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7910发布日期:2021-11-17 23:0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和研究机构开始针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研发测试。现有的环境舱大多是针对传统车进行设计制造的,而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测试试验主要以研发为主,相较于传统车来说所需测试的项目更多,因此传感器和线路也相对更复杂。现有的环境舱大多采用开口加隔热塞来实现环境舱内的传感器与操作舱内的处理器的连接,一方面,线路过多交叉杂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整理线路;另一方面,过多的线材会使隔热塞无法塞紧,甚至会在试验过程中松动掉落,影响了环境舱的密封性。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路杂乱、理线工作繁琐以及环境舱密封性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环境舱和与所述环境舱相连的操作舱,所述环境舱包括:舱体、至少两个开口槽、至少一个接口模块和至少一个隔热模块,至少两个所述开口槽设置于所述舱体上,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隔热模块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槽内,所述开口槽分别可与所述接口模块和所述隔热模块配合;所述接口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两种类型数据接口。
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口模块包括模块主体、环境舱面数据接口、操作舱面数据接口、接口延长线和伸缩线束装置,所述环境舱面数据接口和所述操作舱面数据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相互平行的表面上,所述伸缩线束装置设置于所述模块主体内部;所述接口延长线穿设于所述伸缩线束装置,所述接口延长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境舱面数据接口和所述操作舱面数据接口相连。
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块主体包括第一结构外层和第一保温内层,所述第一结构外层套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内层外侧,所述环境舱面数据接口和所述操作舱面数据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外层上,所述第一结构外层上还设置有凸条;
9.所述开口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1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两种类型的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为fddi接口、d型数据接口、sma接口、bnc接口、航空插头接口、香蕉插头接口或usb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1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模块包括第二结构外层和第二保温内层,所述第二结构外层套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内层外侧,所述第二结构外层上还设置有凸条;
12.所述开口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尾排采集装置,所述尾排采集装置包括进气管、汽水分离器、盛水容器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用于与车辆排气管相连,所述汽水分离器上设置有进气口、疏水阀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所述疏水阀与所述盛水容器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
14.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出气洞口,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洞口相连。
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主管和与所述进气主管相连的至少两个进气支管,至少两个所述进气支管用于与车辆排气管相连。
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洞口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1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汽水分离器设置为挡板式汽水分离器。
1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氢气浓度传感器、氢气检测报警器和排气装置,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氢气检测报警器和所述排气装置相连;
19.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氢气检测报警器设置于所述操作舱内,所述排气装置分别与所述舱体和外界相连通。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包括环境舱和与之相连的操作舱,环境舱的舱体上设有开口槽,接口模块和隔热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槽内,对于不同的车型来说,其测试需求不同,采用该测试系统时,可针对不同的测试需求采用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接口模块,只需要在相应位置的开口槽内放置接口模块即可,在不需要测试的位置所对应的开口槽内放置隔热模块,拆装方便、隔热效果好且密封性好。并且,接口模块上设置了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接口,接口模块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塞,省去了理线的麻烦。
22.进一步地,舱体内设置了尾排采集装置,可将车辆产生的尾气排出到环境舱外,并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水和气体进行分离,便于分析燃料电池车尾气管排出水的质量以及排出氢气的浓度;同时,将氢气排至室外,降低了环境舱内的氢气浓度,提高了测试安全性。而现有技术不对尾排的氢气进行处理,会导致环境舱内氢气浓度上升,进而影响到整个环境舱的安全性。
23.进一步地,该系统还设置了监测单元,在试验过程中,对环境舱内的氢气浓度进行实时检测,一旦氢气浓度超过设置的预警界限,则会立马发出警报,并开启排气装置,保证了试验的安全进行。上述系统从安全性、便捷性、合理性等方面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中接口模块的环境舱
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中接口模块的操作舱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中隔热模块的环境舱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中隔热模块的操作舱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0.图标:1

