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4225发布日期:2021-08-24 12:2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太阳能电池片在退火炉内退火处理时,一般通过给电池片通电的上下底板中插入热电偶,来测量温度。上下底板形状为方形板,以便增大和电池片的接触面积,材质为黄铜,利于导热和导电。当电池片升温时候热量会通过最上面和最底部的电池片传递给上下底板,从而测得第一片和最后一片的电池片温度。但是通常一叠电池片有200-400片,中间部分由于散热小和两边的温差有时差异较大,此差异受到通电时间,侧边加热的影响,会随之变化。如果不能实时测得中间位置温度,则会导致中间温度与作为控制和工艺监测的上下温度差异过大而影响退火效果,甚至会导致电池片粘附在一起,破片等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以解决对于堆叠电池片组的中间位置实时测温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包括:

中间导热板,所述中间导热板内置于堆叠电池片组的纵向高度的中部位置;在该中间导热板上嵌设有至少两个热电偶;以及

料盒,所述料盒具有适于容纳堆叠电池片组的收容腔;以及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与至少两个热电偶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极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导热板的顶端面上设有用于一一对应嵌插至少两个热电偶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导热板上的边缘位置嵌设有两个热电偶;其中

一个热电偶嵌设在中间导热板上对应侧端的边缘位置;以及

另一个热电偶嵌设在中间导热板上对应该中间导热板的中心的边缘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电连接两个热电偶的两个电极单元;以及

每个电极单元包括适于接通后形成回路的上电极组和下电极组;

所述上电极组包括两个上电极;下电极组包括两个下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上电极组均设于料盒上;以及

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下电极组均设于一个位于料盒下方的顶升机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四个上电极并排地设置;以及

四个上电极适于与下电极接触的端部均凸设于料盒朝向顶升机构的端面;

在所述上电极适于与下电极接触的端部与料盒之间还设有耐高温弹簧;

所述耐高温弹簧套设在上电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用于装载下电极组的装载平台、与所述装载平台相连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与升降驱动组件相连的支撑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滑动配合的导轨;以及适于驱动该导轨沿着支撑架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结构采用与导轨相连的气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通过内置于堆叠电池片组的纵向高度的中部位置的中间导热板,再配合在该中间导热板上嵌设的至少两个热电偶,由此可实时采集堆叠电池片组纵向高度的中部位置的温度,以便及时控制对于堆叠电池片组的侧边加热的温度,使料盒内的堆叠电池片组加热均匀,优化退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中间导热板在一种可选实施情况下嵌插有热电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中间导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的中间导热板在另一种可选实施情况下嵌插有热电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堆叠电池片组1、中间导热板2、凹槽21、热电偶3、料盒5、上电极6、下电极7、耐高温弹簧8、装载平台91、支撑架92、导轨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盒内堆叠电池片组中间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由具有例如但不限于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质制成的中间导热板2、料盒5和电极组件。其中的料盒5具有适于容纳堆叠电池片组1的收容腔,即对于堆叠电池片组1来说是放置在料盒5内进行加热的。

中间导热板2内置于堆叠电池片组1的纵向高度的中部位置;在该中间导热板2上嵌设有至少两个热电偶3;即对于一定数量的电池片在堆叠的过程中,当堆叠一半数量的电池片后再叠加一层中间导热板2后再继续堆叠剩余数量的电池片,由此使得中间导热板2恰好可以内置在堆叠电池片组1整体的形成的纵向高度的中部位置。电极组件包括与至少两个热电偶3一一对应电连接的至少两个电极单元。即每个热电偶3配合有一个电极单元。

结合附图再进一步详细来说,在中间导热板2的顶端面上设有用于一一对应嵌插至少两个热电偶3的凹槽21。本实施例通过在中间导热板2的顶端面设有的凹槽21,使得热电偶3只需要简单的嵌插在凹槽21中即可实现热电偶3与中间导热板2之间的装配,再通过堆叠在该中间导热板2顶端的电池片,如此即对于嵌插在凹槽21中的热电偶3无需再通过其它额外的辅助结构即可有效保证热电偶3在中间导热板2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在中间导热板2上的边缘位置嵌设有两个热电偶3;其中一个热电偶3嵌设在中间导热板2上对应侧端的边缘位置;以及另一个热电偶3嵌设在中间导热板2上对应该中间导热板2的中心的边缘位置。在此结构基础上,对应的电极组件包括一一对应电连接两个热电偶3的两个电极单元;以及每个电极单元包括适于接通后形成回路的上电极组和下电极组;上电极组包括两个上电极6;下电极组包括两个下电极7。此处即每两个上电极6和两个下电极7对应一个热电偶3,接通后形成一组回路,产生电流信号,接入控制系统,从而可以进行实时的温度pid控制。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对于中间导热板2上两个热电偶3来说,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这两个热电偶3具体插入在中间导热板2上的深度可以一致即相同,如图3所示的情况;还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这两个热电偶3具体插入在中间导热板2上的深度可以不同,如图5所示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下的对应插设在中间导热板2上对应该中间导热板2的中心的热电偶3相比在中间导热板2上对应侧端的边缘位置的热电偶3插入的深度更深,例如该热电偶3可以接近或者直接深入到中间导热板2的最中心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对应中间导热板2的中心的热电偶3可以测得中间导热板2的中心处的实时温度。

对于制成本实施例的上电极6和下电极7的材质来说,均可采用例如但不限于导电良好和防氧化的黄铜。

再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上电极组均设于料盒5上;以及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下电极组均设于一个位于料盒5下方的顶升机构上。即对于上电极组与下电极组之间的接通是通过顶升机构带动下电极组朝下上电极组运动来实现上、下电极组之间的接触而接通的。

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本实施例考虑到对于下电极组朝向上电极组运动时实现上、下电极组之间的接触时防止电极出现碰撞的损伤,本实施例做出了如下设计:两个电极单元分别包括的四个上电极6并排地设置;以及四个上电极6适于与下电极7接触的端部均凸设于料盒5朝向顶升机构的端面;在上电极6适于与下电极7接触的端部与料盒5之间还设有耐高温弹簧8;耐高温弹簧8套设在上电极6上。此处的耐高温弹簧8起到了对于上电极6和下电极7在接触过程中的缓冲减震作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上电极6与料盒5之间的装配结构来说两者之间的装配并不是彻底固定的,而是上电极6可以沿着下电极7的升降运动方向产生相对于料盒5的微小范围内的相对运动,使得在上电极6在相对于料盒5的微小范围内的运动过程中,耐高温弹簧8可被压缩变形,从而实现耐高温弹簧8对于上、下电极7接触过程中的减震缓冲作用。而对于此处的上电极6与料盒5之间的装配来使得上电极6可产生相对于料盒5的微小范围内的相对运动的结构可选通过例如但不限于螺母配合垫片来实现,只要螺母不会彻底旋紧即可在上电极6与料盒5之间存在微小范围的活动空间。

最后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来说,本实施例采用的顶升机构包括用于装载下电极组的装载平台91、与装载平台91相连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与升降驱动组件相连的支撑架92。此处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支撑架92滑动配合的导轨93;以及适于驱动该导轨93沿着支撑架92的高度方向往复移动的动力结构。即在动力结构的作用下,使得导轨93可以产生与支撑架92纵向高度的升降运动,由此来实现装载平台91上装载的下电极组相对于上电极组的升降运动。

关于本实施例的动力结构,可以采用与导轨93相连的气缸,还可以是与导轨93相连的升降丝杆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即只要能实现导轨93带动装载平台91相对于支撑架92做升降运动均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需求。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