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26898525发布日期:2021-10-09 12:5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一般由报警器、红外线体温检测装置、感应装置和物联网模块的相关硬件等部件组成,首先通过红外检测装置来完成人体体温的检测,然后通过互联网模块进行远程上报体温的操作,保证疫情期间工作的精准排查,有效的保证了测体温过程中的效率,并且避免了因接触而产生的感染风险。
3.目前,大多数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结构单一,由于该装置内大都有电子元件组成,在使用前搬运移动至体温检测装置工作的场所时容易碰撞到该装置可能会导致该装置受损甚至损坏,同时现有的体温检测装置大都高度不可调,这使得在体温检测装置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不同体型身高的人群,导致身高较高或较低的被检测人员不能有效地检测到体表温度,由于该装置较为贵重,且较为受损,使得在搬运携带移动时给工作人员增大了难度,极大地影响了检测区域的体温检测排查效率,因此需要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来对不同身高的人群进行有效地体温检测,以及方便快捷的搬运移动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来解决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在搬运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受损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包括收纳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底座下表面的四个拐角皆设置有万向轮,且收纳底座上端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上端插设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转动块的内部设置固定转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圆槽、按压块、第二弹簧和调位孔,且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的左端滑动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右端与第二圆槽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套设在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且第二支撑杆的左端开设有与按压块相互配合的调位孔,所述按压块的左端插设在调位孔中,且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有装置主体。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1)、该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在不使用时或需要搬运的过程中,可以将装置主体折叠收纳到收纳底座的内部,从而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造成装置主体内部电子元件的损坏,使得该装置便于运输,大大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8.2)、该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按压按压块,从而可以通过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杆来调节装置主体的高度,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进一步,所述固定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圆槽、第一弹簧、滑杆、限制槽和第一滑槽,且第一转动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插设在第一圆槽中,且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下端与第一圆槽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杆,且第一转动块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限制槽,所述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插设在收纳底座中部前后两侧内壁中,且收纳底座中部的前后两侧内壁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态时,第一弹簧推动第一支撑杆使得限制槽卡入在第一滑槽竖直部分,从而使得第一转动块无法转动,继而将第一支撑杆固定住,装置主体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按压第一支撑杆,使得第一弹簧压缩,直至滑杆移动到限制槽的最低端,从而使得限制槽移动到第一滑槽弧形部分,此时可以转动第一支撑杆将装置主体收纳到收纳底座内部,操作简单,方便对装置主体的收纳和取出。
12.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转动块、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限位销和第三限位孔,且连接块的右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且第二转动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转动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且连接块的右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中插设有限位销,且限位销的中部插设在第一限位孔中,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销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孔。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装置主体时,将装置主体旋转至竖直,将限位销插入到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当需要对装置主体进行收纳是,将限位销拔出,将装置主体逆时针旋转至竖直状态,将限位销插入到第一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中,对装置主体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对装置主体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固定。
14.进一步,所述收纳底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插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封口板,且封口板的左侧表面与收纳底座的右侧表面相互贴合。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作用为在将装置主体收纳至收纳底座后,卡接板和封口板可以有效的阻挡外物碰撞到装置主体。
16.进一步,所述收纳底座左端的前后两侧接嵌合有磁铁,且封口板的材质为铁,所述封口板与磁铁相互吸合。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卡接板插入到封口板中后,磁铁可以快速的对封口板进行固定。
18.进一步,所述收纳底座的前端设置有拉手收纳机构,且拉手收纳机构包括第三滑槽、滑块、拉杆和手柄,所述收纳底座的前端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拉杆,且拉杆的左端贯穿收纳底座的左端并延伸至收纳底座的外部,所述拉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柄。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搬运该装置时,可以通过将拉杆从第三滑槽中抽出,通过拉动手柄使得收纳底座移动,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便于携带,使用后可以将拉杆重新插入到第三滑槽中,不影响该装置的美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0.进一步,所述所述收纳底座下端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且卡块前后两侧内壁间距的大小小于装置主体的厚度大小,所述卡块的材质为橡胶。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其作用为在装置主体收纳到收纳底座内后,将装置主体卡入到卡块中,从而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装置主体晃动导致装置主体损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底座、封口板、磁铁、第三滑槽、滑块、拉杆和手柄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滑槽、磁铁、卡块、第一弹簧和第一滑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块、第一支撑杆、滑杆、限制槽和按压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杆、连接块、调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第二转动块和第一限位孔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接板和封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3.1、收纳底座;2、万向轮;3、第一转动块;411、第一圆槽;412、第一弹簧;413、滑杆;414、限制槽;415、第一滑槽;5、第一支撑杆;611、第二圆槽;612、按压块;613、第二弹簧;614、调位孔;7、第二支撑杆; 8、连接块;911、第二转动块;912、第一限位孔;913、第二限位孔;914、限位销;915、第三限位孔;10、装置主体;11、第二滑槽;12、卡接板; 13、封口板;14、磁铁;1511、第三滑槽;1512、滑块;1513、拉杆;1514、手柄;1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目前,大多数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结构单一,由于该装置内大都有电子元件组成,使得在搬运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该设备的损坏,提供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37.如图1