环境舱;2

操作舱;101

舱体;102

开口槽;1031

模块主体;1032

环境舱面数据接口;1033

操作舱面数据接口;1034

第一结构外层;105

凸条;106

凹槽;1041

第二结构外层;301

进气管;302

汽水分离器;303

盛水容器;304

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环境舱1和与环境舱1相连的操作舱2,环境舱1包括:舱体101、至少两个开口槽102、至少一个接口模块和至少一个隔热模块,至少两个开口槽102设置于舱体101上,接口模块和隔热模块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槽102内,开口槽102分别可与接口模块和隔热模块配合;接口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两种类型数据接口。
35.上述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包括环境舱和与之相连的操作舱,环境舱的舱体上设有开口槽,接口模块和隔热模块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槽内,对于不同的车型来说,其测试需求不同,采用该测试系统时,可针对不同的测试需求采用不同数量和不同位置的接口模块,只需要在相应位置的开口槽内放置接口模块即可,在不需要测试的位置所对应的开口槽内放置隔热模块,拆装方便、隔热效果好且密封性好。并且,接口模块上设置了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接口,接口模块替换了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塞,省去了理线的麻烦。
3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口模块包括模块主体1031、环境舱面数据接口1032、操作舱面数据接口1033、接口延长线(未图示)和伸缩线束装置(未图示),环境舱面数据接
口1032和操作舱面数据接口1033分别设置于模块主体1031相互平行的表面上,所述伸缩线束装置设置于模块主体1031内部;所述接口延长线穿设于所述伸缩线束装置,所述接口延长线的两端分别与环境舱面数据接口1032和操作舱面数据接口1033相连。
37.其中,伸缩线束装置是指能够使线束伸缩,实现位于伸缩线束装置外侧的线束长短改变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对伸缩线束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特别限制,采用本领域可实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即可,例如可采用专利cn209674928u或cn209056718u中的可伸缩线束。
38.本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接口模块进行了优化,接口模块中设有伸缩线束装置,该装置可使线束更加整齐。接口延长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境舱面数据接口和所述操作舱面数据接口相连,从而实现环境舱内部数据向操作舱中传输的效果。接口延长线直接从接口模块拉出,与对应的测试设备进行连接,接口模块后端直接拉出延长线与信号处理设备连接,避免了安装过程中线路杂乱的问题。
3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模块主体包括第一结构外层1034和第一保温内层(未图示),所述第一结构外层套设于所述第一保温内层外侧,环境舱面数据接口1032和操作舱面数据接口1033分别设置于第一结构外层1034上,第一结构外层1034上还设置有凸条105;
40.开口槽102内设置有与凸条105相配合的凹槽106。
41.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模块主体包括第一结构外层和第一保温内层,可实现连接作用的同时,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并且第一结构外层上还设有凸条,而开口槽内设有凹槽,凸条和凹槽相互配合,在将模块主体放置于开口槽内时,可实现二者的紧密可靠连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42.可选地,开口槽设置为方形。可选地,上述凹槽等间距分布。
4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种类型的所述数据接口设置为fddi接口、d型数据接口、sma接口、bnc接口、航空插头接口、香蕉插头接口或usb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44.fddi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是指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sma接口是指subminiature version a。bnc接口是指bayonet nut connector,摄像设备输出导线和摄像机连接头。usb接口是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4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隔热模块包括第二结构外层1041和第二保温内层(未图示),所述第二结构外层套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内层外侧,第二结构外层1041上还设置有凸条105;
46.开口槽102内设置有与凸条105相配合的凹槽106。
47.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隔热模块设有第二结构外层和第二保温内层,其中第二保温内层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第二结构外层上设有凸条,该凸条与开口槽内的凹槽相配合,实现隔热模块和开口槽的紧密可靠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结构外层上的凸条与前述第一结构外层上的凸条相同。
4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舱体101内还设置有尾排采集装置,所述尾排采集装置包括进气管301、汽水分离器302、盛水容器303和出气管304,所述进气管用于与车辆排气管相连,所述汽水分离器上设置有进气口、疏水阀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相连,所述疏水阀与所述盛水容器相连,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相连;
49.所述舱体上还设置有出气洞口,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洞口相连。
50.本优选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尾排采集装置,可将车辆产生的尾气排出到环境舱外,并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水和气体进行分离,便于分析燃料电池车尾气管排出水的质量以及排出氢气的浓度;同时,将氢气排至室外,降低了环境舱内的氢气浓度,提高了测试安全性。而现有技术不对尾排的氢气进行处理,会导致环境舱内氢气浓度上升,进而影响到整个环境舱的安全性。上述出气洞口可将出气管内的气体排出环境舱外。
5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气管301包括进气主管和与进气主管相连的至少两个进气支管,至少两个所述进气支管用于与车辆排气管相连。上述进气管设计为包含进气支管的结构,该进气支管用于与车辆排气管相连,以满足不同数量的车辆排气管的需求。
52.进一步地,进气支管包裹在车辆排气管外,进气支管与车辆排气管相连的部分可用密封卡箍固定,如果进气支管的数量相对于车辆排气管的数量更多,则采用密封塞将处于空闲状态的进气支管密封。
5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洞口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在出气管和出气洞口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密封组件可由密封材料制成。
5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水分离器设置为挡板式汽水分离器。挡板式汽水分离器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特别是在流速范围较大时,其效率远高于气旋式汽水分离器和吸附式汽水分离器。
55.上述挡板式汽水分离器原理是利用体内图形和蒸汽与水流动的原理产生不同的流向,而且介质流向在急剧转换的方式,将蒸汽与蒸汽中含有的悬浮状水滴分离开,提高了蒸汽的干燥度,保证生产的顺利运行。提高了蒸汽的干燥度送往蒸汽设备,提高设备的热效率。防止水击,而分离出来的凝结水通过下面的疏水器排出。as型汽水分离器也适用于各种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大量含水的蒸汽进入汽水分离器,并在其中以离心向下倾斜式运动;夹带的水份由于速度降低而被分离出来;被分离的液体流经疏水阀排出,干燥清洁的蒸汽从分离器出口排出。
5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氢气浓度传感器、氢气检测报警器和排气装置,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氢气检测报警器和所述排气装置相连;
57.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氢气检测报警器设置于所述操作舱内,所述排气装置分别与所述舱体和外界相连通。
58.上述监测单元可对环境舱内的氢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氢气浓度超过设置的预警界限,则会立马由氢气检测报警器发出警报,并开启排气装置,保证试验的安全进行。
59.优选地,氢气浓度传感器沿环境舱内部顶端的横向中心线方向等间距布置。
60.优选地,氢气检测报警器布置于操作舱中的对角角落。
61.上述用于燃料电池车的环境舱测试系统的应用过程如下:
62.1、准备过程:
63.1)确定测试使用的传感器类型、数量及测试点位,并选择对应的接口模块;
64.2)将接口模块插入与测试点位最近的开口槽中,空余开口槽插入隔热模块;
65.3)将传感器接头接入接口模块对应的数据接口内,并将对应接口模块在操作舱一侧的接头接入数采或处理设备上;
66.3)将进气管与车辆排气管连接,进气管另一端与挡板式汽水分离器的进气口连
接;
67.4)挡板式汽水分离器的底部连接盛水容器;
68.5)挡板式汽水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出气管连接。
69.2、测试过程:
70.1)打开监测系统;
71.2)启动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相关试验;
72.3)记录结果完成测试。
7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