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2924发布日期:2021-09-08 02:2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利用水准仪测量施工地面点间高度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将水准仪安装在三脚架上完成测量工作,现有技术中,测量人员采用安装有水准仪的测量装置测量施工地面点间高度差 时,通常需要手持记录本记录测量的数值,以便计算施工地面点间高差,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始终需一只手手持记事本,施工人员的双手无法得到解脱,记录测量数据不方便,使得测量过程繁琐,同时安装和收纳和特别繁琐不方便携带,市面上大多数的水准仪都是固定不动,无法调节角度,需要人工移动三脚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中心处贯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外侧边缘铰接有三个第一连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边缘铰接有三个第四连杆,三个所述第四连杆均与相邻第一连杆靠近中心处铰接,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位于箱体的内腔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的左端贯穿箱体的内腔左侧中心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箱体的内腔顶部中心处,所述螺纹杆的顶端有螺纹套,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螺纹套的内腔,所述螺纹套内腔与螺纹杆为相互啮合设置,所述螺纹套的顶端设有活动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盒体,所述螺纹套的顶端插接在盒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盒体的内腔顶部中心处贯穿设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右侧啮合设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的右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右端贯穿盒体的内腔右侧靠近顶部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圆管的内腔贯穿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所述第五锥形齿轮的左侧啮合设有第六锥形齿轮,所述第六锥形齿轮的左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左端贯穿盒体内腔左侧靠近底部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
7.进一步的,所述圆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竖杆顶端贯穿圆盘圆心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七锥形齿轮,所述圆盘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之间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第一固定块中心
处,所述第三转杆的外侧边缘靠右端处套设有第八锥形齿轮,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八锥形齿轮与第七锥形齿轮为相互啮合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杆的外侧边缘中心处套设有第一活动块,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水准仪本体。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为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凹槽内腔均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相邻凹槽内腔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二活动块,两个所述第二活动块的前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共固定连接有承载板。
10.进一步的,所述横板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承载板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连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承载板的一侧均与相邻第二连杆的中心处铰接。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把手。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通过箱体、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母、第一连杆、第四连杆、固定环、摇杆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方便快速的收缩和使用,便于携带,通过竖板、固定杆、第二活动块,第三连杆、把手、承载板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方便测量人员随时记录数据,不使用时也方便收纳;
14.2、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通过第一转盘、第一转盘、圆管、圆盘、第一固定块、第三转杆、第一活动块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水准仪本体的水平角度调节,方便测量贯穿,通过第二转盘、第二转杆、第七锥形齿轮、第八锥形齿轮、第三转杆等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水准仪本体的上下角度调节,方便不同升高的测量员使用。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施例局部俯视图。
21.图中:1、箱体;2、螺纹杆;3、螺母;4、第一连杆;5、固定环;6、第一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8、摇杆;9、螺纹套;10、盒体;11、圆管;12、第三锥形齿轮;13、第四锥形齿轮;14、第一转杆;15、第一转盘;16、竖杆;17、第五锥形齿轮;18、第六锥形齿轮;19、第二转杆;20、第二转盘;21、圆盘;22、第七锥形齿轮;23、第一固定块;24、第三转杆;25、第八锥形齿轮;26、第一活动块;27、水准仪本体;28、竖板;29、固定杆;30、第二活动块;31、第二连杆;32、承载板;33、把手;34、横板;35、第二固定块;36、第三连杆;37、第四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腔底部中心处贯穿设有螺纹杆2,螺纹杆2的外侧边缘靠近中心处套设有螺母3,螺母3的外侧边缘铰接有三个第一连杆4,螺纹杆2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外侧边缘铰接有三个第四连杆37,三个第四连杆37均与相邻第一连杆4靠近中心处铰接,螺纹杆2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处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6,并与其固定连接,且第一锥形齿轮6位于箱体1的内腔第一锥形齿轮6的左侧啮合设有第二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7的左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摇杆8,摇杆8的左端贯穿箱体1的内腔左侧中心处,螺纹杆2的顶端贯穿箱体1的内腔顶部中心处,螺纹杆2的顶端有螺纹套9,螺纹杆2的顶端贯穿螺纹套9的内腔,螺纹套9内腔与螺纹杆2为相互啮合设置,螺纹套9的顶端设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包括盒体10,螺纹套9的顶端插接在盒体10的底部中心处,盒体10的内腔顶部中心处贯穿设有圆管11,圆管11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第三锥形齿轮12,第三锥形齿轮12的右侧啮合设有第四锥形齿轮13,第四锥形齿轮13的右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4,第一转杆14的右端贯穿盒体10的内腔右侧靠近顶部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15,圆管11的内腔贯穿设有竖杆16,竖杆16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套设有第五锥形齿轮17,第五锥形齿轮17的左侧啮合设有第六锥形齿轮18,第六锥形齿轮18的左侧圆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9,第二转杆19的左端贯穿盒体10内腔左侧靠近底部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盘20,圆管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盘21,竖杆16顶端贯穿圆盘21圆心处,并固定连接有第七锥形齿轮22,圆盘21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23,两个第一固定块23之间有第三转杆24,第三转杆24左右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第一固定块23中心处,第三转杆24的外侧边缘靠右端处套设有第八锥形齿轮25,并与其固定连接,第八锥形齿轮25与第七锥形齿轮22为相互啮合设置,第三转杆24的外侧边缘中心处套设有第一活动块26,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活动块2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水准仪本体27,箱体1的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竖板28,竖板28的右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为前后对称设置,两个凹槽内腔均有固定杆29,两个固定杆29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相邻凹槽内腔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29的外侧边缘靠近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二活动块30,两个第二活动块30的前侧均铰接有第二连杆31,两个第二连杆31之间共固定连接有承载板32,箱体1的右侧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横板34,横板34的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
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5,两个第二固定块35远离承载板32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连杆36,两个第三连杆36靠近承载板32的一侧均与相邻第二连杆31的中心处铰接,两个第二连杆31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把手33。
2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摇动摇杆8,摇杆8带动第二锥形齿轮7转动,第二锥形齿轮7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6转动、第一锥形齿轮6转动带动螺纹杆2转动,螺纹杆2转动使得螺母3向下移动,螺母3向下移动带动第一连杆4向下移动,由于固定环5的限位作用,使得第四连杆37带动第一连杆4向外扩张,有着更好的抓地力,便于固定,同时螺纹杆2转动还带动螺纹套9向上移动、螺纹套9向上移动带动盒体10向上移动,上升结束后,通过旋转第一转盘15,第一转盘15带动第一转杆14转动,第一转杆14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3转动,第四锥形齿轮13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2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2带动圆管11转动,圆管11带动圆盘21转动,通过第一固定块23和第三转杆24等带动水准仪本体27水平调节角度,同时通过转动第二转盘20带动第二转杆19转动,第二转杆19通过第六锥形齿轮18带动第五锥形齿轮17转动,第五锥形齿轮17通过竖杆16带动第七锥形齿轮22转动,第七锥形齿轮22通过第八锥形齿轮25带动第三转杆24转动,第三转杆24通过第一活动块26带动水准仪本体27上下调节角度,之后通过向下拉动把手33带动第二连杆31向下移动,通过固定杆29和第二活动块30的限位作用,使得承载板32向下打开,同时第三连杆36通过第二连杆31对承载板32起到支撑的用,方便测量员在测量时方便记录计算,不用时也方便收纳。
27.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