10所示,无接触体温检测装置,包括收纳底座1,其特征在于,收纳底座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皆设置有万向轮2,且收纳底座1上端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3,第一转动块3的上端插设有第一支撑杆5,且第一转动块3的内部设置固定转向机构,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调节机构设置有第二支撑杆7,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圆槽611、按压块612、第二弹簧613 和调位孔614,且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圆槽611,第二圆槽611 的左端滑动连接有按压块612,按压块612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613,且第二弹簧613的右端与第二圆槽611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7的套设在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且第二支
撑杆7的左端开设有与按压块612相互配合的调位孔614,按压块612的左端插设在调位孔614中,且第二支撑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左侧通过固定机构连接有装置主体10,通过将装置主体10折叠收纳到收纳底座1的内部,从而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造成装置主体10内部电子元件的损坏,使得该装置便于运输,通过按压调位孔614,从而可以通过上下移动第二支撑杆7来调节装置主体10的高度,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8.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和图5所示,固定转向机构包括第一圆槽411、第一弹簧412、滑杆413、限制槽414和第一滑槽415,且第一转动块3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圆槽411,第一弹簧412的下端插设在第一圆槽411中,且第一支撑杆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12,且第一弹簧412的下端与第一圆槽411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杆413,且第一转动块3的前后两端皆开设有与滑杆413相互配合的限制槽414,滑杆413的前后两端分别插设在收纳底座1中部前后两侧内壁中,且收纳底座 1中部的前后两侧内壁皆开设有与滑杆413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415,在第一支撑杆5呈竖直状态时,第一弹簧412推动第一支撑杆5使得限制槽414 卡入在第一滑槽415竖直部分,从而使得第一转动块3无法转动,继而将第一支撑杆5固定住,装置主体10可以正常使用,通过按压第一支撑杆5,使得第一弹簧412压缩,直至滑杆413移动到限制槽414的最低端,从而使得限制槽414移动到第一滑槽415弧形部分,此时可以转动第一支撑杆5将装置主体10收纳到收纳底座1内部,操作简单,方便对装置主体10的收纳和取出。
39.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8和图9所示,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转动块911、第一限位孔912、第二限位孔913、限位销914和第三限位孔915,且连接块 8的右端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911,且第二转动块9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装置主体10,第二转动块91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912,且连接块 8的右端开设有第二限位孔913,第二限位孔913中插设有限位销914,且限位销914的中部插设在第一限位孔912中,连接块8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销 914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孔915,在使用装置主体10时,将装置主体10旋转至竖直,将限位销914插入到第一限位孔912和第二限位孔913中,当需要对装置主体10进行收纳是,将限位销914拔出,将装置主体10逆时针旋转至竖直状态,将限位销914插入到第一限位孔912和第三限位孔915中,对装置主体10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对装置主体10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固定。
4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和图10所示,收纳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第二滑槽11,且第二滑槽11内插设有卡接板12,卡接板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封口板13,且封口板13的左侧表面与收纳底座1的右侧表面相互贴合,在将装置主体10收纳至收纳底座1后,卡接板12和封口板13可以有效的阻挡外物碰撞到装置主体10。
41.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收纳底座1左端的前后两侧接嵌合有磁铁14,且封口板13的材质为铁,封口板13与磁铁14相互吸合,当卡接板12插入到封口板13中后,磁铁14可以快速的对封口板13进行固定。
42.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收纳底座1的前端设置有拉手收纳机构,且拉手收纳机构包括第三滑槽1511、滑块1512、拉杆1513和手柄1514,收纳底座1的前端开设有第三滑槽1511,且第三滑槽151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512,滑块1512的左端转动连接有拉杆1513,且拉杆1513的左端贯穿收纳底座1 的左端并延伸至收纳底座1的外部,拉杆151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514,当需要搬运该装置时,可以通过将拉杆1513从第三滑槽1511中抽出,通过拉
动手柄1514使得收纳底座1移动,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便于携带,使用后可以将拉杆1513重新插入到第三滑槽1511中,不影响该装置的美观,大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43.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收纳底座1下端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6,且卡块16前后两侧内壁间距的大小小于装置主体10的厚度大小,卡块16的材质为橡胶,在装置主体10收纳到收纳底座1内后,将装置主体10 卡入到卡块16中,从而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装置主体10晃动导致装置主体 10损坏。
4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45.在不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卡接板12从第二滑槽11中取出,将限位销 914拔出,将装置主体10逆时针旋转至竖直状态,将限位销914插入到第一限位孔912和第三限位孔915中,对装置主体10进行固定,按压按压块612,将第二支撑杆7向下移动,直至按压块612移动到第二支撑杆7最上端的调位孔614位置,从开按压块612,使得调位孔614卡入到第二支撑杆7左上端的调位孔614中,按压第一支撑杆5,使得第一弹簧412压缩,直至滑杆 413移动到限制槽414的最低端,从而使得限制槽414移动到第一滑槽415 弧形部分,此时可以转动第一支撑杆5将装置主体10收纳到收纳底座1内部,将装置主体10卡入到卡块16中,将卡接板12重新插入到第二滑槽11 中,封口板13重新吸合在磁铁14上,此时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搬运,通过将拉杆1513从第三滑槽1511中抽出,通过拉动手柄1514使得收纳底座1移动,使用后可以将拉杆1513重新插入到第三滑槽1511中。
4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