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5686发布日期:2021-12-08 13:3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涉及建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建材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建筑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至关重要。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需要涉及到材料的方方面面的特性,多数设备不具备将材料固定的能力,检测时材料若出现偏移,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导致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5.2、在对材料的抗压特性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材料施加较大的外力,而外力的长时间的施加,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设备的损坏率提高,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材料位移的能力,解决多数设备不具备将材料固定的能力,检测时材料若出现偏移,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导致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对材料的抗压特性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材料施加较大的外力,而外力的长时间的施加,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设备的损坏率提高,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以达到减小设备的损坏率和使用成本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废气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面活动连接有承载台,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
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器,所述加固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板。
10.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软性承载柱。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废气检测装置包括有检测过滤筒,所述检测过滤筒的底面与检测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腔侧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板,所述吸气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孔均匀分布在吸气
板的外表面上。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检测过滤筒、吸气板和吸气孔共同配合,将废气抽出检测并进行过滤净化排放。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板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与定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器包括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底面与夹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套壳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质支撑件。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套壳、导柱、活动板和软质支撑件共同配合,利用软质支撑件自身的材料特性,对活动板进行限位与支撑。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轴心柱,所述轴心柱的底面与套壳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关于活动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顶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轴心柱、顶杆和连接板共同配合,对材料进行加固。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承载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柱,所述连柱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板,所述连柱关于承载台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弧形卡板的外表面与压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承载台、连柱和压槽共同配合,确保检测时的稳定性。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性承载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板,所述撑板的外表面与压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软性承载柱关于压槽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撑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柔性连轴,所述柔性连轴均匀分布在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柔性连轴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软质弧面板,所述软质弧面板的两端与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软性承载柱、撑板、柔性连轴和软质弧面板共同配合,将压力分散,防止压力过大,损坏装置。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主体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与升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热风喷头,所述热风喷头均匀分布在加热器的底面上,所述升降杆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设置在加热器两侧的挤压桩,所述挤压桩关于加热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升降槽、升降杆、加热器、热风喷头和挤压桩共同配合,增加装置的功能性。
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采用升降板、导柱、活动板、顶杆、连接板、软质支撑件和夹板之间的配合,通过升降板带动加固器和夹板移动,对材料进行固定,配合夹板与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挤压力,推动连接板和顶杆挤压活动板,使得活动板在导柱上活动,并对软质支撑件进行挤压,利用软质支撑件受压形变产生的反向作用力,推动夹板与材料接触更加紧密,对材料进行加固,避免了多数设备不具备将材料固定的能力,检测时
材料若出现偏移,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导致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实用性降低的问题,从而达到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25.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采用压槽、软性承载柱、撑板、柔性连轴、软质弧面板、承载台、连柱和弧形卡板之间的配合,通过连柱与压槽的卡合,配合弧形卡板增加接触面积,确保检测时的稳定性,配合柔性连轴和软质弧面板,对承载台上材料进行挤压检测时的压力,进行缓冲,再利用撑板和软性承载柱配合,将压力分散,防止压力过大,损坏装置,避免了在对材料的抗压特性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材料施加较大的外力,而外力的长时间的施加,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导致设备的损坏率提高,使用成本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减小设备的损坏率和使用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定位板的立体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承载台的立体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固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加固器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32.图中:1、检测装置主体;11、升降槽;
33.12、定位板;121、压槽;122、软性承载柱;123、撑板;124、柔性连轴;125、软质弧面板;
34.2、控制装置;
35.3、废气检测装置;31、检测过滤筒;32、吸气板;321、吸气孔;
36.4、检测机构;41、升降杆;42、加热器;421、热风喷头;43、挤压桩;
37.5、固定机构;51、固定板;52、升降板;
38.53、加固器;531、套壳;532、轴心柱;533、导柱;534、活动板;535、顶杆;536、连接板;537、软质支撑件;54、夹板;
39.6、承载台;61、连柱;62、弧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1
42.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主体1,检测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废气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4,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腔底面活动连接有承载台6,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有升降板52,升降板5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器53,加固器5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板54,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的上表面开设有压槽121,压槽1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软性承载柱122,升降板52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固定板51,固定板51的底部与定位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加固器53包括有套壳531,套壳531的底面与夹板54的顶
部固定连接,套壳531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导柱533,导柱533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34,活动板53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软质支撑件537,活动板534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轴心柱532,轴心柱532的底面与套壳53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板5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杆535,顶杆535关于活动板53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顶杆5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536。
4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升降板52、导柱533、活动板534、顶杆535、连接板536、软质支撑件537和夹板54之间的配合,通过升降板52带动加固器53和夹板54移动,对材料进行固定,配合夹板54与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挤压力,推动连接板536和顶杆535挤压活动板534,使得活动板534在导柱533上活动,并对软质支撑件537进行挤压,利用软质支撑件537受压形变产生的反向作用力,推动夹板54与材料接触更加紧密,对材料进行加固,使得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得到显著提高。
44.实施例2
45.如图1

