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及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0678发布日期:2021-09-25 10:2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及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拉伸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及试验机及试验机。


背景技术:

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起到抗压的作用,而钢筋主要起到抗拉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能。钢筋的测定主要有抗拉试验、弯曲试验等。测定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一系列特性的试验,又称拉伸试验。它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验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研究材料的性能。
3.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当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或物理屈服强度。工程上有许多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把材料产生的残余塑性变形为0.2%时的应力值作为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强度。材料在断裂前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又叫伸长率,是指材料试样受拉伸载荷折断后总伸长度与原始长度比值的百分数。断面收缩率是指材料试样在受拉伸载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与原截面面积比值的百分数。
4.条件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是拉伸试验经常要测定的四项性能指标。此外还可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弹性极限等。
5.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试验机设计的减震装置,而试验室里同时几台试验机做试验,试验噪声很大,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试验力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及试验机,实现了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试验力的过程中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降低了试验成本,减小了试验噪声,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7.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8.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包括:
9.减震托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孔;
10.导向法兰,设于所述减震托板的一侧,且与所述减震托板上对应的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
11.固定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段板和第二段板,所述第一段板与第二段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段板平行于所述减震托板,且设有与各第一贯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贯通孔;
12.导套,设于所述第一段板上对应的第二贯通孔内;
13.导套挡圈,设于所述第一段板上对应的第二贯通孔处,且与所述导套螺纹连接;
14.第一减震弹簧,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向法兰内,另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套内;
15.第二减震弹簧,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套挡圈内,另一端设有弹簧挡圈;
16.导向杆,一端穿过所述减震托板上对应的第一贯通孔,且与所述导向法兰固定;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第一减震弹簧和第二减震弹簧后连接对应的弹簧挡圈。
17.可选地,所述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弹簧垫板,所述弹簧垫板设于对应的导向法兰内,且分别与对应的减震弹簧的端部和减震托板接触。
18.可选地,所述弹簧挡圈上部用螺母锁紧。
19.可选地,所述第二段板上设有加强筋。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段板上设有固定搭板。
21.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验机,包括:
22.机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
23.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减震托板与所述机架相连;
24.试验机本体,其底部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第二段板相连。
25.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存在间隙。
26.可选地,所述减震托板的横截面呈矩形,其短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其长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相连。
27.可选地,所述减震装置中的第二段板与试验机本体底部的底横梁相连。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9.当安装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减震装置后,试验机在对钢筋拉伸施加和卸除试验力的过程中呈现平稳状态,能够给减少冲击和振动,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降低了试验成本,减小了试验噪声,提高了试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
[0034]1‑
减震托板、2

导向杆、3

导向法兰、4

弹簧垫板、5

第一减震弹簧、6

导套、7

导套挡圈、8

弹簧挡圈、9

螺母、10

固定板、11

试验机本体、12

底横梁、13

第一立板、14

第一立柱,15

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
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6]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
[0037]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0039]
实施例1
[00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0041]
减震托板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贯通孔;
[0042]
导向法兰3,设于所述减震托板1的一侧,且与所述减震托板1上对应的第一贯通孔同轴设置;
[0043]
固定板10,包括相连的第一段板和第二段板,所述第一段板与第二段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段板平行于所述减震托板1,且设有与各第一贯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贯通孔;
[0044]
导套6,设于所述第一段板上对应的第二贯通孔内;
[0045]
导套挡圈7,设于所述第一段板上对应的第二贯通孔处,且与所述导套6螺纹连接;
[0046]
第一减震弹簧5,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向法兰3内,另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套6内;
[0047]
第二减震弹簧15,一端位于对应的导套挡圈7内,另一端设有弹簧挡圈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减震弹簧5和第二减震弹簧15可以选用相同的结构和用料,由于减震弹簧截面积大,材质为弹簧钢,能够增强减震性能。
[0048]
导向杆2,一端穿过所述减震托板1上对应的第一贯通孔,且与所述与导向法兰3固定,比如可以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第一减震弹簧5和第二减震弹簧15后连接对应的弹簧挡圈8,实现由弹簧挡圈8对导向杆2进行限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挡圈8上部用螺母9锁紧。
[004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适用于试验机的减震装置还包括弹簧垫板4,所述弹簧垫板4设于对应的导向法兰3内,且分别与对应的减震弹簧的端部和导向法兰3接触。
[00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段板上设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段板上还设有固定搭板,用于起支撑作用。
[0051]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震装置的减震原理具体为:
[0052]
当第一段板收到外力时,外力使得第一段板沿着竖直向下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减震弹簧5被压缩;
[0053]
当外力消失后,第一段板在第一减震弹簧5的驱动下沿着竖直向上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减震弹簧5的压缩越来越小,而第二减震弹簧15被压缩,从而恢复至未实施外力时的
状态。
[0054]
实施例2
[005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试验机,如图2所示,包括:
[0056]
机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柱14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14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
[0057]
实施例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中的减震托板1与所述机架相连;
[0058]
试验机本体11,其底部与所述减震装置中的第二段板相连;所述试验机本体可以是任意的用于实现试验的设备,比如拉伸试验设备。
[005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10与第一立柱14和第二立柱之间存在间隙。
[006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托板1的横截面呈矩形,其短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4和第二立柱相连,其长边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板13和第二立板相连;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减震托板1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可以选用焊接方式来实现固定连接。
[006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装置中的第二段板与试验机本体11底部的底横梁12相连,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螺杆或螺钉的方式进行相连,便于拆卸和后期的维护。
[006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