栓,盖板120可拆卸地连接于护罩主体110的外侧,盖板120覆盖校准孔113。当雷达组件设置在汽车的格栅内,又需要对进行雷达的调校时,只需将盖板120取下,便能够暴露出校准孔113,校准孔113将校准螺栓暴露,此时再用专门的工具对校准螺栓进行调校。由于盖板120只是在护罩本体上用于遮挡校准孔113的部件,其具有较小的尺寸,容易从格栅中取出,因此能够方便校准进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组件、汽车均包含上述的雷达护罩100,因此能够为雷达校准作业提供便利。
5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