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电池制造设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6328发布日期:2022-01-05 10:5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电池制造设备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电池制造设备及电池。


背景技术:

2.在电池制造工艺中,为了减少电芯宽度,提升电芯能量密度,通常会对电芯进行折边,而为了防止折边张开又会对电芯进行点胶。
3.目前点胶使用是桶装胶水,根据胶桶总胶量以及每次的点胶量,计算使用次数,达到次数后再更换胶桶。如果未及时更换胶水、或者因点胶量波动、胶水变质、设备堵塞、气压波动、电磁阀异常等因素,则会导致点胶不良。而点胶不良则又会导致电芯的折边张开,以致电芯报废。由此,需要对电芯的点胶情况进行检测,但刚点完胶的胶线为无色半透明液体,目检困难,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以解决目前电芯点胶情况检测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点胶不良的电芯,实现折边点胶胶线100%自动全检,提高产品的质量,防止坏品流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包括:
7.点胶组件,包括设置有荧光粉的胶水,所述胶水用于对电芯进行点胶;
8.检测组件,包括光灯件和图像传感器;所述光灯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同时作用于点完胶的电芯;
9.其中,所述光灯件用于照射所述电芯的点胶区,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拍摄所述点胶区并显示所述点胶区的胶线。
10.优选的,所述荧光粉的含量为所述胶水总含量的0.01~0.2%。该荧光粉的含量极低,在没有光灯照射的情况下,目测并不能识别出荧光粉,不影响电芯的外观,且因含量极少,也不会影响胶水的性能。荧光粉加胶水的设计使得本检测系统实现投入低辨识度高的效果,普通的图像传感器就可以轻易识别出点胶的胶线,而不需要昂贵的高清ccd相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消除了坏品流入客户。
11.优选的,所述点胶区为所述电芯的侧边。对电芯进行点胶主要是为防止折边张开,因此,点胶区应为电芯的侧边区域。
12.优选的,所述光灯件包括紫外光灯和/或红外光灯。更优选的,该光灯件为紫外光灯。
13.优选的,所述图像传感器为ai图像识别传感器。
14.优选的,所述光灯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错开设置于所述电芯的上方,且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点胶区的上方。而光灯件的具体设置位置应满足于其照射区可以辐射至
电芯的点胶区,以供图像传感器可以拍摄到清晰的胶线情况。此外,图像传感器的设置位置更优选为点胶区的正上方,以更好的对点胶区进行拍摄,设置的高度则可根据点胶区的大小进行确定,应满足其可以对点胶区进行完整拍摄,这里不再赘述。
15.优选的,该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的点胶区,并对所述胶线的点胶情况作出判断。
16.优选的,所述控制端中还设置有胶量提醒块,用于对所述胶水的胶量作出判断。当控制端通过胶线的面积判断多个电芯点胶不良后,则数据传输到胶量提醒块,由胶量提醒块对此作出判断,以确定是否补充点胶组件的胶水量,如需补充,则提醒工作人员补充胶水。此外,该胶量提醒块的一端也可与点胶组件连接,时刻监测其中的胶水量。
1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制造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
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由上述所述的电池制造设备制造得到的电池。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包括点胶组件和检测组件;点胶组件包括设置有荧光粉的胶水,所述胶水用于对电芯进行点胶;检测组件包括光灯件和图像传感器;所述光灯件和所述图像传感器同时作用于点完胶的电芯;其中,所述光灯件用于照射所述电芯的点胶区,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拍摄所述点胶区并显示所述点胶区的胶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系统,在胶水中加入了荧光粉,光灯件的照射下,普通的图像传感器即可拍摄出清晰的胶线轨迹,然后由胶线的面积对比即可判断出点胶的情况,解决了目前电芯点胶情况检测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折边点胶胶线100%自动全检,可以及时发现点胶不良的电芯,提高产品的质量,防止坏品流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

