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27008798发布日期:2021-10-19 23:1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制动力检测是车辆工程中重要的检测项目。
3.然而现有市场上已有用于车辆工程的制动力检测装置大多存在着整体结构的自身稳定性较为一般,并不具备较好的使用稳定性,无法在车辆实际进行形式的环境条件下对车辆制动力进行连续稳定的检测工作,以至于整体的使用效果以及工作性能较为一般,且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使得该装置整体的使用功能性相应受到了较大程度的限制,从而导致整体适用范围较窄的缺点。
4.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制动力检测装置在使用时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使丝杆上螺纹连接的滑块带动气缸移动,在调节机构调节高度时,通过气缸伸缩带动伸缩杆绕着底座转动,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滑块在底座上滑动,从而对伸缩杆与支撑杆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远离地面一侧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远离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底座一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所述检测板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缓冲装置,所述检测板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测力板,所述测力板与所述检测板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支撑杆靠近地面一侧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支撑杆一侧铰接于所述底座远离地面一侧,所述伸缩杆上铰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远离所述伸缩杆一侧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气缸一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插设且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一端套设且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远离地面一侧,所述丝杆沿其轴线一侧设有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使丝杆上螺纹连接的滑块带动气缸移动,在调节机构调节高度时,通过气缸伸缩带动伸缩杆绕着底座转动,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滑块在底座上滑动,从而对伸缩杆与支撑杆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
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一侧均铰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一侧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另设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均铰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一侧,所述第二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一侧与支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上插设且滑动连接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沿其轴线一侧固定连接摇杆。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摇杆带动双头螺柱转动,使双头螺柱两端的连接块相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使连接块带动两侧铰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对检测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若干缓冲杆,若干所述缓冲杆均铰接于所述检测板靠近所述支撑杆一侧,所述缓冲杆远离所述检测板一侧铰接有滑动块,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检测板一侧开设有若干滑槽,若干所述滑动块分别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动块一侧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当所述滑动块未受外力时,所述弹簧处于未伸缩状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检测板受力时,缓冲杆带动支撑板上滑动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并分解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装置。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输出端轴线与所述丝杆轴线重合,所述电机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座,所述机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机固定在机座上,通过电机输出端和丝杆同轴固定,从而可以通过电机控制丝杆的转动。
1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显示器,显示器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从而可以对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力进行显示,方便观察。
1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控制件,若干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电机及所述气缸电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件,控制件和电机及气缸电连接,从而方便操作,省时省力。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使丝杆上螺纹连接的滑块带动气缸移动,在调节机构调节高度时,通过气缸伸缩带动伸缩杆绕着底座转动,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滑块在底座上滑动,从而对伸缩杆与支撑杆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21.2.通过设置摇杆带动双头螺柱转动,使双头螺柱两端的连接块相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使连接块带动两侧铰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对检测板的高度进行调节。
22.3.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检测板受力时,缓冲杆带动支撑板上滑动块在滑槽内滑动,使弹簧发生形变,从而吸收并分解部分冲击力,从而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底座;2、调节机构;21、第一支撑座;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连接块;25、第三连杆;26、第四连杆;27、第二支撑座;28、双头螺柱;29、摇杆; 3、支杆;4、支撑板;5、支撑杆;6、检测板;7、缓冲装置;71、缓冲杆;72、滑动块;73、滑槽;74、弹簧;8、测力板;9、压力传感器;10、伸缩杆;11、气缸;12、滑块; 13、丝杆;14、固定座;15、驱动机构;151、电机;152、机座;16、显示器;17、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车辆工程用制动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远离地面一侧设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远离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3,支杆3远离底座1一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沿竖直方向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远离支撑杆5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6,检测板6靠近支撑板4 一侧设有缓冲装置7,检测板6远离支撑板4一侧设有测力板8,测力板8与检测板6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9,支撑杆5靠近地面一侧铰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支撑杆5一侧铰接于底座1远离地面一侧,连接杆上铰接有气缸11,气缸11远离连接杆一侧铰接有滑块 12,滑块12远离气缸11一侧与底座1滑动连接,滑块12沿水平方向滑动,滑块12沿水平方向插设且螺纹连接有丝杆13,丝杆13一端套设且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 固定连接于底座1远离地面一侧,丝杆13沿其轴线一侧设有驱动机构15。
28.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21,第一支撑座21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座21远离底座1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杆22与第二连杆23,第一连杆22与第二连杆23远离第一支撑座21一侧均铰接有连接块24,两个连接块24远离第一连杆22与第二连杆23一侧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25与第四连杆26,另设有第二支撑座27,第三连杆25与第四连杆26均铰接于第二支撑座27一侧,第二支撑座27远离第一支撑座21一侧与支杆3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2上插设且滑动连接有双头螺柱28,双头螺柱28沿其轴线一侧固定连接摇杆29。
29.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装置7包括若干缓冲杆71,若干缓冲杆71均铰接于检测板 6靠近支撑杆5一侧,缓冲杆71远离检测板6一侧铰接有滑动块72,支撑板4靠近检测板6一侧开设有若干滑槽73,若干滑动块72分别置于滑槽73内,滑动块72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74,弹簧74远离滑动块72一侧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当滑动块72未受外力时,弹簧74处于未伸缩状态。
30.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15包括电机151,电机151输出端与丝杆13固定连接,且电机151输出端轴线与丝杆13轴线重合,电机151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座152,机座152与底座1固定连接,底座1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器16,显示器16与压力传感器 9电连接,底座1上设有若干控制件17,若干控制件17分别与电机151及气缸11电连接。
3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根据车辆的高度,转动摇杆29,使摇杆29带动双头螺柱28转动,双头螺柱28两端的连接块24相向滑动或者方向滑动,带动铰接在两侧的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25和第四连杆26绕着第一支撑座21和第二支撑座27转动,
使第二支撑座27带动支杆3上下移动,从而调节高度;当高度调节时,通过控制件17控制气缸11与电机151运转,使气缸11伸缩带动伸缩杆10绕着底座1转动,通过电机151带动丝杆13转动从而使滑块12在底座1上滑动,从而对伸缩杆10与支撑杆5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当测力板8受到撞击时,缓冲杆71带动滑动块72在支撑板 4上滑槽73内滑动,带动滑动块72一侧固定的弹簧74形变,吸收部分冲击力。
32.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