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承载台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柱61,连柱6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卡板62,连柱61关于承载台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弧形卡板62的外表面与压槽121的内壁活动连接,软性承载柱1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撑板123,撑板123的外表面与压槽121的内壁固定连接,软性承载柱122关于压槽12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撑板12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柔性连轴124,柔性连轴124均匀分布在撑板123的上表面上,柔性连轴124的外表面上活动连接有软质弧面板125,软质弧面板125的两端与撑板1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压槽121、软性承载柱122、撑板123、柔性连轴124、软质弧面板125、承载台6、连柱61和弧形卡板62之间的配合,通过连柱61与压槽121的卡合,配合弧形卡板62增加接触面积,确保检测时的稳定性,配合柔性连轴124和软质弧面板125,对承载台6上材料进行挤压检测时的压力,进行缓冲,再利用撑板123和软性承载柱122配合,将压力分散,防止压力过大,损坏装置,使得设备的损坏率和使用成本获得极大的降低与减少。
47.实施例3
48.如图1

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废气检测装置3包括有检测过滤筒31,检测过滤筒31的底面与检测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腔侧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吸气板32,吸气板3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吸气孔321,吸气孔321均匀分布在吸气板32的外表面上,检测装置主体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升降槽11,检测机构4包括有升降杆41,升降杆41的外表面与升降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升降杆4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加热器42,加热器4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热风喷头421,热风喷头421均匀分布在加热器42的底面上,升降杆41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设置在加热器42两侧的挤压桩43,挤压桩43关于加热器4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升降杆41和升降槽11的配合,带动挤压桩43对材料进行抗挤压能力的检测,配合加热器42和热风喷头421配合,对材料施加高温,检测材料在高温情况下,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的体量是否达标,再利用吸气板32和吸气孔321将废气抽出,利用检测过滤筒31对废气中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是否达标,再进行过滤净化后即可排放,使得装置的功能性和环保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幅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成本。
50.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建筑材料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51.如图1

6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材料放置在承载台6上,然后通过升降板52带动加固器53和夹板54移动,对材料进行固定,配合夹板54与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挤压力,推动连接板536和顶杆535挤压活动板534,使得活动板534在导柱533上活动,并对软质支撑件537进行挤压,利用软质支撑件537受压形变产生的反向作用力,推动夹板54与材料接触更加紧密,对材料进行加固,然后通过升降杆41和升降槽11的配合,带动挤压桩43对材料进行抗挤压能力的检测,同时通过连柱61与压槽121的卡合,配合弧形卡板62增加接触面积,确保检测时的稳定性,然后配合柔性连轴124和软质弧面板125,对承载台6上材料进行挤压检测时的压力,进行缓冲,再利用撑板123和软性承载柱122配合,将压力分散,防止压力过大,损坏装置,若需进行高温检测时,配合加热器42和热风喷头421配合,对材料施加高温,检测材料在高温情况下,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的体量是否达标,再利用吸气板32和吸气孔321将废气抽出,利用检测过滤筒31对废气中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是否达标,再进行过滤净化后即可排放。
52.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