检测组件;11

光灯件;12

图像传感器;2

控制端;3

电芯;31

点胶区。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5.实施例1
26.如图1所示,一种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包括点胶组件和检测组件1;点胶组件包括设置有荧光粉的胶水,胶水用于对电芯3进行点胶;检测组件1包括光灯件11和图像传感器12;光灯件11和图像传感器12同时作用于点完胶的电芯3;其中,光灯件11用于照射电芯3的点胶区31,图像传感器12用于拍摄点胶区31并显示点胶区31的胶线。
27.进一步地,荧光粉的含量为所述胶水总含量的0.01~0.2%。该荧光粉的含量极低,在没有光灯照射的情况下,目测并不能识别出荧光粉,不影响电芯3的外观,且因含量极少,也不会影响胶水的性能。荧光粉加胶水的设计使得本检测系统实现投入低辨识度高的效果,普通的图像传感器12就可以轻易识别出点胶的胶线,而不需要昂贵的高清ccd相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消除了坏品流入客户。
28.进一步地,点胶区31为所述电芯3的侧边。对电芯3进行点胶主要是为防止折边张开,因此,点胶区31应为电芯3的侧边区域。
29.进一步地,光灯件11包括紫外光灯和/或红外光灯。更优选的,该光灯件11为紫外光灯。
30.进一步地,图像传感器12为ai图像识别传感器。当然,该图像传感器12也可以采用高清的ccd相机进行拍摄,但出于成本考虑,采用普通的ai图像识别传感器即可完成点胶区31的清晰拍摄,胶线清晰可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检测系统更加经济可行,实用性更高。
31.进一步地,光灯件11与图像传感器12错开设置于所述电芯3的上方,且所述图像传感器12设置于所述点胶区31的上方。而光灯件11的具体设置位置应满足于其照射区可以辐射至电芯3的点胶区31,以供图像传感器12可以拍摄到清晰的胶线情况。此外,图像传感器12的设置位置更优选为点胶区31的正上方,以更好的对点胶区31进行拍摄,设置的高度则可根据点胶区31的大小进行确定,应满足其可以对点胶区31进行完整拍摄,这里不再赘述。
32.进一步地,该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端2,与所述图像传感器12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器12拍摄的点胶区31,并对所述胶线的点胶情况作出判断。
33.进一步地,控制端2中还设置有胶量提醒块,用于对胶水的胶量作出判断。当控制端2通过胶线的面积判断多个电芯3点胶不良后,则数据传输到胶量提醒块,由胶量提醒块对此作出判断,以确定是否补充点胶组件的胶水量,如需补充,则提醒工作人员补充胶水。此外,该胶量提醒块的一端也可与点胶组件连接,时刻监测其中的胶水量。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检测系统还可以确定胶水是否使用完,而不是单单通过次数的计算来更换胶桶,大大提高了胶水的利用率。
34.本检测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在点胶组件的胶水中加入0.01%~0.2%含量的荧光粉;
36.s2、将电芯3放置于点胶工位,胶水加热融化,对电芯3的侧边进行点胶;
37.s3、将点完胶的电芯3移动至检测工位,由检测组件1对其进行检测,其中,该检测工位的上方配备有光灯件11,可以是紫外光灯,紫外光灯可以为常开状态,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电芯3到检测工位后感应打开,同时,位于检测工位上方的图像传感器12启动对电芯3的点胶区31进行拍摄,并将图像传输至控制端2中;
38.s4、控制端2对点胶区31的胶线情况作出判断,根据胶线的面积判断点胶的量、胶线的连续性以及漏点胶等情况,然后对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39.判断逻辑如下:
40.a)取正常的电芯3建立模板,设胶线面积为100%;并设定比较阈值,阈值可以设置为30~100%;
41.b)将检测电芯3的胶线面积与模板电芯3的胶线面积进行比较;如比较值低于设置的阈值,则判定为点胶异常,排除该电芯3;如在高于或在阈值范围内,则判定为正常。
42.s5、根据判断的结果对电芯3进行处理,合格的电芯3则移入下一工位,不合格的电芯3则启动报警处理。
43.实施例2
44.一种电池制造设备,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电芯点胶的检测系统。
45.实施例3
46.一种由实施例2所述的电池制造设备制造得到的电池。
4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